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五十四章:新加坡战役下

在装甲部队的打击下,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了,仅过了十分钟,小印度广场便落入中国人手中。随后,装甲部队涉水渡过梧槽运河,直逼埃米利山。所谓的埃米利山不过就是一小土包,里面的英军士兵只作了象征性地抵抗便放下了武器。越过埃米利山的中国装甲部队不仅直接面对着总督府,也对英军在武吉知马路的英军防御工事形成了侧后威胁。知道大势已去的英军指挥官,在坦克冲进指挥部大院时,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24日下午13时30分,整个新加坡城再也听不到枪声,残存的近7千英军官兵打着白旗,举着双手,抬着伤员,在中国军队指定的地方集合。海军陆战队一部在英军投降后的第一时间占领了新加坡港,只接到投降命令,而没有接到爆破命令的英军官兵也非常“配合”地将整个港口交给了中国军队。早在附近海面上待命的中国两栖舰队立即开始了卸载工作,更多的坦克、装甲车辆、重炮和各种装备从运输船上通过港口设施输送了下来。

中国机群一直在新加坡上空盘旋,这让莱文康迪总督带领的逃亡大军不敢在公路上行走,茂密的丛林虽然为这支逃亡大军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但也使他们的行进速度比蜗牛快不了许多。结合审讯战俘的记录,加上数个小时前,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摧毁的车队,使舰队司令得出了新加坡总督莱文康迪正在逃往兀山的路上。而从战前的情报获悉:英国人在柔佛巴鲁并没有驻扎多少军队,除了柔佛巴鲁炮台群的二千余官兵,就只有土谷来河军营里的一个营,总数不过2800人。

厉海魂迅速让舰队排好战斗队形,并占据了T字头阵位。7时30分,当英国增援舰队也用雷达发现了中国舰队时,“山东”号超级战列舰进行了第一次齐射。令人想不到的是,“山东”号的第一次齐射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英国的“佩斯利”号轻巡洋舰被一枚457毫米炮弹击中了舰桥。整个司令塔和前主桅被炸了个粉碎,舰桥上的所有军官全部殒命。另一枚457毫米炮弹则在“费希尔”号战列巡洋舰的右侧落下,形成近失弹,水中的超压将“费希尔”号的右舷炸出了一个长3米,宽约2米的凹陷,从内部崩落的钢板、钢梁等碎片还击穿了压载舱的舱壁,数十吨燃油向其它舱室浸漫。

中国舰队的舰炮,相隔三十余公里就有如此的“精确”,这让英国增援舰队指挥官斯威利中将惊得魂飞魄散。从炮弹落入水中激起的水柱,以及发生在“佩斯利”号的巨大爆炸,他判断出这是中国的超级战列舰上射出的炮弹。于是,他立即向海军部发去电报,声称已遭遇中国舰队,未及展开队形,“佩斯利”号被重创、“费希尔”号受伤,均为“山东”号超级战列舰所为。并声称,仅凭英国的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受了伤的战列巡洋舰根本无法同拥有超级战列舰的中国舰队对抗。

英国海军部虽然知道斯威利希望撤出战斗的意思,但因为其没有明言指出,海军部也不愿承担这种“领导责任”,便以沉默来对等。斯威利在受到第一次炮击后,便立即展开了战斗队形,并用舰上的主炮进行还击。但相隔三十余公里,即便是“前卫”号上加强了的406毫米炮弹也不能保证击穿中国战列舰的装甲,更何况拥有更加厚实的超级战列舰上的装甲了。

15时20分,中国空降兵刚刚建立好简易工事,英军就从丛林里钻了出来。先头侦察营只排列了象征性的侦察队形,急匆匆地扑向这两个村庄。离村庄还有数百米时,迫击炮弹便如雨点般落下,当即炸倒了一大片。训练还算有素的英军立即向四周分散卧倒,拿着手里五花八门的单发武器,盲目地还击。知道退路被断的莱文康迪万念俱灰,战战兢兢地征求其他高官的意见,表示投降的意愿。绝大部分文职官员同意总督的想法,但远东军区新加坡旅旅长则坚决反对。

最后达成的协议是由这位旅长指挥军队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一次攻击,如果得手,则可以继续通过,如果被挡回来,总督将会率部投降。这位高傲的英军旅长,完全忘记了此前车队被中国飞机轰炸时的狼狈,亲自督促从各个打散的部队中抽编的一个团,向村庄发起了进攻。在逃亡过程中,丢掉了全部重火力的英军,在面对中国空降兵迫击炮、单兵火箭筒、枪榴弹的打击后,迅速溃退了下来。英军新加坡旅旅长万分恼火,命令集中全部的百余挺布伦式机枪,对中国空降兵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然后斥令下级军官们带队冲锋。

可惜的是,布伦式机枪每个弹匣只有29发子弹,甚至不如中国空降兵基本装备的突击步枪的30发子弹,其火力持续性实在不足一提。再加上狙击手精确地狙杀,和英军士兵早已消亡的战斗意志,很快,英军的火力支援便有名无实了。冲锋的英军在失去火力支援后,被中国空降兵的各种火力大量杀伤。狙击手也将因在出发阵地上跳得最厉害的,且穿着英国陆军准将军服,倍受注目的那位倒霉的旅长击毙。英国军队终于垮了下来。

15时50分,在丛林中被树枝、灌木挂得衣衫褴褛的莱文康迪,率着同样狼狈不堪的五千余英国人,打着白旗走出了丛林……

7时35分,中国舰队三艘主力战舰已经进行了4次齐射,150多枚重磅炮弹在英国增援舰队周围爆炸,激起了冲天的水柱。而此时的英国舰队则只进行了2次齐射。由于一战后的英国长期没有发展新的战列舰,其相关的武器装备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储备,因此造成了英国在大口径主炮方面的研制进度落后于其它国家。“前卫”号上的406毫米主炮在进行第4次齐射后,二号前主炮塔的旋转机构便出现了故障,接着,二号后主炮塔的主炮俯仰机构也失效,这就造成了“前卫”号有4门主炮非战斗损失。

7时45分,中国舰队的第9次齐射,2枚406毫米炮弹摧毁了“前卫”号的后主桅和尾部飞机弹射器。1枚457毫米炮弹和1枚406毫米炮弹则摧毁了“费希尔”号上的两门114毫米副炮,并引发了副炮弹药的殉爆。这时的斯威利中将才想起施放烟幕,并开始逐渐向后撤退。为了挽救受到重创的“佩斯利”号轻巡洋舰,“巴里米纳”号轻巡洋舰靠近“佩斯利”号,用消防炮向其喷注大量海水,将其上的大火扑灭。同时还用旗语指挥其上的幸存官兵操纵战舰跟随“巴里米纳”与向后撤离。

不过,英军工兵也在中国先头部队还没有越过加冷河时,便炸毁了加冷河上的斯里曼马坦大桥。这一举措立即使中国军队对小印度广场的在东面的威胁降到了最低。本来在小印度广场四周的建筑中,主要是以印度移民或其他南亚民族为主的聚居地,几乎没有华人。但在战前,英国殖民当局将大量的华人迁入新加坡城,使这些地方也充满了华人。这让中国军队不敢用重炮对小印度广场进行覆盖式的炮击,也使得23团对小印度广场的进攻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小印度广场横亘在埃米利山总督府以东,而总督府以北的武吉知马路也是英军重兵把守的地方。而总督府则成了英军留守部队的指挥部。因此,夺取这两个地方就成了决定新加坡地面战斗的成败关键。为了尽快让装甲部队越过加冷河,辅助装甲部队作战的第21团211营派出少量精兵,泅渡加冷河,然后将对岸的英军压迫到离河岸足够远的距离上。随后,机械化工兵立即开始搭建野战钢桥。12时40分,野战钢桥甫一建成,中国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就冲了过去。

此时,搭载有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登陆艇也开始在樟宜炮台群附近海滩上上陆。海军陆战队的第3独立旅第31坦克连的9辆33式轻型坦克和9辆33式步兵战车,第302机步连的18辆33式装甲车开始上岸,并立即向新加坡城方向驶去。在大巴窑的零星炮兵阵地,因受中国空军第一波轰炸机群的轰炸,也无法进行射击。这使得中国海军陆战队装甲部队上岸及推进都非常顺利,一路上没有任何阻挡,直到在11时左右才被芽笼河西岸的英军工事拦住。

此时的厉海魂正率着三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到达了马六甲海峡西部出口,在这里,他将静待着英国增援舰队的到来。24日上午7时(当地时间),天色仍有些灰暗,但凭借在当时已经相当优秀的雷达系统,中国战列舰编队仍然发现了在大尼科巴岛以南十多公里处的几个尖锐波形。担任前哨舰的“南宁”号重巡洋舰的雷达操作员立即判断出是英国的增援舰队,于是整个中国战列舰编队拉响了战斗警报。

施放烟幕并未能使斯威利的日子好过一些,可以通过雷达瞄准的中国战舰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光学射击指挥仪。虽然如此,但在此前的海战中,雷达瞄准射击方式似乎仍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精度。好在,经过战斗洗礼后,中国战舰上的官兵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决窍,使通过雷达瞄准射击的火炮具有更高的精度。8时,已经经过15次齐射的中国舰队,将21枚406毫米炮弹和3枚457毫米炮弹砸在了英国战舰的身上。“费希尔”号被命中了3枚457毫米炮弹,右舷被炸开了两个大口子,所幸都在吃水线以上靠近甲板的地方,没有造成进水。近50枚203毫米炮弹和155毫米炮弹在“费希尔”号的各处遍地开花。

厉海魂只找“费希尔”号的麻烦,说穿了也是想把速度较快的战列巡洋舰拿下,然后再凭借中国战列舰的速度优势,慢慢地收拾“前卫”号。这虽然违背了首先击沉敌方旗舰的海战原则,但一心想对英国增援舰队包个饺子的厉海魂选择了在他眼里更为合适的方法。8时03分,一枚457毫米炮弹穿透了“费希尔”舰上最厚的舷侧装甲,在第3号锅炉舱内停止。令英国人庆幸的是,炮弹并没有立即爆炸。否则,剧烈的爆炸肯定会摧毁整个前机舱,并引燃无法扑灭的大火。

再回头说说新加坡的战事,9时15分,莱文迪康总督车队刚刚逃离新加坡城,还未到达大巴窑,便被正在进行空中侦察和巡逻的中国战斗机发现。4架战斗机除了立即用无线电向基地和航母编队通报了情况外,还立即采取了攻击行动。每架战斗机的翼下携带了2枚9联装70毫米火箭弹,向车队进行了打击,当即炸毁了领头的3辆汽车,将整个车队挡在公路上不能动弹。在火箭弹发射完毕后,又用机枪和机炮对车队进行持续的扫射,又摧毁了差不多20多辆汽车。

此时的海军陆战队第23团已经突破了英军在加冷河的防御,并向锡克教寺庙方向推进。第20团的201营也渡过芽笼河,从侧面攻击英军工事。整个英军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这时,被莱文康迪总督命令入城抵御的英军第4旅的一个团,进入到芽笼河与加冷河交汇处的特基里马路,并构筑街垒等工事,形成了第二道防线。但这种匆匆构筑的街垒工事,对中国军队的阻挡效果实在是太微弱了。

11时15分,沿着芽笼河东岸展开的中国33式坦克,对西岸英军工事进行一一“点名”式炮击,将全部的重火力点摧毁。随后,第31坦克连和302机步连开始进行架桥作业。仅过了十余分钟,采用机械化架桥作业的工兵便架好了两座野战钢桥。坦克和装甲车辆迅速地通过了芽笼河。由于中国军队班排火力在巷战中占据的绝对优势,也使得中国军队在城区的推进非常迅速。11时50分,中国海军陆战队第23团占领了锡克教寺庙,并向小印度广场推进。这一突破,严重地威胁到了英军第二道防线的侧翼。第4旅旅长不得不立即派出另一个团前往小印度广场,以期堵住23团的攻势。

此时,中国的坦克部队也到达了特基里马路,由于处于城郊结合部,这一带并没有什么高层建筑,英军也无法占据诸如制高点一类的战术优势,只能凭借薄弱的街垒进行抵抗。同时还因为英国历来并不十分重视反坦克武器的开发,使得这些街垒没有得力的反坦克火力,而被中国坦克一一摧毁。仅有的数门37毫米战防炮和不超过10挺的反坦克枪,对中国坦克的威胁可以用一无所有来形容。英军这个团只在特基里马路抵抗了不到二十分钟,便被中国军队全歼,俘获了600余人。

这个命令在第一时间被得到了最忠实地执行,“前卫”号战列舰、“费希尔”号战列巡洋舰和“贝尔法斯特”号重巡洋舰立即掉头转向,追赶着先前已经撤出战斗的“巴里米纳”号和“佩斯利”号轻巡洋舰。厉海魂正欲追击,却突然接到航母舰队司令官郭挺的命令:立即返航,轰击由吉隆坡和马六甲两地驰援柔佛巴鲁的英军,并完全切断新加坡英军的退路。厉海魂只好郁郁寡欢地接受命令,率战列舰编队返航。

更让厉海魂郁闷的是,数个小时后,“费希尔”号战列巡洋舰上的水兵在拆卸那枚没有爆炸的457毫米炮弹引信时,因心情紧张,操作失误,结果引发了爆炸。巨大的爆炸立即摧毁了“费希尔”号战列巡洋舰的整个前机舱,使动力立即丧失了一半。同时,也引燃了从压载舱泄漏出来的数十吨燃油。这种根本无法扑灭的大火,迫使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然后,斯威利中将命令“巴里米纳”号向其发射鱼雷,将其击沉,以免落入中国人手中。

这样的兵力并没有放在舰队指挥官的心上,但用于封锁柔佛海峡的炮台群,如果不加以摧毁的话,绝对会对任何没有重炮掩护的泅渡战斗造成致命打击。另外,从马六甲通往柔佛巴鲁的沿海公路上,英国远东陆军第7师和第3旅正在快速前进。虽然舰队指挥官并没有接到拿下新加坡后,立即攻击马来亚的命令,但作为一个军人,他首先就要想到如何从根本上摧毁任何潜在的威胁。而英国人的想法也很简单,派出援兵,守住柔佛巴鲁。一方面,可以使中国军队无法通过柔佛海峡进攻马来亚,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柔佛炮台群对新加坡进行炮击,干扰中国军队在新加坡的军事存在。

当然,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也不断地对行进在沿海公路上的英军车队进行攻击,使英国增援部队受到较大的损失。到下午15时,已经有30%的车辆被摧毁,超过3000人伤亡。这让英军指挥官甚至有放弃增援柔佛巴鲁的念头。守卫兀山的英军不过一个连,为了截断莱文康迪总督的逃跑,中国空军甚至空降了一个营的兵力到万礼山和又溪万里。这两个村庄一左一右,正好将大巴窑通往兀山的公路截断。不知情况发展的莱文康迪的逃亡大军一下子就碰了上来。

幸存下来的总督立即在其他军官们的帮助下,离开车队向公路边的丛林中逃去。其余英军官兵也自发地离开车队,向公路两旁分散隐蔽。闻讯赶来的第一波舰载俯冲轰炸机又对空无一人的车队进行了一次“扫荡”,而舰载鱼雷机则挂着普通航空炸弹对公路两旁的丛林进行轰炸。当中国机群离开后,整个车队只零星地剩下了不足一半的车辆,公路上四处散落着破碎的零件和数百具尸体,燃烧的汽车发着辟里啪啦的声音,公路两侧的丛林里也有无数尸体散布其间,垂死的伤员发出凄厉的哭喊声。

近三千的英军保护着新加坡总督及大量侨民等,总人数达到了近一万人,这一波轰炸结束后,人数骤减了2000多人。活下来的人再也不敢在公路附近活动,只能在丛林中穿梭,加上新加坡各政要的家眷等老弱妇襦,这就极大地减缓了其行进速度。9时40分,海军陆战队前锋已经进入新加坡城,开始与在城内坚守的英军留守部队和远东英军第4旅进行巷战。中国军队拥有连续的自动火力,加上枪榴弹、单兵火箭筒、喷火器等单兵面杀伤武器,使得在巷战中的中国军队具有强大的火力优势。

消息传到斯威利中将那里,中将也立即明白再也不能拖延下去,否则会把整个增援舰队全部搭进去。在没有超级战列舰的编制里,斯威利中将没有任何信心同中国舰队继续战斗下去。他立即向海军部发去了电报,指出如果继续战斗下去,将会导致整个增援舰队的覆灭,并请求立即撤出战斗。此时已经得知英军第2旅投降,新加坡总督弃城逃跑这一消息的英国海军部,终于同意了斯威利的撤退请求。8时15分,又挨了几枚406毫米炮弹的斯威利中将在得到海军部首肯的电报后的第一时间,下达了全舰队全速撤出战斗的命令。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