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九十章:朝鲜定策

我想了一下,还是觉得没对,立即又问李长山:“总参情报部的情报你也听到了,他们可能有180万人。如果他们用100万人来进攻呢?”李长山一听,愣了一下,然后也跟着陷入了深思。好一会儿,他才说:“30万打100万,加上空军力量,也能对付。如果他们用130万人左右的兵力来打,我们就很恼火了。毕竟,仅凭朝鲜南部的那些地下工事群,他们就算只用50万人守,也足以让我们的进攻部队吃尽苦头了。”

赵天赐突然发言:“我认为日军很可能采取这种‘人海’战术。他们要想保住自己的本土,只能依靠美国、苏联等外来力量。而最关键的是拖住我们几个月。要达成这个目标,仅靠突袭,打乱我们的部署是不足以动摇我们的决心的。只有当他们能够一直打下去,威胁到我们中国本土安全的时候,我们才会放弃既定的作战计划,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朝鲜上。那么,用一百多万人发动进攻,也符合日本人当前的战略需求和他们的偏执性格。”

我赞赏地说道:“总理说得很好。也只有这样,才能阻挡我们攻击日本本土的脚步。以他们在朝鲜南部经营这么多年的情况来看,用一百多万人发动进攻,并支撑三个月左右的消耗,还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们现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彻底封锁朝鲜海峡。不能让一艘船从日本通向朝鲜。第二步,我觉得应该继续增加兵力。诸司令,我再调集一个野战集团军进入朝鲜,在这之前,我希望你们能够将战线稳定在一个距境内和铀矿基地都还安全的地方。”

薛庆功在得到我的同意后,开始了他的发言。他说道:“关于日军在朝鲜到底有多少兵力,这一问题从最初的情报来看,我们可以确认的刚才叶总长已经介绍过了。现在我要谈到的是我们无法确认的兵力。从航空侦察照片分析,以及我们在日本各港口的谍报人员对日本运兵船规模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在朝鲜的日军总数恐怕远不止我们所确认的数量。”

接着他示意旁边的参谋降低室内灯光亮度,并打开幻灯片,用长长的指挥棒指着其中的一幅照片说:“大家看这幅照片,从空中拍摄的景象非常清楚地看到,在这片草地上至少有8300多匹军马。当然诸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我们专业的照片分析人员已经确定过,是值得信赖的数据。而这片草地所占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这只是日军防御纵深的一个小部分。从总参情报部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一小片面积加上附近的树林、农田、山地等总共约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多只能部署一个师团。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没有说出结果,只是打开另一幅照片继续说道:“这是日军的一个行军仓库,名义上说是仓库,实际上除了在地面上的几间供人居住房屋之外,所有物资都露天摆放,虽然有防雨军用帆布覆盖,但作为军需物资来说,这很显然是不能长期堆放的。而我们在附近也发现了几处类似的仓库,他们不把物资放进干燥、封闭的环境里,反而堆放在露天场地上。这是为什么呢?仅从露天堆放的这些物资来看,我们发现了有步兵炮、92式重机枪、掷弹筒、大量的炮弹、枪弹、手榴弹、食品、药品和各种油料等。足以装备一个标准的步兵师团。他们这样露天堆放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这时,我也突然想起了刚才的那个想法,我对李长山说道:“长山啊,我总觉得还是定下一个最坏的打算,当小日本儿的军队打到哪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派遣更多的集团军进入朝鲜。不然,心里总觉没底。”李长山看着地图,想了一会说:“那就阿虎飞岭山吧。一旦那儿被突破了,就让境内再上去两个集团军。”

他继续保持着这种神秘效果,又打开一幅照片说道:“这是一个日军的战车基地。里面有87式豆战车118辆、97式中型战车98辆加上最新的00式中型战车49辆,总共可以武装一个标准的战车师团。但大家看,”说到这里,他的指挥棒指着一大片铁灰色的物体说道:“这是基地内的燃油仓库,从这个仓库的规模大小来看,至少可以满足两个标准的战车师团的12天的战役使用。而且从我们设在日军内线传回来的情报显示,这个基地内的战车编号有2种,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战车师团。”

画面再一次切换,他指着画面上的几个黑点和条状物说:“这是几个地下工事的交通线路和出入口,从出入口的大小判断,至少可以通行日军标准的卡车,而交通线路则可以容纳两辆标准卡车并排。这证明其地下工事非常庞大。我们至上次对日战争结束以来,就一直关注着朝鲜南部日军的各个工事建造工程,仅从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显示,整个朝鲜南部都有大量的地下工事。看来,他们也从上次战争中学到了我军善于坑道作战的战术,建立了一个地下工事网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朝鲜南部的地下都已经被他们挖空了。”

我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这个想法从得知日军突袭那一刻就有了,虽然在会上,叶飞等人对战局的设想、判断,让众人逐渐安定下来,但我却始终不能放下心来。我思虑良久,有一丝灵光总在闪现,却总也抓不住。好不容易才通过想到上次决策会一结束,就泄密的事情,从而导致日军发动突然袭击而捕捉到了这丝灵光,然后顺着努力往下想,然后一丝寒意让我有些警醒。如果日军的攻势无法阻遏,我们在朝鲜咸镜山与白头山的铀矿开采基地被发现的话,那事情可就真的闹大了。美国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知道此事,他们研制核武的步伐也一定会加快。凭他们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关系,这两个地方的丰富的铀矿绝对会为美国人所用。这在目前中国的核工业还未大幅度发展的情况下,对中国绝对是个最严重的威胁。

我立即问叶飞:“日军的进攻是不是真的可以遏制?”叶飞仔细想了一下,肯定地说:“可以,至少可以保证不让他们进入中国境内。”我一听非常失望,有些怒气地说道:“可是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咸镜山和白头山的铀矿基地。”李长山嘿嘿一笑说:“这一点请主席放心。陆军虽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战斗力还是在那儿的。就是不算平原地区的装甲部队,我们在山区的部队加上诸司令调集到朝鲜的部队,也有30万人。小日本儿用30万是不可能打到那儿去的。就算他增兵到60万,也不可能。”

叶飞听后赞同地说:“是啊,别说我们的装甲部队了,就是象402、403机械化步兵师一类的机械化部队的武力,也是日军无法撼动的。所以西路日军的推进最少。而我们的山地师,虽然单兵、班排、甚至连营火力都相当强大,但缺乏大规模的技术装备和大型压制武器,加上是黑夜,无法有效射击,日军的突破也是必然的。”

会议虽然还在持续中,但大家都还没有拿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朝鲜的局势仍然一片混乱。不得已,我只好让总参先把双方的部署及兵力对比介绍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要知道,日本这次突袭真的让我们很难受。彻底打乱了我们的征日计划,更严重的是,如果局势一如既往地坏下去,我们在朝鲜的铀矿开采基地就陷入危险当中,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他话音一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从我们的侦察照片上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日军在地下工事群里拥有更加强大和隐蔽的兵力及武器装备。我们知道,日军一个标准的甲种师团,编制有3580匹军马,而仅够一个师团部署的地面上就有8000多匹军马。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其地下还有一个师团。同样,那些露天堆放的军用物资,也是因为地下仓库的容量不足以容纳更多部队的物资装备,不得不临时堆放在露天场地上。以此类推,战车基地中的战车,也有至少一半的数量放在了地下工事里,而地面上的战车仅供两个战车师团平时的训练使用。”

李长山黑着脸说道:“我晓得了,你们情报部的意思就是说,在朝鲜南部的日军差不多是我们所确认的一倍。他们大部分的人员和装备都呆在地下工事里头。”薛庆功点点头说:“是的,李总司令。我们也知道朝鲜的地形是东北山区,西南平原。他们主要的地下工事群也集中在东北山区。但如果说朝鲜日军的数量是我们所确认的数量的一倍,也是不完全的。据我们在日本的谍报人员返回的信息证实:日军除了在朝鲜第一总军,本土还有三个总军。但情报人员只发现了第2和第3总军的军部、下属战斗序列。而第4总军则只有军部,下属战斗序列则一个不见。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本应在日本本土呆着的第4总军,实际上已经到了朝鲜。”

看到金阳并没有被说服的神情,叶飞只好继续说道:“当然,在我装甲部队进行穿插的同时,我们在东北战区的后续部队也会紧跟着进入战场,不要忘了,我们在东北战区最初也有150万人,到现在已经达到了260万人。也就是说,在朝鲜的这25万人并没有预备队,真正的预备队其实在国内。从这一点看,日军的此次突袭最多在战术上达成了突然性,他从整体战局来看,他们动不了朝鲜的根本。但也有两点值得我们忧虑。一是我们在朝鲜的铀矿开采基地,二是我们要保住这个基地,势必放缓对日本本土的打击,集中力量先稳定朝鲜战局。而以此造成时间的拖延,会使美国、苏联很有可能参与到亚洲的战事上来。”

胡玉也点头道:“叶总长说得不错。日军确实是在山区发挥了他的人力优势。据前线官兵们描述,在爆炸的火光中,只能看到漫山遍野的人头蠢动,他们手中的武器只能是进行概略射击。配备给陆军航空兵的攻击机,也只能根据前线军官的无线指挥和火光指示,对最紧要阵地前的日军进行轰炸扫射,但对后续日军部队则无能为力。而空军的轰炸机群也只能等到天明才能压制日军的后续部队了。”

我看了看表说:“离天亮大概还有两小时,这段时间我们就只能被动挨打吗?”胡玉无可奈何地说:“日军人数太多了,杀都杀不过来。而且他们不计伤亡,同时几乎不作炮火准备。我们的炮兵部队只能根据前线官兵的无线电要求来射击,前观也在第一时间被漫过来的日军淹没。天明时,情况要好一些。加上航空兵的空中打击,应该可以稳住战线。叶少纬上将已经将510、511山地师调往淮阳、昌道一带;将512山地师调往金化。并让驻扎在咸兴、德川的第32机械集团军南下,进入阿虎飞岭山一带。我也下令让境内的31机械集团军和第11装甲集团军进入朝鲜。我准备让第31机械集团军会同原有的两个山地师保护我们的铀矿开采基地,其余力量则在阿虎飞岭山脉一带构筑新的防线。”

说到这里,我打断了他的话问道:“朝鲜北部的地形好象并不适合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吧?为什么不多调些山地部队进入朝鲜呢?”胡玉解释道:“我们在朝鲜这几年来,对朝鲜北部的山地已经了如指掌。我们东北战区在战前就有一个计划,就是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加上工兵部队的帮助,让机械化部队在短时间内进行纵深穿插。为此,我们也作了大量的相关准备和训练。在山地作战中,要想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与其靠山地部队的战士们用火力占优的班排武器去攻打一个个山头,还不如用机械化部队强大的压制火力去摧毁一个个山头。当然了,山地部队也并非没有作用,在对日军地下工事群的攻击上,我们就需要他们的战术组合了。”

我有些担心地问叶飞:“叶飞,你说说我们现在在朝鲜的兵力结构,能不能抵挡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叶飞仔细思考了一下面色凝重地说:“恐怕很难,我们得尽快从东北战区再调几个集团军过来。”金阳有些不满地问:“我们且不说第4总军的兵力,既然知道日军在朝鲜至少有130万人,为什么总参不派遣更多的部队入朝,还保持原来的25万人呢?”

叶飞向他仔细解说道:“这与我们初期制订的作战计划有关。最初我们制订的计划是主动进攻,利用装甲部队的优势,从朝鲜半岛的西南平原发动全面进攻,进行大纵深穿插。部队多了,补给供应就会有更多的压力。而且根据朝鲜狭窄的地形和总参的精确计算,要保证整个战役期间穿插行动有持续不断和足够的弹药、油料等补给,我们投入的装甲部队兵力不能超过10万人。否则,我们就必须从海上进行补给。这样一来,就需要海军同日本海军进行交战并保证绝对的制海权,当时还没有想到日本海军这么快就被联合舰队歼灭。”

“另外,”我继续安排道:“空军也将主要精力放在朝鲜上,无论是进攻日军的后续部队还是朝鲜南部的日军表面阵地。严维宗,你都给我用机群抹平了。他们小日本儿不是漫山遍野的在进攻吗?天一亮,就炸他们个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必要时,用燃烧弹,把整片森林烧掉也行。总之,最大限度地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

我说到这里,一时半会想不起刚才还想到的一个问题,只好把眼光看向叶飞。叶飞立即接过话说道:“当然,我们放着威力强大的装甲部队不用,也太对不起小日本儿了。所以,我建议,让一直驻扎在汉城以北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立即向汉城日军发动进攻,同时,第2装甲集团军作预备队,沿途保障后勤补给线的安全。我们就一杆子撸到底,直接打到光州和釜山,来个巨大的包围战。”

这时,我看到刚刚出去的胡玉又返回了会议室。他一进门就向我汇报说:“主席,我刚和朝鲜分战区司令员叶少纬上将通过话,他向我较详细地说明了目前朝鲜的战况。”我一听立即说道:“好,你马上给各位首长汇报一下。”胡玉点点头,来到地图前,接过叶飞手中的指挥棒说:“据叶少纬上将介绍:日军的突击分为三路。右路已经突破了五台山,正向雪岳山纵深攻击。设在束草的第411山地师正准备撤离,将在昭阳江与南江之间的太白山上设立防线,阻击日军。中路日军则沿太白山西麓和广州山脉东麓之间的山区推进,已经占领了仁岚里、杨口,正向林塘里、华川等地推进。负责此地战事的第412和413山地师也撤离了原驻地,准备伊布里和金化一带布防。西路日军虽然攻势也非常凶猛,但402和403机械化步兵师凭借强大的火力已经稳住了战线。日军只是越过了北汉江,占领了江畔的加平和清平里。之后,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他接过叶飞递给他的一杯水,喝了一口后又说:“从前线反馈的情报显示,虽然是在夜间,无法准确地判断攻击日军的数量,但至少就在30万人以上。而且主要兵力集中在中路和东路。从这一点来看,日军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弱势。他们只能依靠人力优势在装甲部队基本无法运用的山区进行突破。而在汉江平原上,日军甚至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他们也知道,在我军强大的装甲力量面前,靠人力优势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干脆放弃了在这一方向上的进攻。”

李长山的脸色并没有好转,他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在朝鲜的日军还有差不多五、六十万人。整个朝鲜日军的总兵力就有至少180万。那我就可以再肯定一点,日军的朝鲜派遣军是主要作战力量,我们原来认为的作为总预备队的第一总军其实并不是总预备队。真正的总预备队就是我们不晓得的第4总军。怪不得,他们能一口气拿30万人进行突击行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