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草莽之辈》
草莽之辈

第一百六十五章:一座鼎引发的驱赶

饿向胆边生,一名三辅士突然仰天大喊一声,放在兜鍪上的脑袋就猛地往下一扎,也不管滚烫的热汤会不会烫烂舌头,他张大嘴巴就要吃。

“嗷w……啪,扑通。”

一巴掌敲在脑勺上,三辅士双腿一蹬,就一头扎进一旁的地里,嘴里依旧发出低沉的呼噜噜声。

“咕噜咕噜。”

源源不断的热量从下方涌来,水温迅速升高,并冒出一连串的气泡和蒸气,兜鍪中的食物也随着气泡上下浮动,一股属于食物的浓郁香气向着四周散发。

白水煮饭是很简单的食物,甚至称得上简陋和难闻(兜鍪遗留的汗臭味),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塞外,这无疑算得上“美味”。

“想吃?那就快去点火啊,在我这围着干嘛,谁要是以为可以不干活,吃白食……咔吧咔吧,我上官安可不惯着他!”

说到最后,上官安捏了捏拳头,关节被捏的咔咔作响。

“哦~”X7

拉长音,很不情愿地哦了一声,三辅士们拿起属于自己的口粮袋,又从背后抽出几根搭建火堆的柴木。

有个家伙格外不甘心,他站在原地纠结了一会,悄悄朝着面前的火堆伸出爪子,想要顺一根“引火物”,省去找大火堆的功夫。

“啪,想引火去大火堆,别省事来我这抽柴木,耶耶不给。”

手刚摸到柴木,就被一个响亮的巴掌打落,他抬起头,错愕地看向上官安,迎来的不是帮助,而是一声喝骂。

“嘁,不给就不给,俺也不稀罕,倒是你这小上官,真和老上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抠门。”

压低声音嘟囔了一句,被抽的三辅士揉着发红的手,悻悻离开。

留在原地的,也就只有那个一头拱进地里,陷入自闭的三辅士了。

“嘶拉,哗哗,哐当。”

上官安臭着一张脸解开倒霉蛋的兜鍪,取下自己的兜鍪,向那里面倒进一半的米,三分之一的水,又重新把二者挂了回去,抬起手敲了敲漏在外面的脑袋:

“咚咚,开饭了,别装昏了。”

“啵,开饭了?在哪在哪。”

脑袋“啵”的一声拔出,双眼半睁半开,脸上还带着迷茫的倒霉蛋居然靠着不断抽动的鼻子,找到了被挂起来烤火的兜鍪。

“着什么急,你这碗刚刚加了水米,还得再煮一会……”

“吨吨吨。”

……

另一边,汇合的二五仔们对着汉人埋锅造饭的行为,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嗅嗅,这就汉人们吃的粟饭吗?闻起来很香,就是不知吃起来怎样。”

“应该也很好吃吧,你看他们,还没吃光是闻味道就一脸的满足。”

“不对,那是汉人口中所说的家乡在起作用,食物本身并没有那么好吃,他们之所以表现的满足,是因为食物能让他们在这回忆故乡。”

“再怎么回忆,粟饭本身也一定要好吃,不然汉人的食物有许多,为什么只带这一种?”

“……”

莫名的论证角度,又莫名地让人信服,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不管了,一会我去向汉人央求些粟饭,有谁和我一起去吗?”

“我也去。”

“俺也一样!”

嘀嘀咕咕一阵,几个二五仔大着胆子走向开始生火,还没有埋锅的汉人,略带恭敬地问道:

“汉大人,能给俺们一些粟米尝尝味道吗?”

“咦,你们居然认识‘粟’?”

咦了一声,三辅士反问道。

“……”

对视一眼,二五仔中最有文化的一人上前一步,弯下腰,恭敬地应答:

“回大人的话,俺们不光是认识粟米,俺们还知道稻、黍、稷、麦、菽是为五谷,马、牛、羊、鸡、犬、豕是为六畜。”

“哗啦,你们知道的还挺多啊。”

挽住口袋的手一颤,三辅士不再倒米,面露惊容地看向二五仔。

“不多不多,俺们也只是从故老那里听说过名字,见识过贵人们吃,没有尝过滋味,还请大人成全。”

二五仔连忙摆手否认,他可不想让自己在汉人眼中留下一个“懂得很多,是个人才”的印象。

毕竟,汉匈双方厮杀近百年,可谓是仇深似海,无时无刻想着对方去死。

无论是对汉人,还是对匈奴人来说,他们都不介意一刀杀掉敌方内部,一个看起来是人才的家伙,即便这个人已经投效过来了。

尤其是在自次王一事爆发后,汉匈双方投效的二五仔们,日子是越来越难混了。

“好,我最喜欢读过书的匈奴人,这就与你一点粟米,让你尝尝味,你拿个瓦罐、铜鼎之类的器皿来接一下。”

再度提起口袋倾倒,只是目标从自己的兜鍪变成了一尊半人大小,被用得油光水滑,内里都变得漆黑的青铜鼎。

“哗啦,你们匈奴现在,也能铸出这种鼎来了?”

增加了给予粟米的数量,作为代价,三辅士努了努嘴,指着青铜铤,十分好奇地问道:

“是我对蛮夷的印象太过僵硬,还是这鼎其实出自中国?”

“大人好眼光,这鼎确出自中国,据传是百年前,燕王卢绾入匈奴时所携带之物。”

“燕王……”

瞳孔一缩,仿佛是被小鼎的来头吓了一跳,三辅士不断在心中自言,

“此燕王非彼燕王,是高帝所封燕王卢绾,非陛下子旦,没什么僭越的,没什么僭越的,没什么僭越的!”

别看他们这些出身京城北军的士卒这个吴越轻剽,那个陇西野蛮,一副谁也看不起的样子。

可一旦涉及到最顶层的侯王,他们怕的比谁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手脚也收得紧紧。

元狩六年赦封的燕王旦已经壮大,和他一道的齐王闳却在几年前去世,支持太子的骠骑将军去世,大司马身体素来不好,京中已经隐隐有燕王对太子位的传闻传出。

要是此时被人扣上一顶名为“疑似蛊惑燕王,乱太子陛下”的帽子,五族都不够杀的。

别问此燕王非彼燕王,卢绾一座青铜鼎,如何能联系到燕王旦身上。

问就是我武帝朝传统,酷吏当权,管你冤屈是非,径直攀咬贵人,将其办成大案、铁案再说。

“啪,拿完米就走吧,不要在这待着了,去去去。”

一连重复了三遍,压下惊吓,三辅士一把收起口粮袋,绝了好奇的心思,挥着手赶起人来。

“大人,我们不白要,我们有肉干,我们拿肉干来换。”

误以为汉人是嫌自己等人白吃食,二五仔连忙从皮袄里掏出一块最干净的肉干,伸手递了过去。

“啪。”

肉干被一巴掌打掉,心中恓惶,无处发火的三辅士,指着地上黑糊糊,一看就不是能吃的肉干,大声嚷嚷:

“好哇,我好心给你们米尝,你们拿鼎来害我不说,还敢拿臭肉毒我?”

“说,你们是不是想要害人!”

“啊,没有啊……”

“走走,不要和我说话。我不知道这鼎是谁的,也不知道你说的卢绾是谁,俺心目的燕王只有陛下子旦一个人,我衷心地拥护陛下以及他的子嗣。”

“陛下万寿无疆,燕王永远康健!”

嘴巴一张一合,快速吐出一连串让二五仔们迷茫的词汇。方才的和善不复存在,三辅士板着一张脸,抽出一根染着火苗的柴木,作势要打。

“蹬蹬。”

走了几步,被赶走的二五仔们停下脚步,不甘心地看了眼来的方向,得到的是一根被扔出来的柴木。

“咚,噗嗤~”

燃烧的一端没入地面,失去氧气支持燃烧的火焰迅速熄灭,一股呛人烟气升起,逼得二五仔后退连连。

“莎莎。”

一名二五仔用一块黑不溜秋的破布握着口鼻,迈开双腿,快速向后退去。

期间,目光一直盯在三辅士的身上,一对眼珠子转来转去,他很困惑,也很恼怒:

“咳咳,你说,这汉人是发了什么疯,刚刚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赶人走?”

“可能是因为谨慎,不想和侯王沾上关系吧。”

身旁的一名二五仔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小小卖弄了一下自己的灵通消息:

“不光是咱们北边不好过,单于庭越来越没人情味,要的牛羊越来越多,南边也一样。

据说,这几年,汉人皇帝对他的臣子是越来越严格,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家被抄家杀头的呢。”

……

[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平准书》]

……

历史上没有燕王旦参与巫蛊之乱的记载,但作为“天下所信的’长子‘”,又是被霍骠骑从京城强行赶到封地的,其人日后也的确连同上官桀父子、盖主、桑弘羊等人造了反。

这里呢,为了剧情需要,就默认燕王旦狼子野心,早二三十年就起了另立中枢的念头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咕噜咕噜~”

香气弥漫,众人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随着水温越来越高,冒出的气泡越来越大,被炒熟的粟米上下翻飞,在热量作用下,那股锁在米粒中的香气向着四周扩散。

“不行了,我忍不住了,我现在就要吃!”

看着这些散发食物香气的粟米,又看着同伴一脸的满足之色,这位出身吴越的士卒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火焰完成了传递,新的火堆出现,一众汉军士卒熟练地盘腿坐倒,从包裹中拿出冰凉的米糒和冷水,摘下万能的兜鍪,倒进冷水和粟米,最后用小木棍挂在火堆上面烧。

“你们啊,都饿成这样就别逞强了,快去借几个火烧开水,再把米糒、肉干烤一烤,美美吃上一顿,才谈和司马汇合的事情。”

说罢,上官安放下麻布,盘腿坐在火堆旁,他笑着移回目光,探头探到冒热气的兜鍪上方,抽了抽鼻子,深吸了一口气。

以粟饭作为主食的三辅兵士连连点头附和,同时学着上官安,把脑袋探到火堆前看,鼻尖不住抽动,深深嗅着这源自故乡的味道。

“我出身荆扬,报口粮的时候报的明明是稻米,这大农却给了我一袋子抄粟米……果如卜太傅所言,大农之害,甚于匈奴啊。”

没人理会这个叫嚷的吴越之士,一众人一眨不眨地盯着被放在火堆上加热的那一兜鍪水米。

“咕噜咕噜。”

“能在塞外闻到粟米的香气,之前吃的再多苦,受的再多累,也值了!”

“是啊是啊,嘶溜嘶溜。”X8

“嘶溜,莎莎。”X7

吸回垂下来的口水,三辅士们把快要贴到火堆上的身子往后挪了挪,先是戚戚然地看了眼扑街的同伴,才把目光移到冷笑连连的上官安身上。

“嘭,哗啦。”

一只拳头砸在口粮袋上,被炒得金黄的粟米散落开来。

自动忽略掉其中的难闻味道,专注捕捉属于食物的甜香,眯着眼的上官安十分满足地感慨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