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第三十章 出去走走

一大早,沈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腊八要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也不知道到底是从啥时候开始兴起的,在这洛朝倒也存在。

五谷杂粮,一顿熬煮,腊八粥也就成了。

但是他就是觉得大小姐说的有道理。

那些包包的模样,款式,他都看过了,可真好看啊。

一旦变成东西拿出来摆在柜台中,那定然会大卖。

沈林额外付了钱。

如今甜味,只能靠蜂蜜这种野生的糖分。

饴糖没有发明,更别说红糖白糖了。

饴糖是用麦芽跟糯米做出来的,俗称麦芽糖,这一点沈安安是知道的,而且也知道配方比例。

只是如今大雪之后,粮食价格也涨了不少。

沈家虽说不缺粮食,但也没多余的给她折腾,只能等来年暖和一些,或者等新粮下来的时候再想办法。

话说回来,这个时代的人家,一天是只吃两顿饭的。

也就是午饭跟晚饭,事实上早饭是不吃的。

按照后世的时间来算,说是午饭,其实是叫做朝食,介于早饭跟午饭之间,大概在十点钟左右。

而到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进食晚餐。

但沈安安之前身体不好,所以要加餐,在她刻意的引导之下,如今沈家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

“娘,吃完饭,我想出去走走。”

沈安安呼噜噜喝着腊八粥,这五谷炖煮的很烂,非常香甜,让她忍不住多喝了一碗。

听了这话,郑小云喝粥动作,却是缓了一下,若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却发现自己的闺女正在跟弟弟抢一块脆萝卜,神色如常。

这脆萝卜,还是沈安安指挥,郑小云腌制出来的,爽口无比,非常下饭。

冬天没什么好东西,也就是腌制的白菜之类的。

这也得亏是现在温度低,否则以现在的腌制办法,沈安安估计用不了两个月,就酸的不能吃了。

好在她会不少方子,家里的腌菜重新腌制了一批,如今刚好能吃,味道都出奇的好。

郑小云犹豫了半晌,看了看沈林,沈林若有所感,偏头就对上了妻子询问的目光,轻轻点了点头。

刘浪,这个人,在这沈安安重新活过来的个把月来,似乎已经从这个家完全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来过。

而且女儿也是越来越开朗皮实,性子虽说有了转变,不似之前那般大大咧咧,气性大的,但终归是犹如野草一般旺盛生长了起来。

这个把月,小脸都养的出了二两肉,白里透红,看着气色就好了很多。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现在真的不用让他们操心了,省心的很。

“嗯,出去走走也行。对了,锅里蒸了一些米糕,回头你去镇子北边那个狗儿巷去看看。

小七那帮乞儿,都落脚在那边。

今天过腊八,送点吃的过去吧。”

狗儿巷,在云山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

因为整个镇子的乞丐之流,都聚集在那里。

正常情况的好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到那里去玩。

久而久之,狗儿这个词就已经成了乞儿的代名词。

古代起名字,有一句俗话,叫男不叫天,女不近仙。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古时候,讲究贱命好养活,相信命格一说。

男孩子,名字万万不能叫什么什么天的,比如周天,李天,王天这种,这是对老天爷的敬畏,哪个凡人能压住这种名字?

女孩也不会叫菊仙,凤仙这之类的名字。

道理是同样的,怕自己的孩子,命格压不住,容易夭折。

事实上是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以及生产岁数太小,导致孩子夭折的概率非常大。

像猫儿狗儿,石头,小草,毛丫之类的贱名字,大家反而认为是好养活的。

但是如今整个云山镇的孩子,就没有叫狗儿的。

这也就因为狗儿巷的存在。

沈安安听了,自然无不应允。

事实上,这一次郑小云不说,她也想去看看。

主要是她现在缺人。

狗儿巷中很多乞儿,并非自愿成为乞儿的。

如果能帮一把,沈安安也不介意。

而且这种吃了苦的人,更懂得感恩。

比如小七跟他的弟弟妹妹。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刘浪这种黑了心肝的烂货。

所以她的主要目标,还是小七。

她终究是一个女孩子,想要打开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大门,终究需要一个忠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管家角色。

她思量了很久,才把目光放在了小七的身上。

这孩子身上有一种坚韧的性子,而且手脚干净,做事懂规矩,有条理。若是个人才,沈安安也不介意调教一番。但若是一滩烂泥,那这一次便只是去送吃的,表善心罢了。

皮货行生意不好,一直以来其实也就能勉强维持生活。

主要是东家用料实在,硝制皮子的原料比别家金贵。

这时候交通不方便,想要回家过年,远一些的都得走十天半个月,个把月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包包这些小东西,却可以利用小的皮货制作,方便非常。

包治百病的梗,大虫不清楚。

但是价格,却很亲民。

虽说口碑向来不错,但柜台里有多少银子,他是知道的,真的没赚什么钱。

其实沈安安要做的转型,无非是从原材料出售,变成了精加工之后出售。

如此精心准备了快半个月,转眼已经是到了腊八。

之前喊着快到年关了,实际上连腊月都没进。

但一年到头,一到冬天,也都盼着年关呢,加上没什么事情能做,农人都休息了,所以一入冬,基本上就等同于快到年关了。

是,这人心确实暖了,但荷包那是焦干冰凉。

这下好了,大小姐是个心思灵动的,出落的越发水灵了,他相信有大小姐的这些主意,他们家的铺子,一定会越来越旺。

郑小云更是破天荒的加了几勺子蜂蜜进去。

这还是之前有个猎户过来交皮子,顺带手送给沈林的。

这其中的利益,却不可同日而语。

皮裘之类的大件衣服,消耗的原料多,需求的皮货质量也更高一些,成本无法缩减。

遇到那些送货的猎户,受了伤的,丢了命的,东家总是要多包几两银子。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