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97章 摄皇帝倒行逆施 翟太守大兴义兵

“舅舅一心为国,驱逐谋逆之臣,孩儿怎么能够不助力呢?让孩儿组织青年壮士,配合舅舅出兵。”

陈丰一口答应了舅舅的要求。

东郡太守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等人会商,秘密合谋结盟,决心用武力反抗王莽的统治。

闻听东郡太守翟义,举兵反叛朝廷,天下震动。官吏百姓人心惶惶,恐惧不安。

全国动乱的端倪,越发明显。

当时,翟义正担任东郡太守,一向很得东郡民心。

翟义率领亲信的部属,首先斩杀了观县县令用以祭旗,控制了本郡的战车、骑兵、弓箭手等奔命部队。

接着,东郡太守翟义又与严乡侯刘信等人联合,征召郡中勇士,组成反抗大军。

他们部署训练将帅,准备直接攻击京师长安,迎击官军的反击。

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当时受封为东平王。得知翟义举义消息,东平王刘匡也起兵响应,参与了翟义率领的反抗大军。

东郡太守翟义于是与严乡侯刘信自己的军队,以及刘信的儿子刘匡的东平国的防卫部队,合兵为一处,共同拥立刘匡之父严乡侯刘信,为皇帝。

东郡太守翟义十分清楚,宣传声威的作用。为了号令天下,东郡太守翟义乃自称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

讨伐大军发布文告,通报各郡、各封国,檄文指出:

“布告天下官吏百姓:

摄皇帝王莽逆贼,罪恶滔天!他用鸩酒,毒死我大汉孝平皇帝,自己代理皇位。他的险恶目的,在于铲除我大汉朝廷的朝廷,篡权谋逆。

现在,圣明的天子,已经正式即位,当共同代天行罚,惩治恶贼!

望我大汉忠臣孝子,顺应形势,群起响应,推翻王莽逆贼的摄政之位!”

翟义的文告宣布以后,各郡、各封国闻听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起兵的消息,都大为震动。民心骚然,反莽力量迅速集结起来。

当翟义大军抵达山阳(河南省修武县)时,反莽军队已有人马十余万人。

京师长安未央宫白虎殿旁边的摄皇帝宫里,侍中王邑正在向王莽禀报叛军军情道:

“摄皇帝陛下:

东郡太守翟义,聚众反叛,正准备进犯京师,京师长安骚动,形势万分危急。请摄皇帝立即应对。

反贼翟义首倡的这次反叛,规模大大超过了安众侯刘崇发动的叛乱。

长安三辅的赵朋、霍鸿等乱臣贼子,也趁火打劫,发动反叛,响应东郡太守翟义,直接威胁京畿的安全。

请摄皇帝陛下下旨,予以剿灭。”

闻听前宰相翟方进的儿子东郡太守翟义领导的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叛,王莽大惊失色。

为了挽救危局,王莽决定,紧急召集自己的亲信的大臣商讨对策。

王莽急忙吩咐王邑道:

“侍中大人:

请立即通知太保大人,羲和大人,太中大夫严大人,御史大夫甄大人,右将军大人等诸位大人,前来摄殿协商紧急军情。”

东郡太守翟义,以及赵朋、霍鸿等人发动的反叛行动,令王莽更加寝食难安,不得安宁,他急忙忧心忡忡地给王邑下令道。

“谨遵摄皇帝陛下旨意。”侍中王邑急匆匆地走了下去召集大臣,商议平叛事宜。

得到东郡翟义、严乡侯刘信起兵的消息,王莽惊惶失措,急得焦头烂额,连饭都吃不下。

王莽只是在摄宫中,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絮絮叨叨地叫喊道:

“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怎么办啊!予将怎样设计,剿灭这帮叛贼呢?”

摄皇帝焦头烂额的消息,迅速传到了长乐宫里。

太皇太后王政君,对侄子王莽的焦虑处境非常同情。她对身边的侍从胡逊,胡宝宝等说道: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哀家虽然是一个女人,也知道摄皇帝必定会因翟义的反叛而自危,吓得要死。

今天果然如此。”

听到王莽的召唤以后,王氏至亲太保王舜,侍中王邑,丕进侯王寻和亲信大臣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羲和刘歆,太中大夫严尤等大臣,络绎不绝地到了摄皇帝摄殿里,与王莽一道商量对策。

看着摄殿中济济一堂,王莽的焦躁心稍稍踏实了一些,终于镇定了下来。

王莽走到大殿中央的位置,脸色严肃地坐下,与部属紧急商议,然后任命他的同党和亲属,准备应敌。

与亲信大臣商议妥当,王莽重新恢复了自信。他威严地看着庭下的众臣,开始发布摄令道:

“诸位卿家:

朝廷不幸,叛逆丛生。刘崇刚灭,翟义又起。如果不尽快剿灭逆贼,必将祸乱社稷。

予决定,迅速派兵,诛灭恶贼。

兹任命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

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

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

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

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

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

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

七位卿家,由你们各人,自己选择自己的部属将领,挑选良辰吉日,准备出军。

予建议你们,选择函谷关以西地区的将领,担任校尉和军吏,以免将领们临阵脱逃,投降叛逆,扰乱军心。

七位爱卿,至于士卒,由你们的将领,在函谷关以东地区进行选择。

予将下旨,让各郡临时召集的部队,同归你们指挥。务必要立即向翟义恶贼的军队发动猛烈攻击,不给叛逆以喘息之机。”

“万岁!万岁!臣等一定誓死报国,痛歼逆贼!”

七位大将,声嘶力竭地向摄皇帝王莽呼喊发誓完毕,虎牙将军王邑等,就准备领旨而去。

安排妥当七位讨伐的大将之后,王莽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此时,王莽看着堂下,见大臣们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王莽的心里,不觉又有些发怵,更加忧虑了。

“哎呀,予的部署,还没有达到万无一失的地步。怎么令人放心呢?”王莽始终还是有些担忧。

于是,王莽就又下旨布置道:

“诸位:

翟贼猖狂,久在上郡,兵精粮足,不可大意。

为了万无一失,最终大功告成,兹任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驻防函谷关防备;

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驻防武关防备;

羲和、红休侯刘秀(刘歆),为扬武将军,驻防宛城(南阳郡城)防备。

要时刻警惕,防备叛军的突袭,保卫京畿大镇要地,痛歼叛贼。”

分拨妥当,王莽这才松了一口气,下令亲信大臣们回去,各司其职。

事实证明,王莽的担心和忧虑,不是多余的。

那时,京城长安三辅附近地区,对王莽的治理不满的民众,听到翟义起兵的消息以后,已经群起响应。

自茂陵以西直到汧县,共二十三县,盗贼一齐爆发。民众纷纷起兵,响应翟义义军。

王莽得知消息,更加忧虑。

槐里男子赵朋、霍鸿等人,自称为将军,率军四处突击,攻击官府官军。

他们攻击、焚烧官府,击杀了右辅都尉及斄县(户县-陕西省武功县)县令,直接威胁着长安京畿要地,京师长安震动不安。

赵朋、霍鸿等召集部下将领,会商说道:

“诸位:

如今,朝廷的众将和精兵,已经全部东征,京师十分空虚,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乘虚直接进攻长安!擒贼擒王。”

首领们深以为是。

计议已定,赵朋、霍鸿立即率领大军,向京师长安迅速进击。

赵朋、霍鸿的反抗大军很快如滚雪球般壮大,迅速增多到十余万人。

义军一路放火,京师未央宫的前殿,都可以见到赵、霍军队的火光。

甚至在长安城里,都能够听到义军将士,呐喊的声音,京师军民恐惧不宁,胆战心惊。

10

此时,王莽忧心忡忡,寝食不宁,更加忧虑京师长安的防卫。

王莽立即下令,任命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驻防平乐馆;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驻防城北;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守卫各城门。

将领们都各自统率自己的军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时时刻刻防范义军的突击。

王莽接着又任命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率领在京城召集的军队,向西攻击赵朋、霍鸿等,务必很快剿灭叛贼。

王莽再任命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担任总司令,在高帝庙里,接受象征最高军权,可以专断诛杀的斧钺,统率全国的军队。

虎帐之中,大将军甄邯,左边执持皇帝的符节,右边把握军令的斧钺,驻扎在长安城外,严阵以待,如临大敌。

左辅王舜和右拂甄丰等,则率领皇家禁卫军队,昼夜在宫殿之中巡查,高度严密地戒备。

11

为了稳定和迷惑人心,王莽每天抱着皇太子“孺子”(刘婴),到郊外的皇家祭坛和宗庙祷告,集合群臣宣称道:

“诸位大臣:

从前,周成王年幼,周公代替君主处理国政。管叔、蔡叔不满怨恨,挟持禄父叛变。

而今,翟义也挟持刘信作乱,情形与当年周公的遭遇何其相似。

连古代的大圣人,都还怕这种事情,何况予王莽这样渺小的人哪!”

12

群臣都谄媚王莽,为他歌功颂德说道:

“敬爱的摄皇帝啊:

如果朝廷不遭受这次大难,怎么能够展示摄皇帝陛下,你的圣德和高洁的情操呢?”

居摄二年(公元7年)十月十五日,王莽仿效《周书》的形式,撰写了一篇《大诰》,向上天祷告说道:

“上天庇护,神灵保佑,国家有难,更显忠臣。

予恭恭敬敬地禀告上苍,当翟义反叛的文书,传到京师的那天,刘姓皇族在京师的俊杰四百人,民众的贤者九万男子,为了保家卫国,都自动聚集,拿起兵器,对天宣誓效忠朝廷,誓死捍卫京城。

予不度德量力,谨依靠这些俊杰和贤人,保卫皇家继承人,建立功业。

臣子王莽,敬听上帝的旨意。”

王莽大打宣传攻势,派大夫桓谭等,前往全国各地,将他一定会把朝廷大权归还皇太子孺子的心意,晓喻全国,争取民心。

13

王莽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调集精锐重兵,血腥镇压反叛的种种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朝廷派遣的各位将军率军东征,最终顺利地抵达了陈留郡的淄县(河南省考城县)。

见官军兵强马壮,士气十分旺盛,反抗军首领翟义,刘信等,有些心怯,立即布置大军,迎击官军。

官军训练有素,而翟义义军虽人多势众,却都是地方郡县的民兵,纯属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

官军一股作气,与翟义的军队进行会战。

翟义受挫,大军失利。官军大胜,大破翟义义军,阵斩义军的先锋武平侯刘璜等名将,反抗大军溃散。

官军得胜的消息,迅速传到了长安,王莽默然大喜,心里安定了许多。

王莽再次以摄皇帝的名义下诏,奖励功臣,将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都封为列侯,就在军中授予他们爵位,并大赦天下。

朝廷大军得胜以后,官军的士气更加旺盛。

官军继续向前挺进,虎牙将军王邑等官军将领,用精锐部队,进攻翟义义军的根据地圉城(河南省杞县)。

居摄二年(公元7年)十二月,朝廷大军攻陷圉城,大败翟义,翟军再次溃败,不能集结。

柱天大将军翟义,与严乡侯刘信等反抗军将领,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放弃军队,只身逃亡。

翟义率领败军,终于逃到固始(河南省淮阳县)边界。翟义军再次遭遇官军的攻击,反抗大军再次溃败。

柱天大将军翟义受伤,被官军捕获,被押解到淮阳国所属陈县,施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在市上示众。

而严乡侯刘信,趁乱化妆逃离,侥幸逃脱,最终没有被官军捕获。

但自此以后,严乡侯刘信隐姓埋名,流落天涯,不知所踪。

居摄二年(公元7年)十二月,翟义、刘信等人的反叛,宣告彻底失败。

东郡太守翟义,本是前宰相翟方进的儿子,一直以忠于大汉皇帝为旗帜,维护君权的神圣。

他对摄皇帝王莽罔顾天心民意,倒行逆施地进行改制,在朝廷专权,试图谋逆的行为,很是怨恨不满。

如今我准备立即行动起来,反抗谋逆的假皇帝。孩子,你肯追随我吗?”

陈丰那时刚刚十八岁,他勇猛强壮,而又年青气盛,抱着耿耿忠心,对舅舅说道:

天下人全都低头顺从新都侯王莽,没有人能够挽救国家的灾难。

西羌叛乱刚刚平定不久,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又爆发了东郡太守翟义等人,起兵反叛王莽的大事。

眼见王莽的货币改革,弄得天怒人怨,天下怨恨不满的官吏百姓日渐增多,翟义就与他的姐姐的儿子,自己的外甥,上蔡人陈丰密谋,准备出兵讨贼,驱逐王莽,立刘氏宗族子弟为帝。

翟义与外甥陈丰秘密商议说道:

我们大汉王朝,如今可说是危在旦夕,王莽的篡位之心更加明显。

我有幸是先宰相的儿子,自己又是一个大郡的郡守,父子都深受大汉王朝的厚恩,有义务为国家讨伐叛贼,使国家重归安定。

我打算发动军队西进,诛杀不应当代理皇位的人,而另行选择、辅助,一个贤明的皇族子弟当皇帝。

即使事情不能成功,但为国而死,身虽埋葬,名却长存。我还可以无愧于先帝于地下。

如今,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向全国发号施令。

他故意在皇族中,挑选一个幼年孩子,称为‘孺子’,封为皇太子;假托周公辅佐成王的作法,试探天下人心。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东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检阅地方军队的大典。

东郡太守翟义,抓住汉朝廷每年立秋日这天,举行都试,检阅地方武装军队的大好机会,率领大军,发动了聚义。

舅舅预料,他最终必然会取代我大汉王朝,自立为帝,如今的种种迹象,已经非常显著。

而今,皇族衰弱,长安以外,又没有一个强大的封国,可以与王莽抗衡。

“孩子啊,我们翟家,几代人都享受着朝廷的恩赐,我常思报答皇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