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小裁缝的古代悠闲生活

第四百一十四章 炉火旁的道理

爹也不忍心让你吃那读书的苦,你能好好活着,我跟你娘就非常欣慰了。

这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你们几个当哥哥的,平日里酒肉朋友一大帮,这是时候用得着他们了。

“说的都是什么混账话?

敢情读书就是火坑?我怎么生了你们几个混账玩意,气死我了!”

“爹,您这话说的,好好的人,谁去读书啊!”

七弟,你就瞧好吧。”

在杜陵反应过来之前,老头儿带着三个儿子,一溜烟的跑不见了,仿佛背后有狗撵一样。

杜陵目瞪口呆。

什么情况?

刚刚发生了什么?

几个哥哥不是在帮他说话吗?

怎么就定下来了?

杜陵一个人呆呆的做了半天,愣是没想明白。

“小月大半,你们给我分析分析。

我爹不老说这读书人全身上下都是心眼子,咱们家人都淳朴吗?

这为啥非得让我往读书人的圈里钻?”

两个随从也纠结,少爷你问这个问题,不是难为我胖虎吗?

“少爷,你都想不明白,我们两个都没你一半聪明,哪里能明白?”

小月非常违心的奉承了一句。

“嘿,你这话说的,倒……有几分道理。

算了算了。

反正这事情,我也就走个过程。

我纠结这个干嘛。

话说回来,我怎么感觉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忘了说呢?”

大半在一旁提醒道:“少爷,你不是要娶亲吗?”

“娶亲?对对对,走走走,去找我娘。

我爹这个不靠谱的,肯定不能同意。”

人间喜乐悲苦不同,若是让那些一心想读书却没有那个条件读书的人知道他们这个想法,估计能当场喷死他。

杨家杜家热闹,这些跟沈安安他们并没有关系。

至少现在还没有关系。

次日一早,沈安安带着风轻轻下了厨。

她也发现自己这个徒弟,也有一双巧手,只是没她那么夸张,学东西倒是挺快的。

“这熬粥,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讲究的是一个火候。

这清火白粥,火大了,看着这水滚的厉害,但是这米却不能煮烂。

火小了,米虽然能煮烂,但是其中的养分却没法被逼出来。

所以这熬粥是个耐心活。

其实这就跟我们学艺一样,有的时候,自己以为学到了本事,学的还不错。

但是实际上就是犹如这大火熬粥,看着热闹,但里面还是半生不熟。

很多东西,都是需要火候沉淀的。”

风轻轻在一旁烧着火,闻言点了点头:“师父放心吧,我一定不骄不躁。”

灶膛里的火焰,噼里啪啦的燃烧着,映得她的小脸通红。

沈安安闻言笑了笑:“其实我对你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从你对待那个胖公子的事情的处理,就能看出一些东西来。

学艺之前学做人,这一点,我对你毫不担心。

我们这一家,比较注重一日三餐。

因为只有在饭桌上,一家人的感情才能保持持续的升温。

你说你今天做了什么,他说他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大家互相交流,便是感情升温的最好办法。

以后你如果单独给人家做衣裳,同样如此,要么不问,如果问,一定要问清楚了。

客人喜欢什么颜色,用什么料子,有什么忌讳,哪些图案不能用,不要嫌烦。

但你要记住,如果问出口,之后就不可再问,容易招人烦。

其实做饭也好,做衣裳也好,都是能给人带来好心情的事情。

好的粥饭,一家人吃过之后,开开心心,也有了一天的精力去应付外面的事情。

而好看的衣裳,能给人带来底气,体面,以及自信。

你看,这其中实际上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所以在教你其他东西之前,我先教你如何给大家准备合口的早餐。”

沈安安仿佛自言自语一般,絮絮叨叨的,有时候说做饭,有的时候又忽然跳到了做衣裳的一些规矩以及禁忌上面。

风轻轻认真的听着,然后脸上慢慢多了一种叫做崇拜的情绪。

自己的这个便宜师父,真的很厉害。

年纪不大,但是把很多道理都琢磨的非常的通透。

简单的给自己的开山大弟子,上了一堂似是而非的课,沈安安又指点她如何炸油条,如何做豆腐花。

还有就是各人的口味问题。

“康康喜欢吃白粥,什么东西都不放。

但我爹呢,喜欢吃咸粥,但又不可以过咸,白粥里面,撒上一些小葱,这种汤匙,放四分之一小勺的盐,基本上就是这个咸味,他是最喜欢的。

但我爹比较好伺候,不管味道怎么样,都会捧场。

但我娘却喜欢吃甜粥,所以单独给放点糖进去。

最难搞的反而是小冬梅,这丫头口味很独特,粥里面要放辣椒面。我本来还怕她胃口出什么问题,但我大姐检查过之后,却发现什么事都没有,她的最好不要跟别人的搞错掉。”

“就是,读书有什么好?读书能给咱们家赚这么大家业啊?

您自个儿不也是没读过什么书?

还好,没有混账到家。

“不错,小七啊,你看你三个哥哥说的有道理。

你放心大胆的去,三哥回头拉人去给你助威。

老太爷听着一个个说的混账话,气的肝疼。

但现在您看看,有多少读书人想走您的门路。

这足以见得,读书没什么用,咱们做生意的,跟读书人拉什么关系?

这个什么四大公子评选,算然咱们兄弟看不上,但老头子的面子都撒出去了,你现在不去,让人家怎么看咱们家?

咱们不但要参加,还要弄出点声势来。

不要让人说咱们家这么大家业,一个读书人都供不出来,这说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杜老太爷听着三个儿子接下来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老七,你看,你从小到大,我们这几个当哥哥的,还有你四五六七姐,咱爹咱娘,哪个不是把你放在手心里捧着?

如今你也长大了,是时候给咱爹娘省点心了。

告诉你们四五六妹妹,让她们夫家也给出点力。”

“行爹,您放心,这事情,我保证给办的漂漂亮亮的。

好歹咱们杜家也是有头有脸的。

读书不读书的那是一回事,这面子是另一回事。

不过老七倒是读书的料子。”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