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第三百八十九章 奇怪的小贼

四大公子评选放在这儿,倒也不算稀奇。

你看,那个伸出去在湖面上的,名叫飞仙台,是后来杨先生出资兴建的。

杨先生的书塾也在那里,面积不小,还有杨先生家开的茶楼,文房四宝店。

这三个亭子上面似乎有某种特别的雕刻。

在月光下,映照出来的,不会是三个亭子,反而是某种宫殿群,恍如仙境,也因此得名。

这让沈安安异常的好奇。

灵气要是能这么吸,那天底下哪里还会有努力用功的读书人。

要说这个杨先生,倒也是个会做生意的。

借用自己的名气,不管开什么店,都能赚钱。

再者,又因为他开了书塾,有教化之功。

那么店里的东西就算贵一点,也没人会指摘什么,当真是好算计。

为此,沈安安觉得这个杨先生未必就是个纯粹的读书人。

毕竟那高门大院,一般的读书人,就算当了官也赚不到。

虽说洛朝国富民安,但当官的工资,并没有多高。

在京城那种地方,恐怕也只能维持温饱。

弘文馆的官员,虽然清贵,但同样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油水。

就算是这杨先生做官三十年,一分不花,能存下来的银子,大概在五千两左右。

也就是一年的俸禄在一百六十多两,一个月十几两银子。

不要觉得少,事实上,这个朝代背景不相同,这工资算是非常高了。

要知道,在大唐贞观年间,一品官一个月的俸禄,只有六千八百文,换算成白银,也就六两出头。

而九品官,一个月只有一千六百文左右,也就是纹银一两多。

这还是贞观之治,唐朝盛世。

当然,当官的还会有田地之类的东西,不代入讨论。

时代背景不同,银子购买力也不同,就说这洛朝,如果只算能有肉吃,能吃饱穿暖,三口之家,一年花费不过三两。

所以说当官,真的算是高薪职业了。

但五千两,在这寸土寸金的岭南府,可买不着那么大的院子。

更养不起那些娇妻美妾。

何况这杨先生当官期间,也不可能一分钱都不花。

要么是家里有人经商支持,要么就是这位生财有道。

沈安安更倾向与后者。

名利双收,这名与利,更像是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当然,沈安安也只是暗暗吐槽了一番,也不会真的跑去对着人家刨根究底。

这不是闲的么?

“今天既然不是评选的日子,那这些人干什么?”

沈青苗笑道:“凑热闹呗,就好像过年过节一样。这也是为了把大家引过来,让人知道举办的地点具体在哪。

其实多半是在这白龙书院,这都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地方了。

就怕是你这样外来的,毕竟这种盛事凑个热闹,以后也有一些谈资不是?

而且这杨先生似乎有意在扩大影响力,到时候他的名声也会水涨船高。”

最后一句话,沈青苗压低了声音,在沈安安耳边轻声吐槽了一句。

沈安安深以为然:“看来这位怕也是不甘寂寞。到老,把名声看的更重了一些。“

姐妹两个相视一笑,又在湖边转了小半圈,等到人渐渐散去,这才手拉着手,准备回家。

“站住!你这小贼,连本公子的东西都敢偷。

等我抓到你,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前方一阵骚动。

就看到一个浑身穿着破烂,打满补丁的少年,手里还晃荡着两个钱袋子,一边跑,一边冲着身后做鬼脸。

而在他的身后,则有一个身材微胖的公子哥儿,气喘吁吁的追着。

而在这胖公子的后面,则是两个更胖的随从。

一边跑,还一边喊:“少爷,你跑慢点,等等我们!”

这模样,甚是滑稽。

胖公子听了这话,怒了:“养你们有什么用!连我跑的快都没有?”

“少爷,你当时选我们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我们够胖吗?

因为这样,就能凸显你的苗条啊!”

“嘿,我这暴脾气,你们这两个废物还敢顶嘴,回家再收拾你们!“

路边行人目睹这一幕,无不哈哈大笑。

那个少年也停下了脚步,指着胖公子,发出了哈哈的笑声。

只是这声音,却很是清脆。

沈安安下意识的看了看他的喉结,才发现,原来是个假小子。

实际上是个真妹子。

“胖子,你就别追了。

这东西就当是小爷我借你的。等过两天,我再还你。

放心,我风南北说到做到!”

听了这话,那胖公子竟然真的就不追了,弯着腰扶着膝盖,呼哧带喘的:“这可是你说的,两天,两天我在春风楼等你,你要是不还回来,我可对你不客气。”

不料听了这话,那自称风南北的姑娘,拍了拍胸口:“江湖儿女,最讲义气,你跟那些坏人不一样,我说到做到!”

后世的三潭印月她是见过的,倒也没有那么的神奇。

但是这个倒广寒就很有意思了。

但有一点,岭南府三分灵气,都聚集在这里。

人杰地灵,这白龙湖就称得上是地灵了。

而且产量极大,每年捕捞,却总也不见少。

倒影的广寒宫的意思。

就好像一开始知道核舟记一般,但后来沈安安也亲眼见到过很多微雕工艺品,就算不得稀奇了。

但是要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在进步。

但是在洛朝一统,当今圣上坐拥天下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一条白龙从这湖里一飞冲天,冲着王城的方向飞去了。

这个看成是奇迹了。

岭南府很多渔民,因此获利颇丰,能够维持生计。

总之,有关白龙湖的传说挺多,真真假假,谁也分不清楚。

这亭子也是如此,远远看去没什么特别,但是倒影却会非常的神奇。

“相传这白龙湖内,以前住着一头白色的蛟龙,时常吞云吐雾,这里也是经常雾气不散。

经常会有文人去那儿采风,想要吸取一些灵气。”

对于这个说法,沈安安嗤之以鼻。

从那以后这里再没有出现雾气。

而且此湖里生产一种银鱼,只有巴掌大小,但是肉质细嫩,非常鲜美。

现代微雕工艺不稀奇,但是在古代纯手工打造,这个就需要很大的功夫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