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官场红人》
官场红人

第一百二十章:名声暴涨

“没多少吧,我就帮他订了10份吧。”

“黎四去年完成了500份的任务,今年我的任务是800份,压力很大。”

“支记者你能力这么强,一定没问题。”

当天,A省教育厅的领导看了,做了批示,希望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安全优雅的学习氛围,严肃查处非法办学的行为。

厅领导的批示很快就转到了C市教育局,局长也第一时间向分管副市长曹丰做了汇报。

曹丰交代教育局的人找万浩商量措辞,赶紧写个情调查材料回给省厅。

“不过,今天的追踪报道还是要做。”

“当然要做,报纸也是注重自身的媒体形象的。这点我理解。”

“谢谢理解。”

“支记者,我希望篇幅能小点,措辞委婉点。”

“这没问题,你说怎么写我们商量着来。”

“我草拟了个底稿,你看怎样?……

“不太好吧,这等于是我自己打自己嘴巴啊。”

“那怎么办呢?”

“你看呢?”

“那就发个百把字吧。”

“会不会太小了?主任会要我重写的。”

“你大胆交上去,我直接打电话给舒总编。支记者,咱自己朋友不说外话,这个报道要是我提前知道,是绝对发不出来的。今天上午那场景你也看到了,如果引发,恐怕省宣会过问的。”……

这篇由章三和支远宝合作完成的追踪报道见报后的确很小,只是个小边栏,但C市读者对这个边栏传递的信息是很关注的。

一时间,C市民间纷纷赞誉——

“都市报记者真了不起,帮农民工子女解决了大问题。”

“不是都市报,不可能这么快解决。”

“政府的话不可靠,有事得找都市报”……

这些议论在坊间。

在机关大院,居然传出了新的谣言,有人说,棚屋学校被曝光了,冯广田很火冒,暗暗下令,唆使农民工去闹都市报记者站,牵头的,就是万浩。

甚至,有人传说,市公安局的王大山,在宾馆里秘密审讯了都市报记者,直到都市报记者妥协才放人家出来。

民间也有目击证人,说亲眼看到王大山飞奔进了交通宾馆,像闪电一样。

又有人私下说:“现在冯市长一手遮天,要修理一个记者还不是分分钟的小事。以后都得小心点。”

谣言止于智者。

这场闹剧,以小广的名誉一定小范围受损,以支远宝名声暴涨而结尾。

事后。张忠贵单独宴请了支远宝,说了一桌的体贴话,好好的抚慰了一番。

有趣的是,作为□□当事人,支远宝记者并没有听到这些议论,他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赞誉之词。

事件过后,支远宝心里最想见的人,就是公安局王大山副局长,因为他心里清楚,危急时刻,王大山的敏捷反应救了自己一回。更何况,支远宝心里算的很清楚,在C石地面上,如果能和王局长成为朋友,那该多好。

张忠贵说的对,支远宝其实是个满重情义的人。天涯的“无头的野马”说得也对——看来小支支是个远远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点猥琐。

趣味有点低,又有点猥琐,这样的人讲起情义来,有点怪怪的。

起码,王大山就觉得怪怪的。

这天,支远宝手持记者证,登记后,进入公安局大楼。

直接上了局长办公的那层楼。

上楼后,支远宝看见第一间副局长办公室门是开的,就探头进去了。

“您好,我是《A省都市报》驻C市记者支远宝,请问王大山副局长在哪间办公室?”支远宝很礼貌。三疯觉得,有时候,越猥琐的人越在乎外表的礼貌,哪怕是有身份的人,所以才有个成语叫做——道貌岸然!

支远宝边自我介绍边展示自己的记者证。有意思的是,支远宝一直站在门口,很谦恭的样子。

这位副局长客气的站了起来,走到门口,手指着过道里面,说:“这边过去第三间。”

“谢谢。”支远宝点了点头,把记者证放回摄影马甲的口袋。

碰巧的是,这天王大山正好在办公室。

事先也没预约,所以看到支远宝笑嘻嘻的进来,王大山吃了一惊:这小子来做什么?

支远宝掏出中华烟,敬了一支烟给王大山,恭谨的说:“王局长,那天的事,感谢你啊。”

王大山示意支远宝坐下,帮泡了一杯茶之后,看着支远宝,不知道他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所以神情有点严肃。

“不是您搭救,我恐怕要出事。”支远宝虔诚的说道。看样子,不像讽刺挖苦。

“哈哈,保护市民,是我们的职责。”王大山笑着说道。或许王大山也听说过,他的样子,一不笑,就显得凶。所以对支远宝笑了笑。

“嘿嘿,真的感谢您。”支远宝被王大山的笑感染了,也笑了,就是笑的有点干,甚至有点羞涩。

王大山话语不多,说了那句场面上的话,看着支远宝,又面无表情了。

“今天来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来说声谢谢。”支远宝从王大山眼里读出了一层意思,知道王大山想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事,只不过王大山没说而已。

“不要谢,以后多多支持我们公安系统的工作,哈哈,以后还要你多支持。”王大山办案子习惯了,不怎么会说废话,也不怎么会敷衍人。

支远宝精神一振,说:“没问题。以后破了什么案子,您一声令下,我一定火速来采访报道。”做记者的,最喜欢别人在乎他手上那支笔。

“好的,好的,以后多联系,好的。”王大山应付着,实在不想多说什么。

支远宝频频点着头。

两人又没什么话说了。

沉默了一会,支远宝突然说了句:“王局长,谷书记对公安局的评价很高。”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说这么一句话,或许是想抬出谷书记,来证明俺支远宝也是有点头脸的人。又或许想借谷书记的口,委婉表达自己对王大山的敬重。

“感谢谷书记的关心,感谢市委的关心,我们公安局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王大山说道。既然你提了谷书记的名,王大山也再次说着公文式的话。他知道,和这些记者说话,必须小心,说不定他边说话就在边录音呢。

王大山的客套话,让支远宝感受到了明显的距离感。支远宝再次说道:“我和鲁一鸣很熟悉,就是跟着谷书记的鲁秘书。这次的事,我就跟鲁秘书说了,是您救了我,我很感激。嘿嘿。”

支远宝把C市的书记和一秘都抬出来了,满以为王大山会格外兴奋起来,没想到,王大山还是那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鲁秘书我也认识,是大才子,以后有机会,请鲁秘书出来坐坐。呵呵。”王大山措辞很热情,但语调和神情非常的平静。

“好的,好的,那王局长您先忙。嘿嘿,这是我的名片。”支远宝知道自己应该告辞了。

临走,留下自己的名片。

三疯觉得,这个习惯其实挺好的。

《C市日报》和C市电视台新闻都报道了,冯市长说了,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难,将尽快开工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

可今天的《A省都市报》就曝光了,市长所说的,竟然是让农民工子女在工地上读书。

“说什么关照,你是前辈,是大记者,向你学习。”

“前辈谈不上,就是入行时间长点,听黎四说过,他有几个同学帮他订了不少报纸。”

“恩,同学。”

非法办学的新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没那么快消除。

这个曝光,让不少市民议论纷纷。

因为都市报记者说了,要追踪报道,所以第二天的《A省都市报》在C市卖的很抢手,追踪报道占的篇幅较小,但信息很集中——工地里读书的那些农民工的孩子已经入读了C市有名的育才学校。

“久仰谈不上,听万主任说,你是省委宣传部下来锻炼的。”

“什么时候回省宣呢?”

“年后吧。快了。”

“回到省宣多关照啊。”

关于章三和支远宝的交涉,有这么一段对话————

“支记者,久仰。”

“章三兄弟你现在协作办,方方面面关系多,还要多帮帮我啊。”

“能帮的地方一定帮。”

“恩,我是外宣处的,彭品成处长是我大学老师。都市报的舒总编是彭处长的同学,你应该知道的。”

“嘿嘿,知道,那你和黎四也应该是同学罗?”

基本参照了章三的意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