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风雨人生路》
风雨人生路

正文 第八十六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四)(2)

大约到了将近九点钟的光景,王清才挑着那副“墙师”来到。

当他将那副“墙师”放下以后,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前天黄树垠人,刚刚将‘墙师’担去建筑生产队的猪栏圈,又害我前去找到他们的队长志国后,才总算挑了回来。弄得我来回跑得个满头大汗。因此,来迟了……”

全得王清来相帮

当我评了工分回来以后,看见天哥也不再进行车缝补衣服,正在准备睡觉。不知何故,我顿时也觉得很困倦起来,不断打呵欠。于是,也跟着天哥他一块地脱了下衣,准备就寝。

此时,我却便突然地想到,明天该得要及时地进行动工筑墙脚了。

此时,尹妹已经做好了早饭从厨房里面出来了。

于是,大家一块便忙碌地干了起来,一边装配好‘墙师’,一边在忙个不停地搅拌碎灰沙……

也许,是由于我在凤中食堂当工友时,曾经多次地干过筑墙的这种工作。因此,一切技术上的问题,几乎都全由我一个人便解决了。尹妹主要是将灰沙倒入板糟内,我和王清两个大男人便使用木棒撞实。有时候,尹妹有空时,也用木棒帮忙撞墙。

由于大家分工和调配得都比较合理,因此,工作效率很高。还不到了十一点多钟时,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了。

我们吃完早饭后,休息了片刻,接着又继续干下去。

大约才到三点多钟时,便全部顺利地完工了。

此时,王清便对我说道:

“今天早上,志国队长曾对我说过:‘‘墙师’只能借用半天时间。用完后要马上挑回来,我们还得要等着用。现在,我首先安排人用木掌打实昨天所筑新墙……’因此,我现在就得要马上挑回去还给他们使用,不能失约啊……”

听了他这么说了后,随即我便对王清说了一句:

“那也好,你挑‘墙师’回去还给了志国队长后,可得要马上赶回来吃晚饭呀!”

当时,我刚刚把对他叮嘱的话说完了后,王清他已经将这副一百多斤重的“墙师”挑在了他的肩上了……

当太阳将快下山时,村庄上四处静悄悄了。

此时,各家各户都在家里吃饭。因为,我们收工早,当王清回来一起吃了晚饭后,他说今晚有事,便辞别我们回去了。

过后,我们才渐渐地觉得,今天实在有些对不住他了,弄他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忙碌了大半天,也没有什么好菜招待他。除了煎了几个鸡蛋和几条咸鱼送饭外,猪肉连一块也没有。

“唉,多亏他也不甚爱好饮酒,要不,连饮酒的菜都少得可怜,真是难为情了。幸好,王清他并不是个外人,要不,真是够丢假了……”

此时,我自言自语地说起话来,细声得几乎只有我自己能听到……

正是:

奋战半天筑好墙,全得王清来相帮;

如此好人难寻找,每逢有难必近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因为,自从搅拌灰沙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了有近一个多星期,再加上现在的天气又比较干燥,搅拌后灰沙的干湿程度正好适合筑墙了。

另外,你可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快到了即要将开始进行秋收冬种的农忙季节。因此,必须要在大忙的秋收冬种前,尽量争取快一点地抓紧时间,迅速地将墙脚筑起来。等待以后,再利用农忙空余的一些零星时间进行打实。于便待等到了忙碌的秋收冬种结束以后,争取在春节前,便将新房子盖好过新年,这是最为理想的安排了……

当我告诉丙贵,千叮嘱他一定要记住负责通知王清挑那副“墙师”下来筑墙的事情后,我便迅速地走到新屋地处,按照在前些时候,四哥其夫帮忙牵的屋地所钉打好的木柱子,再重新牵好线后,我便用锹锄全力以赴地争取挖好墙沟等候。

此时,我往水碾方向看时,还没看见王清下来。于是,我便用锹钯挖开灰沙条,并精心地捣碎它,最后将它弄成堆……

可是,你要知道,当时他和他的同胞大哥王原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但他们两人,仍然还是光棍一条。

第八十六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四)(2)

我记得,在前天晚上,老屋秧地垌的王清,在他到来我们家玩的时候,知道了我要筑墙建新屋,曾经这样爽朗地和我说过:

“王飞,在我们村子上,跟你同排的二哥其琮家里,就有一副‘墙师’在家闲放着。你如果要筑墙脚做屋的话,只要你和我说上一声,我就立即担下来和你一块,在一天之内便可以将它全部筑好。要知道,你所要筑的墙脚最多只要筑上十板左右的灰沙就全够了,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只要抓紧一些,很快便就可完成的,不用担心……”

在平日里,十分乐意帮助别人。特别是,他在平日里干活时,凡能挑上百五斤的,他决不会拈轻怕重地只担上百一二斤的重量。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一句话,就是因为他父亲大禄公,在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评成分时,就被人为地“矮子国选高佬”,评上了他村子上唯一的一户富农成分,造成了难娶老婆的原因。

同时,不但从此以后,造成了他们在读完了初小后,便只好在家务农耕田了。至使造成已经到了应该“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他们还一样都是在打光棍,要知道,要想娶个老婆成个家,实在无能为力啊……

我还听人们说过,他的大信叔因为无子传后,按照当年农村的封建风俗习惯的传统,就必须要从子多的兄弟中,过继一个来做继子。本来,王清是最为适合的人选。但是,就是因为王清家是富农成分的原因,而最后便没有办理成继承此事……

当写到在这里时,我得要说说这个老屋秧地垌的后生王清了。

现在,王清他已经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后生仔了。中等个子,生得虎头虎脑,浑身充满力气。他为人很勤快,又老实,又大方,又讲亲情,又讲义气。原来,他是与我们同九世的,都是从早禾坪一块搬到秧地垌的。后来,祖父清川公搬迁到石湖坡后才不村了。

“唉,真是大不好意思了,又害你跑到别村去捞到担来。你先歇上一会儿,休息休息,且烧足烟再干吧……”

说完后,我便从旁边递过水烟筒给他。

因此,用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来说,就是:

“一个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你今天觉得做得有些疲惫不堪了,只要你在夜间休息它一个晚上以后,到了第二天醒来后,它又会恢复回来的。你悯惜力气干什么……”

到了第二天,我一大早起了床以后,便走到楼上通知去大队小学读书的小侄儿丙贵,在路过秧地垌老屋时顺便进去告诉王清知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