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62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2

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见黍在上古也很重要。上古时代,黍被认为比较好吃的粮食,所以《论语·微子》说:”杀鸡为黍而食之。”[3]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大麦叫,又名来牟。

菽就是豆。上古只称菽,汉以后叫豆。

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后世还有吃麻粥的。《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苴就是麻子。麻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以丝麻或桑麻并称,那是指大麻的纤维。

现在说一说谷、禾、粟、粱。

谷是百谷的总称。禾本来专指稷,后来逐渐变为一般粮食作物的通称。粟本来是禾黍的籽粒,后来也用作粮食的通称。粱是稷的良种,古人常以稻粱并称,认为这两种谷物好吃;又以膏粱或粱肉并称,认为是精美的膳食。

稷是小米,又叫谷子[2]。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由此可见稷在上古的重要性。

粮食炒成干粮叫糗,也叫糇粮。《诗经·大雅·公刘》:”乃裹糇粮。”[4]粮字本身也指的是干粮,行军或旅行时才吃粮。所以《庄子·逍遥游》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5]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贵,只有统治阶级吃得起,比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所以美(美味)羞(馐)等字从羊,羹字从羔从美。古人也吃狗肉,并有以屠狗为职业的,汉代樊哙还”以屠狗为事”。《汉书·樊哙传》颜师古注:”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可见唐人已经不吃狗了。

上古干肉叫脯(fu),叫,肉酱叫醢(hǎi)。本来醢有多种:(tǎn)醢(肉酱)外,还有鱼醢、蜃醢(蛤蜊酱)等。但一般所谓醢则指肉酱而言。上古已有醋,叫做醯(xi)。有了醯,就可制成酸菜、泡菜,叫做菹(zu)。细切的瓜菜做成的叫齑(ji)。腌肉腌鱼也叫菹,所以有鹿菹、鱼菹等。在这个意义上,菹与醢相近。

除了干肉(脯)和肉酱(醢)以外,上古还吃羹。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这是饮的。《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所谓”大(太)羹”,就是这种羹。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烂。所谓五味,据说是醯、醢、盐、梅和一种菜。这菜可以是葵,可以是葱,可以是韭。另一说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苦菜),豕羹用薇。《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见咸与酸是羹的主要的味道。《孟子》所谓”一箪食,一豆羹”,大概就是这种羹。《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庄公赐颍考叔食,颍考叔”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6]大概也是这一类的肉羹。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