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沙泪》
沙泪

第二章 振翅高飞

卡尔-海因茨这个人和许许多多的奥登尼亚人一样,都是见证了这个国家一段最屈辱的历史。他曾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当过兵,后来因受伤而退出军队。在首都奥登,他组织起一个名为“奥登尼亚胜利党”的党派,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样对现状不满的人。他和他的人还曾经公开呼吁,要求首相检讨对战胜国的种种退让姿态和政策,甚至还要求国王反省自己的用人政策,体察民情。也因为这样,海因茨和他的同僚们还被当时的政府宣布是政治异见分子,取消了他们的政党,把他们的主要首脑抓进监狱。在坐了三年牢出来后,海因茨的声望不仅没有减退,反而得到了提升。他坚持认为,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虽然国家战败,但这不是军人的原因,也不是民众的原因,而是由于皇室和当时的政府过分向外国妥协,以致大好战局下也惨遭失败。而且现任政府过于缚手缚脚,对外来人口和异教徒不仅没有进行根本上的管理,反而任由他们滋生,这才导致奥登尼亚本国居民的日子每况愈下。

他重新组织起政党,命名为“国家胜利全能党”,这个组织像高山上滚下来的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让人无法忽视。尤其是全能教派的法皇座下在亲自接见过海因茨之后,此人的声望越发高涨。因为对于奉全能教为国家宗教的奥登尼亚来说,能得到法皇座下的认同,无疑是正统而且崇高的光荣之事。这下连奥登尼亚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了。虽然全能教派在第一次神谕战争时充当了一个耻辱的引发战争者的角色,而且在战后它的影响力也由于现代科学进行的影响而有所减退,不过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全能之神依然是他们唯一的主,是比国王还要伟大的存在。所以全能教派这样高调接见一位政党的首脑,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双方共同利用彼此影响力的事件。

海因茨在这种人心浮动、经济日益萧条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积极改革。他首先宣布要大力开展军队国防事业的建设,增加工厂,为贫苦大众增加就业岗位。普及教育,消灭文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文盲人口。严格限制外来移民、异教徒的增加,鼓励国民提高生育率,并且许诺每个在创世历1078年五月以后有婴儿的家庭,都能得到一定份额的奶粉补贴费。而且这位副首相承诺,从现在开始加大全国汽车、铁路等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并且尽量减低汽车的购买费用,确保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能买到一辆便宜舒适的小汽车。在住房方面,他下令在城市中建设小面积的廉租房屋,供应给年收入不高的普通民众家庭居住,只收取较低的月租。为了讨好女性选民,他还宣布,废除一贯的条例,使女性拥有政治投票权、在政治、公众场所就业的权利,并且可以拥有家族继承权。这一系列举措,都使得民众对他更加拥戴。在那个时候,提起奥登尼亚的国王,也许人们兴趣不大;但提起卡尔-海因茨,几乎每个人都视他为国家的救星。

格特在军校里,当然也听说过外界的这一连串事情。对于国家开展改革、民众生活有提高,他身为奥登尼亚的一分子,也感到非常高兴。不过在军校的教条中,就有一条是:军人和政治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信条他是一直遵守着,而且到后来也没有改变过。国家开始摆脱困境,他对于那些政党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热心,但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海因茨和他的胜利党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而且现在国家全力支持国防军队,这让他备感鼓舞。未来的曙光,终于出现在了奥登尼亚的土地上。

只是对于胜利党的歧视外来人口、排斥异教徒的政策和举动,格特有些不以为然。他自己虽然是全能教徒,而且一直是在全能教派的宗教氛围之中长大,不过他并不认为这样做对国家的形势会有什么帮助。他自己就有一个来自外国的好友——虽然那个女孩现在已经拥有了奥登尼亚的长期居住有效护照,并且已经成为了奥登尼亚这个国家的一分子——而他对于那些信奉无上教派的所谓异教徒,也不像许多人那样抱有异样眼光。信奉全能教派也好、信奉无上教派也罢,其实都是信奉着同一个神,只是名称、教义有所差别,又何必硬要分出个不同来?不过这个政党毕竟是新生产物,因此那些对它抱有疑虑的人们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胜利党和它的首脑们,可以改正这些毛病。

当格特在军官学校里学习到第二年的时候,奥登尼亚的政治情况也发生了剧变。由于国内经济恶化,又一直得不到好转,民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差,因此反对现任首相约翰-魏勒的声音日益高涨。在创世历1078年的三月,奥登尼亚国王腓恩二世(FennII)不得不宣布撤消首相的职务,进行公开的全民大选。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曾取得不少胜利的奥登尼亚军现任陆军元帅威廉-尼恩伯格(William-Nenberg)获得了百分之五十二的选票,自动当选为奥登尼亚的首相。而以大选中只以些微差距落败于尼恩伯格的第二位竞选者——卡尔-海因茨(Carl-Hyintz),却在动荡不安的奥登尼亚民间拥有极多的支持者。他的激进主张引起了众多来自民间的共鸣,所以虽然这次大选中他是失败了,不过碍于来自各方的压力,尼恩伯格也只得邀请他一起重组内阁,任命这个激进派分子为自己的副首相。

而在大力发展国防时,原本只是拥有数万人陆军部队的奥登尼亚军也开始了它的成长之路。海因茨不管国际上要求奥登尼亚不许建立国防部、总参谋部的条例,毅然把建立奥登尼亚军作为最重要的头号大事。不仅成立国防部,总参谋部,设定了海、陆、空三军的兵种,大量从奥登尼亚的年轻人中招募部队的成员,还大大加强钢铁、石油工业的开发,为国防所需的装备武器铺好道路。因为在海因茨看来,即使空有经济上的成就,也无法保障奥登尼亚不会沦落为当初的那种境地,只有军队的强大,才能使国家真正立于世界的巅峰。

当格特即将年满18岁,可以进入部队中正式服役时,一个新的兵种进入了他的视线:空军。虽然在第一次神谕战争中,各交战国部队中就已经出现了空军部队,但那时的空军还并未被人所熟知。对身处于军校中的格特而言,也是比较陌生。但是它的出现,深深地吸引了这个少年的目光。他不是那种好高鹜远、不爱脚踏实地的人;驾驶飞机,在那会儿听来,也仿佛只是非常少数的、专业人士的事情。不过这个念头还是最终成型了,格特希望加入奥登尼亚空军,重新学习如何驾驶战机。

“空军是干什么的?”

等到她从邻居和女儿的口中得知了空军到底是干什么的时候,那时格特早已办好了手续,通过了非常严格的体检,正式加入了奥登尼亚的空军部队,在飞行员学校中学习。而当格特在飞行员学校的宿舍公用电话里听见母亲在话筒那边大吵大闹时,他也只是耸耸肩膀,顶多卖个耳朵去听一下就完了。本来要参加军队,恩妮卡就已经不同意了;现在让她知道自己这仅剩的儿子,居然去参加了一个驾驶着由钢板机械之类的大玩意儿在天上飞的部队的时候,她的反应可想而知。于是在那一段日子里,格特收到姐姐寄来的信时,发现里面总是不时提起母亲的种种抱怨怒骂在家里引起的影响,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他的选择。格尔哈德-尤特里希,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他之前想都没有想过,但却最终为其奉献一生的空军部队的成员。

对于那时努力招募年轻人加入军队的奥军来说,能有这样从军官学校中学习过众多战术、战略理论的候补军官想自动参加不怎么被人看好的空军,这简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在格特跟父亲商量时,他的父亲显然对于儿子的这个决定有些失望。因为他曾经想过让儿子加入骑兵部队,这是老一辈人的想法。而且空军这种兵种他不大看好,认为比较偏门,难以有什么大发展。可是在看到儿子的那份坚定后,身为父亲的也对于儿子能有这样坚强自立的性格感到暗自高兴,最终他尊重了格特的选择,同意他转入空军。而对于格特的母亲来说,这件事就更简单了。因为她听说儿子要加入空军后的第一反应就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