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155章风波乍起

吕调阳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朱翊钧的眼神里多了几丝细思极恐,但愿是他想多了,不然大明的好日子恐怕马上就要结束了......

在朱翊钧斩钉截铁的淡然神情面前、吕调阳最终还是屈服了,他不可能当众质问皇帝,况且这说不定是朱翊钧和张居正说好的,只是没跟他打招呼而已。

原本起得太早而晕晕乎乎的大臣们瞬间精神了起来,吕调阳这个表现明显就是没被通过气的,一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敢撅吕调阳的面子,他背后到底是谁?

“内阁和兵部的意思呢?”

“把南直隶几个闲置的卫所军向沿海地区调集,从广东调水师加强海上的巡逻,给沿海县令必要时组织地方乡勇的许可。”

朱翊钧面上毫无波澜地点点头、右手颇有规律地在龙椅上点了点,看来百官对东海上聚集的倭寇们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南直隶那些费拉不堪的卫所军是不足以应对此次事件的。

但皇上今天摆出的架势可不太对劲,内阁之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不起眼的监察御史突然站到了台面上,除了皇上、所有人都是一副被蒙在鼓里的样子。

只有张居正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头,这是朱翊钧第一次完全没有和他商量过就做出这样的举动,是有人在他耳边说了什么、并最终成功动摇了这位少帝吗......

姜正轩很快便被传唤到了太和殿前,他几乎不敢抬头看清这座金碧辉煌的宏伟殿宇,更不敢侧首迎上身旁一道道审视的目光,他现在算是理解了“如芒在背”“战战兢兢”这两个词的含义。

不消送他进来的宦官提醒,姜正轩已然非常自觉地尽可能压低身形,分立于大殿两侧的官员他有的认识、有的只在邸报上见过名字,这些人对他来说都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

一袭白衣的姜正轩与这些绯色长袍的高官们显得格格不入,周围审视的目光几乎堵住他的口鼻、让他不能呼吸,越是远离天子的人,就越会在面圣时被皇权的威严压得不敢动弹。

平日里不要说六部堂官,就算被知府传唤姜正轩也要紧张地束手束脚,他拼命在脑海里默念着为江南百姓准备好的说词,只有在脑海里想着那一张张朴素而充满希望的面孔,他才不会失去说话的勇气。

姜正轩的腿软得厉害,他恨不得现在就跪伏下去匍匐到朱翊钧眼前,但文人的傲气还是让他屏住一口气、硬生生撑到了自己应该跪下的位置,他终于将自己送到了张居正和朱翊钧平静的视线里。

“罪臣姜正轩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http:///42_42942/

毕竟东海离燕京太远了,内阁只能从总兵们的只言片语上判断局势的严重与否,在熊野源内真的率数万倭寇登陆之前,谁都不敢把这种离谱的消息报告给朝廷。

但朱翊钧从来不会对六部和内阁已经有了定论的事发表意见,因为六部和内阁有一套完整的议事流程,这种议案往往已经经过了十几、甚至几十位官员的反复考量,这些人精很少会提出明显有问题的提案。

此人唯一的可取之处在于背景相当干净,年近三十仍未曾迎娶正妻,和燕京任何一位权贵、商贾都没有什么联系,文官们的宴会和诗会也从不参加,只与同年考中进士的几位同年还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不近女色、不贪钱财、人际关系也很干净,什么人能让这样一个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

“姜正轩昨日就已经被押解进京,现在就能上朝拜见陛下。”

“启禀陛下,近来沿海有数个卫所递送题本,称东海上疑似有大规模倭寇聚集,出海捕鱼的渔民多有被杀害劫掠者,地方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没有新的证据就贸然反对是动摇不了百官看法的,反而还会显得朱翊钧不够稳重、也不够相信和尊重大臣,他的威严还没强到可以一瞪眼就让百官俯首帖耳。

朱翊钧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同意。

“嘉兴县令姜正轩,未经朝廷许可便擅自开仓放粮,有邀买人心、图谋不轨之嫌;之前也是此人鼓动千户刘栋出兵招致惨败,嘉兴地方防备几乎崩溃;吏部给出的建议是将他罢官免职。”

吕调阳下意识地想找借口敷衍过去,原本低眉顺目、默然站在队列中的一名御史突然出列朗声应答,百官不由纷纷侧目而视、想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小子敢跟吕阁老唱对台戏。

吕调阳紧紧盯着御史那张平平无奇的面孔,他没记错的话、这个王文素是六年前的那一批进士,跟那个毛君诚一样、是闹事举子们中特别活跃的一批,只是王文素的运气够好、没有被一起赶回老家种田。

王文素留京之后相当低调,平日里深居简出、生活朴素,和从老家带来的几名仆人住在京郊的院落里,看上去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想熬到外放高升的正常京官。

出列上奏的吕调阳愣了片刻,这可不是当今天子做事的风格,先帝和朱翊钧从来不会否决内阁递上来提案,这在朝堂上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已经几乎成为惯例了。

幸好吕调阳也是经验老道的大臣、没有因为这起突发事件乱了阵脚,他仍旧以那副四平八稳的声调继续了今日的早朝。

大明的早朝几乎不会做出什么重要的决策,早朝更类似于是一个流程比较严肃的点卯,大臣们把礼仪和报喜的题本拿出来讲一讲就下朝了事,形式远大于实际意义。

真正的要事会留在午朝,或是皇上直接把相关官员叫到内阁去问询并处理,能拿到早朝来讨论的都是些没什么意义的小事,要不就是早有定论的议案象征性地通知一下百官。

“传他上朝吧,朕想听听这个犯官会说些什么。”

“这......刑部之前没有接到命令,因此没有把人带过来......”

“这件事容后再议,先说嘉兴那件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