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在御膳房斩妖除魔》
我在御膳房斩妖除魔

第九章 三宫贵妃

尊为国教,自是声名大振,引得天下英才竞相来投。

太祖在时,还算收敛。

到一百二十年前,当今永安帝继位。

朝阳宫的万贵妃,是璇玑道宗道子。

雍雪宫的林贵妃,是观星剑派内定的下任执剑使。

尚德宫的柳贵妃,是日月神教的拜月使,更是南疆大小巫族共尊之圣女。

永安帝也怕昔日国上之教的境况重演。

继位第一件事,便是略施小计,迎娶三教继承人,封为三宫贵妃。

明里暗里放出风声,皇储之位,会优先从贵妃名下的皇子中抉择。

至此,三教开始明争暗斗,陷入军备竞争,以培养皇子为己任。

皇室之中,但凡有些资质者,都会被三宫抢着收入名下,竭心培养。

也正是如此,李主簿才敢放言,今夜宫中可能会起些争执。

因为这是当今陛下想要看到的结果。

若是三教之间,不争不抢、精诚合作。

那就要轮到陛下睡不好觉了。

晏川听到此处,心思却是活泛起来。

今夜闹了这么一通,晏川已经意识到,宫中也不算是什么安稳之地。

在这种以修行为尊的世界里,还是得自身有实力,才是最大的保障。

先前得了几道天赋,自忖远超廷卫监那些个小太监,还有些沾沾自喜。

不过如今看来,实力提升着实是有些慢了。

最引以为傲的千钧通臂拳,全力施为之下,也只是勉强将老蜥蜴打出原型。

这还是老蜥蜴忙于保护青铜古镜,没有闪避、没有反抗的结果。

修成神通,已然超脱凡俗,可凌空虚渡、操纵风火雷电,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

如果正面交锋,只怕拳头还没碰到对手,自己脑袋已经先搬了家。

不能整天守着御膳房这些臭鱼烂虾了。

得要想些法子,去寻更多、更高等级的妖兽。

思来想去,三宫贵妃的小膳房,便是最理想的去处。

三教抢着培养皇子,自然要往各自宫中提供上等的妖兽血肉。

据王大福所说,连修成神通的妖兽都出现过。

平日所用妖兽,也远非御膳房能够比拟。

这就是三个天赋宝库啊!

……

三天时间转眼过去。

妖族侵入宫中,引得永安帝龙颜大怒,下令彻查。

各大司监调查一通,也没得出什么靠谱的结论。

最终还是钦天监接锅,从上到下调换大批人员,才算平息了永安帝的怒火。

至于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倒也轮不到晏川一介帮厨操心。

夜幕降临。

确认同舍的帮厨都睡熟了,晏川翻身起床,熟络地窜出御膳房。

三天过去,风平浪静,宫中也不再像前两日那般戒严。

不过晏川也不敢大意,隐匿术与龟息术齐出,身形与气息都消散在原地。

稍稍辨认方位,向着白天打听来的地址飞奔而去。

不过半炷香时间,便已经到达目的地。

一处比御膳房还偏僻些的老旧院子。

攀上院墙仔细打探,屋里没有值守的宫女太监,只有一名已经睡熟的老嬷嬷。

除此之外,就只有院中借着月光,辛勤练拳的十二三岁少年。

正是秦桐。

半年光景过去,秦桐又长高了几分,已经接近晏川耳垂。

晏川运起幻形之术,化作一副中年儒生模样。

不动声色地进到屋内,盘膝坐下,一边饮茶吃点心,一边看秦桐在外边挥汗如雨。

看着那副不服输的劲头,不由得摇了摇头。

苦练不缀,是个好苗子。

可惜了,就是没有修行天赋。

不像自己,什么都缺,全凭一身天赋硬撑着。

半个时辰过去,秦桐才停下修炼,取过张干毛巾擦拭身体,准备进屋稍作歇息。

刚一踏进房门,便看见一名浓眉方脸的中年男人。

坐在自己的羊毛垫上,吃着自己的小点心,饮着林嬷嬷备好的茶。

“你是何人?!”

秦桐一个激灵,后撤两步,摆开架势,厉声问道。

晏川抬头瞥他一眼,打个哈欠,不耐烦道:

“一点眼力见儿没有,茶都凉了,还不快去添些热水。”

“是你!”

秦桐本是满脸戒备,一听这声音,顿时如同炸毛的斗鸡,气急败坏地一拳轰过去。

他怀揣着满心期望,苦练那劳什子的雏鹰起飞。

半月之后,如约去树林中等候。

当天没等到人,也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只当是先生有事耽搁了。

此后又眼巴巴地望了半个月,才艰难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

这期间的焦急苦恼、怒火中烧,自是不必多说。

晏川倒也不恼,单手探出,一招便将秦桐掼在地上。

对付不了神通境老蜥蜴,收拾个炼体境小屁孩,还是绰绰有余的。

“怎么,看你这幅模样,是不打算拜在我门下了?”

“璇玑、观星、日月,这名字听起来,怎么像是一家子?”

晏川听出些异样来,出声询问。

没有人知道,彼时只是初入神通的太祖,为何能让三教教祖俯首称臣。

但结果却是人尽皆知,玄秦一统中原,三教并立为国教。

不过三教当年,的确发迹于同一地域——名为玄秦的偏远诸侯国。

三宫之争,即为三教之争。

距离老蜥蜴被天雷劈死,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御膳房众人没有等到三教火并,倒先等来禁卫清场,被安置到数里外的一处偏院。

李主簿被打断也不恼,轻啜一口清茶,施施然继续道:

那时玄秦国力羸弱,三教却已经有仙师坐镇。

只能坐视三教教徒横行无忌、罔顾国法,宛如国上之教。

直至那个男人横空出世。

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里,横竖也睡不好,索性围坐在一块,让李主簿讲些宫中轶事。

“是有过这种说法,说这三教师祖,原本乃是同乡友邻,相约一同上山劈柴,偶遇仙人,得传真法。”

朝中文武百官,宫中各级管事,竟有近半都是三教门徒。

剩下那一半,也大多与三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真法出自一源,自然有些相似之处,之后各自开宗立派,起名也就大同小异。”

“但这都只是些街头戏文,并无依据,听听就好。”

即是保护人身安全,也避免看见些不该看的东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