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官场红人》
官场红人

第八十六章:破财消灾2

当然,廖国栋又不是鸭子菜馆的迎宾或保安,是看不到哪些人对廖秃子笑过的,但大家还是要笑。这年头,有些人可能成不了事,但很可能会坏你的事,领导亲戚就是这类人之一,对待领导那些不知道哪根藤上的亲戚,大都敬而远之,能不在一口锅里扒饭,就不一起伸筷子,能不在一个厕所拉尿,就尽量不一起蹲茅坑。

廖秃子则相反。

廖秃子这个县委书记的堂弟,在县城开饭店,味道好,价格实在,于是,大家大都远来敬之了,只要不是乱吃乱喝,不是喝花酒,就带些客人,特别是上面下来检查的客人,在这多吃几顿饭,多吃几根鸭腿,客人吃到了地方特色名菜,廖秃子来了业务,请客的也表到了情,皆大欢喜。

等到廖国栋不再担任县委书记,提拔到市里做政协副主席,大伙以为廖秃子的生意会差下来,可没想到,还是一样的红火,看来,菜馆,还是菜品为王啊。

新任县委书记鲍国鸿来了之后,没多久,就去了廖秃子菜馆吃饭,接着,来县里视察工作的冯市长也亲自在廖秃子这里吃了鸭子煮粉。食客们才顿悟,廖秃子头上头发没几根,能量却不小。

时间一长,廖秃子由能人升级成名人了,这个转折点就是从廖国栋担任县长开始的,到后来廖国栋担任了县委书记,廖秃子依旧是满面春风的迎接着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而明显的变化是,这些食客,看到廖秃子的笑脸后,基本都会回报同样热情的笑脸。大伙心里似乎都有某种不怎么言传的默契:廖秃子和县委书记廖国栋是一个村的,如果再扯上一扯,也算是堂兄弟。给廖秃子回报个笑脸,也算是转折笑给廖书记看的吧。

想想也不稀奇,人家廖国栋和冯市长的私交摆在那,冯市长如日中天,年轻有为,廖国栋怎么可能就那么快歇菜呢?

金针镇烟花爆竹厂厂长阎旺财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和传播者。这样谈资,更加坚定了老蛤蟆在金针镇的名人地位,作为一个乡镇名人,往往要见多识广,还要有点家底子。老蛤蟆动辄说到县委书记,甚至提及市长,这样的开阔的视野岂是一般人能及?这样的人在乡里是很容易吸引农民兄弟的,每次茶余饭后聊上一会,然后在目光注视下笑着离去,阎旺财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