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代为家》
三代为家

第7章孩子的教育

孙家村的人们总是成群结队去观看样板戏,有一天晚上,孙阳兴高采烈的跑到刘菊芳面前说:“妈妈,我刚刚看样本戏去啦,你猜我看得啥。”刘菊芳就说:“我猜不到,你说你看的啥。”孙阳说:“我看的小兵张几夏。”刘菊芳心里想,没有听过还有小兵张几夏呀,倒是听过有一个小兵张嘎。

西安,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古之十三朝帝都。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东汉、西晋等十三朝古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沣京(西周)、镐京(西周)、长安(汉唐)、永兴军城(宋)、奉元城(元)、西安(明清)、西京(民国)。西安是古代繁华中兴之地,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向往的神圣之地,汇聚全国精英人才,他们在西安成舞文弄墨,不仅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更加留下他们思想。西安人民沐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是和其他城市的魅力有所区别。在今天这个时代西安这座古城又该何去何从呢。

可怕的是人心的的贫困。老三依旧在教书,只不过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老三工资少的可怜,而刘菊芳作为一个妇女,在养育孩子孙阳的时候还要去大队挣公分贴补生活,孙氏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现在只能躺床上了。

老三还是和刚开始工作一样,白天教书,晚上回到家里,虽然生活变苦了,可是由于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也不觉得有多苦了。刘菊芳每天早起先帮孙氏整理内务,中午刘菊芳还要去地里挣公分。要把孙氏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让孙氏来照顾孙阳。孙氏总是特别不好意思,刘菊芳就笑着说:“给自己的妈妈端屎倒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嘛。”

刘菊芳总是第一个到自己分的地方去劳动,不管是锄草耕地还是施肥,刘菊芳总是第一个,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公分不会挣得比一个男人少的,羞得孙家村的男人看见刘菊芳就躲得远远的,在田里干活的时候,隔壁的大嫂问刘菊芳:“你这么辛苦累不累嘛。”刘菊芳笑呵呵的回答:“累撒嘛,农民不就这样嘛。”

在地里劳动完了以后,已经日上三竿,刘菊芳就赶紧往家里跑,为什么她那么急回家呢,因为家里的婆婆还有儿子肯定饿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做的,就随便放一点苞米麸子和麦子面伴一起,然后放一点野菜,用水把上面三者和一起,使劲搅拌,等到三者混合到一起的时候,然后用手使劲捏到一起,捏到成一个团子,然后把这些团子放到锅里,蒸熟就可以吃了。苞谷麸子太扎嘴了,口感及其不好,有一股腥臊土味,孙阳还小,刘菊芳总是专门蒸几个包谷麸子少的面团子留给儿子吃。而自己和婆婆还有老三就吃混合团子就行了。

吃过饭以后,刘菊芳还要赶去地里去挣工分,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地里的活是一年四季都有,早上种地,下午拔草,晚上浇水,就看你到底是懒还是勤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苦的劳作总是能换来更多的工分,老孙家的日子过得也算凑合过的下去。

如果孙家村要评最勤劳的人话,毫无疑问肯定是刘菊芳。全村人对于这个贫穷的女人都是非常尊重的,农村人尊重劳动,也尊重德行,当初以老刘家的家境,刘菊芳可以嫁好一点的家庭的,可是到了老三家,刘菊芳毫无怨恨,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老三对于自己的妻子刘菊芳也是非常满意的,甚至老三带有一点愧疚之情,要是自己可以多赚钱那该多好啊。老人常说,心里干净的人睡觉很安静,刘菊芳的睡眠时间少的可怜,所以即使外面的房塌了,也不会吵醒这个辛勤的女人。

老孙家现在有六口人,孙氏老去天天只能在床上活动,孙阳上小学,孙云明年也要上学了,而小儿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整天就知道和村里的娃娃玩。对于孩子们的未来,老三一时也不知如何了。

老三把孙月过继给了老刘家以后,刘菊芳破天荒地的给老孙家做了一顿纯面做的鱼鱼,鱼鱼其实和河里的鱼是没有啥关系的,鱼鱼是一种陕西的风味美食。刘菊芳先把面粉和稀面,面稀到用筷子在面里蘸一下,然后把筷子提起来,面一直跟着筷子可以成一条线也就可以了。然后烧开一大锅水,等到水烧开以后,刘菊芳用手提着陕西特制的鱼鱼漏斗在沸水上面,把稀面倒进漏斗,然后一个一个类似小鱼的小面块就一个一个掉进了沸水里面,等到类似鱼鱼的面块在沸水里面烧的油光发亮的时候也就熟透了,最后刘菊芳把鱼鱼捞出来放在冷水里面去掉热气,冷却后就可以使用,然后放一点葱姜蒜增加鲜美,鱼鱼是陕西的风味小吃之一,其特点便是柔顺不腻,温胃滋补。一家人破天荒的的享受了一次美食的诱惑。

六十年代左右是中国贫穷的年代,伴随着呱呱呱婴儿的啼哭声,老三和刘菊芳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他们为这个新生的婴儿起名为孙阳,阳为太阳,阳光照耀万物寓意美好。1958年8月公社化运动开始,政府把农民的地都收回去了,把一个一个村镇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大队,农民在大队干活靠公分,公分就是计算农民多少的衡量单位,用公分可以换钱,也可以换粮票,布票,肉票等日用品。

刘菊芳总是在地里忙活到天黑透透才回家,回家以后她还要为一家四口人煮饭,饭倒是挺好做的,中午苞谷麸子团子,晚上就是大杂烩,啥叫个大杂烩呢,大杂烩就是把野菜还有面和苞谷麸子放一起使劲煮,啥时候三者混的分不清了也就熟了。大杂烩吃着还行,味道偏涩一些,就是有一个缺点不顶饱,吃了一会肚子就又饿咕咕叫了。

一家人吃完饭以后,老三一般都会去给孩子们批改作业,要么出去转转散散步,而刘菊芳则是会替换下纺车旁边的孙氏,孙氏的白天任务是哄孩子和织布,晚上则是刘菊芳织布,刘菊芳一边和孙氏聊天,一边织布纺线。孙阳是很乖的,也不吵也不闹的,可能是把娃饿得都没有力气喊叫了吧。也可能是织布机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摇篮曲一般,孩子被这美妙音乐给哄睡着了吧。织布机子一般是由上卷经轴经木、综、蹑构成,然后在通过脚踏、手推、抛梭一系列动作,将棉线纺织成布。孙氏和刘菊芳一个月就可以织一架子车布了,然后老三就拉着一车布去阎良换一点白面来供家里人吃。

老刘家是麦刘村的财东人家,老刘没有儿子,只有二个女儿,老刘把大女儿嫁给了孙家村的老三,留下小女儿刘菊花和自己一起生活,老刘准备找一个上门女婿,老刘经过多方打听,在陕鼓山里找了一个叫平平的小伙子,平平虽然没有老三儒雅秀气,但是看起来却淳朴厚道,于是老刘和平平的父母在一起讨论了两个孩子的婚姻大事,平平的父母由于是山里人,对于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出去看看,平平的父母也就没有思考直接就同意了,平平也没有多想什么,父母同意自己的婚事,平平也就愿意做老刘的上门女婿。在举办了婚礼之后,老刘家就添了一个叫平平的上门女婿。

少了一个人一点也没有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六口之家只有二个半劳力,那就只有挨肚皮的份,老三教书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收入算大半个人,婆婆孙氏白天纺布也可以算小半个人。而刘菊芳白天挣公分算一个人,晚上纺布可以算一个半人。刘菊芳白天起的更早了,天还没有马乎亮,刘菊芳就赶紧起床为老三婆婆还有三个孩子准备吃食,等到天马乎亮,饭就已经煮好了,刘菊芳自己随便吃两口就赶紧往地里跑去种地挣工分,刘菊芳的力气更大了,汗水也流的比以前更多了,古诗形容野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野草看见了刘菊芳,估计也得打个冷战吧。至于土地,土地里面流了太多刘菊芳的汗水,土地仿佛也被这辛劳的女人所感动,刘菊芳总是很快便能干完地里的农活。早起的劳动总是忙碌的,回到家以后的刘菊芳就感觉准备午饭,以前只有孙阳的时候还能加一点面,现在有了孙刚和孙云,只能吃包谷面馍馍了。只用苞谷麸子蒸馍可难为刘菊芳了,苞米麸子不像面粉那么容易粘合,刘菊芳总是使劲把苞米麸子按到一起,要是麸子团子散开了她就继续捏一起,蒸熟了以后一家人吃饭。虽然麸子团子不好吃,又硌牙又不好消化,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下午刘菊芳就继续赶到地里去挣工分,等到天马虎黑,刘菊芳就赶紧回家给家里人煮饭,孙阳这时候已经上小学了,就在老三教书的学校里面上学,刘菊芳在下午总是能在地里找到一点野菜,用野菜、苞米麸子、加一点面煮糊子,糊子比麸子团子好吃一点,虽然不挨饿,可是辛苦一天也算是享受了一下口腹之欲。

晚上老三为学生们批改专业,孙阳则跟着老三一起学习,女儿孙云总是安安静静看着爸爸和哥哥学习,而孙刚总是被饿的就睡着了,和孙阳小时候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亲兄弟呀。孙氏的眼睛慢慢也不好了,晚上也就只能哄哄孙刚睡觉,或者和刘菊芳聊聊天,刘菊芳继续晚上纺布,刘菊芳纺布的手越来越快了,也由不得自己不快点干活,家里这么一大家子人呢,自己不辛苦一点也不行的。安静的夜晚,老三睡着了,孙氏睡着了,孙阳睡着了,孙云也睡着了。全村的人都睡着了,只有刘菊芳没有睡觉在纺布,外面的月亮还挺亮堂的,天上的星星也是亮晶晶的,月光照在刘菊芳的脸上,比起去年,刘菊芳又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

老孙家现在已经有七口人,只不过现在随着四个孩子的出生,老三和刘秀芳的压力更大了,老三微薄的工资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孙氏白天纺布照顾孩子,刘菊芳白天地里挣公分,晚上则让孙氏休息自己继续纺织。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总是缺衣少食,艰难的岁月总是能出现很多难能可贵的情谊,有兄弟情谊,也有夫妻之情,也有母子之情,这些感情难能可贵,虽然精神食粮不可吃不可穿,但是却足以令人忘却自己的困难。

老孙家人口众多,家里毫无余粮,用穷的揭不开锅很贴切,这时候孙阳也已经四五岁了,老刘家家里财东,刘菊芳总是带着孙阳去娘家借粮食,老刘对于这个大女儿和女婿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粮食,老刘从来也没有让女儿还自己粮食,刘菊芳则是家里有余粮了就给老刘带一点,没有了就继续借,有一次,刘菊芳带着孙阳去老刘家借粮食,可是刚好老刘家也没有粮食,老刘知道女儿不容易,就让女儿等一会,过了老半天,老刘带着半袋子面回来了,回家以后老刘就立马把面递给了自己的女儿刘菊芳,刘菊芳也没有说什么,就准备带着儿子孙阳离开,因为离家太久了,还有三个孩子和孙氏在家等自己煮饭,刘菊芳刚出门,老刘就追了出来,老刘对着刘菊芳说:“你看我这记性多差,我刚刚还给咱阳阳借了一个水晶饼。”于是老刘把水晶杯递给了孙阳,孩子也没有客气,直接拿起水晶瓶就吃,从此孙阳就喜欢上了这个舅爷家。

刘菊花和平平结婚三四年了,可是还没有孩子,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两个人都吃了好多中药,还是没有孩子。老刘于是把老三叫来,希望老三可以把孙刚过继给刘菊花和平平,老三知道自己的岳父也是实在无奈才给自己开的口,另一方面老刘对自己的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老三已经有了家的意识,死活都不愿意去舅爷家生活。老刘和老三也是无奈,最后把孙月过继给了妹妹刘菊花和妹夫平平,其实把孙月过继给妹妹也好,家里穷也养不活四个孩子,娘家日子过的好,孩子过去了也不会忍饥挨饿。对于老三和刘菊花把孙月过继给老刘家,孙氏也默默的同意了。孙阳一直感觉舅爷家和自己家一样,所以对于妹妹的离开没有一点点感觉,反而自己有借口可以经常去舅爷家吃水晶饼。

日子就一天一天这么过着,刘菊芳即使怀孕也挺着个大肚子重复着一天的工作,终于老孙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子,老三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孙云,云是天上的云,洁白无瑕,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刘菊芳的生活就更加累了,因为孩子爱闹嘛,不爱闹的孩子倒是是个稀罕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老三和刘菊芳又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和第四个女儿,儿子叫孙刚,女儿叫孙月。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