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60章 荆州民不堪虐害 众豪杰啸聚绿林

王凤赞同大哥的建议道。

“好,兄弟,就是这样办。我们一道行动,带领大家,共度灾荒危局!”

王匡慷慨答应道。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这一年前后,荆州地区所属各郡县,天灾人祸不断。

不久,就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灾难、大饥馑。

然而,新王朝君臣,却依然对荆州百姓的疾苦,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依然肆意搜刮,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

荆州饥民一道,对天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道度过灾荒危机,准备等待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各自的家园谋生活命。

渐渐地,王匡、王凤兄弟公正无私、主持公道的名声,传遍了荆州各地,就连一些流亡客,也前去拜见王匡、王凤兄弟,请求庇护。

王匡、王凤兄弟的饥民队伍,更加强大。

此时,南阳郡人马武,颍川郡(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江湖豪杰,因罪逃亡江湖,无处可去,时刻担心官府追捕,陷入牢狱之灾。

闻听王匡、王凤兄弟公正无私、主持公道的名声以后,他们也不约而同,先先后后,前去投奔了王匡、王凤兄弟,加入了王匡、王凤兄弟率领的饥民队伍,并逐渐成为了队伍的首领。

王匡、王凤的队伍,人马更多,力量也更加强大。

随着饥民队伍人马的逐渐增多,不久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家赖以生存活命的粮食供应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了。仅靠饥民们挖掘野菜、树叶、草根,寻找野谷,打猎捕获猎物等,已经根本无法维持饥民队伍的生活了。

王匡、王凤兄弟见此,十分忧虑,于是召集马武,王常,成丹等首领,商议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豪杰们听到首领召唤,纷纷前往王匡的营帐,参加会议。王匡见首领们到齐,率先开门见山地说道:

“各位兄弟:

我们的队伍日见壮大,本是一件好事。但吃饭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就令人非常不安了。

大哥为此,常常忧虑不安,寝食不宁。

我们王家兄弟,被豪杰们推为首领,理所当然,应该为大家多想办法,共度危机。

所以今天,大哥我把兄弟们请来,就是想跟兄弟们商讨一下,如何解决我们队伍的粮食问题。

各位兄弟,你们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可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大家,度过灾难呢?”

“大哥说得很对!吃饭问题不解决,我们怎么能够为大家分忧,保住我们的性命,等年成好些以后,重归家园呢?

所以,当今之计,还是活命要紧。

小弟以为,光是依靠采掘,打猎,寻找野谷之类,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使我们的部众生存下来,我们不如立即行动起来,依靠人多势众的优势,一同前去,袭击那些距城市街道较远的偏远村落,抢劫地主、富人们的财产,夺取他们村寨里储存的多余粮食和财物,来维持大家大家的生命。”

成丹率先建议大家道。

“哎呀,成丹兄弟的意见有些道理。

但是,抢劫富人百姓,打家劫舍,是触犯朝廷法律的大罪啊!

如果这样做,岂不是与打家劫舍的盗贼匪徒没有什么两样,与官府百姓为敌了吗?”

王常忧虑道。

“王常兄弟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样做,肯定是与官府百姓为敌。”

马武也赞同道,“我们兄弟,早就是违法乱纪之人了,只要多活一天是一天罢了,还怕什么,增加更多的罪名,遭到杀戮呢?

小弟建议,我们不如先去寻找一个安身之所,安营扎寨,哪怕是打家劫舍,劫人财物,也能够逃避官军的打击了!

我们过一天算一天吧!考虑将来那些事情那么多,还有什么意思呢?”

“成丹,王常,马武兄弟,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

如今,我们是保命活命要紧,活一天算一天罢了!触犯朝廷法律、骚扰百姓的问题,就暂时不用管他了。

绿林山山林密布,地势非常险要,有野菜树叶等可以充饥。我们不如到绿林山安营扎寨,求得我们的生存。”

王匡拍板说道。

王匡、王凤兄弟,与成丹、王常、马武等首领,很快协商妥当,于是就率领自己的饥民队伍,躲藏盘踞在了今湖北当阳县境内的绿林山上聚义,打家劫舍,苟延残喘。

郡县官府得到饥民聚集的消息,惊恐不安,急忙派遣郡县官军将士,前去讨伐绿林山的义军。

但绿林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官军每次讨伐,都失败而归,损失巨大,绿林义军的势力更加强大,威震荆州各地。

因王匡、王凤兄弟率领的饥民队伍,占据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他们自己的根据地,打家劫舍,故被外人称为了“绿林军”。

王匡、王凤兄弟没有多少学识,认为“绿林军”这个称呼不错,遂将属下的饥民将士,称为“绿林”豪杰。

“绿林军”的声名,威震荆州。

荆州所属各郡县,无路可走的饥民、灾民,闻听“绿林军”势大,官军也奈何他们不得,纷纷拖儿带母,率领全家老小,一道前去投奔“绿林军”,请求暂时活命。

数月之间,“绿林军”的队伍,就迅速扩大,集结发展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绿林军”人马增多,声势也更加浩大,威震荆州各地,官军越发惧怕“绿林军”的攻势,不敢触怒“绿林军”将士。

“绿林军”将士也以保命为原则,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敢主动去进攻郡县官军和官府官吏,遭致官军的报复。

郡县官吏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

此时,南郡的张霸、江夏郡的羊牧等江湖豪杰,也几乎与王匡、王凤兄弟同时崛起。

张霸、羊牧等人的势力,也越来越壮大,最终大都各自拥有了部众一万多人,成为了一方豪杰。

各地饥民如火如荼的聚义,搅得新王朝的各级官吏坐卧不安,胆战心惊。

纸包不住火。

荆州、南郡等新王朝核心地带饥民、灾民反叛蜂起,四海不宁的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了京师常安。

王莽得到盗贼四起的报告,非常担心,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对策。

与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讨秽将军严尤等三公大臣商议之后,王莽决定剿抚结合,瓦解饥民的队伍。

王莽立即派出大批的朝廷要员,作为自己的钦差大臣,前往全国各地,去了解民变的情况,并颁发朝廷的大赦令,安抚赦免那些啸聚山林的强盗,号召饥民们,重返自己的故里,重操旧业。

不久,王莽派出的钦差大臣,陆陆续续地返回到了京师常安。

钦差大臣急忙进宫,向王莽汇报出使的结果,禀告招抚的情形。

钦差大臣王钰,忠心耿耿,考虑深远,渴望朝廷能够妥善处置变乱,安抚百姓,使国家重归安宁。

于是,钦差大臣王钰,就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形,老老实实地向王莽汇报说道:

“陛下啊:

微臣了解到,当初,在听了陛下公布的大赦令以后,强盗们都欢呼雀跃,庆幸自己,得到了朝廷的赦免。

盗贼们都陆陆续续地放弃自己的武装,自动解散队伍,回归各自的家园。

可是,过了不长时间之后,盗贼们就又会再次聚集起来,成群结队,打家劫舍,抗拒官军。

对于盗贼们的反复无常,微臣十分不解。

微臣就专门派人,去到强盗们中间,去认真仔细询问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冒着杀头的危险,继续充当盗贼的根本原因。

那些强盗,见微臣派官员询问,心里都十分委屈。盗贼们可怜兮兮地对微臣派去的人诉苦说道:

‘诸位大人啊:

圣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是人的本性。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哪里是天生的坏人呢?我们也大多是一些心地善良,天性贪生怕死之辈。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并不是生性就如此地喜欢作恶,就像那些贪鄙的官府官员们口里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天生的刁民、乱民啊!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生活困顿穷困,日夜忧愁老小的生计,根本就已经是无路可走,无法生存了啊!

我们也是无法可活,无路可走,才出此下策,触犯法律,铤而走险,沦为盗贼的啊!

朝廷的法令,既多又苛刻,而苛捐杂税又多如牛毛,小民动辄,就会触犯王法。

我们根本就无法循规蹈矩,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啊!

小民百姓一家老小,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所得到的一点报酬,到头来,还不够缴纳官府的捐税和地租。

小民百姓就是想闭门自守,老老实实地生活,勒紧自己的腰带过日,又偏偏因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私自铸钱或者私自携带铜铁,储存五铢钱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触犯朝廷的法律,遭受连坐入狱的危险,陷入牢狱之中。

实实在在,并不是我们小老百姓天性喜欢作恶,而是贪官污吏,苛捐杂税,苛刻的法律,逼人欲死啊!’

陛下啊,微臣以为,那些黎民百姓所说的,都是确确实实的实情啊!

这都是因为官逼民反,小老百姓走投无路,无法生存,为了求生,才不得不起来做盗贼,以求自保啊!

微臣以为,只要朝廷减轻赋税,休养生息,赈济贫民,停止苛刻的法律,就能够笼系人心,保证社稷的稳定,减少杜绝盗贼的发生啊!

人们都喜欢安安稳稳的日子,谁人愿意,冒着杀头的威胁,铤而走险,挑战陛下的权威呢?”

听着钦差大臣王钰的汇报,王莽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怒火从心中涌起。

王莽越听越不顺耳,立刻生气起来。他再也忍不住了,立即呵斥钦差大臣王钰说道:

“王钰,你这个无能昏庸、是非不分的家伙!安抚一小撮乱党盗贼,你都不能够做到,你还有什么用呢?

你不要胡说八道,妖言惑众,给你自己贴金了,立即给朕停止你的胡言乱语。

你这无用的家伙,枉费朕一片苦心,重用于你!你居然敢以妖言惑众,诽谤朝廷,给朕抹黑。

给朕拉下去,重重处罚,免掉王钰的官职,关入诏狱,等待审讯。”

钦差大臣王钰,因为给王莽说了实话,被被无辜地关进了诏狱。

其他回京的钦差大臣,见王钰触怒皇帝而受审,一下子就学乖了,知道怎么回答皇帝的询问了。

回京的钦差大臣,一个个都变得聪明乖巧起来。再也没有一个钦差大臣,愿意实事求地向王莽汇报真实的民情,反应真实的民意了。

王莽得不到真实的民情,越发沉醉于国泰民安的幻境之中,满足于自欺欺人,用臣子们阿谀奉迎的谎言,歌功颂德的功绩,来麻醉自己。

那些聪明伶俐的臣子,既然揣摩透了王莽喜欢听歌功颂德语言的心理,每次向王莽汇报情况时,钦差大臣们个个都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就尽量地顺着王莽的心思,专门找王莽喜欢听的话去说。

再也没有一个钦差大臣,敢于冒着杀头之罪,老老实实地向王莽汇报真实的信息了。

钦差大臣们,常常这样建议王莽说道:

“陛下啊:

那些无知小民,一个个都是死不改悔、天生叛逆的贱骨头、无耻的刁民!

他们刁猾猖狂,违法乱纪,实在是罪不容赦,应该立即下令,诛杀他们!

只有杀鸡骇猴,严明朝廷法纪,狠狠地惩治惩治他们,才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天下太平。”

钦差大臣们或者溜须拍马地奉承王莽说道:

“陛下啊:

微臣以为,天底下出现一伙小小的蟊贼,这只是偶然的时运,一时的反常现象而已。

这并不会抹杀圣朝的光辉和陛下的丰功伟绩,也不会影响陛下的伟大英明正确,反而会衬托出陛下治理的圣明和陛下光耀后世的赫赫功勋。

微臣坚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不久以后,那些盗贼们将会自行灭亡,被上天彻底诛灭。

陛下请放心!

请陛下千万千万,不用为此等鸡鸣狗盗的小事,费心劳神,有伤陛下的龙体。”

听了大臣的谗言以后,王莽常常转忧为喜,赞扬大臣们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真是帝国的忠臣!安抚盗贼有方,立即予以表彰!”

王莽非常欣赏钦差大臣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话,他听得十分顺耳,乐得自我欺骗麻醉,于是乐不可支地赞扬这样汇报的大臣道。

接着,王莽认为这些大臣安抚乱民有方,便高高兴兴地下旨,立即晋升了那些人的官职。

结果,到了最后,团团围绕在王莽的身边的,全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口蜜腹剑之辈了。

因为害怕触怒皇帝,惹火烧身,根本就没有一个诤臣,敢于正直无忌地向王莽提出一些,对朝廷有益的建议,反映真实的情形了。

讨秽将军严尤、国师公刘歆等亲近大臣,也不敢向王莽进谏了。

眼见朝政日颓,百姓凄苦怨恨,却无力扶持,大臣们更加沮丧不已。

各级官吏欺上瞒下,拼命为皇帝大唱赞歌,歌功颂德,不敢向皇帝报告百姓真实的生活情形。

新王朝君臣不闻不问,置若罔闻,不了解真实情形,也就没有人去对百姓的生死关心了,也就没有人去设法赈济饥民了。

“大哥高瞻远瞩,说得很对!只有如此,才能够自保图存,度过灾荒岁月。

大哥啊,你一向很有威信,不如大哥你亲自出面,去说服大家,协商解决。大家同舟共济,想方设法,一定能够度过劫难,重新回归家园。”

“兄弟啊,如今大难来临,灾荒不断,官府又不闻不问,不予赈济,实在难以生存了。

荆州地区一向物产丰富,是天下粮仓。然而,近几年来,荆州地区,也逐渐地陷入困顿凋敝之中。

荆州的穷苦百姓,无法依靠官府的救助、赈济去生存,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存。

他们只有依靠自己,想方设法,用尽各种方法,去拯救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希望苟全自己的性命,也不可得。

甚至家族、家庭之间,为了一点野菜、树叶,互相发动武力攻击,有很多人为此伤亡,积怨很深。

灾民聚集在山林沼泽之间求生,为了一点野菜,常常争斗得头破血流,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如此下去,我们兄弟也会跟着遭殃。

不如我们兄弟,挺身而出,出面为大家调解、评理,为大家排解纠纷,缓和饥民之间的矛盾,给大家分配挖掘、采择的地盘,帮助大家共同寻找食物,去寻找能够度过饥荒的方法,或许大家同舟共济,能够度过这个灾难的岁月。

否则,局势失控,覆巢无完卵,大家都会同归于尽,家族覆灭。”

然而,灾民人数实在太多,山野沼泽的野菜野草也变得稀有,被拔得精光。人多草少,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争夺仅有的一点青草野菜资源,饥民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吵闹。

王匡、王凤兄弟,处事公平,调解公道,能够从饥民们的大局着想,率领饥民们共度灾难,深得民心拥戴。

不久,王匡、王凤兄弟,就被荆州饥民,自发地推为了首领,拥有了部众数百人。

新市(湖北京山县)人王匡、王凤兄弟,眼见饥民的惨景,大生恻隐之心。

王匡于心不忍,于是对兄弟王凤商议说道:

为了苟且偷生,延续性命,饥民们就只好抛弃自己的土地、家园,携带全家老小,拖儿带母,逃入山野沼泽里,去挖掘荸荠等野草野菜吞食,苟延残喘,赖以维生。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