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27章 王巨君归罪下属 耿直臣暗生怨心

既然都是别人的错,王莽因此决定,下旨惩治三公四辅大臣,整肃吏治,并再次大赦天下。

不久,王莽就把矛头,对准了不太顺从自己而掌管大权的大司马逯并。

王莽亲自给大司马逯并,颁布策书,斥责大司马逯并说道:

天凤元年(公元14年)三月,京师常安的上空,再次出现了一场日食,常安官吏百姓恐慌不已,不祥之兆,笼罩在官吏百姓心里。

接到日食的报告,王莽心里,也非常恐惧震骇。

“如今,朝廷内外的诸多大事,处理都十分不顺,朕忧心如焚。

朕深究国事衰颓,灾变频频发生的原因,都是三公四辅诸位大臣,没有尽忠职守,尽心尽力地辅弼朝廷所造成。

阁下身为大司马,乃三公之首,难辞其咎。

希望爱卿你,立即引咎辞职,马上上交大司马的印信绶带,以侯爵的身份退休归家,参加今后的例行朝会。

三公乃鼎的三足,密不可分。太傅平晏,也难逃没有尽忠职守的罪责,不再兼领尚书的事务,取消兼任的侍中诸曹等职务,以向天下百姓谢罪。

兹任命利苗男爵苗欣,为大司马,接替逯并的大司马一职,立即上任。”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见到皇帝旨意,也忧虑担心不已。

“常言道,三公是鼎的三支脚,三位一体。

为什么陛下下旨,追究三公失职的责任之时,只是撤消了臣和太傅大人的职务,却对大司徒大人(王寻)、大司空(王邑)大人诸位三公四辅的失职,只字不提呢?

陛下这样处事,不是明显的处事不公、有所偏私吗?”

大司马逯并,接到皇帝申斥免职的圣旨以后,心里很是愤懑,不免有些忿忿不平。

大司马逯并与太傅平晏同病相怜,私下议论道。

“大司马逯大人做事理政,一向规规矩矩,讲究原则,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如今,大人却要遭受皇帝的贬斥,谁能够心服口服呢?”

太傅平晏十分同情地对大司马逯并说道。

“皇帝陛下,不是在欺负臣子吗?难道臣子真的那么愚蠢,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皇帝陛下之所以借日食,撤销臣的大司马的职务,不过是陛下从大司马位置上发迹,对我逯并担任大司马这一重要职务,不信任罢了。

当初,讨秽将军严尤大人,从大司马位置上去职,不也是同样的缘故吗?”

大司马逯并愤愤不平,继续抱怨道。

“是啊,大司马大人,你说得很对!难道臣等,不明白陛下的心思吗?

皇帝陛下自己,当初就是从大司马、太傅的位置上发迹,依靠权谋上位,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

登基以后,皇帝陛下,时常私下分析自己,取得成功的因素,肯定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独掌朝廷的大权,不让大臣们分享、分割皇帝的权力。

大司马大人,你发现没有,皇帝陛下登基以后,已经判若两人,对手下的亲密重臣越来越不放心了啊!

大司空甄丰大人父子,国师公刘歆大人,大司马严尤大人,不是都是如此遭遇吗?

陛下特别注意,防备手下的三公四辅等重要的文武大臣,以免大臣仿效,危害皇帝的权威。

不说臣等,就是陛下当初最亲密的战友甄丰、甄邯、刘歆、严尤诸位大人,没有哪一个,没有受到陛下的猜忌和摒弃。

皇帝陛下事必躬亲,不信任大臣,总是用各种手段,各种借口,去竭力限制和剥夺、削弱手下大臣的权力。

不是皇帝陛下自己的至亲,如大司徒大人(王寻)、大司空(王邑)大人,那些皇室家族的重要成员,陛下绝不赋予他们重要的权力。”

太傅平晏仔仔细细地为大司马逯并分析道。大司马逯并一听,顿时如梦初醒。

“太傅大人说得太对了。

陛下英明睿智,难道不知道这样猜忌、疏远大臣的严重弊病吗?

在陛下这样的任职原则下,朝廷如今的现实就是,像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武重臣三公四辅,手中居然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权力。

既然我们这些老家伙,只是朝廷的一个摆设,我们怎么敢对朝廷的事务负责尽责呢?”

前大司马逯并继续抱怨道。

“是啊,大司马大人。

唉,既然陛下如今,如此地猜忌疏远我们这些忠心耿耿大臣,怎么能够希望,大臣们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为皇帝陛下做事呢?

大人啊,荣华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

我们还是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乐得轻松自在,过一天算一天吧!

谁人知道,老天会把人怎么样呢?”太傅平晏感叹道。

前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也无力扭转王莽的意志,一个个沮丧不已,有了疏远之意。

新王朝大臣中觊觎三公四辅高位的投机分子,很快就从王莽对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等三公四辅大臣的猜忌态度中,识透了皇帝的心思。

于是,大臣们争先恐后地上书,争相指责三公四辅等大臣,指出他们理政时的失职和错误。

眼见这些大臣,敢于公开指责、攻击三公四辅大臣的错误,王莽大喜,对他们特别提拔和亲信,下旨鼓励他们说道:

“诸位爱卿:

你们对朕忠心耿耿,不畏权贵,敢于秉公直言,真是帝国的忠臣。”

王莽的圣旨颁布,眼见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等曾经担任三公四辅等要职的大臣们,纷纷受到疏远贬斥,大臣们更加人人自危,深恐祸事上身。

大臣们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免重蹈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的覆辙。

大臣们得过且过,更加不敢放开自己的手脚做事,对朝廷大事负责了。

而孔仁、赵博、费兴等大臣,都因为敢于在朝廷上公开抨击文武大臣,指控三公四辅等高官的错误,而受到王莽的特别宠信和亲近,逐步得到升迁。

王莽十分看重他们不畏强暴,勇于指斥执政大臣的行为,认为他们忠心正直,能够抑制、制约权臣。

于是,王莽对孔仁、赵博、费兴等大臣更加放心,认为他们在朝中没有势力,不会拉帮结派,逐步任命他们,去担任选择显赫的官职。

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前大司马逯并的心结终于打开,彻底想通了这些问题,心里豁然开朗,轻松了许多,对太傅平晏说道:

“太傅大人:

臣等被陛下撤销大司马、太傅职务,岂不是一种很好的解脱吗?

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臣等无职一身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太傅平晏认为有理,赞同说道:

“大司马大人淡泊名利,与那些沽名钓誉之徒,真有天壤之别,真是令人钦佩!”

不久以后,前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就淡然面对王莽的贬斥了。

前大司马逯并,被王莽撤职查办以后,太傅平晏也未能够幸免,跟着步了前大司马逯并的后尘。

当时,王莽曾经下旨做出严格规定,公卿大臣踏进皇宫,觐见皇帝之时,公卿大臣随从的官员侍从,都有一定的定额,不许任何大臣,超越定额人数。

一天,太傅平晏一行,按照惯例,走进未央宫王路堂去拜见皇帝。太傅平晏的侍从随员众多,一下子超出了朝廷的定额规定。

守卫宫廷门禁的掖庭仆射王恒,严厉地呵斥责问太傅平晏道:“太傅大人:

朝廷曾经立下规矩,进入宫廷的侍卫人数,不能够超过规定。

今天,太傅大人带头违反皇帝旨意,不是与下官过不去吗?请太傅大人下令,命令多余的侍卫立即退出宫门。”

掖门仆射王恒,不过是守卫未央宫宫门的一个小官吏,与太傅的地位,可以说相差千里。

太傅平晏的属下,眼见王恒这样一个小官,居然言行不逊地大骂太傅平晏,不禁十分愤怒。

保护太傅平晏的戍曹士王欢,见掖门仆射王恒以下犯上,傲慢无礼,禁不住怒火中烧。

戍曹士王欢立即下令,命令将掖门仆射王恒,逮捕拘押了起来。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很快就传到了未央宫里。王莽接到报告,大怒道:

“太傅属下一个小小的戍曹士,居然敢违背圣旨,冒犯朕的尽忠职守掖门仆射,置皇帝的威严和圣旨于何地呢?

来人啊,把那个戍曹士,立即给朕处死。”

王莽迅速派绣衣执法王侃,出动车马数百骑,包围了太傅府,冲进太傅府,去逮捕了那个戍曹士王欢。当即将那个戍曹士王欢,就地处死。

太傅平晏闻讯,非常震恐,自知理亏。他胆战心惊,急忙上书皇帝谢罪,请求王莽饶恕。

王莽下旨,将太傅平晏训斥了一通,完全撤消了平晏的尚书、侍中的职位。

前大司马逯并、太傅平晏等重臣,相继被皇帝罢黜贬斥,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三公四辅大臣,越发忧惧不安,如履薄冰,时刻担心,王莽会惩罚他们。

新王朝的公卿大臣,也战战兢兢,深怕触怒皇帝,弄得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匈奴汗国等四方蛮族,也不肯降服归顺朝廷。天下吏民,怨恨反叛朝廷的思潮愈盛。

难道真的是昊天上帝,祖宗神灵,对朕的治理业绩,不够满意吗?

这样不服从君令的家伙,怎么能够让朕放心呢?”王莽自思道。

就像汉成帝刘骜当年一样,王莽即使愿意静下心来,反躬自省,探索朝政日颓的根本原因,也绝对不会归罪于己,也绝对不会认为,是自己这个皇帝的领导无方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看样子,朕不杀鸡骇猴,杀一儆百,惩治一批大臣官员,是难以根治官场的贪腐恶习的。

转眼之间,就到了天凤元年(公元14年)。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难道是朕的改制革新不合人心吗?”

王莽不愿意去认真反躬自省,承认自己施政的失误,不肯承认,朝政日颓的根本原因是就在于朝廷施政的荒谬和复古改制的不合时宜。

灾异的频频发生,百姓的怨声载道,都是大臣的不作为,各级官吏的贪腐颟顸所造成的啊!

而要威慑群臣,令行禁止,必须从惩治重量级的三公大臣开始。

大司马逯并这个家伙,仗恃朕的宠爱,做事越来越骄傲放肆了。

刚刚当上三公没有多久,逯并这个家伙就自以为是了,居然敢非议朕迁都的国策。

朕的改制革新,都是按照典籍图谶、先贤圣者的指引,去努力做的,怎么能够有误呢?

哎呀,朕终于明白了。

“大司马爱卿啊:

朕发现,最近朝廷的灾难频繁,政事非常不顺。发生日食之时,天空没有一丝阳光。边塞战事也无休无止,尚未有丝毫平息的迹象。

完全是大臣官吏们,玩忽职守,没有认真领会和执行朕的旨意,没有认真去尽忠职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所造成的啊!

如今,官吏颟顸混沌,贪腐成性,已经成为了官场痼疾。面对如今官场的窘困处境,朕该怎么办呢?

“贤明的君王不会犯错。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