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农场,啤酒和理想生活》
农场,啤酒和理想生活

第80章假期的插曲8

你努力了,可以看会就能往上走,看不会慢慢也就干不下去了。

后来他的一个舍友告诉他去霓虹国打工赚得多,他们就去了。

到了那边以后,因为他会的多,还能说英语,很快就留了下来,才遇到了我。”

他接近厨房后看到里面摆满了各种炊具,和专业的烹饪器材。

光是墙壁上挂着的刀,就有几十把。

而且像炸炉、扒炉、低温机等这些普通人家庭根本不会配备的烹饪设备,这里全都有。

这时,老谢打开厨房门,拿了一盘炸红薯条出来。

“炸薯条,大家尝尝,不是什么高端的东西,吃着玩儿得了。

不过这不是半成品炸的,红薯都是我自己买的,薯条也是自己用切后处理过的。

为了让薯条更加酥脆,除了先煮、再冷藏、后炸以外,外层还加了薄薄的糖霜面糊。

这面糊炸完几乎呈透明色,不仅可以看到红薯条本来的颜色,

还能让每一根薯条都像是糖葫芦一般,保持长久的酥脆口感。”

老谢将这道简单炸红薯条介绍完后,回到了厨房中,拿出了一份小盘的炸薯条。

“给孩子们送上去吧,麻烦你了。”老谢对秋帆说道。

“为什么不让孩子下来一起吃?”安易问道。

“不用了,会打扰咱们聊事情,你们慢慢品尝。”老谢说完又回到了厨房中。

安易拿起一根薯条,果然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面糊。

说是面糊,更像是一层薄薄的糖霜不均匀的分布在每根薯条上。

红薯条本来就是一种不会有人觉得难吃的小食,也很难再提升它的味道。

老谢的这版炸红薯条尝起来更加酥脆,几乎尝不出糖霜的味道。

但多吃几根后,明显感觉到嘴里留有一丝丝甜味,让人想多吃一些。

朱晓迪可能是饿了,一根又一根地吃着。

“你不是不吃他做的东西吗?”安易说道。

听到这话,朱晓迪停了下来,随后将手里的薯条放回了铁盘中。

“我只是尝一尝,我怕你自己尝不准。”朱晓迪说完,看向了别处。

安易摇了摇头,又拿起一根薯条放进了嘴里。

随后被端上桌的,是炸鱼薯条。

与安易印象中一块扁扁的炸鱼配上一堆薯条不同,老谢的炸鱼非常饱满。

裹在鱼排外的面糊圆圆的鼓起,并且有着像是山上树木一样的层次。

切开炸鱼,内部形成了一个圆柱形,其中一半的圆柱是鱼肉,另一半是空气。

面糊吃在嘴里像是龙须酥一样松软、酥脆,搭配鱼肉非常美味。

老谢还配了一个可以直接浇在炸鱼上的酸汁,和一小碟自制的塔塔酱。

朱晓迪再次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吃了一整份炸鱼薯条。

吃完后,她还用餐刀沾着塔塔酱放进嘴里。

随后的几道都是经过老谢改良的常见酒馆小食、简餐。

这些常见的小食刚端上来都有着情理之中的卖相和香气。

但尝起来,又有着意料之外的特别口味和优秀口感。

老谢用这些小吃展示了自己深厚的厨艺功底后,开始制作他设计的中西融合简餐。

第一道就是炸萝卜丸子纯素小汉堡。

小汉堡用长竹签固定,摆放在木质的托盘上。

安易拿起一个与手掌心差不多大的小汉堡,打开看了看。

只见里面夹着两个萝卜丸子,还有被切成细丝的东北酸白菜。

萝卜丸子上裹着某种晶莹的红色酱汁,看上去很诱人。

一口咬下去,先是柔软的面包、后是酥脆的丸子。

让人立刻回忆起吃普通汉堡时面包配炸鸡块的那种熟悉感觉。

酱汁的味道偏向糖醋,但味道很淡。结合酸白菜的口味,让整体味道非常和谐。

细细品尝后,纯素的萝卜丸子,在酱汁和酸白菜还有面包的衬托下,竟然有了肉香。

就在此时,老谢又端上一份新的小食——炸馒头片配花生米。

吃过的人都知道,本来索然无味的馒头只要配上花生米。

就能让花生米和馒头本来的香味被放大十倍,根本就是欲罢不能。

一口炸馒头片、一口花生米,只能用一个“香”字来形容。

“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么多有趣的炸物,为什么不能进入酒馆呢?

我不觉得炸馒头片比炸薯条要低级,而且我们还有炸松肉、炸藕合、炸茄盒等等。

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下,说不定这些东西也可以是酒馆里的常备炸物。”老谢说道。

“还有什么,快点拿上来我试一试,我就是怕你太会说,让安易哥没有判断能力。

所以你做的东西,我一定要亲自尝一尝。”朱晓迪嚼着嘴里的食物说道。

“稍微一等,老干妈夏威夷烤肉披萨,马上就要做好了。”老谢笑着说道。

这绝对不是一个自称厌倦了厨房的人,该拥有的厨房。

与空荡荡的客厅比起来,似乎所有装修的钱都花在了这里面。

但无论是哪个餐厅,基本上都不会刻意教他们做菜,帮厨只能是自己看。

为了能听懂老外说的话,他下班自己学习语言。

“老谢他什么时候开始学做菜的,这个你知道吗?”安易问道。

当安易与秋帆聊了一会儿后,他起身向厨房走去。

安易转过头看向秋帆问道“你们家里每天都吃什么?需要这么多设备?”

“以前的时候,我们定好的周一为了响应全球的“星期一不吃肉的活动”是纯素餐;

“周日大家都休息,所以不做饭,订外卖。”说到这里,秋帆笑了一下——

“我听他说过几次,无非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

后来一个邻居告诉他可以去厨房里做,虽然挣得不多,但起码有饭吃。

一开始他在南方的餐厅里当帮厨,后来又去了上海的西餐厅,给老外当帮厨。

周五因为孩子喜欢,所以是美式快餐;周六大家都在家所以是中餐;”秋帆说道。

“周日呢?”朱晓迪好奇地问道。

秋帆坐姿端庄,一点点讲着老谢曾经的事情。

朱晓迪听得有些沉默,没想到在她看来一个油腻不堪的中年人,竟有着这样的过去。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我的工作挣不了多少钱,老谢的房子越来越难卖。

我们吃饭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就是能让孩子身体健康就好。”

周二为了提一提口味是泰国菜;周三要克制一点是法餐;周四为了我是日料;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