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第51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讲解:阴狐疝气,症见:外肾时而出来,时而缩回,儿童多见,俗称“气卵”,现属外科治疗范围。但本方不常用,野外蜘蛛大多有毒,不可服用,古人所服概为屋里的一种小蜘蛛,偏远地区常食屋中蜘蛛以解毒,治疗出疹。

五、蛔虫病

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论一首脉证一条方五首

一、趺蹶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讲解:腹中疼痛,若为气滞血瘀而起,其脉当沉,若不沉反弦而洪大,可知其内有蛔虫扰动。

蛔虫病,令人吐涎,蛔虫扰动则心口胃中疼痛,发作有时,非寻常药物可治,甘草粉蜜汤主之。甘草、蜜味甘,缓急止痛,亦可诱虫外出,再以铅粉杀之。本方治疗疼痛效果极佳,临床上治疗胃痛,常将铅粉换为祛瘀、止痛、止血之白及,如溃疡病,大便有潜血,即可以将甘草24~30克、白及12克同煎,煎好后去滓加蜜45克再煎,重者顿服,轻就再服,效果很好。但需注意,甘草用量过大易引起下肢水肿,故而利尿剂中很少使用甘草。

2被棕收撸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去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讲解:本条曾于《伤寒论》厥阴篇中出现。蛔厥与脏厥相对而言,脏厥为死证,蛔厥则易治,二者的鉴别方法即:蛔厥吐蛔且患者时而安静、时而烦乱;脏厥不吐蛔而躁扰不宁、无休无止。蛔厥胃有寒,蛔虫被寒所迫而上入膈,蛔虫扰动,人即烦躁,待膈上稍暖,蛔虫转静,则烦躁亦止,但食则蛔虫被扰,人发呕吐,将蛔虫与食物一并吐出,此为阴寒证,乌梅丸主之。

方中以细辛、干姜、川椒、附子大量温性药祛里寒,而以乌梅之酸敛制其辛散,黄连、黄柏味苦,辛苦并用,可以驱蛔。此外,本方亦可治疗阴寒下利。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讲解:趺蹶,趺即脚背,泛指脚,蹶者僵也,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关于“腨”古人说法不一,有言脚后跟者,有言腿肚子者,但本证描述不清,亦未出治法,当有错简。

【蜘蛛散】

蜘蛛(熬焦)十四枚,桂枝半两。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和,温服。

第29章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二、手指臂肿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讲解:转筋即日常所言“抽筋”,使人或臂或脚挛直,临床多见下肢抽筋,故有人提出“臂”为足“背”之讹误,筋肉挛急则脉弦,直上下行,此病可自愈,不需治。转筋甚者,从足入于小腹,不会自愈,鸡屎白散主之。但鸡屎白散一向未见有人应用,历代医案亦无记载,故仅作参考而已。

四、阴狐疝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讲解:病人手指及臂膀肿,而且动,同时身体亦当随之而动,藜芦甘草汤主之。本条有方证而无用药,但临床表现与水气病篇所讲皮水“四肢聂聂动”相近,可以防己黄芪汤治之。

三、转筋

1蔽试唬翰「雇从谐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

【鸡屎白散】

鸡屎白。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