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教皇奥古斯都》
教皇奥古斯都

第五十章 万国牌

不同国家情况有所不同,君主专制,选王制,共和制,各不一样,同种制度的国家情况都可能大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量军械出口国外,都绕不过政府。

因此派出去商谈的人员都是直奔各国政府的。这其实是个好事,化繁为简,不用到处跑,到处讨价还价。有国家出面,质量也会比较有保障。

商谈总的来说,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生意送上门来,没道理不做,天主教国家,明面上也都很乐于加强和教宗国的联系。有的无非是价格问题,赚多赚少,稍微谈一谈,最后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就可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教宗国之前对军队的重视程度极低,也很长时间没有战争,武器装备不知道多少年才更新换代一次,对武器的需求非常小。长久没有需求,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生产。不只是热武器,就连长矛、刀剑都配不齐。

现在就算立即开始造,就算投资、办厂、生产、交付等一整套流程全部顺风顺水,造出那么多人的装备,也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战机不等人,士兵不会等人,总不能说你们的装备已经在造了,训练先拿着烧火棍假装有武器,更不可能要打仗了让士兵拿着破铜烂铁冲上去。

教宗国想要从法国大批量购入武器,亨利四世非常重视这件事,不只是对赚钱感兴趣,更是对教宗国的意图感兴趣,如果是用来应对西班牙的威胁,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财政大臣苏利促成这件事,也试图借这个机会打探一下教皇的意图。

卢浮宫

……

“乔凡尼先生,冒昧的问一句,请问教皇这次如此大规模的扩充军队是出于什么目的?捍卫教宗国一直是法国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教宗国有什么需要还请告知,我国定会伸出援手。”苏利拍着胸脯保证道。

“抱歉,我并不知道这些,我只是来商谈购买武器的。武器的价格能否稍微再降低一些?”

……

“乔凡尼先生,我王亨利非常愿意加强和教宗国的合作,可以派出军官帮助贵国训练军队,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不好意思,教皇并没有这个要求。请问关税可否减免一些?”

……

“教皇从军事大臣洛伦佐手里分走了军权,不知道这是否影响到贵国内部的团结?”

“这是高层之间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猜想教宗国内部一直很团结,并将一直团结下去。武器的运费可否由贵国承担?”

……

面对一问三不知的乔凡尼,苏利使劲浑身解数还是半点有用的信息没问出来,得到的全是含糊其辞的回答。

事实上自己的真正意图,奥古斯都就没告诉过任何人。不要说乔凡尼了,哪怕是问几个大臣,甚至是法奥斯,一样不会有半点收获,只有问卡尔和杜卡奥才可能问出一点端倪。

乔凡尼做事死板不知变通,这时候却成了一个优点。苏利说什么他都油盐不进,三句话不离钱。苏利为了套话一再让步,结果还是什么都没问出来。苏利意识到再问下去都要赚不到什么钱了,只得作罢。法国和教宗国之间的武器出口协议就此达成。

————————————

(em……有些话想和QQ阅读的读者朋友们说一下。这本书的主站是在起点,QQ阅读是书互通,票也互通,但是评论不互通。我在QQ阅读搜了看了一下,没找到在哪评论……

另外,我不是在玩单机,只是评论大多在起点。感谢大家投的票,还希望多多支持。还有问题欢迎加书友群,群号:1034136130。

这些话本来不该放在正文的,但是因为QQ阅读没有作家的话这个东西,放那没用,我也不知道该放哪了。不过反正不要钱,以后也不打算要钱,相信大家不会介意哒。

还有,因为作者菜,需要时间看些书,快了容易写崩,所以更的慢,还请大家耐心一点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奥古斯都对造和买的观点是:租不如买,买不如造,造不如抢。但是因为造不出武器去抢人武器,这好像不太靠谱。

没有办法,只能先买,实属无奈之举。

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有化,但是像军工这种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工业,没有国家的手笔几乎不可能。

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国家管控,有政策扶持,有政府和私人合营,或者干脆就是王室直接出资开办的。有的算是王室私产,有的姑且算作国有倒也说得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宗国的军队中将会出现法械团、德械团、奥械团、西械团、波械团等。不少团还是混合的,比如说拿着法国的火枪,举着西班牙的长矛,配着德意志的刀剑,穿着米兰的甲,骑着波兰的马。

教宗国的士兵数量和质量肯定是能到位了,武器的配备却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教宗国本身根本拿不出那么大数量的武器,拿的出的武器绝大多也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这与征兵宣传不符,也无法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买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虽然改变不了是在买的本质,但是不同的买法却是天差地别。教宗国高层的讨论后一致决定:从多个国家进口。

这个一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恰恰是有一点无法达成一致,那就是哪国的武器最好。不要说现在了,后世站在上帝视角对这种问题向来都是争议不断的。

讨论的时候,只有卡尔、杜卡奥、洛伦佐三个人兴致勃勃的讨论个不停,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包括奥古斯都本人。这种纯专业的问题,不是专门研究武器发展史和有亲身经历的,要说有多少了解,实在不大可能。自己顶多算半个爱好者,能知道什么东西。

武器多元化一些,也有利于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以防遇到某些特殊天气状况,集体哑火。

从多国买入,也能尽量避免受制于人,更可以加强和多国的合作交流,改善关系,增加利益往来。总之好处多多。

有了方案,刻不容缓,教宗国立即派出特使去几个目标国家商谈。

除了客观上的好不好,士兵喜不喜欢也要稍微考虑一下。比如20世纪初,美国军方格外钟情于牛仔气质十足的柯尔特M1873转轮手枪,而不使用性能更好的勃朗宁M1900。

这就考虑到了士兵对武器的偏好,但是因为性能实在跟不上时代,经常三枪打不死个人,以至在菲律宾土著手里吃了亏(也有可能土著身体比较结实),不得已才逐渐淘汰这种情怀武器。

只是波兰、西班牙、奥地利等国,本身自己就在打仗,手头也比较紧,能进口的总量比预计的少。缺的总要有地方补,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天主孝子法兰西肩身上。

自从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以来,法国大战没有,小乱子不断,还要应对西班牙的威胁。因此一直维持着不低的军费开支,约占每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一刻都没有松懈,以至常态化的债台高筑。马汉发明燧发枪之后,亨利四世更是大力推动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

讨论中提到的名字和一些名词,奥古斯都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也没问,问了也白问。只觉得他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都无法说服对方。

最终商定从提到的所有武器当中选择了几种进口,按团分配。战场上的表现好才是真的好,根据战场上的表现之后再做调节。

武器的优劣,从来不是纸面数据数值比较那么简单的。有的武器,纸面数据碾压竞争对手,怎么看都是第一,上了战场被吊打;有的武器,和别的武器一对一占尽优势,但是兵团作战的时候却处于下风;还有的武器,用起来是好,但是坏起来也快,维修保养费用远超预估,上了战场突发状况不断,简直要命。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