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二十八章:经济大危机下

在与意大利进行沟通后,中国政府于12月7日决定向法国出售“罗马”级战列舰的专利,并将第一批图纸发给了法国布列斯特海军造船厂。当然,法国支付的专利费用则是在西伯利亚获得的矿产开发权和已经建好的矿山。法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是相当不错,虽然在危机中,开工不足,但一旦用军事需求来带动,依然显示了老牌工业国家的强大。从33年2月接到图纸,到同年12月,首舰“敦刻尔克”号就下水了。这样的速度也显示了法国急需通过扩大军需来提升工业产能的意愿。

德国在危机中由于其严重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支持,因此,危机到来时,其损失最大。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但这却给了一个人崛起的机会,他就是希特勒。希特勒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的一个佐证,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他甚至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他欢迎这场经济危机。他正可以利用它达到搞垮共和国的目的,而且他为此甘愿去干任何事情。”他还希望我能够支持他获得德国的政权。这让我陷入了两难境地之中,为了实现我分化英法关系的目的,我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前提条件是,改善与法国的关系,同法国、意大利一起结盟,共同组建欧洲联盟。

但这封信发去后,长久没有回信,不过从他在后来的演讲中,不再将法国作为一个拉拢民众的“素材”,我想,他至少已经在认真考虑我的建议。两国的矛盾和仇恨真的太深了,这件事也不能急于求成。

本来,最初墨索里尼想用阿比西尼亚的黄金矿作抵押,但我却知道,意大利军队现在正在当地陷入苦战中,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平定当地的局势,根本就是未知数。当时意大利的殖民地当中,只有厄里特尼亚和利比亚还算是比较稳定的。但利比亚除了拥有无尽的沙漠外,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出产的东西。

接下来的重巡洋舰的竞争中,仍然是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获得了胜利。他们的Z1020型重巡洋舰以12万马力的雄厚动力,36节的高航速,9门203毫米主炮和9277吨的标准排水量压过了海军工程研究院的35节航速、8门203毫米主炮及10224吨标准排水量的H1012型重巡洋舰的设计。而且与之联合的天津造船厂允诺在收到首付款后一个月内即可开工建造,在后续资金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将在一年内下水,15个月内建成。这对于因为英国已经开始将国民经济军事化,急需扩大海军实力的意大利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意大利的经济确实需要更大的刺激,为了进一步扩大军工生产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墨索里尼终于不再犹豫,决定于31年初出兵攻打埃塞俄比亚(比历史上的1935年提前了4年)。意大利动用了绝大部分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通过地中海在利比亚登陆。到31年9月,总共在北非集结了20余万兵力,60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200多架飞机。而埃塞俄比亚军队只有老式的步枪、数千挺机枪和一些小炮,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因此,战前,发计委下属的几家公司负责人均打报告,要求跟在意大利人后面做生意,国内的许多民族资本家也准备去冒个险,发发战争财。但我却严厉地拒绝了他们,因为我知道,意大利那种由鸭子组成的军队实在让人感到不放心。

33年,罗斯福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并极力实施“新政”,危机似乎终于现出了一丝曙光。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涉及全世界、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在大危机的底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在整个大危机期间,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危机期间,股票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美国在51%、德国在32%、日本在45%。国际货币体系和传统金本位制崩溃。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处于停顿。

大危机使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大危机使失业人数达有史以来创记录水平。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大危机蔓延成世界规模的农业危机,涉及谷物、畜牧、林业等技术作业部门,造成生产大破坏,农民破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在大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严重恶化。www.youxs.org、www.youxs.org、法国减少了30%、www.youxs.org。世界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以及向中国的大移民浪潮。而中国也成为此次大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果然,由南北两路向埃塞俄比亚进攻的意大利优势军队,在迅速攻占了几个城镇后,被顽强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挡住了。意大利军队发动了十余次强大的攻势,却未能再寸进半步。墨索里尼在一连撤换了好几个指挥官,却仍然不能有较大的进展。当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悲哀地对我说:“意大利要打赢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后来,墨索里尼在无奈中,只得进一步加强兵力,并任命翁贝托亲王为指挥官,才在32年的10月,攻占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并在墨索里尼的亲自干预下,组建了一个由意大利总督、当地的一些酋长组成的古怪的东非帝国。

英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欧洲发达国家中最早的,但也可能是最轻的。但在30年底,英国经济持续衰退,麦克唐纳首相已经无法承受各方压力,于是下令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建设,以增强内需。但效果并不是很大,因为英国的公共基础相当发达,而且仅国内的公共建设也不足以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于是麦克唐纳打起了发展军事工业来带动经济的想法,并将主意打在了殖民地身上。

对于我提出的这样的想法,达尔朗明显表现得非常吃惊,他没有想到我会在欧洲的事务中这样上心,也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地具有前瞻性的新奇想法。但他仔细考虑了一段时间后,也发觉这是法国获得更大利益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但他仍有疑虑,毕竟,法国与德国应该说是宿敌,彼此的仇恨较深。而且一旦与德意联盟,将意味着同英国的决裂,一想到皇家海军恐怖的海上实力,这位上将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我也明白,他仅仅是个传话的人,只是到中国来试探口风,还不具备任何决策的资格。所以,我只是让他将我的想法带回法国去,让法国的政客们为这件事情头痛,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不到两个月,法国政府便传来消息,法国同意退出安南及东南亚,与意大利逐步改善关系,并有意与之结盟。为了表达诚意,也同时为了从战争泥潭中抽身,节约大笔经费,法国军队从32年11月开始全面撤离。但在与德国的关系上,法国仍颇有异议,虽然有许多理智的法国政要希望能与德国改善关系,但大部分法国人仍不能理解,政府也不敢冒这个险,于是,这件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法国受危机冲击的时间最晚,迟至灾难开始第四年才真正进入危机,更是到了第七年才达到谷底。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较小,且他通过剥削德国,而使得其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来平衡金融市场。但受到全球性的衰退影响,法国也终于在危机中败退了下来。有了意大利和英国作为现成的榜样,法国也不例外地走上了大规模进行公共建设和扩军的道路。但其本身的技术力量已经逐渐落伍,资本更新也因为市场的萎缩显得非常迟缓。因此,在进行军队扩充的任务时,面临着周边国家更新装备,提升技术水平时,显得有些尴尬。

我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至少在目前的意大利,让他们拿出超过一亿元龙币的资金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当然,意大利政府也提出了首次付款30%,其余款项在十年内付清的条件,但遭到我的拒绝。我的要求是首付必须达到50%,余款5年内付清。最后,在墨索里尼的亲自掺合下,将首付降到35%,五年内付清余款及利息,前提条件是以厄里特尼亚的大铜矿作抵押。

3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威斯特敏斯法》,标志着英联邦的正式成立,从法律形式上承认了自治领的“独立与平等”地位。当时的自治领包括加拿大自治领、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自治领、南非联邦、爱尔兰自由邦和纽芬兰。威斯敏斯特法主要解决的是自治领与英国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关系问题,形式上承认了自治领与英国的平等地位。

英国与各自治领共同效忠英王,自治领承认英王为国家元首,由英王任命总督作为元首驻自治领的代表,自治领则派高级专员驻伦敦。这些自治领其人口大多主要由英国移民的后裔组成,与英国人有血缘关系,在文化上对英国有认同感,它们与英国关系比较密切。至此之后,自治领,尤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国际事务中常与英国站在一边。同样,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中,英联邦成员达成了共同进退的协议,并形成一个封闭的“国际”市场。

不过从总参情报局传来的情报汇同意大利情报机关的情报来看,“英王乔治五世”级的实际状况不如其宣传的那样优秀。首先,由于其焊接技术掌握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建造中大量使用铆接工艺,这会严重影响其装甲防御能力。其次,其主炮的穿甲能力太弱,在22公里处的穿甲能力只有325毫米。更奇怪的是,皇家海军的A炮塔主炮能以0度角向正前方平射这一要求,使前甲板的舷弧高度被砍得只乘5英尺,结果是甲板即便在中等海况下也上浪严重,甚至影响到战舰的航行能力,实在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第三,其主炮塔的机械装置过于复杂,经评估后认为,在战斗中,顶多能发挥70%的战斗力。第四,落后的动力技术以及精密齿轮切削等加工技术,使得其航速偏低。

于是,法国人想起了曾经的敌人—中国。但由于法国与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执有不同的意见,加上意大利与法国的关系日趋紧张,同时更由于中国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在与法国苦战,所以,法国国内普遍认为购买中国的战舰专利是不大可能的。但法国目前也陷入空前的孤立之中。首先在出兵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就与法国产生了隔阂。而接下来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将各自治领统合成英联邦,并将各殖民地纳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市场,完全将其它国家排除在外。这使得法国根本得不到其它国家的帮助,至于美国,它都自身难保。

经济决定了政治的需要,法国要想获得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迅速发展的国家的支持,就必须改变其最初的政治立场,与中国的盟友站在一起,或者说,与中国站在一起。于是,法国派出了亲华的海军司令达尔朗上将访问中国,他带来了法国政府的一个思想:全面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与达尔朗的密谈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法国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这是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当然,抓住法国急需中国支持的这样一个契机,我提出了自己一直存在已久的想法:与中国、意大利和德国修复关系,并与意大利和德国共同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上的联盟。同时,立即撤出东南亚的殖民地。

也就是说,在31年底,英国就同时开工两种主力战舰。而且根据英国政府的初衷,要在三年内兴建5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用于替代五艘(被中国击沉一艘,实际只有4艘)“君王”级战列舰。而“费希尔”级战列巡洋舰也将在3年内,开工4艘,代替已经非常老旧的“铁公爵”级战列舰。还有节余的23万吨的主力战舰,也在麦克唐纳的要求下,展开了预先研究,准备在5年后开工建造,这就是“前卫”级战列舰和“狮”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拥有强大的实力。其上装备有10门改进自“胡德”级上的381毫米主炮,装甲厚度也与“福建”级相当,只是由于当时英国的动力装置未能象中国那样以极高的起点高速发展,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落后,所以航速也只能勉强达到30节。而“费希尔”级战列巡洋舰除了装甲厚度与“重庆”级破交巡洋舰相当、航速略低外,其采用的8门381毫米主炮性能已经超过了“重庆”级上的305毫米主炮,对付意大利的破交巡洋舰还是没有问题的,但与意大利最新的“勇敢”级战列巡洋舰相比,就明显吃力了。

不久,经济危机在德国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灾难第二年的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从第二年至第五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危机前,www.youxs.org,到了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从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32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www.youxs.org。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www.youxs.org,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看来,德国自己选择了希特勒的统治。

中国情报机关将分析出来的报告递交给我之后,我让外交部将这些分析报告转交给了意大利,墨索里尼得到报告后,立即给我发来电报称:与中国朋友的合作是我目前做的最令人骄傲的事情,英国人的新战舰根本不能同两国友谊的结晶对抗。我们将继续将这一友谊长久地保持下去,直到我们都不在人世,我们的后人也将跟随着我们的步伐。未来属于伟大的北京和罗马。

除了主力战舰外,英国政府还计划在三年内兴建6艘“阿雷苏萨”(历史上实为轻巡洋舰,重庆舰是其中的一艘)级重巡洋舰、4艘“贝彻斯特”级重巡洋舰以及大量轻巡洋舰和驱逐舰。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英国的经济终于在32年开始逐渐好转,危机也不再能够威胁到工党政府的统治。

但是,要恢复经济,仅靠英联邦的内部市场和广大殖民地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仍然显得有些不足。为了确立自己的首相地位,麦克唐纳决定进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历来不重视陆军的英国此次仍然将军事发展放在了海军身上。《罗马海军条约》条约里的规定,使英国海军可以拥有65万吨的主力战舰,除开“胡德”号和“反击”号外,仍将可以建造58万吨的主力战舰。本就已经设计完毕,正准备在财政充裕的时候开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被内阁批准立即动工。而为了对付意大利的破交舰,也需要大量的航速较快,拥有大口径主炮的战列巡洋舰。于是新设计的“费希尔”级战列巡洋舰也匆忙上了船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