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九十五章:大雨

2时40分,在损失了近一半的坦克后,日军的两个战车师团和一个步兵师团终于突进了外围阵地。残酷的近战格斗开始了,铁血军战士凭借自动武器的密集火力,占有极大的优势,但日军则借着杀不完的人数,不畏生死地纠缠。铁血军的装甲战车在近距离内用机炮狠狠地打击日军坦克,而日军坦克则用47毫米火炮将装甲战车一辆一辆地击毁。双方就这样一来一往地在阵地上舍命搏斗。近两个小时的战斗,双方仍在河东岸阵地上厮杀,眼看再过一个多小时,天就要亮了,而且雨也快要停下来了。届时,中国的飞机又将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阿南惟几只好下令,让又一个步兵师团冲锋进入阵地。

日军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势均力敌的平衡被打破,在河东岸阵地上战斗的两个团,只好逐渐撤出阵地,向南大川上的几个浮桥上退却。但日军紧追不舍,步步紧逼,不让中国军队离得太远,以免遭受中国炮兵的打击。这种死命地纠缠也让中国河东岸的部队无法有效撤离,当重伤员和部分官兵通过浮桥撤离后,东岸中国军队已经只剩下不到千人的规模。指挥官下令工兵炸毁浮桥,并亲自用步话机向炮兵报出最后一个坐标:向我开炮!

满怀悲愤的炮兵向河东岸阵地进行了连续十分钟的猛烈炮击,一万多发炮弹落在没有任何防御措施的日军头上,使日军几乎全军覆灭。若不是战车师团的坦克见势不妙,凭借自身的机动逃出了部分坦克,恐怕东路日军除了预备队中的那两个战车师团外,就再也没有装甲力量了。十分钟的猛烈炮击给日军以重大创伤,由于没有任何防备,三万多突入阵地的日军,只有不足一万人逃了出来。

短期内,在山体上构筑地下工整群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陈武烈中将决定以修建战壕、交通壕、防炮洞、反斜面处的藏兵洞等工事为主,辅以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防护及火力,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的目的。至于日军的装甲主力95式中型坦克,铁血军普遍装备的单兵火箭筒,就足以从正面击穿其装甲。因此,还为基层官兵下发了大量的破甲弹头的火箭弹。

由于在前一段时间,中国空军为了尽全力打击日军的进攻,不得不大量在夜间进行起降,这导致了数十架作战飞机失事。同时,由于陆军航空兵的攻击机群需要在靠近前线的机场上起降,与空军作战飞机发生了对机场跑道、燃料供应、零部件保障方面的使用冲突。于是,年仅33岁的东北战区空军司令员高志航下令空军轰炸机减少夜间出航时间,并让空军的轰炸机群退向稍后方的机场,而将前线机场让给了陆军航空兵。

中国军队需要尽量阻滞日军的攻势,于是在26日临近夜幕降临之际,大量的飞机在中国军队的阵地外围进行了空中布雷行动。上千枚各种各样的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从空中播撒下来,一下子就将日军的进攻路线隔断了。这一行动使日军不得不再一次推迟预定的进攻时间,将大量的工兵派上战场上进行排雷作业。这也给了中国军队官兵们练习“枪法”的好机会。整个排雷行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而日军工兵也伤亡了一半。所幸的是空投布雷,地雷都暴露在地面上,使日军工兵的排雷进行得相当顺利,成功地开辟出数条攻击通道。

打定主意的阿南惟几立即下令全军沿着南大川东岸向上游出发。而河对岸的中国军队也发觉了日军的动静,派出大约一个团的兵力,跟着平行前进。雨虽然停了下来,但云层依然很低很厚。而刮起的大风还将海面上那些云层更低的积雨云逐渐向南大川流域吹来。到了中午,十数道闪电过后,倾盆大雨挟着震耳欲聋的雷声便下了下来。

这场大雨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最终使这场战役走向了最残酷的阶段。密集的大雨一阵一阵地席卷了过来,视线根本不会超过2米,即使是骤雨的间歇期间,水量足够的大雨也使视线不超过10米远。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作战,就是行军都不可能。

阿南惟几的部队已经无法行动了。骡马拖着辎重泡进泥水里,任凭日军士兵如何鞭打和拉扯,都无法寸进半步。坦克、车辆完全陷入泥坑,丝毫不能动弹。士兵们在地上行走,每一步都要滑一跤,或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而南大川的水位也开始暴涨,将在离河岸不远处行军,并来不及逃走的日军士兵毫不留情地冲走。

而在洗浦县城内的日军更不好过,暴涨的河水很快淹没了县城,整个县城陷入汪洋之中,日军官兵不得不站在房顶上等待救援。不时垮塌的房屋,将许多日军卷入激流中。南大川东岸的日军纷纷撤向山地,而在西岸的日军则遭受了灭顶之灾。地势较低,且平缓的西岸,没有任何屏障,上万日军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数千日军被冲走,剩下的日军站在及颈的水中,互相苦苦地支撑。

在马息岭山上的中国军队也受到了较大损失。因为构筑防御阵地以及日军的炮火打击,洗浦对面的马息岭山山体受到严重破坏。大雨到来时,很快就产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四处肆虐。一个团的中国官兵被垮塌滑落的山体席卷,几乎无人生还。

大雨持续了整整两天,就在双方指挥官不约而同地咒骂这场大雨时,雨终于停了下来。两国军队并没有立即交战,而是救助伤员,寻找失踪者。虽然短暂的和平并没有降低双方的戒备,但两国军队却将面临着一场更大的灾难。

大家知道这场灾难是什么吗?答案明天揭晓。

5月26日晚23时,日军工兵好不容易清理出几条进攻通道,并借着天降大雨,中国飞机无法升空的机会,东路和西路日军便同时向洗浦和高山发动了冲击。在洗浦中国军队的外围阵地,一个旅团兵力的日军并没有经过炮火准备,直接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发起了冲锋。由于有未清理的地雷存在,使日军冲锋阵形成为几组密集队形,反而给了中国机枪火力良好的射击条件。炮兵也并没有对日军进行拦阻射击,因为需要寻找日军炮兵部队的位置以便压制。

日军的炮兵直到逐渐减少的日军士兵冲到阵地前近百米,才开火,将大量的炮弹砸向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受日军炮兵炮击影响,中国军队在阵地上的拦截火力立即减弱了不少,使冲锋的日军压力大为减轻。虽然中国炮兵前观在第一时间就将日军炮兵阵地的坐标报给了后方的炮兵部队,但应阵地指挥官的要求,还是将一部分炮兵火力转移到冲锋的日军队形上。

此次进攻虽然被打退,并且损失了四百多辆坦克,但日军士兵却只有数千人阵亡,这让阿南惟几对战车的作战效能感到惊讶。尝到甜头的他立即将第二梯队中的战车师团调到第一梯队,并集结了整整一个标准步兵师团的兵力,准备在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内,一举拿下河东岸的阵地。

27日1时20分,7个炮兵联队的火炮对中国阵地进行了长时间的炮击,以期摧毁阵地的各种障碍和交通壕。但立即引来了河东岸中国炮兵部队的压制反击。虽然朝鲜南部日军的炮兵联队中有数十门口径达240毫米的巨炮,但这种被中国称为臼炮的巨型迫击炮,只能用来攻击城墙、永固工事等一类目标,且射程还不到7公里,根本不可能用于对中国炮兵阵地的压制。相反,由于这类巨炮移动极为缓慢,因此并未出现在攻击战场中,仍然在朝鲜南部的地下工事群里。

先是上百门105毫米榴弹炮对战车师团的进攻线路进行急促射,3分钟内就发射了3千多枚炮弹,覆盖了整个战车师团。仅三分钟的炮击就让日军第3战车师团损失了114辆坦克,但日军的恶梦并未结束。虽然高山地处南大川的中下游,这里地势比较平缓开阔,适合日军战车师团的作战。但也不要忘记,这样的地势同样适合中国装甲部队的作战。45辆34式主战坦克和220辆装甲战车冲出了掩体,向日军坦克扑去。中国坦克具有更强大的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在500到1000米的距离上,接连开炮,将至少240辆日军坦克击毁。在500米以内,装甲战车上的20毫米机炮也能撕开日军95式坦克的侧装甲。日军坦克立即陷入了中国装甲部队的重围中。

5月26日白天,由于惧怕中国空中力量的打击,日军除了进行进攻准备外,不敢再有其它动作。但空中侦察已经将日军的较大举动掌握清楚,并立即向上级汇报。根据日军的动向,第32集团军司令员陈武烈判定当晚日军就会发动进攻。为此,陈武烈也作出了许多调整。近期到达的两个火箭炮团和一个榴弹炮团被安排在洗浦城西北的山地上,以落差增大了射程。而从31集团军增援过来的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则加强到了高山,毕竟高山这一带的地形要比洗浦更适合坦克、装甲车辆的作战。

经过几天时间充分准备的中国炮兵部队拥有大量的炮弹,并对所有阵地前进行了坐标划分。因此,在接到阵地指挥官的电话后,不到半分钟,首批102枚105毫米炮弹便落在进攻日军的阵形上。大量泥土碎块和残缺不全的肢体飞上了天空,爆炸产生的用肉眼也能看见的冲击波将大片大片的日军抛上空中或掀翻在地。虽然此时已有少量日军士兵不顾己方的炮击,冲进了阵地,意图同中国军队进行白刃战。但中国炮兵也成功地将后续日军隔断开来。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铁血军历来严令官兵们尽量使用强大的自动火力歼敌,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进行白刃战。但这并不代表铁血军不重视白刃战的训练,相反,铁血军官兵最基本的战术训练就是白刃战和各种格斗术。因此,进入阵地的日军在被战壕内的铁血军战士用自动火力杀伤大半后,主动挑起的白刃战却并没有朝着日军士兵所希望的方向上发展,很快就被铁血军战士用娴熟的格斗技能一一格毙。

4时20分,在付出了2万日军阵亡的代价后,日军终于拿下了第一道战壕。然后源源不断地日军士兵涌入战壕内,并在交通壕中同中国军队进行血战。双方互扔手榴弹,互相用刺刀捕杀。虽然铁血军的单兵火力要远远超过日军,但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战士们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火焰喷射兵进入交通壕后,对日军的隔离效果要超过用手榴弹和刺刀,许多日军全身着火,发了疯般地嚎哭翻滚,然后变成一具具碳化的焦尸。

跟随日军战车师团作战的日军步兵惊恐地发现,战场上没有一个中国士兵在地上作战,所有的中国士兵都在战车内。这对日军士兵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理论。中国士兵或打开装甲车辆的顶部舱门,只露出胸部以上的部位对日军用自动武器进行射击,或直接借助车体上的射击孔对外射击。所有的装甲车辆都变成了一辆辆四处向外喷吐火舌的钢铁怪物,而日军士兵对这些装甲车辆的攻击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只能任凭这些钢铁怪物的火舌将自己吞噬或被碾压成一堆堆碎肉。

日军的第二个战车师团也立即进入战场,虽然在到达战场的途中,也被中国炮兵打掉60多辆坦克,但绝大多数坦克仍然到达了战场。数量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虽然中国坦克性能远高于日军那些“豆”战车,但仍经不住围攻,不得不突围撤走。以为获得了胜利的日军战车师团立即展开“追击”,但在离中国阵地数百米的地方,就立即遭到阵地上大量反坦克炮的打击,又损失了130辆坦克后,才完全将中国的反坦克炮压制。身后的日军士兵见没有障碍,开始了冲锋。

迫击炮弹除非直接命中日军坦克,否则对日军的坦克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对地面上跑动的日军士兵则“见效”神速。数百名日军士兵被中国2分钟的迫击炮急速炮击击毙,剩余的日军士兵只好趴在地上不敢动弹。而“孤身”进入阵地的日军坦克则立即被四面八方射来的单兵火箭弹接二连三地摧毁,也只好退出阵地向后撤离。

已经下令让炮兵阵地转移的日军前线指挥官似乎发现刚才使用的战术还不错,至少是开战以来,日军第一次冲锋就能冲到阵地里的一次进攻。这让前线指挥官非常兴奋,他决定继续采用刚才的战术,调动一个半旅团近15000人的兵力进行集群冲锋,希望能够一鼓作气拿下第一道战壕。而在防御阵地前的中国指挥官则有些担忧,刚才日军的战术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极有可能丢掉阵地。除非让炮兵部队不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压制,直接支援阵地前沿,或者让陆航的飞机随叫随到,用燃烧弹对日军的攻击阵形进行隔离。

从27日1时30分到4时,日军总共进行了四次冲锋,其中超过万人的集群冲锋就有三次。虽然每一次冲锋都能有一部分日军士兵冲进阵地,并被中国炮兵给打了下来,但每次冲锋都会让地雷阵破坏一部分,使冲锋阵形越来越扩散。而且伴随着每一次冲锋,日军炮兵对中国阵地的炮击也会逐渐加大对阵地的破坏和杀伤中国军人的数量。

天亮后,大批中国飞机出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寻找日军踪迹,然后时不时在一些可疑地方扔下一两颗炸弹或俯冲扫射一遍。阿南惟几在远处山头上的一丛灌木丛中,用望远镜望着南大川对岸的中国阵地,心中一片冰凉。对岸的中国阵地壁垒深严,本就没有多少技术装备的日军工兵不可能在中国军队眼皮子底下搭建浮桥,至于采用木筏或竹筏渡过河去,恐怕只能给中国军队当成活靶子。

看来,只有另找地方渡河。往下游,河面会越来越宽,地形也更加平缓,更利于中国军队作战。如果到了出海口,那么中国海军战舰可以直接进入永兴湾,强大的舰炮火力是日军无法承受的。只有往上游,与中路日军会合。而且中路日军已经占领了洗浦县城,从那里可以渡过河,并且还可以增强日军的实力,突破马息岭的中国军队的防御。

但数量优势,有时候并不能完全靠技术优势就能战胜的。当更多的日军涌入战壕后,中国军队终于有些撑不住,开始缓缓向后撤退。而大量的日军士兵也沿着交通壕占领了第二道战壕,并向第三道战壕推进。此时,如果继续向洗浦外围阵地的战壕内派遣援兵,势必会加大伤亡数量,还不一定能够夺回阵地。为此,陈武烈决定放弃外围阵地,甚至洗浦县城,越过南大川,在马息岭山进行防御。毕竟,洗浦县城在距马息岭山山脚之间还有一段比较平整地域,正好用于对日军的大量杀伤。

进攻高山的日军虽然伤亡并不很大,但其技术兵器却损失严重。高山也位于南大川河畔,不过整个县城不象洗浦那样横跨河的两岸,而是位于河的西岸。因此,中国军队在河东岸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在河面上搭建了数座浮桥。日军的进攻,在26日晚22时40分,先经过30分钟的炮击,将炮兵手中的炮弹打光一大半后,战车师团才开始发起冲锋。照明弹立即被中国军队的炮兵打到了战场上空,数百辆日军坦克一下子暴露在中国的各种火力之下。

不过,已经穿过炮火拦截和正在穿过炮火拦截的日军士兵仍有较大的数量,为此,在战壕稍后的迫击炮阵地除了继续发射照明弹外,也向阵地前沿倾泄大量的迫击炮弹。迫击炮弹的威力虽然不大,但胜在精确度和密集度较高,四处横飞的弹片很容易地就穿透了一具具躯体,将里面的内脏、肠道割裂、搅碎。日军的冲锋立即停顿了下来。不到十分钟,这个旅团规模的冲锋日军便在中国炮兵的轰击下,丧失殆尽。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