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53章 击子舆两郡发兵 扶汉室豪杰同心

凡是违反军纪,骚扰百姓,烧杀掳掠,违反朝廷律令者,交由军市令(军法处长)祭遵严厉处置,一定不论亲疏,严惩不贷。”

刘秀的军令颁布,全军震恐。

不想,大司马刘秀身边的亲密侍从之中却有人仗恃刘秀宠爱,带头违反军纪。

“诸君:

如今我们的兵马,是越来越多,而残害百姓,违法乱纪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军队声誉。

如果放纵将士打家劫舍,荼毒生灵,那与刘子舆,赤眉那些盗贼,又有什么区别呢?怎么可能凝聚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呢?

军市令(军法处长)祭遵,一向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为了严肃军纪,祭遵毫不客气,当场就下令,依法处死了为非作歹、抢掠百姓的刘定。

军市令祭遵,是颍川郡人,在担任太常偏将军,抚巡颍川郡之时,祭遵就跟随了刘秀,一直忠心耿耿。

闻听自己内宅的亲近小厮刘定,被祭遵所杀的报告,刘秀痛心不已。

刘秀为自己亲近的侍从刘定,被祭遵所杀愤怒不已。而这个亲近的小厮刘定,正是忠仆刘安的儿子。

刘秀对忠仆刘安的儿子刘定被祭遵处死,愧悔自责,觉得对不起刘安,一时火冒三丈,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刘秀勃然大怒,不问是非曲直,青红皂白,当着部属,大声喝骂军市令祭遵道:

“大胆祭遵!居然敢残杀本司马的亲近小厮。你打狗也不睁眼,看看狗的主人是谁。

你怎么能够不顾我大司马的脸面,肆意地处罚我身边的亲兵呢?

来人啊,把祭遵这个以下犯上的家伙,给我关起来立即杀掉,给刘定报仇雪恨。”

刘秀恼羞成怒,怒不可遏,当即下令逮捕军市令祭遵,欲加处置。

部下将领邓禹、冯异等,惊诧不已,冯异对邓禹说道:

“仲华啊:

司马主公一向理智,为什么今天却是非不明,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呢?

军市令祭遵,是为了严肃军纪,又不是因为私人恩怨,个人冤仇。

如今却无辜被罚,真是委屈冤枉啊!如今,明公盛怒之下,无人敢为祭遵求情。仲华啊,我与祭遵在颍川郡就有旧,不好劝阻明公,你能够帮助说服明公吗?”

邓禹慷慨承诺道:

“军纪不申,法令不行,民心不附,难成大器。公孙兄不用着急。

如今,主公正在气头上,说服不得。等主公稍稍气消一些之后,我再去说服他。”

冯异见了,稍稍安心。

祭遵,字弟孙,颍川郡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年轻之时,祭遵就很喜欢钻研经书,以好学上进,而在乡里著称。

祭遵的家庭很是富裕,但祭遵为人,却十分的节俭恭谨,不嗜奢华,常穿破旧的衣服。

祭遵的母亲去世以后,祭遵亲自背土,为自己的母亲垒造坟茔,被人称为“孝子”。

颍阳县里,曾经有一个部吏,常常仗势欺人,欺凌祭遵。祭遵难以忍受部吏的羞辱,于是私下结交侠士,杀死了那个部吏,报仇雪恨。

起初的时候,颍阳县县城中的人,都认为祭遵这个人虽然家境富裕,但谨小慎微,怯懦怕事,软弱可欺,没有什么可怕的。

祭遵杀死部吏,报仇雪恨之后,乡里的人们,都十分畏惧祭遵的胆识了。

当初,太常偏将军刘秀,跟随成国上公王凤等汉将一道北征,最终在昆阳城下,击败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统领的官军主力。

一时之间,太常偏将军刘秀名震天下,贤明士大夫都敬慕刘秀的威名,争相投靠刘秀。

太常偏将军刘秀凯旋回军,经过颍阳县之时,祭遵以颍阳县县吏的身份,几次去拜见刘秀,向刘秀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

刘秀对祭遵的意见和建议,十分欣赏,又喜欢祭遵的风度容仪,于是留下祭遵,任命祭遵为太常偏将军门下史。

从此以后,祭遵就跟随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身边,大受太常偏将军刘秀的信任。

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刘秀,率领自己的部属二百余人,抚巡河北之时,祭遵也一直跟随在身边刘秀,一同前往河北。

刘秀欣赏被祭遵的忠诚和正直无私,执法严明,于是任命祭遵为军市令(军法处长),负责整肃军纪。

祭遵上任军市令以后,以身作则,严格军纪。大司马刘秀军中,军纪严明,违法乱纪、作奸犯科、骚扰官吏百姓的事件,得到了较好的遏制。

看见大司马刘秀,气急败坏地下令,要处罚严肃军纪的祭遵,大司马主簿(主任秘书)陈副,却不以为然,很为祭遵报不平。

但大司马刘秀令下,大司马主簿陈副,也不能够公开违背。

陈副只好遵照刘秀的命令,吩咐自己的部下,立即将军市令祭遵关押了起来,等待审判处理。

祭遵被关押的半天时间里,刘秀都怒气未消,义愤填膺,不肯饶恕祭遵的冒犯。

到了傍晚时分,大司马刘秀的火气,终于小了一些,渐渐地恢复了理智,吩咐侍卫道:

“来人啊,送点茶水上来。”

大司马主簿陈副,见刘秀的愤怒,消解了一些,急忙亲自动手,给刘秀递上茶水。

“主公啊,你喝点茶水吧,不要气坏了身体!”大司马主簿陈副,小心翼翼地对刘秀说道。

“好吧!你放在那里吧!”刘秀慢条斯理地说完,又开始处理手中的公文。

“们公啊,何事惹明公生气,让明公如此大动肝火,没有了平日里的威仪?”大司马主簿陈副不肯离开,无话找话,明知故问道。

“还有什么呢?都是祭遵那个狗东西给气的!

一个小小的军市令,居然没有将我这个大司马的颜面,放在眼里!

没有本司马的命令,他竟然敢杀掉我的小厮(舍中儿)刘定!这不是瞧不起我刘秀这个大司马吗?

陈副啊,你说说,祭遵那个狗东西的所作所为,是不是非常可气啊?”

刘秀觉得祭遵伤了自己的面子,脸面上很过不去,心里怒气仍在,依然有些怨气。

大司马主簿陈副,急忙整肃自己的脸色,态度恭敬、慎重其事地向刘秀行起礼来道:

“恭喜明公!”

刘秀怒道:

“陈副你这个家伙,你搞什么鬼名堂!这件事情,有什么值得恭喜的?难道你也在看本司马的笑话吗?”

“司马主公,属下不敢!

属下知道,主公一向英明睿智,克己爱人,以身作则,赏罚分明。

平常司马主公你一直要求自己的部将,做到军容整齐,纪律严明,顺应民心,不得侵扰百姓。

属下心里不明白,十分疑惑的是,主公一向公正无私,深明大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为什么军市令大人坚持原则,严明执法,不徇情枉法,本该受到主公重赏的做法,反而却要受到主公的处罚呢?

难道仅仅因为主公一个宠爱的小厮,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扰乱国家大计吗?

这和那些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只问亲疏,不管对错的昏庸君王,赤眉、王郎盗贼,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军市令祭遵,守法不阿,不避亲疏,不畏权势,严格执法,说明司马主公颁布的君令,已经得到了非常严格的执行。

军市令祭遵所做的,这正是司马主公平日里最迫切希望做到、也是主公一直鼓励的事情啊!

如此下去,属下断定,军纪必定整肃,所向无不披靡,民心一定归顺,无不箪食壶浆,以迎司马主公大人。

所以属下才为此事,特向主公贺喜!”

“照你的话说来,真是本司马的不是了?”

刘秀顿然醒悟,为自己的不智举动,一时冲动,处置失当,深深地感到后悔道。

“主公英明,请原谅属下的冒犯,直言无忌。”主簿陈副道歉道。

“好了!

主簿大人,你有什么错呢?都是本司马一时冲动,昏了头脑。

就照你说的去办吧!免得别人又说,本司马颟顸昏庸,是非不分!”刘秀自嘲道。

“我说司马大人英明,果然如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司马大人此举,已经可以与圣贤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主簿陈副恭维刘秀道。

“群屁皆臭,独有马屁最香。刘秀虽然明知道主簿大人是在阿谀奉迎,吹捧刘秀,但也十分爱听。本司马知道错了,你去放季遵出狱。”

刘秀向主簿陈副说道道。

不久,邓禹等人,也前来说服刘秀,刘秀终于大悟,于是说道:

“邓将军,你去吩咐诸位将领,速速赶往司马大营,本司马有令。”

邓禹见此,欣喜不已,急忙出去传令。

不多一会,将领们就迅速来齐。刘秀当众将军市令祭遵接到上位,向他们宣布军令说道:

“诸位将军:

军市令严格执法,不徇情枉法,不论亲疏,可谓忠贞之士。本司马已经下令,提升弟孙,担任刺奸将军!

本司马告诫诸君,从此以后,你们可要加倍小心祭弟孙!本司马家里最最亲近的小厮刘定触犯了军令国法,祭弟孙也照样依照军法,诛杀无误。

如果诸位将军,有违法违纪的行为,恐怕没有谁人,能够保住你们。弟孙是绝不会徇私枉法,偏袒你们的!

诸位将军,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如今,本司马再次告诫你们一次,你们的行为举止,应当收敛一些,不要触犯军法军纪,乱了本司马汇聚人心的国家大计。

到时谁在做荼毒生灵,侵害百姓,违反军纪法令,扰乱国家大计的事情,恐怕谁也救不了你们!”

刘秀严申军令以后,诸将警惕,行为稍稍约束了一些。汉军将领,畏惧刺奸将军的严格执法,再也不敢放纵士卒,明目张胆地违反军纪了。

刘秀统领汉军的军纪得到整肃,官吏百姓,皆十分喜悦,民心更加依附。

就在此时,有一个好消息,传到军中。

当初,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二月,大司马刘秀在蓟城遭受王郎军队追赶,匆匆忙忙逃亡之时,大家都慌不择路,混乱不堪,各自逃离。

在惊慌失措之中,大司马长史耿弇,跟大司马刘秀一行,突然分散,大家各奔东西了。

大司马长史耿弇,没有完成父亲耿况的托付,进退两难,茫然无计,不知究竟向何处去为好。

思索再三以后,耿弇发现,形势已经突变,继续向长安而去,必须是徒然无功,毫无意义,就率领自己的随从,独自向北逃亡,重新回到上谷郡。

耿弇一路跋涉,终于抵达了昌平,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父亲上谷郡太守(郡长)耿况身边。

回到上谷郡以后,耿弇把自己沿途的所见见闻,以及大司马刘秀的为人处事、心胸抱负,以及自己对大司马的看法,佩服敬慕之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父耿况。

耿弇还竭力劝说父亲耿况道:

“父亲啊:

孩儿发现,大司马大人不仅与众不同,人品很好,才干卓越,而且胸怀大志,定有一番作为。

我们不如出动上谷郡兵马,配合大司马大人,攻击邯郸的王郎,建功立业,大司马大人定会牢记我们的功劳。”

父亲耿况一直对自己的嫡长子耿弇十分信任,很是赞赏儿子的见识,很以为然,赞扬儿子道:

“孩子啊,你很有见地,我相信你的判断。

河北的官吏百姓,也异口同声,很看好司马主公。看来司马主公,并不是沽名钓誉、浪得虚名之辈,定然不会忘记我们的相助之功。

然而,此事事关重大,何去何从,还需从长计议。孩子啊,稍等一下,我与部属们商议商议。”

上谷郡守耿况,一时也犹豫不决,不敢独自果断地做出决定。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汉皇帝刘子舆(王郎),也意识到了渔阳郡、上谷郡的重要性。

于是,刘子舆派出将领和使节,北上巡视,到了渔阳郡、上谷郡一带,欲努力争取渔阳郡、上谷郡两郡官吏军民的拥戴与支持。

赵汉皇帝刘子舆准备,夺取渔阳郡、上谷郡两郡土地,招降两郡属县,并发布旨意,征调沿边渔阳郡、上谷郡各属县的武装部队。

听到赵汉皇帝刘子舆的旨意,沿边郡县渔阳郡、上谷郡的官吏军民,大都疑惧不安,不知道何去何从。

但大多数沿边郡县的官吏百姓,大都认为,邯郸刘子舆距离渔阳郡、上谷郡,近在咫尺,而玄汉远在西京长安,可以说是远在天边,都打算接受刘子舆的旨令,归顺邯郸赵汉王朝。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上谷郡太守(郡长)耿况,越发踌躇不安,迟疑不决,不知如何到底是归顺赵汉,还是继续效忠玄汉才好。

不久,上谷太守耿况见形势更加危急,不能不做出决断,下令对儿子耿弇说道:

“孩子啊,上次你的建议,为父思考了很久,深为赞同。

如今,邯郸方面,也在拉拢我们,我们不做决断,已经不行了。你去帮我召集郡府官属,前来集思广益,商量对策,做出决断。”

耿弇见父亲赞同,大喜,将出去传令。

上谷郡郡府官吏,得到郡守耿况命令,很快在郡府衙署会齐,会议正常举行。

郡府功曹(人事官)寇恂,郡门下掾(总务主任)闵业,意见大体一致,皆赞同继续效忠玄汉。

郡府功曹(人事官)寇恂,首先站起来,向郡守耿况建议说道:

“太守大人:

末将以为,邯郸突然崛起,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气势汹汹,归附者众,势力十分强大。

但实际情况,却是刘林、李育、张参等邯郸豪族大姓,掌管赵汉大权,大家争权夺利,各自为政。

而且邯郸君臣,目光短浅,贪求小利,以搜刮百姓为上,内部十分的混乱,前途其实难测。

玄汉王朝占据西京长安,有王气地利、天时人和可以依靠。

而汉大司马刘秀,早在昆阳、宛城之战中,他们兄弟的英名,就已传遍黄河南北,可说是天下闻名。

大司马刘秀,不仅是大司徒刘伯升的亲弟弟,首倡举义,大汉初创的功臣,而且才干品行卓越,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有雄才大略,爱护百姓,礼贤下士,深得官吏百姓和士大夫爱戴,我们应该归顺他。

我和门下掾大人一致认为,归顺玄汉大司马刘秀,才是我们的最佳策略,是最为合适,最合符上谷郡官吏百姓根本利益的选择!

大司马刘秀,厚待部属百姓,当初招募的属下,即使在极端危难、面临死地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背离,可见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

由此可见,我们选择效忠大司马大人,对我们的前途,也才更加有利。

大司马大人,一定不会忘记我们拥戴的功劳!”

听了郡府功曹寇恂的意见,耿况心有所感,但觉得一郡归属,关系重大,依然有些犹豫难决,不敢仓促决定,于是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道:

“两位大人:

你们的看法,的确很有道理。

问题是,如今邯郸刘子舆(王郎)的势力,正如日中天,势不可挡。

如果我们公开宣布,继续效忠玄汉大司马刘秀,势必会与邯郸刘子舆(王郎)的赵汉王朝为敌。

我们本郡的军队,虽骁勇善战,英勇无畏,但兵力却十分有限,绝对不能够以一郡之力,取单独抵抗邯郸刘子舆这个强大的敌人。

请问诸君,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才好呢?”

门下掾(总务主任)闵业,与郡府功曹(人事官)寇恂,悄悄商议几句,也走上前来,劝郡守耿况道:

“郡守大人:

这个问题,的确非常重要,但不用为此太过忧虑!

我们的上谷郡,光是能征善战的作战部队,就有一万余人。当然我们最有资格,自行选择,决定我们自己的前途,不让别人左右我们的命运。

属下以为,如今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是我们所做的最后决定,究竟是什么。到底我们上谷郡是选择继续效忠长安,还是归顺邯郸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决心下定,决意选择继续忠诚于玄汉王朝,赞同与玄汉大司马刘秀进行合作,我们俩愿意,前往东方的渔阳郡,去说服渔阳郡太守彭宠,让彭宠与我们同心合力,一同对付邯郸。

如果我们上谷郡能够与渔阳郡结盟的话,那么邯郸就不在话下,不值得我们畏惧担心了!”

郡守耿况思忖半饷,同意属下寇恂、闵业的意见,立即拍板说道: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

事不宜迟。当断不断,必受其害。首鼠两端,坐观成败,不是忠臣烈士的行为。忠臣不事二主,我们还是选择,继续效忠大汉,事情就这样决定。

麻烦功曹大人亲自出马跑一趟,前去觐见渔阳太守(郡长)彭宠,说服彭宠大人与我们上谷郡结盟。

到时候,我们每郡,先出动骑兵突击队两千人,步兵一千人,前去支援大司马刘秀,协助大司马大人讨伐刘子舆,就开始建立千秋功业。”

上谷郡耿况,与部属寇恂,闵业等人,计议已定,决心,继续效忠玄汉,立即开始实施,抵御邯郸刘子舆的计划。

恰在此时,渔阳郡下所属的安乐县令吴汉,安乐县护军(军事总监)盖延,狐奴县令王梁等,也建议渔阳郡太守彭宠,继续效忠玄汉,支持大司马刘秀,讨伐邯郸刘子舆。

渔阳郡守彭宠,安乐县令吴汉等,都是南阳郡人,一直心向玄汉。

彭宠见出生渔阳郡要阳县(今北京密云县)本地的护军(军事总监)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也心向玄汉,大喜,立即同意继续效忠玄汉,与上谷郡结盟。

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县人。

吴汉性格果断、狡诈,才干卓越,武艺超群。少时吴汉家贫,于是供职为宛县县中,担任一个小小的官吏,就是宛县下属的一个乡亭亭长,以此谋生。

新莽末年,吴汉手下有一个宾客犯法,吴汉也受到宾客犯法事件的牵连,就像当初,刘秀因大哥刘縯的宾客犯法,受到牵连入牢一样。

吴汉不愿意坐牢,于是抛弃自己的亭长官职,逃跑到了边郡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郡一带躲避。

吴汉逃难之时,所带的钱财有限,不久资用就开始匮乏,便与人结伙,冒着危险,在边塞以贩马为业,苟且偷生。

吴汉常常往来于燕、蓟之间,每到一处,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闻名边塞诸郡。

更始帝称帝以后,派玄汉使者南阳郡宛县人韩鸿,徇行河北,安抚边塞郡国。

玄汉使者韩鸿属下一个部属刘曦,一直与吴汉相善,知道吴汉闻名边塞,于是趁机向上司韩鸿,推荐吴汉说道:

“使节大人:

属下的同乡吴子颜,是天下的奇异之士,才能卓越,有本事安抚边塞郡国。

大人可与吴子颜一道,商讨国家大事。”

韩鸿赞扬刘曦道:

“君言有理。大汉复兴,正需贤良辅佐。尤其是边塞诸郡,更需熟悉且忠于大汉的贤良士大夫管理。请君前去,召来吴子颜一试。”

于是部属刘曦,前去召来了自己的同乡吴汉。

大汉使臣韩鸿,与自己的同乡吴汉交谈之下,知道刘曦所举不虚,当即下令道:

“刘曦唯才是举,令人钦佩,吴子颜大才,足堪重任,委任子颜担任县宰,恐怕有些委屈子颜大才。请暂且担任安乐县令,有功之后,再听任朝廷任命。”

大汉使臣韩鸿,遂任命同乡吴汉,为安乐县令,着即上任。

吴汉,到任安乐县令以后,把安乐县治理得安安顺顺,盗贼平息,百姓安稳。

不久,王郎假托是成帝之子刘子舆,与邯郸豪强刘林、李育等起兵邯郸。

北方州郡,见刘子舆势大,都感到惊忧困惑,甚至有人,图谋背叛玄汉,归顺邯郸。

安乐县令吴汉,决心死心塌地效忠玄汉,为此感到十分担心,欲寻找有利外援,遂与渔阳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商议。

盖延字巨卿,渔阳郡要阳县人,与吴汉惺惺相惜,情好日密。

盖延身长八尺,能够使用三百斤的弯弓射箭。边塞俗尚勇力,而盖延以勇气闻于边塞,担任郡列掾、州从事等职位。

彭宠担任郡太守之后,提拔盖延担任渔阳郡署营尉、行护军之职,十分信任。

安乐县令吴汉,遂邀请盖延商议,吴汉直截了当地对盖延说道:

“巨卿啊,如今形势危急,邯郸皇帝即将兵临渔阳。吴汉素闻大司马大人(刘秀),是一位仁慈长者,礼贤下士,爱护百姓,很想归顺大司马大人。”

渔阳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说道:“子颜言之有理。大司马大人(刘秀),与众不同,不喜掠夺,爱护百姓,与玄汉其他将领为人处世迥异,值得托付终身。

如果仅以一县投顺大司马,恐怕会惹郡守不高兴。不如乘机向太守进言,劝太守大人也一同归附大司马大人。如此,大司马大人已经会牢记我们的功劳。”

吴汉赞同道:

“巨卿言之极当。让我们一道去说服太守大人。”

吴汉于是与盖延一道,向太守彭宠进言,劝太守彭宠继续效忠玄汉,归附大司马刘秀。

渔阳郡太守彭宠心动,犹豫不决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轻率决定,以免贻误全郡官吏百姓。”

吴汉见太守彭宠心动,暗自高兴,遂继续为渔阳郡太守彭宠出谋划策说道:

“郡守大人啊:

俗谚有云,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今,大司马大人还未曾大器,一定牢记我们辅佐的功绩,不会亏待我们的贡献。

我们渔阳、上谷的突骑,可谓天下闻名。

君何不集合二郡的精锐部队,归附大司马刘公,帮助大司马刘公,一道攻击邯郸刘子舆,这可是一件盖世奇功啊!

太守大人必将青史留名,大司马刘公也会铭记太守大人雪中送炭的赫赫功勋。”

渔阳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也谏言道:“子颜言之有理。烈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长安大汉,是正大光明的大汉天子,邯郸王郎,不过是一个假托刘子舆的算命先生而已,怎么值得托付终身呢?”

渔阳郡太守彭宠赞赏吴汉、盖延道:

“子颜大人说得十分在理。只有顺应天心民意,才能够有所作为。本郡守将慎重地考虑此事。”

然而,渔阳郡郡府的其他官员,除了郡守彭宠、安乐县令吴汉以外,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渔阳郡附近郡县的人士,与邯郸的刘子舆天生亲近一些。

这些官吏,却都盼望渔阳郡太守彭宠,能够归附邯郸刘子舆(王郎)。

于是,渔阳郡官员,自然而然分成了两派,本地派除渔阳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渔阳郡狐奴令王梁以外,大都主张归顺刘子舆,而外地派,却更加亲睐定都西京长安的玄汉更始帝。

彭宠左右为难,一时难以强制说服他们意见一致,不能立刻做出决定。

吴汉、盖延、王梁等人,告辞郡守彭宠失望而出。

尤其是安乐县令吴汉,心有不甘,于是约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渔阳郡狐奴令王梁停在外亭,对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渔阳郡狐奴令王梁说道:

“两位大人:

如今,郡府官吏,大多赞同归附邯郸,赞同归附长安的人数很少,郡守大人也犹豫不决,恐怕我们将会因意见不同于主流,而遭遇不测。

我们不如先发制人,用计谋去蒙骗那些本地派官属,叫他们也一同前去,归顺玄汉大司马刘秀。如此,则大功告成,否则,我们的生命堪虞。”

郡署营尉、行护军盖延,渔阳郡狐奴令王梁赞同道:

“子颜大人言之有理,只是一时半会,恐怕难觅良策。”

吴汉一听,沉思起来,三人思来想去,一时也想不出好的计策,只好暂时搁置。

碰巧有一天,安乐县令吴汉,奉郡守彭宠之命,到郡城外去诸县去巡查、安抚百姓。

在前往一个小村落巡查的路上,安乐县令吴汉一行,恰好遇见了一位士大夫张锴,正风尘仆仆地急急前行。

士大夫张锴,是儒家学派的学者。

安乐县令吴汉拦下士大夫张锴,请张锴与自己一同进餐。两人相见如故,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之间,就谈论起了天下大事。

不久,吴汉询问士大夫道:

“请问先生,你说你刚刚从南方而来,可知道南方郡县,有什么新闻没有?”

那个儒生张锴回答道:

“县宰大人:

我一路南来,所见所闻很多啊!小生心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司马刘公所到之处,天下无不归心。

大司马刘公经过郡县,都向官吏百姓明明白白地指出,那位在邯郸妄自称尊的皇帝刘子舆,不过是一个僭伪之君,并不是刘家的亲生子弟,而是算命先生王郎冒充的。”

“原来如此!皇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嫉妒成性,冷酷无情,怎么可能让宫女所生的孩子,流落人间呢?

多谢先生的教诲,这样看来,大司马刘公,真是百姓的救星啊!”

“谁说不是呢?据小生所见,还没有哪一个将领,会有如此爱民之心呢?”

闻听儒生张锴此言,吴汉大喜,立即心生一计,对张锴说道:

“大司马刘公,是如此让人向往,吴汉仰慕之至。不知道先生,能够帮助在下,完成这一心愿吗?”

“县宰大人礼贤下士,志向不凡,只有投奔大司马刘公,才能够大展宏图。

小生能够帮助县宰大人,是小生荣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怎么敢拒绝呢?”

“好!多谢先生大义。请先生稍等一会,把一份文书,交给郡守大人,吴汉必有重谢。”

吴汉马上进去,奋笔疾书,伪造了一份大司马刘秀致渔阳郡府的文告,交给儒生张锴,带给郡守彭宠。

儒生张锴,十分乐意地接受了。

临行之时,吴汉还特意嘱咐儒生张锴说道:

“先生:

这是大司马刘公,致渔阳郡府的一份文告的大致内容,拜托先生,亲自去送给郡太守彭宠大人观看。

还要麻烦先生,随便把先生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先生一路之上听到的消息,以及大司马刘公深得民心的见闻,先生对大司马刘公的一些了解和看法等等,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报告给太守彭宠听听。

吴汉定将十分感激,一定牢记先生的功劳,事成以后,必将重谢。”

儒生张锴欣然允诺道:

“县宰大人:

请县令大人放心。小生深知县宰大人心愿,知道县宰大人对大司马大人仁义爱民,为人处事,以天下苍生为重心向往之。

小生对天发誓,一定不辜负县宰大人的信任,不辱使命。”

吴汉大喜,送别儒生张锴告辞而去:“那就有劳先生了,吴汉敬听先生的好消息。”

张锴前脚刚走不久,吴汉也跟在儒生张锴的身后,回到了渔阳郡,再次前去说服彭宠。

就在这时,上谷郡的使者寇恂等人,也抵达了渔阳郡,前来说服渔阳郡守彭宠,商量两郡联合事宜。

至此,渔阳郡太守彭宠的决心,这才下定。渔阳郡太守彭宠,当即召集部属官吏,下令道:

“诸君:

玄汉王朝,乃大汉正朔,最先奠定吊民伐罪,兴复汉室的基业。忠诚烈士,仁人志士,无不群起相应,欲为大汉,竭尽忠诚。

我辈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岂能够置身事外,漠然置之,不为国建功立业呢?

兹任命安乐县宰吴汉为郡长史,严宣为郡都尉,与代理郡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等将领一道,共同率领渔阳郡步骑兵三千人,前往上谷郡,与上谷郡诸将,在蓟城会师。

然后,上谷郡、渔阳郡联军共同南下,协助大司马刘公大人,首先攻击刘子舆(王郎)占领的蓟城、巨鹿、邯郸诸地,完成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属下等谨守号令。”

郡长史吴汉、郡都尉严宣,代理郡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等将领,毫不犹豫,率领渔阳军队而去。

狐奴县令王梁,字君严,与盖延是同乡,都是渔阳郡要阳县人。

王梁原来只是渔阳郡属下的一个小吏,彭宠接任渔阳郡太守后,认为王梁有才干,就提拔王梁,担任狐奴县县令。

10

上谷郡郡府功曹寇恂,与渔阳郡太守彭宠结盟以后,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返回上谷郡。

返回上谷郡之时,在路过昌平的路上,郡府功曹寇恂,派兵袭击了邯郸刘子舆派来的使者。

上谷郡郡府功曹寇恂,指挥部属将士,把刘子舆派来的使者当着斩杀,并夺了邯郸使节的军队,以示效忠玄汉,与邯郸赵汉势不两立。

邯郸赵汉君臣得知,对上谷郡恨入骨髓。

不久,上谷、渔阳两郡大军顺利会师。

上谷郡郡府功曹寇恂,于是跟上谷郡长史景丹,以及郡守耿况的嫡长子耿弇,与渔阳郡的将领一道,率军南下,支援大司马刘秀。

其时,蓟县已经被邯郸军队占领。上谷郡军队跟渔阳郡的部队会师以后,决定拿蓟县小试牛刀。

于是,两军联合进攻蓟县,进展十分顺利。联军连获大胜,蓟城邯郸军队无法抵御,终于攻陷蓟城,斩杀了驻守蓟城的赵汉大将赵闳。

上谷郡、渔阳郡联军占据蓟城以后,派军驻守安民,然后联军长驱向南,继续向前挺进。

上谷、渔阳两郡联军,所过邯郸赵汉统治的郡县,攻城拔寨,连战连捷,声威大震。

两郡联军所经过的地方,总计斩杀了刘子舆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官吏四百多人,还斩杀、俘虏了邯郸赵汉将士约三万人,获得印绶一百二十五副,节杖二枚。

上谷、渔阳两郡联军,节节胜利,接连夺取了当初陷落邯郸赵汉之手的涿郡(河北省涿县)、中山(河北省定县)郡、巨鹿郡(河北省平乡县)、清河郡(河北省清河县)、河间郡(河北省献县)等二十二个县城,兵力更加强大。

上谷、渔阳两郡联军前锋,顺利抵近了广阿(河北省隆平县)县城。

11

上谷郡长史景丹,字孙卿,是冯翊郡栎阳(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县人。

少年时,景丹曾经就学于长安太学。新莽时举四科,景丹以言语科,被举为固德侯相,被称誉为有干事才能,后升迁为朔调连率副贰(副太守)。

更始帝称帝以后,派遣汉使者到上谷郡宣示圣旨。

上谷郡连率副贰景丹与上谷郡连率(太守)耿况一道,顺应形势,归降了更始帝,景丹于是被玄汉王朝任命为上谷郡长史。

刘子舆、刘林在邯郸起兵后,上谷郡长史景丹与太守耿况、郡功曹寇恂、掾史闵业等人,共同谋议,决定归顺大司马刘秀,与刘秀一道同心协力,抗拒刘子舆。

所以,才有了与渔阳郡联合,一起南下,投奔大司马刘秀,一道对付邯郸刘子舆。

请问诸君,我将如何整肃军纪,维护良好的汉军形象,获得民心支持呢?”

想起汉军将士中不时发生的违法乱纪,洗劫、骚扰百姓的事件,大司马刘秀,就有些头疼。

“诸君:

公孙主簿大人的建议深谋远虑,深合本司马之意。从此以后,就按照这个建议办理。

不然,汉军将士更加肆无忌惮,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的事件屡屡发生,与刘子舆、赤眉樊崇的军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然而不久,烦恼又涌上刘秀的心头,于是对部属将领说道:

见刘秀焦虑,主簿冯异急忙建议道:

“大司马大人言之有理,整顿军纪,必须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如今,这个问题的危害,已经十分严重,到了伤害大局,影响汉军形象,伤害民心的程度,不能不严加惩治了。

属下建议,司马主公应该改变奖惩规则,三令五申,在全军再次强调严明的军纪,取消将士们的奖赏,依然大多来自于抢劫掳掠的方法,而是从郡县征集的赋税中,去进行开支,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则由大司马统一进行分配,不得私自侵吞、分发。

如此,则奖惩公正,有条例规章可依,也不会伤害百姓,加重官吏百姓的怨恨和愤怒,笼系天下民心。”

刘秀听了,非常高兴,下令道:

所以那时,汉军军纪涣散,汉军将士行为放纵,抢掠百姓财物,甚至侮辱妇女的问题,在汉军中就已经十分严重了。

司马主公见此,忧心如焚。

一时之间,刘秀有些骑虎难下。

那时,侍候大司马刘秀的内宅亲近小厮刘定,仗恃刘秀的宠爱,带头抢掠百姓,违反了刘秀刚刚严厉申明的军法。

如果司马主公,顾忌严肃军纪可能会不遂部下将领们的心意,伤害将领们作战的积极性,继续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纵容汉军将士,在敌占区烧杀抢掠的行为,可怕就会危害安邦定国的大计了。

所以,属下建议,从此以后,司马主公应该改变奖励制度,果断地整肃汉军军纪,不能够心里有什么顾忌。

当初,司马主公在信都郡起兵,讨伐刘子舆之时,兵微将寡,资材欠缺,汉军的给养、辎重、粮食、财物等,严重不足,不得不接受信都郡郡守任光等大人的建议,采用听任将士抢掠的办法,来征兵讨伐,威慑敌军,收复归顺刘子舆的郡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