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22章 功高震主遭人忌 祸起萧墙捐勇躯

大司徒护军朱祐,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担心,竟然成为了现实。

大司徒刘縯同大司徒护军朱祐一样,都万万没有料到,逮捕抗威将军刘稷,只是绿林三部兄弟的一个计谋,矛头其实是对着他大司徒刘縯的。

他大司徒刘縯,才是绿林三部兄弟心中最大的敌人。抗威将军刘稷,只是一个替死鬼而已。

大事不好。抗威将军刘稷大人,因违背陛下军令、拒不赴任,已经被大臣弹劾治罪。

如今陛下下旨,逮捕抗威将军下狱,将会把抗威将军杀掉,枭首示众。”

部将刘尧,心急火燎、慌里慌张地前来司徒府,禀告大司徒刘縯说道。

看见大司徒刘縯中计,果然毫无防备地前来,五威将军李轶、大司徒朱鲔等绿林豪杰如释重负,急忙命令武士监视刘縯,与更始帝刘玄商议起来。

大司徒朱鲔,迫不及待地上前,建议更始帝说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过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将领。

他大胆抗命,恐怕内幕并不简单。

臣私下猜度,一定是听了司徒大人的指使,或者司徒大人的纵容所造成。

陛下不如抓住机会,一不做,二不休,一并抓住司徒大人这个居功自傲的家伙,严加审讯,看看司徒大人,是否与刘稷这个叛逆勾结。

如果司徒大人结党营私,试图反叛陛下的罪行确凿,陛下就可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了。

陛下如此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就能够激发跋扈的将领们警觉。

臣预料,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谁,敢于违背陛下的旨意,背叛陛下了。”

“陛下:

大司马大人言之有理。

臣私下以为,司徒大人居功自傲,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妄自尊大,久后必成朝廷大患。

如果群臣效仿,不听皇帝旨意,徇情枉法,那就将危害大汉社稷。

请陛下以大汉帝国的千秋大业为重,摒弃亲情,大义灭亲,惩罚大臣将领的悖逆抗旨罪行,申明朝廷的法纪,维护君王威严。”

五威将军李轶,也建议更始帝道。

成国上公王凤,也跟着上前说道:

“陛下:

五威将军大人,一直与大司徒的关系密切,如今也看不惯司徒大人的专横跋扈,看出司徒大人有了反意。陛下不得不严加防范啊!”

定国上公王匡上前,带点威胁说道:

“陛下:

群臣的意见统一,陛下不可逆了忠臣之意,慢了士大夫之心啊!”

见五威将军李轶、大司徒朱鲔、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等绿林重臣,都请求要罢黜大司徒刘縯,更始帝刘玄,更加犹豫不决起来,忧心忡忡地说道:

“诸君:

不妥不妥!创业未成,怎么能够罢黜、杀害功臣呢?

岂不让子孙后代,议论朕是忘恩负义、不知好歹、屠杀功臣的昏君吗?”

见更始帝踌躇不决,大司马朱鲔,更加焦急起来道:

“陛下:

此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恐怕放掉大司徒刘縯,就会留下天大的祸患。

如果大司徒刘縯,率兵反击,我们君臣将死无葬身之地。

哪里还有大汉的千秋伟业呢?请陛下三思。”

大司马朱鲔非常清楚阴谋泄露的极端危险性,催促更始帝道。

大司马朱鲔,看了看在大殿外等待更始帝召见的大司徒刘縯,急忙蹑手蹑脚地走到刘玄的身边,装作恳切的样子,小声对刘玄进言道:

“陛下啊:

你可知道,作为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树立陛下的权威啊!

刘稷是刘縯的爱将,勇冠三军。

当初,陛下你皇恩浩荡,不肯追究刘稷的抗命,好心好意地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

没有想到,刘稷居然忘恩负义,不顾浩荡的皇恩,居然敢公开地拒绝接受陛下的命令,让陛下大伤威信。

由此可见,刘稷的心里,只有他刘伯升这个大司徒,并没有皇帝陛下你啊!

当初,陛下刚刚登上宝座时,刘稷这个小贼,竟然为刘縯抱不平,口吐狂言,说什么狂妄之言:

‘最初起兵图谋大事的,是刘伯升兄弟!

圣公这个无能无义的破落户,他还在哪里鬼混啊?

他究竟是干什么吃的,有什么资格啊?’

刘稷竟然敢当众辱骂皇帝,简直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应该立即处死!

而刘稷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都是依仗大司徒伯升的权势,才干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请陛下三思!”

刘玄一听往事,新仇旧恨立即涌上心头。

更始帝怒火上升,彻底被激怒,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却说西汉末年到新莽之时,复仇之风,在全国十分盛行。

五威将军李轶,既对刘縯、刘秀兄弟建立的赫赫功劳十分嫉恨,同时对当初大哥李通的同母弟申屠臣,当年被刘縯杀害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欲报仇雪恨。

当初,只是碍于“刘氏将兴,李氏为辅”的符命谶言,刘李两家联合的缘故,加之大哥李通与刘縯、刘秀兄弟走得很近,李轶才没有机会,洗雪家族的这个仇恨。

见更始帝刘玄,如愿登上大汉帝位,李家兄弟,也成为玄汉王朝大臣,应了符命图谶之言,五威将军李轶,开始觉得,既然“刘氏将兴,李氏为辅”的符命图谶之言,已经全部应验,那么与舂陵刘家刘縯、刘秀诸兄弟的联合,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李轶于是开始思考,如何紧紧地跟随绿林龙头大哥,效忠更始帝,最终报得家族的冤仇。

那时,见大司马朱鲔的话起了作用,五威将军李轶,也走上前来,火上浇油,借刀杀人,报得家族兄弟申屠臣冤死的仇恨。

五威将军李轶,劝更始帝道:

“是啊,陛下!

大司马大人所说的,的确是精辟之论!

如果陛下只杀掉刘稷一人,以伯升大哥的脾气,他是一定不会与陛下善罢甘休的!

伯升新近立下大功,而爵位职位已达顶峰,已经无法继续奖励。

所谓功高震主,就是如此道理。

如果伯升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我们的矛头,实际上是对准他的,他一定会伺机反扑,报复我们的。

我们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俩一起解决,落个一劳永逸。以免后患无穷!

请陛下三思!”

听了大司马朱鲔,五威将军李轶的说辞,更始帝刘玄心动起来。

幼时所受的种种屈辱,刘縯咄咄逼人的强横模样,又出现在了刘玄的眼前。

刘玄心中的怒火更炽。

此时此刻,更始帝刘玄,实实在在地懂得了功高震主的真正含义,思忖道:

“诸位大臣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啊!

伯升大哥不是傻瓜,早先选立皇帝和前次‘鸿门宴’上的仇恨,既已结下,是很难化解的。

一山不容二虎。

朕要真正成为刘氏宗族的主人,成为大汉天下的主人,伯升大哥这个心腹大患,不除不行啊!”

更始帝刘玄,沉思片刻,向大司马朱鲔,五威将军李轶诸人,挥了挥手,轻声下旨道:

“传朕旨意:

大司徒与刘稷勾结,试图谋害皇帝,颠覆汉室。

立即逮捕刘縯,与刘稷一道,斩首示众。”

大司马朱鲔,五威将军李轶等人一听更始帝旨意,大喜,立即派兵,下去实施。

功勋显赫、勇敢善战的司徒刘縯,就这样猝不及防,惨死在绿林兄弟等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等大司徒护军朱祐,带领司徒府卫士,赶到行宫,刘縯、刘稷的头颅,已经悬首行宫之外。

大司徒护军朱祐,如雷轰顶,昏倒在地,司徒府左右卫士,也呆若木鸡,无人敢冲进行宫,去为司徒刘縯报仇雪恨。

新生的玄汉王朝,也未能逃脱即将成功之时,上层掌权人士,争权夺利,导致政权衰败,甚至最终灭亡的历史宿命。

玄汉大司徒刘縯无辜被杀,对于新生的玄汉王朝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局。

自此以后,玄汉王朝的掌权秩序,重新彻底洗牌。

无知无识、鼠目寸光、追求眼前利益的绿林三部豪杰为主的大臣将领,控制了玄汉王朝大权,而具有远大抱负和杰出才干、高瞻远瞩、以拯救苍生、复兴汉室为己任的以舂陵刘氏为首的豪族大姓,被排挤出了玄汉王朝的权力中心,沦为边缘化的位置。

听到大司徒刘縯、抗威将军刘稷,因谋反被杀的消息,玄汉王朝上下的有识之士,都十分的震惊。

眼看着一场惊天动地,可能造成新生的玄汉王朝覆灭的内部分裂的大决斗,就将在宛城展开。

玄汉王朝内外的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十分清楚大司徒刘縯之死,是绿林豪杰争权夺利的阴谋所致。

玄汉王朝文武大臣,内心忧愁恐惧,忿忿不平,开始对更始帝离心离德。

更始帝刘玄见此,后悔内疚不已。

更始帝忧心忡忡地待在行宫里,如坐针毡,下令侍从卫士,加强防备。

绿林三部的龙头大哥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也是担心不止,恐惧不安,加紧布置军队,防备舂陵一系的大臣将领的反击。

玄汉临时行宫宛城,笼罩在一片恐惧不安之中,血雨腥风的场面,就将在宛城上演。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如今大业未成,陛下怎么能够因一点小过失,就诛杀功臣勇将呢?

不等朱祐的回话,刘縯就急急忙忙,单枪匹马地出了司徒府,向宛城郡府的皇帝行宫跑去,打算对更始帝做出的这个决定,表示反对。

大司徒护军朱祐,见刘縯不以为意,更加担心,立即下去,集合司徒府卫士,追赶刘縯。

属下前去召集将士,护卫司徒大人一道上朝。”

“大司徒大人:

本司徒要立即前去,阻止陛下杀害功臣。”

闻听自己心爱的部将抗威将军刘稷,被更始帝逮捕的消息以后,大司徒刘縯十分的震惊,一时失了方寸。

大司徒护军朱祐十分警觉,提醒大司徒刘縯道:

“护军大人:

你不要小题大做,遭人闲话了。

伯升晾他们绿林兄弟如何胆大,也绝对不敢在朝堂上明目张胆地加害伯升。”

“来人啊,派人叫护军朱大人前来。”

大司徒刘縯,不及细想,给急急赶来的护军朱祐,匆匆忙忙地简单交代了几句。

谋杀的屠刀,早已在大司徒刘縯的身后高高举起,而刘縯疏忽大意,茫然无知。

大司徒刘縯站立不安,苦苦地等在行宫的大殿外,等待着更始帝下旨召见。

“司徒大人,请不要着急。

属下担心,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司徒大人不要中了绿林兄弟的奸计。

刘縯不知是计,立即准备前去,挽救刘稷。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