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文道祖师爷》
文道祖师爷

第606章 天国制度

元启解释道,“此乃东宫,浊清宫。”

殷明微微点头,进入殿中。

“夫子远道而来,本宫未曾远迎,还望夫子见谅。”

当初元启与元珏,霍玖刀前往唐国寻药,那时候的殷明还只是一个在洪京城中任人欺负的小子。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元启就与殷明相识。

殷明还为此专门兑换了牵蛇花。

元启与元珏也是先后见礼,“见过太子。”

元守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当先引路在前。

众人行入殿中,各自落座。

看茶内侍很快将天国独有的“白水团”端了上来,茶香四溢间让所有人紧绷心神为之一缓。

但众人却都是静静品茶,谁也未曾开腔。

殿内气氛不由得显得十分尴尬。

众人沉默良久,最终元守率先打破沉默。

只听他道,“未知此次夫子前来,所谓何事。”

闻言,元启与元珏都是白了他一眼。

殷明前来还能为了什么事?

这不是明摆着的?

明知故问,装模作样,实在令人恶心。

其实元启与元珏之前便对元守有些厌恶,主要是因为他在天国的各种行事,让两人很是看不顺眼。

可他毕竟是老皇帝亲自立的太子,元启与元珏虽然看不顺眼,但却也无计可施。

而今得知元守很有可能与老皇帝之死有关,两人在心中更是对元守憎恨万分。

但这件事毕竟还未查出真相,所以两人也仅仅是白了他一眼罢了。

殷明闻言道,“早就听闻太子殿下乃是辩才,号有鬼辩之称。”

“在下学文多年,对辨士多有了解,很想一睹殿下鬼辩风采。”

对于元守,殷明所知道的,仅限于鬼辩。

辨士是天国独有的职业,形如名家之士。

只是天国的辨士尚未发展成熟,很多地方残缺不全,对于哲学逻辑的追求也不并十分热衷。

这源于天国的门阀制度,等级制度森严。

因为天国皇室乃古皇朝嫡系后裔,所以皇室本身自诩尊贵。

而朝中一众臣子,也因为侍奉皇室而自诩贵重。

由此导致整个天国的等级制度异常森严,也就是元启所言的律法严明。

其实天国并不是真正的律法严明,只是在等级制度上严明。

殷明昨日之所以刻意问到,便是因为如此。

而随着的等级制度的苛刻严明,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异常滞涩。

甚至出现了百姓闭口不言家国之事,朝臣不得妄议皇室之事。

可就是在这种言路闭塞的情况下,辨士因而产生。

最开始辨士只是针对天国国内的等级制度执行小范围的讨论。

当然,这遭到了天国朝廷的大举剿杀灭口。

但辨士却如离离原上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朝廷自然不能大范围剿杀无辜百姓,这点基本的政治立场他们还是要要的。

因此随着辨士的发展愈发壮大,朝廷干脆插手辨士的辩论内容,加以指导与疏通,甚至是派入卧底,买通。

最终让辨士形成天国独有的一个派别,但却不再妄议朝政。

这个过程很是曲折,但天国皇室毕竟是古皇朝后裔。

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仍在,所以导致即便百姓们知道而今的辨士已经不复当初辨士的初衷。

但时至今日,天国的百姓也未曾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就好比天国百姓以往过的都是殚精竭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朝廷对百姓们好上一点,百姓自然乐得睡不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朝廷的这种“恩惠”深入人心。

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人再去提及当初的辨士初衷。

至于元启所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自然是皇室用来麻痹百姓们所说的空头大话。

且不论天子会不会犯法。

就算会,难道天国朝廷当真还能将天子拖出去斩首吗?

这不现实。

元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理所当然的以为天国乃是律法治国的制度。

但他却从未想过这种律法对于百姓的束缚。

元守见堂堂文道祖师都夸赞自己鬼辩之才,脸上当即露出得意之色。

可是他却很是恭谦的道,“虚名而已,不足挂齿。”

殷明笑着道,“是否是虚名,在下未曾亲眼得见,不敢妄论。”

元守闻言抬头,盯着殷明道,“亲眼所见也并非事实也。”

殷明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淡然之色,“亲眼所见之事虽并非事实,但亦是事实之根本。”

可是牵蛇花并未解了天国老皇帝身上的毒,这让殷明有些意外。

于是在这些年里,他也一直在寻找能够解读的药物。

元启与元珏相视一眼,而后均是对着殷明微微点头。

众人随着内侍来到一处宫殿,只见浑然如墨的宫殿甚是庄严,殿门之上高悬,“浊清”二字。

老皇帝的死倘若当真与太子元守有关,那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白彦对殷明和元启的事了解甚多。

但可惜的是,仍旧一无所获。

白彦所说的蹊跷,乃是元启因为老皇帝身中剧毒而与殷明相识,而今殷明却又来到天国处理老皇帝毒发身亡的后事。

这很像一个轮回,更像是有人故意设计好的,因为太蹊跷了。

因为他要在天国立下道统,就必须要将此事弄个清楚明白。

第二日,在元启与元珏的带领下,殷明与白彦堂堂正正的进入了帝都皇城。

在灵位前一阵祭拜燃香之后,便有内侍前来相请。

如果当初元启与殷明并不相识,殷明也就不会为元启兑换牵蛇花,后来元启也就不会跟着殷明学文。

如果没有元启这一层关系,殷明对天国皇室的动静也就不会如此关注,甚至亲自前来处理老皇帝毒发身亡的后事。

殿内迎出一人,大约二十岁的模样,黑瞳如墨,脸若刀削,眉如斧刻,生得极其俊朗。

殷明猜到来人身份,当即拱手道,“太子殿下国事繁重,在下岂敢劳殿下亲迎。”

殷明也有这种感觉。

可是他转念一想。

想来,这不是因果关系吗?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