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国荡杀》
国荡杀

第二章

第十三卷 第二章?十四日所得情报大要如下:(一)日军连日开来津市者,为川口师团,截至十四日晨一时已抵津十五列车,其第十六列车所装给养等十四日午也开到。闻尚有由日本国内开到关外之第五师团坂垣部,现已待命入关。坂垣也有日内抵津之说。熊本师团,闻亦将开往青岛。(二)今晨二时,日步兵约三千人,携带迫击炮与机关枪由津开往丰台。昨夜与今晨日兵车四列,装载兵士,自动车,高射炮,与水泥开抵天津东站。(三)平郊十四日晨有日兵四百余名,乘载重汽车三十二辆,附带弹药车十一辆及敞篷卡车十辆,向永定门外二郎丰台方面开动。十五日所接电讯,有(一)十四日上午三时,天津到日车三列,加车一列,日军约三百余名,坦克车四辆,载重汽车四十六辆,高射机枪六架,军用品十七闷车,下车后入日兵营。(二)十四日晨五时,日步兵一千五百余人,大炮二十六门,军马二百五十余匹,弹药给养车共四十九辆,由津沿平津铁路开往丰台。(三)十五日上午六时二十分,有日兵车一列,载日兵三百余人,载重汽车三辆,又十五铁闷车满装军用物品到津站,准备开丰台。十六日复据南京确息:日政府近扣留商轮三十一艘,装运大批军队军火前来中国,已奉令开拔者,有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二,第十六,五个师团,人数约在十万左右。其中除两师团已指定开赴平津外,其余三师团暂开至朝鲜待命。预定一周内调动完毕。而天津方面十六日消息,有:日军火车九辆,十六日晚九时由津开丰台,又兵车一列,十六日晚十时由榆开抵军粮城西张贵庄下车,空车又开至津。??十八日又有大批日军陆续到津,中央社电讯报告云:??(一)据京方所得津讯:由日本国内开出之军队,现已到达东北,有兵车十六列,陆续来津,计十八日晨九时二十五分到日铁甲车七辆,晨十时半到专车一列,共有二十六列车,士兵约在数百名。晨十一时十五分及十二时许又陆续开到两列,尚有四列十八日午后将抵津,十九日晨起至午止,亦有四列,经排定时间陆续开来。目前津东车站日军增派士兵,监视益严,所有各次日兵车开到时,车站禁人出入,故列车日军所到数目,殊难明悉,即路局员司执行职务时,亦受日兵之无形监视也。??(二)日骑兵又有数百名于十八日晚七时十分由榆关抵津,当即开往兵营。尚有日兵车两列,十八日晚十时四十分及十一时五十分抵津,又日方现增加大批无业游民,每日发工资两角,似为准备构筑工事之用。??(三)日军步骑炮兵约千人,分乘六轮大汽车六十余辆,携子弹军用品车百余辆,于十八日晚七时许由津沿平津大道抵通县,稍息即开往古北口,并在密云顺义怀柔各县沿途布防。??(四)津讯:停东局子之日军用飞机,现尚有二十余架,十八日自晨至暮不断起飞赴各方侦察,一部并在东局子上空表演。??同日,朝鲜各地日军调动情形如下:??(一)据确息:日本驻朝鲜部队,约万余人,现分乘火车数列向我国开拔,朝鲜各地十四日起,已奉令实行防空,又日本军用飞机,亦连日由朝鲜出动。(二)驻朝鲜日军第十九、二十两师团,亦奉令开拔,现第二十师团已全部出发,第十九师团亦集中待命,朝鲜各地日本军运甚忙,又鸭绿江闻已宣布戒严。(三)据悉:大批日本军用物品连日经朝鲜向平津一带运送,计有炮弹二千五百箱,与其他军火,共装十五车,马匹十八车,野炮十车,此外尚有坦克车,高射炮,载重汽车,及拆卸之飞机等物甚多。二十日南京方面又接北平电称:(一)由榆关开出陆续到津日军兵车三列,共载步兵千余名,骑兵一百六十余名,马一百六十余匹。(二)由津开至丰台兵车一列,系载多量的军用品。二十日又据报告:??(一)日军连日向我内地源源输送,截至二十一日止。集结平津间日军已达两万人,军需机弹甚伙,正忙配备布置,我为防卫御侮,一切布置有相当把握,地方治安可保无虞。??(二)津讯:二十一日午十一时许,日兵车一列续由榆关抵津,共有三十二节车,士兵数百名。据闻二十一日晨所到之日军,系属第十九师团云。日铁甲车三辆,二十一日下午一时半由津总站开往丰台,日军二十一日午十二时许由津开专车一列,共有五节,有官佐数人赴丰台。驻丰台日军系四十旅团山下全部,计鲤登七十七,野村七十九,南雷七十八,加藤二十,冈崎二十八,细川二十六,共六联队。??二十二日,中方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已向后撤退,但日兵不但不撤,且军队将继增加。当日上午十一时,由榆关复开来军用车一列抵天津。芦沟桥大井村一带也增加炮兵多名!??从日军这种背约的行为看来,和平前途实在希望还微,和平折冲的经过如下:??芦沟桥事件爆发的当日,日参谋和知武官今井在平访秦德纯。秦向和知质问两点:一,日军此次行动,对整个冀察所发,抑对芦沟桥局部而动?二,日军是否将照丰台旧案、拟占据芦沟桥?和知答:一,系偶然事件,非对整个冀察行动;二,无占据芦沟桥意。秦当表示,希望此事不致扩大,必日军撤退恢复未冲突以前状态后,始进行谈判。和知谓须向田代请示后再决定。日方要求我军撤退,秦答不可能,又要求撤退后组特种保安队维持治安,秦亦答不可能,惟允城墙上我军一部撤下,一部维持治安——这就是芦沟桥事件爆发后的中日第一次谈判。??同日我外交部也派亚洲司第一科长董道宁赴日本大使馆,提出口头抗议。略谓:";据我方所得报告,此次事件之责任,不在我方,显系日军挑衅。本人奉命向贵使馆严重抗议,并声明保留一切合法要求,立即制止一切军事行动,并令驻屯军代表与冀察政委会所派人员,速急根据正确事实,立谋和平解决,藉免事态之扩大";。日使馆参事日高信六郎当即表示,日本对此项事件无意扩大,深信不致恶化,并允将我方制止军事行动等要求,立即电知驻屯军。??天津方面也因在平谈判无结果,津公安局长李文田乃在津与日军部进行折冲。??九日下午四时半,日大使馆参事日高,也至我外交部访问外次陈介。日高将日军在芦沟桥事件有详细陈述,陈介对责任各点也有所说明,大致与外交部九日向日大使馆口头抗议,意见相同。但当日北平方面电讯有说:“芦沟桥事件经一再斡旋,至九……晨三时始有结果,四时决定双方同时撤退芦沟桥的部队,该处防务交由石友三之保安队接防。”??石友三部接防后,日军又背信向我进攻,故我外交部于十日下午复将抗议各点以书面正式送交日大使馆,同时并派定人员即日北上,协助地方当局办理交涉。日参事官日高同日十一时也赴我外交部谒王外长,先谈汕头事件,旋提芦沟桥事件。双方表示希望早日和平解决,不得再有任何扩大事态之行为。??谈判虽继续举行,但显无甚结果,且日方又源源增兵,绝无诚意,故宋哲元于十一日由鲁抵津,而当日下午三时,中日双方又曾在平用口头议定再度撤兵的办法。午后四时,日本大使馆日高参事,也至外交部访陈次长,谈芦沟桥事件,各就所得不同之报告,相互辩论,后陈次长列举日方最近向平津增兵之事实,谓显与日本国内外当局不愿事态扩大之声言完全相反,要求迅电日政府制止日方军事行动,俾芦沟桥事件得以和平解决。日高参事称:“中国中央军队目下有向北移动之消息,日方对此甚感不安。”陈次长答:“深信中国军队,并无向日军挑战之意思,但对于任何外国任意增兵来华侵略中国领土主权,殊难容忍,自不得不作正当之防卫,深望日本当局翻然反省,勿陷中日国交于危险之状态。”日高亦以为然,谈至五时半始兴辞而去。??同时我外交部发言人也声明如下:“据所得报告,日军不遵照双方约定之停止军事行动办法,拒绝全部撤至指定地点,首则遗留部队二百余名于芦沟桥东北之五里店,继则调动大部军队千余人集结于芦沟桥东北三里许大瓦窑,于十日下午六时起,连续向我芦沟桥驻军猛烈进攻,同时并调集日本国内外大军,络绎向平津进发,意图作大规模之军事行动,而贯彻其最初目的。至是芦沟桥事件遂又趋于严重,其责任自应由日方负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