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梦起东方》
梦起东方

第157章 安土重迁,性格豁达

这边完事后,大家赶往广州,又拜祭了老师傅。之后,关大爷带着干儿子,转道沪市回浙祭祖。

送行回来后,向大叔皱起眉头:“老哥哥走了,这续写族谱的事,究竟要怎么办呢?身边懂老规矩的,好像就他一个人。”

向阳花安慰父亲:“阿爸不用担心,你还记得于老师吧,我已经联系上他了。”

大姐担心的问:“这么多坟地,连块墓碑都没有,阿爸还能找到地方吗?”

向大叔不高兴,开口训斥女儿:“我亲自动手,连续几夜赶工,怎么会不记得呢?你跟着走就是了!”

找到目标之后,大家一起动手,拔草的拔草,培土的培土。奉上祭品点上香,这里给人的感觉,终于不再荒凉了。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当天晚上,向阳花念叨的于老师,出现在县城招待所门口。对方40多岁,却已经两鬓风霜。不过一双眼睛,仍然坚毅有神。

向阳花尊师重道,站在门口迎接,开口却有些哽咽:“老师,您这腿上,是不是受了伤?”

拍了拍女孩的头,于老师表现豁达:“不是你想的那样,农场的人还不错,没有故意折腾人。但是,那里山高路险,干活时难免磕磕碰碰。”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把人让进屋里,于老师露出微笑:“看来,几年前那一步,你们真是走对了。否则我现在回来,能搭拖拉机就不错了,哪有小汽车接的命。”

当年就是他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促使向家父女,下定决心弃家夜奔。

无论时间早点晚点,林毅这位穿越者,都可能会错过小船,从而二次命断黄泉。因此听完对话,他对这位老师,好感度立即大涨。

所以,大老板提出建议:“沙田村老家那边,计划捐建一所学校。这首任校长一职,我们夫妻都觉得非您莫属。”

于老师并不推让,反而面带憧憬,点头应承下来:“阳花那些同学,现在应该有孩子了。再过上几年,等到家长会上,就是校友相聚的场面。”

夫妻俩还没孩子,怕引起岳父不满,话题又被带往别处。

畅谈过后,于老师表示感谢:“说实话,虽然已经全面摘帽,但没有你们打招呼,我的工作调动,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毕竟现在火车上,挤满了返城青年。”

向大叔举茶相敬:“有位关校长说,孩子得到师长教导,功成名就后回报一些,在古代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向阳花立即接口:“就算现在,也是如此。我在伯克利念书,毅哥在斯坦福旁听,各种赞助和奖学金,我们已经花费不菲了。”

听到这里,大姐有点心痛:“学费已经很贵了,怎么还要别的钱?同样一笔钱,人家未必看得上;但如果投到老家,能产生百倍效应,我们会被当成菩萨供的。”

林毅也举起茶杯:“大姐不必多说,这第一所学校,只不过是投石问路。大禹基金那边,还有更大的计划。”

散场之时,于老师提出:“虽然学校还没落成,但我想提前支点工资。南京老家那边,多年没有音讯,我得会去看一眼。”

对方性格爽朗,说话时毫无扭捏,虽然是不情之情,却毫不招人反感。

集体拜祭后,大姐搂着新做的墓碑,一边捶胸一边哭诉:“阿妈,女儿不孝啊,您走的时候,都没能回来看一眼!”

过了很久,也不见停,姐夫上去劝慰:“那时候,通信交通都断了,阿妈会理解你的。如果哭伤了身子,岳母反而会不高兴。”

不过这时,林毅却把话头接了过去:“我打听了一番,潮州开元镇国禅寺,目前还没有恢复。和尚们还没回去,现在都是外人居住。”

大方重拾佛礼:“毅哥有心了。既然如此,我师傅移葬,还有归还佛宝的事,就都等等再说吧,他老人家能够理解。”

老人最后妥协了。不过,中国人安土重迁,亡者移葬也不简单。大姐虽然信佛,但这次和尚道士,全都被她请来了。打算搞得隆重点,让祖先挑不出毛病。

车队驶到一处荒山,众人下车徒步行走。此处山头不高、林木稀疏,一些坟茔散落其间。

大姐起身后,轮到向阳花的时候,表现却完全不同。女孩儿也搂着墓碑,不过却是窃窃私语,别人根本听不清。仿佛儿时,躺在母亲怀中,娘俩正在悄悄话。

虽然冬季未过,但白天气温,仍有十四五度。妻子不会冻坏,林毅也就没有劝。他学着姐夫,给没见过的岳母,先敬酒后许愿,以慰长辈在天之灵。

大姐抢话:“以前没有,那就现在修呗。以后身在外面,心里也能留个念想。”

道士打醮、僧人佛事,这两种法事,场面看着很热闹,不过大姐却皱起眉头:“这么多年下来,他们的规矩丢了不少。早知道这样,我就从香港请人过来了。”

大方意外插话:“大姐你看,诸天神佛的徒子徒孙,现在都是面有菜色。急人之所急,请他们过来做法事,神佛是会福佑向家的。”

这话说得妙,大姐听见后,立刻喜上眉梢。挑剔的话语,再也没有出口。

祭祀先祖的时候,驾车又跑了很远,陪同人员好心提醒:“祖先祠堂和墓园,现在国家有政策,如果你们申请的话,应该会批准放还。”

向大叔的脸,这时皱了起来:“向家穷苦渔民出身,以前没有什么讲究,连本族谱都没有,甭说什么祖产了!”

“那个南京来的靓仔?他大学念的中文,有他帮忙准没错。不过,村里已经转了个遍,也没有见到他人啊?”

“他被发配农场改造,应该正在回来的路上。”

几年的富裕生活,向大叔也不提省钱了,不过他还是反对:“修它干什么,我又没儿子。嫁出女儿,泼出去的水。一个陈家媳妇,一个林家媳妇,先祖瞧了未必欢喜。”

大姐和向阳花,听完这话立刻怒了。一个柳眉倒竖,一个杏眼圆睁,不顾外人在场,批判父亲老封建。

向大方已经改名关大方,身份证都已经换完了。不过凭着这段缘分,他也上前行了礼。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