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七十五章:铁血大洋(二)

虽然“靖边”号被十余发127毫米炮弹击中舰身,甚至还有2发203毫米炮弹击中了舰体尾部,但所幸的是均未击中要害,且对船体的损伤并不严重。而且“靖边”号驱逐舰上的炮瞄雷达此时也发挥了较高的效能,两艘左右夹击的“马汉”级驱逐舰很快被数十发130毫米炮弹击中,其中一艘伤势严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这让“靖边”号的压力减轻,也增强了其生存可能性。本来一艘驱逐舰并不是一个重要的猎物,不值得美国舰队拼了死力来追赶。但美国舰队很清楚,这艘中国驱逐舰的前面有一支中国舰队,这足以引起美国舰队的兴趣。加上好几个小时的炮击,都没有击沉这艘中国驱逐舰,也着实让美国人发飚。

近8个小时的生死角逐,“靖边”号似乎也达到了极限,炮瞄雷达长时间的工作已经烧坏,照明弹也早就用完,只能凭借美国舰队开炮时的炮口火光来判断方位,烟幕发生装置也不再起作用了。就在“靖边”号所有官兵已经开始绝望时,一缕阳光突然从东方的海天线上出现。舰上官兵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一声欢呼,这意味着战斗群上的舰载机可以出动了,虽然仍有许多官兵仍对舰载机与战列舰的对决结果深表质疑,但至少这是一个生机。

就在此时,北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些黑点,了望也及时向肖伟及全舰官兵通报了这一情况。12架CBD-2J型鱼雷机低空从“靖边”号上掠过,两侧还有8架CF-3J型战斗机为之护航。离“靖边”号最近的那艘“锲而不舍”的美国驱逐舰首先遭到4架CBD-2J的攻击,虽然凭借其自身的机动优势避开了2枚鱼雷,但仍有2枚鱼雷在同一侧击中了这艘驱逐舰。仅仅三分钟,这艘排水量达到2000吨的驱逐舰便沉入海底,这让肖伟有些惊叹了。

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有为天皇尽忠的精神,数名日本官兵的口供向舰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信息:中国海军正在追击的是一支大型补给船队,里面有日本最大、排水量达到3万吨的补给船“富士”级两艘,万吨级的补给船也有6艘,另有4艘3000吨级的补给船。由于日本的主要资源用于建造战列舰等主力战舰,加上不是很重视辅助舰种的建设,所以,护航兵力比较薄弱,仅有一艘“古鹰”级重巡洋舰“加古”号,然后就是一些驱逐舰,甚至连一艘轻巡洋舰也没有,总的护航舰只共有7艘。补给船队的任务是前往菲律宾的力牙实比,与美国第7舰队的一支巡洋舰分队会合后,前往下一海域会合日本海军的主力,为主力舰队提供燃油、弹药及其它物资的补给。但下一海域却是这些日本低级官兵无法知晓的事情了。

得到这个情报后,分舰队指挥官立即向基地作了汇报,并认为凭借分舰队现有的作战实力(一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完全可以摧毁整个补给船队,因此要求立即进行攻击。但海军高层却制止了这一鲁莽的行动,要求其只能隐蔽地跟踪,绝不能暴露,海军高层要完全清楚地知道日本主力舰队在什么地方。但这仅靠这支分舰队是很难办到的,毕竟,日本补给船队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靠近了会被发现,离远了,只能用雷达跟踪,也会引起日本船队的警觉,而再远一点,则很有可能跟掉。

不过肖伟认为这一切并不存在什么困难,他向分舰队指挥官提供了一个建议:在夜间以及海情较高(无法起降水上侦察机)的情况下,使用雷达进行跟踪,毕竟那么大一支船队,雷达持续的可能性极大;而在白昼及海情允许的情况下,则用水上侦察机进行跟踪。舰队指挥官同意了他的方案,并下令位于最前方的“安塞”号驱逐舰立即放飞水上侦察机。

5分钟,只需要5分钟,仅一波36架飞机的攻击,就使整个美国舰队立即丧失了战斗力。正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的肖伟,不仅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骇;当然更重要的是,曾经在他心目中战列舰那无比神圣的形象崩溃了。

但是到了中午时分,指挥官又下令取消这个方案,因为整个分舰队被纳入了第12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序列中。第12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是“祁连”号大型通用航空母舰,为其护航的是“赤塔”号重巡洋舰、“碎叶”号防空巡洋舰和3艘“襄阳”级防空驱逐舰。在肖伟所在的第27驱逐舰队分队加入后,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实力将得到较大的增强。但比较薄弱的反潜力量仍没有改善,不过,这一点已经由遍布整个西太平洋上的中国潜艇所弥补了。

第12战斗群的司令长官提出了一个新的跟踪方案:在白昼及允许的海情下,由航母舰载机进行远距离跟踪,在黑夜及海情较高,无法起降飞机的情况下,再由第27分舰队的驱逐舰抵近用雷达跟踪。至于日本船队很有可能侦察到雷达波,也是没有办法的了。这个新方案为海军高层所接受,并下达了附近的驱逐舰分舰队予以紧密配合的命令。望着从头顶上高高飞过的两架侦察机,肖伟终于认可了航空母舰在海上侦察方面的先天优势,水上飞机的升限和速度确实不能与能够正常起降的飞机相比。

在得知美国舰队的情况,并且正在追杀“靖边”号时,第12航母战斗群指挥官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全速撤离。此时没有任何战斗力的航母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尽快拉开与美国舰队的距离,熬到天明后,再用舰载机收拾他们。美国舰队最初也怕陷入中国海军的陷阱中,追击显得并不坚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海军惊喜地发现:中国舰队似乎只是在逃跑,没有丝毫准备应战的迹象。而且这里离菲律宾很近,是美国海军传统的势力范围,这一切使得美国舰队的追击显得积极起来。

虽然“靖边”号驱逐舰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5节,但美国“马汉”级驱逐舰则达到了38节。“靖边”号一边要躲避来自战列舰、巡洋舰上重炮的打击,一边还要与两艘“马汉”驱逐舰周旋,同时还要尽快地逃跑。这确实让肖伟非常困难,几个小时的拼命挣扎,虽然让肖伟奇迹般地生还,但也让他的头发几乎一夜全白!在他的回忆录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这次遭遇战,并称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困难的时候。身后是重炮的轰击,两边是敌人驱逐舰的伺机攻击,而前方,则是和他一样撒开脚丫狂奔的第12航母战斗群。战后,连曾经参加过此战的美国官兵也认为:“靖边”号能够生还,纯粹是一个奇迹,“是上帝给美国人开了个玩笑”。

由于是漆黑的夜晚,不可能放飞侦察机,只能依靠雷达来进行识别。但双方又是几乎同时进行电子干扰,使得用雷达进行识别也显得不太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两艘军舰,发射照明弹进行抵近观察。这一重任自然落到了第27驱逐分队身上,而肖伟的“靖边”号又一次荣幸地成为舰队的前侦。虽然肖伟对此深感高兴,但副舰长却始终一副苦瓜脸。他给肖伟的解释再一次让肖伟对航空母舰这一舰种深恶痛绝:在漆黑的夜晚,舰载机无法升空,航空母舰实际上没有任何战斗力。

然而,对肖伟的“打击”并没有结束,副舰长用一丝略带有戏谑的语气说道:“我以为你会下达那个命令。”肖伟没好气地问:“什么命令?”副舰长悠悠地回答:“舰队指挥官已经授权你临时指挥权力,我以为你会下令让‘定边’号执行打捞工作,而我们去追击日本船队。”话一说完,肖伟就一头栽倒在舰桥内。

5月4日,日本船队终于在力牙实比外海与美国的第31巡洋舰分队的3艘巡洋舰会合,经过短暂的停留后,于当天晚上23时起锚,继续向南方行驶。抵近用雷达跟踪的“定边”号驱逐舰也开始提速,以便能够更有效地使用雷达。不过,这次,分舰队遇到了新的危险:美国的巡洋舰上也已经装备了雷达,他们同样能够发现在后面跟踪的中国舰队。

双方的电子系统都收到了对方发射的雷达波,又几乎是同时对对方的雷达实施了干扰。这让中国的驱逐舰分队陷入了困境之中,虽然美国的巡洋舰也无法精确定位中国舰队的位置,但中国舰队想要跟踪在前方的日本船队也显得不太可能。为此,第12航母战斗群司令官立即下令,让速度最快的2艘“襄阳”级防空驱逐舰从侧方绕过美舰,执行对日本船队的跟踪任务,而驱逐舰分队则继续牵制美国巡洋舰分队。“襄阳”级防空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可达3500吨,装备的蒸气轮机的功率达到了令人惊叹的75000马力,其航速也高达38节,足以承担起这项任务。其上装备的4门130毫米主炮和8门76毫米高炮将能够有效地对抗日本船队中的护航驱逐舰,而24门40毫米高炮和24门25毫米高炮也可使任何空中威胁消于无形,但由于没有鱼雷或火箭发射装置,使其不能对任何巡洋舰以上的舰种产生威胁。

由于在整个东南亚一带,因为遍布数千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使得这附近的海域非常复杂,除了中国所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这外,中国海军还比较熟悉外,其它地区受美国海军的控制,使得中国海军对这一片几乎完全空白。这也使得海军高层不得不依靠其它侦察途径来确定日本海军主力的位置。为了迎合我的心思,海军参谋部将全歼日本海军作为此次战役最主要的目标,由此也引发了海军参谋部制订了相应的“各个击破”的计划,而与最初的集中消灭美英日海军主力的想法相悖。但各个击破的计划看来要更现实一些。

虽然肖伟非常认可副舰长的想法,但更让肖伟认可的是副舰长认为这是一支至少拥有数艘主力战舰的大型舰队。很显然,这次抵近侦察的任务与送死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也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准确的情报才能使战斗群的决策者们有效地进行判断。由于中国军舰上的电子系统要优于美国战舰,能够在强干扰条件下,侦测出干扰源的方位,所以“靖边”号迅速地靠近了美国舰队的左翼。精确的方位判断,使“靖边”号驱逐舰有很大的优势。肖伟只需要让4门前主炮同时向4个不同距离各发射一枚照明弹就足够了。

22时整,4枚照明弹先后照亮了漆黑的海空,在第二枚照明弹与第三枚照明弹之间,一支巨大的舰队轮廓显示了出来。了望与情报官几乎同时报出了美国海军舰队最重要的两艘战舰的名字“南达科他”和“印弟安纳”号!肖伟一听,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www.youxs.org,航速30节,拥有9门406毫米巨炮的无敌战舰,曾经一直是他心中的理想战舰之一,此刻正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嘶声力竭地喊道:“施放烟幕,全速撤离!!”在他下达命令的同时,了望仍然忠于职守地继续报出其它舰只的名称“波特兰”号与“印弟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亚特兰大”号与“朱诺”号轻巡洋舰以及数艘“马汉”级驱逐舰!

“靖边”号驱逐舰刚刚完成调头,美国舰队的照明弹也打在了头上。虽然有烟幕的掩护,但仍被美国人发现只有一艘中国驱逐舰。这让美国人觉得非常丢脸,约两分钟后,辅天盖地的炮火就打了过来。不断腾起的水柱将“靖边”号激得东倒西歪,从水中迸出的弹片打在舰体上砰砰作响,舰上所有官兵都非常惊恐。“靖边”号上的炮瞄雷达此时还算是合格,能够有效使用,但4门130毫米后主炮对美国舰队的那些大家伙显然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而舰载火箭的发射,因为需要将舰身打横,发射装置才能转向。而此时将舰身打横,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纯属找死。

5月5日清晨6时,已经离中美双方舰队很远的两艘驱逐舰仍然没有发现日本船队的踪影,而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侦察机也没有任何发现。日本船队还真的“失踪”了。这一下不仅让战斗群的指挥官大惊失色,甚至也让海军高层万分诧异。这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一直持续了7个小时,直到位于保加海峡西部入口处的一艘中国潜艇发来的电报才使中国海军高层得知了其最新去向。原来,这支日本船队在发现被中国舰队跟踪后,从莱特湾(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莱特湾这个地名吧)南部经过苏里高海峡,进入保加海峡,并向苏禄海进发。

这与海军高层事先预计的船队行进方向大相径庭,最初海军参谋部认为这支补给船队应该一直向南,进入新几内亚岛附近海域,并推断出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就集中在南部的阿拉弗拉海一带。而现在日本船队却在中途改变了航向,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一是避开中国舰队的跟踪,保护主力舰队的位置不被发现;二是日本海军主力并没有在新几内亚岛附近。这两种可能都说得过去,要想达成最初海军参谋部制订的各个击破的计划,最终就要看高层是否能够猜中了。

追击阵容中,对“靖边”号威胁最大的其实是那两艘“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www.youxs.org,16门127毫米炮,光是正对“靖边”号驱逐舰的舰艏,就有6门主炮,两艘总计就有12门127毫米炮。一次齐射就能发射12发炮弹,而且距离“靖边”号只有不到10公里。但此时,正追得兴致勃勃的美国人不得不立即向其它地方机动,以躲避中国鱼雷机的打击。但8架鱼雷机的全方位进攻仍然让其无法招架。凌晨5时40分,“朱诺”号轻巡洋舰被命中一枚鱼雷,大量燃油外泄,航速降到25节左右,开始脱离战场。45分,“亚特兰大”号连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一枚正好击穿了其前主炮弹药舱的主装甲,引发了殉爆,舰体底部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挣扎了十多分钟后沉入海底。

当第二波攻击飞机掠过“靖边”号上空时,肖伟突然作出了一个决定:他拒绝了战斗群司令官让其立即会合舰队的命令,调头向美国舰队驶去,他想亲眼看看舰载机的打击力量。而从这之后,也彻底改变了他对航空母舰的认识,成为一个坚定的航空母舰拥护者。第二波24架CBD-2J型鱼雷机和12架CBA-3J型俯冲轰炸机的战果非常辉煌:“印弟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吃了5枚鱼雷,仅5分钟便沉入海底,“波特兰”号的运气稍好一点,但2枚鱼雷也使其丧失了大部分动力,只能以12节的速度向南蹒跚而行。而作为战机主要攻击对象,“印弟安纳”号战列舰被3枚500公斤航空穿甲炸弹击中,引起熊熊大火;4枚鱼雷分别命中其左舷的前中后和右舷的尾部,四部推进器中的一部被炸飞。“南达科他”号也损失严重,一枚500公斤级航空穿甲炸弹恰好砸进了其烟囱,将后机舱完全摧毁,并引燃了燃油舱。

不过,各个击破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精确定位各国海军舰队的位置。好不容易有可能找到日本海军主力,更何况还是海军高层最优先对付的目标,使得海军高层兴奋不已,下令第12航母战斗群不要顾忌美国海军菲律宾舰队,立即从菲律宾南部海域绕道,并在马鲁古海峡一带待命。如果能够发现日本船队,那么就证明海军高层最初推测的日本海军主力在阿拉弗拉海的假设成立,如果没有发现,那么就只能说明日本海军主力在其它什么鬼地方呆着。这时,就需要第12航母战斗群加大搜索范围了。

但在5月5日,第12航母战斗群正要执行命令,前往马鲁古海峡时,一件意外的事件使得中国海军在二战中第一个交火的敌人不是日本,而变成了美国。5日晚21时,正在向南高速行驶的第12航母战斗群的前哨分队:肖伟所在的第27驱逐分队的“徐州”号巡洋舰上的雷达突然发现了一个回波,不到半分钟,又有两个回波出现,在3分钟内,就发现了10多个回波。经过判读,从其航速达到20节这点,确定是一支大型的舰队。几个最大的回波也是万吨级以上舰只所特有的,而且从对方发射的雷达波频率来分析,确认是美国海军!

24时,“枣阳”号与“钟祥”号驱逐舰离开战斗群,从驱逐舰分队的侧翼绕过,直扑日本船队。由于强烈的电子干扰,使中美双方的雷达屏幕上的回波犹如大海上的波浪一样,数量众多、此起彼伏,任何想从中分析出真实回波的想法都是可笑的。中国舰队要稍好一点,可以从美国巡洋舰上发射的干扰波中探测出其较准确的方位,但却无法计算出其距离。美国巡洋舰分队一边小心翼翼地跟着日本船队缓缓向南驶去,一边成分紧张地进行着战斗准备。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