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官场红人》
官场红人

第九十九章:驻站记者

可今天,属不属于变相敲诈呢?黎四坐在崔县长身边,心思乱的很。

崔县长开着车子,故意绕着多走了几条路。

“带黎记者看看街景,你看看前面,拥挤不?”崔县长指了指前方。

“黎记者,你也难得来一次,看看,怎么安排?是不是去我们龙源大峡谷漂流?正好今天星期六,我有空,陪你去。”崔县长发出了邀请。

黎四笑着说:“好啊,不过,我那几个同学还在招待所里。”

“当然一起去啊,一起去,把同学们叫上,一起去。”崔清林豪爽的,又带有几许责备似的说。

走过市场,没多远,崔县长把车停在了马路边,走进了路边一家食杂店,没一会,提着一个黑塑料袋出来了。

上车后,崔县长从后排的座位上拿过来一个档案袋,把里面东西掏空,然后把黑塑料袋里的两条中华烟塞进档案袋里,还用白色小绳子绕了几圈。

“黎记者,我们是朋友,这个,拿着抽,你写文章辛苦,要用脑子,抽点烟提神,你的文章写的好,就是帮我们C市扬名啊,所以这个你得收下。”崔县长一连贯的语言和动作,档案袋就被牢牢塞在黎四手里了。

“就当是劫富济贫吧。”黎四想着易建华发烟被皮书记弹开,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虽然皮书记弹建华的烟确实不关人家崔清林鸟事,但谁叫你是县长呢?谁叫你是当官的呢?黎四想到这,在崔县长的盛情之下,也就笑纳了。

“谢谢崔县长,你真的太看得起我黎四了。”

“谢什么谢啊,元旦时候,我刚担任代县长,你就来采访我,我一分钱稿费都没补贴给你,心里愧疚的很啊。”崔清林神色认真的说道。

黎四记得,那次采访时间很赶,并且那时自己刚整了胡增产,也不便接受什么好处,所以两袖清风的完成了对崔清林的采访。但今天崔县长给自己塞烟的用意,早就是司马昭之心了。

“要补贴稿费为什么大半年不补贴?非要等到今天老子发飑了才给?我又不是没给你留名片?”黎四心里想到这层,轻轻捏了捏档案袋,觉得里面的东西该收!

奶奶的。

崔县长继续开车绕过几个环境优美的街道,公园,然后电话就响了。

“你们在招待所门口等我,我马上到。”崔清林威严十足的指示着。听着口气,因为是崔县长的部下奉命赶到了招待所门口。

也是的,崔县长一部车也坐不下那么多人,何况,崔清林毕竟是县长,总不能老是鞍前马后伺候几个小年轻吧。

这崔县长想得真周到,刚才那样绕几条街,居然圆满办了三件事。

1、带黎四走了拥挤的农贸市场,委婉的说明自己不容易,有些投诉政府确实有苦衷。

2、买了两条中华烟给黎四。算是补发了稿费。

3、拖延了时间,让自己的部下在招待所门口等自己。

这样的口吻太让人受用了。

“会好麻烦不?”黎四很不好意思的说。

黎四不禁感慨,没有崇高的职业,只有崇高的人,这句话对记者来说应该是很合适的。

自己还算对得起良心,要说没接过红包,那是扯淡。但都是接受正面采访单位的好处,从没敲诈过。这是黎四觉得很欣慰的地方。

黎四,就好象一个出来混的小后生,第一刀捅出去,就把一个黑社会老大给做了。

吃完早餐,崔县长和黎四都感觉彼此熟悉了很多很多。

“有什么麻烦的,你同学还没吃早餐吧?要不我们先去招待所。”

“好吧。”黎四说出招待所的名字和路段。

作为一个驻站记者,黎四和C市本地媒体同行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很多线索,得依靠于本地记者朋友的支持,C市一般的小新闻事件是很难上省报的,无论是市领导视常规调研,还是小的突发新闻,车祸啊,火灾啊什么的,不一定有什么新闻价值,黎四串门比较多的,是《C市日报》群工部,更是线索的富矿。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联系群众的部门,每天都接待大量的读者来电来信来访。黎四在这里获得了很多新闻线索。

尽管经常头脑发热,但黎四始终记得,自己只是个记者。现在这社会,有人喜欢把记者和□□,说什么两者都是赚取稿费云云。

黎四做了两年多记者,自我感觉成熟多了,记者曾经被赞誉为“无冕之王”,对于这个称谓,黎四是越来越不屑的,甚至觉得是挖苦,这两年,记者的不良事件越来越多了,别说外地,就拿C市来说,记者收受红包的事情还少吗?甚至说,只要是邀请记者来采访,给红包给礼品都成基本生活常识了,有些跑线记者,线上的单位逢年过节还会记得给记者备上份礼物。

这些黎四还能接受,后来,慢慢出现了接受被曝光单位的吃请,乃至个别时候演变成敲诈被曝光对象。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黎四看着身边的崔县长边开车边忙碌着,心里逐渐迷茫起来了。

这是礼遇吗?如果是,这真的算礼遇吗?

果然是一派拥挤的景象。小货车,大板车,自行车交织在一起,满地的摊贩。

“这就是老农贸市场,实在太拥挤了。”崔县长小心翼翼的开着车,绕了过去。

曝光了胡增产后,黎四隐约感觉自己有点受排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C市宣传部门施压还是做了指示,负面新闻线索不再象往年那样提供给黎四了,到后来,连黎四去一趟《C市日报》串门都会引起很多人的眼光,感觉又是老找线索的,特别是一些资深老记者老编辑,更会投来怪异的目光。

慢慢的,黎四就去得少了,但是,《C市日报》那些和自己年纪相当的记者,私底下还是保持良好的友谊,隔三差五,提供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一来,两家报纸之间没有大的竞争,二来,有些线索,本地的报纸不好做,稿子很容易被压,发不出来。特别是有些时候,《C市日报》记者去某地方采访负面新闻,人没回来,稿子就被领导压了,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幸好还有个省报来驻站的黎四,于是把线索给了黎四,让黎四去收拾那帮混蛋。C市下面的一些子人,想压省报的稿子,没特别的关系是很难做到的。媒体的级别越高,它驻站记者的权力就越大。一个脚丫子臭翻天的黎四,写了胡增产的稿子,火速在C市新闻圈窜红了。

崔县长边开着车,边打了几个电话,无外乎是叫人叫车做些准备。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