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书后我成了恶毒后妈》
穿书后我成了恶毒后妈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不然也不会有很多有钱人大老板资产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包地搞种植了。

余娇娇两口子忙里忙外又是国内请教专家又是咨询相关政策又是从国外请专家忙乎的团团转的时候,赵琦的项目也确定下来了。

赵琦的运动天赋不错,耐力不错,爆发力更不错。

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农牧渔在国外已经实现了集约化养殖和生产,但因为技术封锁和壁垒,国内的大幸种植和养殖业都还是在摸索中前进。

余娇娇非常懊恼自己前世看书只图个乐子。

国家队他不太能够得着,主要是就算够着了,就赵琦这没成绩的白板儿也进不去,进国家队可没那么容易,要看成绩的。

但他本身是从省队出来的,就不说他的教练还在省队了,他以前的不少好友在退役后也是在省队工作的,担任教练助教类工作。

姜老师跟他教练一说自己发现了个短跑的好苗子,他教练简直喜出望外。

没办法,国内比较拿得出手的‘跑’项目,特别是女子这块儿,主要就是中长跑。

短跑人才是真的稀缺。

不光是华国,整个亚洲都缺乏世界级的能问鼎最高荣誉的短跑人才。

男性运动员是这样,女性运动员更是这样。

以至于在国际上就有个流传甚广的传言:亚洲人不适合跑步。

并且还从生理上饮食上历史上思想上等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来论证这个结论。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胡扯。

不然亚洲后面也不会出了个问鼎奥运金牌的110米跨栏的栏王呢。

运动这一块儿吃天赋,也看发育情况。

不管什么项目,不知道多少运动员,不分男女,青少年未发育时那是随便浪都能有好成绩,可一遇到发育关,再有天赋也扛不住发育关带来的身体变化,因此而折戟沉沙的如天上繁星。

赵琦有个好一点的,她个子随了父母。

才十三岁,个子已经一米六九了,当然,赵陆和赵柏要比赵琦高上四五厘米,男性在身高方面向来比女性要有优势。

虽然这孩子有点生长过快的问题,她的父母也都算是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高个子。

可赵琦毕竟是女性,她的个子在教练看来基本已经长成,就算身高遗传了身高189的父亲,最多再长个三五厘米也就撑死了。

最关键是,赵家有钱,余娇娇很注意孩子们的营养摄取问题。

赵家八个孩子,就算是有点刁馋的王晗,其实都被养的身体倍儿棒。

再加上从小就开始运动,他们的身板儿结实程度和体重都远超常人。

众所周知,脂肪多会导致体重增加,事实上,就算体脂率低,只要肌肉够发达,体重也会增加。

所以赵琦十三岁的已经跟成年女性差不多的身体,健康程度远超教练的想象。

基础打的好,代表着将来只要注意一下,发育关也没那么难过,就算最后拼不成世界级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甚至拼拼国内的成绩也还是可以的。

要是能在国内把成绩拼到前面,将来参加国际赛事也就不是问题了。

反正,检查完赵琦身体的基础数据,老教练还不是很清楚赵琦的训练情况呢,就已经开始美滋滋的幻想了。

赵琦被老教练笑出橘子皮的老脸给激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既然已经进了省队,就要开始专业训练,学习这边势必不能和普通学生一样上全天课。

反正,赵琦都还没进入社会呢,都已经开始了忙碌的社畜生涯。

随着她进入省队,余娇娇专门从国外聘请的营养师也被她推荐给了省队。

省队当然不会随便收人啦,直到跟余娇娇这边接洽,才知道新来的队员不得了,父母都是国内有名的企业家。

甚至还曾经应邀参加过春晚,佳缘和平安速递大家也经常在电视剧后面的感谢字幕上看到。

人家甚至提出可以由佳缘支付营养师工资,也可以让营养师负责省队全部运动员的饮食调配,甚至还能帮着教导省队自己的营养师。

省队大小领导:“……”

话都让你说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营养这一块,其实国内并不是不重视。

甚至也有专门给运动员负责饮食结构配比调整的人。

但怎么说呢。

国外多年针对国内的技术封锁,不光是针对高精尖的科技领域,是方方面面的。

国内对营养摄入这一块的摄入,除了传统医学方面的研究外,跟国外已经专研了几十年的专业营养师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省队领导商量了一下,就考察了一下营养师的专业程度,就笑纳了这份好意。

当然。

虽然人家赵家说是愿意承担营养师的所有费用,可人是自家在用,便宜也是自家再沾,但也不能这么不要脸。

最终协商结果是佳缘承担一半的工资,剩下一半由省队负责。

没办法,营养师的工资实在太高了。

他们省队的总教练和总负责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四百多呢,人家营养师的工资四万块呢,超他们快一百倍了。

全部负担的话真的压力很大啊。

注:我百度的资料,90年代美元人民币汇率大约1:5,美国的人均年收入约四万刀,中产阶级略高,按五万刀算,一个月差不多四千到五千刀,折合人民币的话大概就是一个月两万出头,考虑到人家远渡重洋,一个月四万人民币的收入是相对合理的,不然那时候也不会有出国热,什么刷盘子都能成富翁了。如果差距太大,欢迎指出。以及,怪百度,别怪我啊。我都是百度的资料。

渔业养殖,她知道得用水网。

牧业养殖,听说过唱歌牛。

再说了。

虽然农林牧副渔这一块一旦出问题容易赔本,可要是搞好了,那收益也是杠杠滴。

这种情况必然是要避免的。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农业,只知道袁爷爷,以及东北黑土地的大片农场。

其他的,一问三不知。

既然准备踏足陌生的行业,就不可能蒙着头把钱给了就完事儿了。

国内目前相关技术跟不上,那就从国外请人,再从国内请人,双方相互监督,不怕老外捣鬼。

反正他们家不缺钱。

就不信这样还搞不出来能特供运动员的粮食蔬菜和肉类。

但余娇娇和赵鹏程有个非常优秀的优点。

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明白自己的短处。

在姜老师的多次指导和试验下,最终确定赵琦去试一百米和两百米项目。

别看姜老师就是个初中的体育老师,他的人脉关系还挺广的。

不管是种植业养殖业,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坐镇和指点。

余娇娇清楚的记得,后世禽流感过来,养鸡的养殖户哭死一大片,还有养猪,一场猪瘟下来,几年继续都打了水漂。

就这些,还是看到一些种田文小说提到过才知道的,具体咋回事还是一问三不知。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