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佬拯救计划》
大佬拯救计划

第435章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稻、麦不必解释,古往今来这两种粮食的名字都没有变过,谁都认识,所以这很默契的一老一少都没有再提。

看着眼前的实物,众人有种正在上课的错觉。

虽然眼前的实物例子全都是黑乎乎的,但经过郝教授的讲解,再看向那些黑乎乎的粮食时,就越看越形象了。

要说这些知识,在场的大部分那都是行家。

但是对照实物再看就......

“这么一堆黑乎乎的颗粒状,郝教授你是怎么区分出来的?”

万一后续出了什么变故,起码他们现在有记录有样品。

这些将来都会是极其宝贵的文献。

颜华的速度很快,执行力极强。

五只小瓶子被放进工具箱中,郝教授带着众人继续向前。

艮卦最下面是一个长横,所以他们并没有再遇到石门,很是通畅的走到了头继而向上。

入眼依旧是尸体,几个朝代混搭的装束,如同刚死不久的外表,让见了第四回死人的众人依旧不适。

尤其这一层并未发现什么机关。

但这些尸体就倒在了这空空荡荡的一层,死因成谜,死状奇特。

众人每见到一次都会觉得全身的血液发凉,汗毛倒竖。

默不作声通过了这里,众人再次继续向上,同样是六个巨大的盖板。

这次他们并没有再费力气将所有盖板抬起,只欠了个缝隙看了一眼确认其完整度,就给盖上了。

同样是六辆豪华战车,只是摆放顺序与另一边甬道内的呈镜像相对。

这样的摆放方式,就像是阴阳八卦鱼的一正一反,也预示着一半生一半死。

众人猜测这玄妙的布局,正是寄予了始皇帝当年长生的诉求在其中。

当初无法得到长生,他便霸占了一方地下空间继续称王称帝,统领百万阴兵驻扎此地,蓄势待发。

待得有朝一日生死颠覆,他将带着他的精兵良将重返人间,一统天下。

虽然还在秦王墓的外围,他们也才“参观”过了外围八卦阵的两个卦位。

但从布局和陪葬之物上,众人都get到了秦王强烈的不甘。

他不想死,他的雄图霸业才完成了个开端,就连他的阿房宫都还没有完全建完,就要“入土为安”了。

如果没有寿数的限制,没有生死阻路,他还可以将长城修得更长,更壮观。

他还可以亲眼见到完成后的阿房宫,他还可以继续开疆扩土。

或许今日的版图就不止一只雄鸡那么简单了。

死的不甘,死前留有未尽兴的遗憾。

秦王将所有的遗憾都带进了墓中。

这里的一切,都是他浓浓的对死而复生的渴望。

这一直变换着的八卦阵,除了可以防护大墓不被盗墓贼祸害,其主要目的怕还在于那起死回生上了。

尤其它的转动方法不是顺应天命,而是逆天而上。

逆转,逆生死。

秦王不惜葬送百万人命,也要达成自己的长生大计,也难怪后来落得了个暴君的形象。

转了一圈,再次回到最上层时,众人依旧是掀着盖板上去的。

而在众人上去时,都不期然的看向了正在缓缓下沉的那面墙壁。

两次了,哪怕反应再迟钝的,也摸索出了规律。

这面石墙的机关,就是他们刚刚掀开的盖板。

只有闯入者完整的走完了这一圈从另一边上来,石墙的机关才会被触动,从而缓缓向下沉去。

这样多此一举的设计很诡异,众人不禁在想:“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有什么用意呢?”

有人弱弱的问。

郝教授勾唇一笑:“先秦的文献资料并没有说五谷具体指哪五谷,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疾医》内容“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中的“五谷”做“麻、黍、稷、麦、豆也”的注释。”

“二是春秋末年石磨的发明(相传石磨为鲁班所发明的)及普及改变了菽等食物的食用方式,即大豆可以研磨成粉做成豆饼等。”

“战国时期,随着南方人口的增加,长江流域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逐步得到提高,稻米的口感虽然好,但当时的稻米单位产量极低,所以依然没办法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且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

“稷在当时作为五谷之长,因为非常适合黄河领域的气候条件,产量也高,故而在商周时期的种植面积也最大。”

郝教授指着打开的粮袋子说:“这里面陪葬的军粮,实际就是先秦的五谷,稻、黍、稷、麦、菽。”

颜华担心郝教授一直说话缺氧会比较快,接了话:“但东汉经学家赵歧则对《孟子·滕文公上》内容“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中的“五谷”做“稻、黍、稷、麦、菽”的注释。”

“另外,东汉文学家王逸也对《楚辞·大招》“五谷六仞”中的“五谷”做“稻、稷、麦、豆、麻”的注释。”

“古代的黍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黄粘米,其是最早被驯化的农作物之一。”

“菽就是大豆,菽在春秋末期及战国时期取代了黍的地位,成为黄河流域仅次于粟米的主要食物。”

颜华顺口接了句:“菽能取代黍的地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菽的产量大,适应性强,耐贫瘠;”

“三种注释,主要分歧点在“稻”和“麻”上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经学家所处的地区不一样,能接触到的谷物也不一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时代的主要谷物作物为黍、稷(粟)、麦、菽、稻、麻。”

郝教授再指了指那些粮袋子:“这里并没有麻,所以这里陪葬的五谷是稻、黍、稷、麦、菽。”

众人一脸的恍然大悟状,很是捧郝教授的场。

郝教授心情颇好,让颜华拿着几个样品密封瓶,每种粮食都装一点带走。

“黍比较耐干旱,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同时又是酿酒的好材料,商代时期就广泛种植黍来酿酒。”

“稷被驯化时间则要晚于黍,稷就是我们现在的小米。”

郝教授很是赞赏的点头:“不错。”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