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秘方验方妙治疑难病》
秘方验方妙治疑难病

第51章 五官科 3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以从米粒至蚕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起疼痛,一般1~2周可自愈。

方一

【方名与主治】黄冰液,主治口腔溃疡,俗称“口疮”。

【辨证加减】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加麻黄、紫苏叶各2克;恶心胸闷加合欢皮2克,青皮、www.youxs.org;痰多黄稠、咽痒甚者加射干、金银花各2克;气虚者加黄芪2克,凤凰衣3克。

【方解】慢性咽炎为上呼吸道长期慢性感染或长期应用刺激性食物等所致,治疗以清热利咽,滋阴润肺为则。本方中采用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生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鸭跖草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玄参为滋阴凉血,清热解毒之品;莱菔缨性味辛苦温,功能清咽和胃;木蝴蝶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蝉蜕配伍上述药物来治疗咽喉肿痛,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肺利咽,滋阴润肺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之物。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防止感冒,忌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

【典型病例】白某,男,14岁。半个月前发热后感口腔灼痛,并觉进食困难,证见舌下及口腔内两侧颊部和牙龈处有许多呈米粒大小白色溃疡点,诊为口疮,予以黄冰液涂擦患部,每日4次,3天后疮愈症消,随访3日,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张宏伟)

方二

【方名与主治】口疳方,主治慢性口腔溃疡,亦称“口糜”“口疳”。

【组成与用法】太子参、北沙参各20克,生白术、制大黄各12克,玄参10克,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白英各1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过滤去渣,待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外用市售的口疳散,麻油调后涂于溃疡面,每日3次。

【方解】慢性口腔溃疡,其病因与多劳、失眠、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此证由阳旺阴虚,**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景岳全书》说:“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慢性口腔溃疡仍属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养阴,清热泻火。方中太子参气阴两顾,生白术健脾益气,配用沙参、生地黄、玄参养阴之品,发挥金银花、连翘解毒之功,协同土茯苓、白英攻毒之长,配用川大黄缓下,外用口疳散直达病所,促使溃疡愈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辛辣之物,忌吸烟。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典型病例】祝某,女,32岁。确诊贝赫切特综合征已10余年,近因劳累,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伴口腔疼痛,纳呆,大便质软,每日行2次。舌苔白,脉细弱无力。诊为气阴两虚,邪毒乘虚而入,予口疳方3剂,外用口疳散麻油调和涂于溃疡面,3天后复诊,溃疡已愈合,往后常用口疳方间断服用,至今3年来未出现明显口腔溃疡。(处方来源:上海市南市巨沪南医院曹汉清)

方三

【方名与主治】滋阴丸,主治复发口疮、口干综合征、扁平苔藓。

【组成与用法】生山楂10克,麦冬、玄参、天花粉、生地黄、生甘草、白芍各20克。按此比例制成水丸。装瓶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对于消化能力较差者,可将丸药研末冲服,或者用开水浸泡丸药后服用。

【方解】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鹅口疮、口干综合征、扁平苔藓诸证,皆属心脾热盛,熏蒸于上所致,治宜清心导热,滋阴解毒。方中生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具有助脾健胃,促进消化之功;麦冬能滋养胃阴而生津。现代药理证明:麦冬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具有滋阴凉血,清热解毒之效,与麦冬等配伍,更助滋阴增液;天花粉的消肿排脓功能较好。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生甘草则能泻火解毒;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药理证明,白芍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滋阴生津,收敛生肌等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服辛辣之物,注意口腔卫生。

【典型病例】刘某,男,68岁。10多年来经常起口疮,间歇期很短,经用抗生素、左旋咪唑、甲硝唑(灭滴灵)等无效。检查:舌背前部左右皆有绿豆大溃疡,周围红晕,口干,疼痛,大便干,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诊断复发性口疮。治疗:内服滋阴丸12天,溃疡愈合,其后很少复发。口干及大便干亦有明显好转。(处方来源:北京口腔医院许姜泽)

牙痛

牙痛是口齿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无论是牙齿或牙周的疾病都可发生牙痛。牙痛原因很多,表现不尽相同。

方一

【方名与主治】治牙仙丹,主治牙痛。

【组成与用法】玄参、生地黄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口服。

【辨证加减】门牙上下四齿痛者,为心包之火,加黄连5克;门牙旁上下四齿痛者,为肝经之火,加炒栀子10克;再上下四齿者,属胃经之火,加石膏20克;再上下四齿者,为脾经之火,加知母12克;再上下四齿者,属肾经之火,加熟地黄30克;大牙亦属肾。

【方解】牙痛之由,责之于火,而火分虚实,据牙痛部位不同,则分经有别。心包、胃经多属实火,肝、脾、肺、肾经之火多属虚火。治牙仙丹来是《辨证奇闻》,方中玄参能泻浮越之火,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生地黄清热凉血生津,能灭无根之焰,二味药中寓泻于补,故虚实之火投之效佳。临证应用只要各经之火辨证准确,无不药到病除。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不宜食硬、生、冷及过热之物。

【典型病例】李某,男,35岁。牙痛3天,彻夜难眠,曾服去痛片等药无效,诊见发热、体温38c,上下大牙周肿痛,舌略红,苔白腻,脉弦细数。此属肾经虚火牙痛,予以治牙仙丹加熟地黄30克,怀牛膝、女贞子各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3剂后热退肿消而愈。(处方来源:广东省珠海市中医院罗上武)

【典型病例】吴某,男,55岁。咽痛咽痒,似有异物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干咳无痰,音哑不畅。检查:咽及悬壅垂充血伴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组织增生,并有少量黄色分泌物。诊断为慢性咽炎。采用本方加射干、金银花各2克。服3剂,诸证消失,复查咽部恢复正常。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任方雄)

唇炎

【典型病例】路某,男,16岁。突发上下唇红肿痒痛,发病近2个月,多方治疗无效,症见上下唇肿甚,疼痛难忍,饮食困难、舌红、苔薄黄,脉数。予以大黄冰片散外浸口唇,1剂后疼痛大减,6剂后裂纹结痂肿消,痛止停药,继用红霉素软膏外搽,10日后痂脱痊愈。(处方来源: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王玉如)

口腔溃疡

【方名与主治】大黄冰片散,主治口唇疱疹,又名“唇风”。

第9章五官科(3)

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恶化性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唇风”。

方一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忌用辛辣之物。

【组成与用法】大黄、甘草、芒硝、黄柏各10克,冰片3克。将大黄、黄柏、甘草各等份煎好后冲芒硝、冰片于带盖碗中,备用。将患病口唇浸泡于药液中约20分钟,然后轻轻擦干,外抹红霉素软膏、每日治疗3次,直至痊愈。

【方解】唇风一证,多因胃经素有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于唇而起。《医宗金鉴》载:“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方中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大黄中所含的蒽醌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芒硝外用能清热解毒;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甚佳;甘草性味甘平,生用则能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冰片性味苦寒,善散火郁,外用消肿止痛,且能止痒,为外用治口疮、咽肿以及疮疡的要药。全方具有凉血消肿,燥湿拔毒的功效。因上下口唇为黏膜,吸收能力极佳,用外浸法治疗,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外抹软膏使口唇与外界邪毒隔离,并起到润唇,局部消肿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应用上方的同时,适当应用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可增强治疗的效果。治疗期间忌食腥、辣之物。

【组成与用法】白矾、赤石脂、滑石、制没药各6克,冰片1克。将前4味药研成细面后,和冰片研匀,装入瓶内密封。先用生理盐水局部消毒,再据皮损面积,外扑适量干药粉,外贴适当敷料。早、晚各换药1次。

【方解】药物性唇炎属中医“湿毒疮”范畴。因磺胺甲氧嗪过敏多固定在口唇周围及外生**,中医认为药物过敏后,脾胃损伤,湿热内生,蕴藏于肝,循经上泛口唇,浸淫肌肤所致。治宜清热除湿,收敛止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方中白矾外用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赤石脂有生肌收口的作用;滑石清热收湿;制没药止痛消肿,去腐生肌;冰片外用消肿止痛,防腐止痒。诸药配伍,制成散剂,将其直接接触创面,使溃烂处迅速湿敛肌生,清热止痒,皮肤干燥而愈。

【组成与用法】地榆60克,黄连粉1克,95%乙醇5毫升,冰片1克,10%羟苯乙酯(尼泊金乙酯)5毫升。先将地榆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00毫升浸泡40分钟,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煎煮40分钟,纱布过滤,药渣再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滤液与上液合并,浓缩至1000毫升,趁热加入黄连粉,搅拌。待浓缩液温度降至50c时,慢慢加入3~5毫升95%乙醇溶解的冰片1克,边加边搅拌,然后加入10%羟苯乙酯(尼泊金乙酯)5毫升防腐,放凉即得。用时将黄冰液摇匀,涂擦口疮黏膜溃疡处,每日3~4次。

【方解】方中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黄连消热燥湿,泻火解毒,并以泻心经实火见长;冰片清热止痛,用于各种疮疡、咽喉肿痛、口疮、目疮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敛疮之功效。

【典型病例】李某,男,52岁。1个月前因口服磺胺甲氧嗪后口唇周围灼热作痒、水疱,继则糜烂疼痛,滋水淋漓,心烦意乱。曾服氯苯那敏(扑尔敏)、地塞米松、麦迪霉素,外涂紫药水,经20余日治疗无效。诊证见上下口唇肿胀,唇周围皮损严重,表面溃烂渗液,浸淫成片,糜烂处露有鲜红肉芽。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内蕴、浸淫肌肤。以生肌止痒散外治。1周后患者告知,用上药外扑后,1~3天内渗液作痒停止;4~5天内皮损干燥而愈。(处方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张长义)

方二

【方名与主治】生肌止痒散,主治药物性唇炎。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