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开局重生1992》
开局重生1992

第209章前往蒙罗维亚城区

“行,我知道。”

中年男人从兜里掏出一盒烟,小心的抽出一根递给林海军。

“这是我来之前从国内带的,只剩最后一包了,我看现在这情况也没必要省着抽了。”男人苦笑道。

土红的砖瓦混合着水泥砌出一堵简陋的围墙,墙体裸露着凹凸不平的坑洞,条件艰苦可见一斑。

围墙的正中间是一扇铁门,上面用白色油漆涂了几个大字:**集团援建中心。

一排排蓝色帐篷有序的搭在围墙内,大概有二十来顶,最前方是同样用土砖砌起来的小平房,外面裹了一层油漆。

林羽那小子现在还在沪市上学吧。

驻利比里亚陆军基地,

一层细密的铁丝网隔出几十平方的空间,五个绘有红心的靶子插在十来米开外。

林羽戴着护具摆弄手中的手枪,正在练习射击。安保队长戴维则站在身后指导,时不时指出林羽动作上的不规范之处。

因为暂时还没有摸清反叛军的动向,莱昂德罗中将并不准备直接发动进攻。

合众国这边,利比里亚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产生自己的声音,美方不允许手底下的小弟不听话,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要求驻利美军协助镇压反叛军。

莱昂德罗明白政府高层的意思,因此选择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让利比里亚的共和政府清楚意识到背后势力的重要性。

短时间内没有行动,林羽一方面派安保队员外出寻找中国援建集团公司的线索,一方面在基地训练枪法。

到时候出任务肯定得配枪,自己不会用枪可不行。

“砰砰砰!”

林羽自诩重活一世,脑子是变好使了,可枪法却依旧一窍不通,自己好像也没有射击的天赋。

打空一个弹夹也没射中靶子的红心。

练习乏力的林羽摘掉手套,把枪递给戴维便走出室内射击室,回到一楼的休息大厅。

找了个沙发休息,林羽注意到桌上的一叠报纸。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

基地里的报纸倒是挺全,看来驻利比里亚的士兵们日子过的不错,至少不是跟美国本土脱节,该享受的都能享受。

林羽随意的从报纸堆里抽出一张,便看到首页头版的几个大字。

我方军队登陆索马里!

非洲东部时间12月9日凌晨,18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登陆索马里,开始执行代号为“恢复希望行动”的登陆索马里任务。

看着首版的标题,林羽愣了一下。

没想到自己忘了这茬事,要不是今天看到报纸,他还想不起来。

按照日子计算,美军登陆的时候林羽还在忙着世界文学网的工作,没时间关注社会新闻。

继续把目光放在报纸上,

在索马里沿海待命的美国“特里波利”号两栖攻击舰上的18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作为美军进驻索马里部队的先遣队,乘坐登陆舰冲上陆地,迅速占领和控制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机场和周围的战略要地。

《华盛顿邮报》说,美军登陆部队得到了500名巴基斯坦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人员的接应和欢迎。

同日,200名法国士兵也从邻近的吉布提抵达摩加迪沙。

林羽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电影《黑鹰坠落》,就是讲述美军在索马里一役的报道。

这支巴基斯坦部队的番号是巴基斯坦山地师,这番号看上去很吓人,但人员只有几百个。

至于那队法军,林羽知道法国在吉布提有军事基地,他们出兵接应美军很正常。

前有友军提前清场,后有强大的海军支援,美军的登陆过程非常顺利。

报纸上顺便放出美军登陆索马里的谍照,顺带回顾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

12月3日晚,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允许联合国采取军事手段制止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暴力行动的有关规定,15个安理会成员国代表通过一项决议,同意授权联合国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尽快为在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12月4日,美国国防部长下达了美军开赴索马里的命令,宣布美国将派遣2.8万美军去索马里,并将这次行动称为“恢复希望行动”。

新闻里播报了美利坚官方的言论。

美军的任务是阻止索马里交战各方和流动武装团伙的抢劫活动,保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顺利运送,美军希望在三个月后把任务交给正规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新闻的末尾还介绍说,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巴基斯坦、土耳其、毛里塔尼亚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部队将陆续抵达索马里,任务是控制港口、机场、重要设施和战略要地,收缴索马里各派武装力量的武器。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在索马里的行动,林羽是有部分印象的。

美军在索马里杀了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但由于美利坚掌握了新闻权和话语权,用各种媒体和文艺作品把他们自己讴歌成解救索马里苍生的天使,把索马里的各派力量刻画成丑陋的魔鬼。

这导致美军在这场战役一直保留着正义的形象,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就认为美军是正义之师。

不过美利坚人和索马里人对掐的事,林羽不感兴趣。

他唯一关心的是这件事对利比里亚的影响。

美军在索马里的行动势必会影响他们在利比里亚的布局,毕竟索马里战役并非几天就能结束的小规模冲突。

不过美军在东非的登陆,肯定会给反叛军带来压力,这对利比里亚共和政府来说是好事。

把有关索马里的相关报道看完,林羽对事件的大致过程也有所了解。

“boss!”

就在林羽翘着二郎腿继续看报纸时,一名安保队长走了过来。

“怎么了?”林羽放下手中的报纸,好奇的看向对方。

如果不是真有什么事情,这位安保队长也不会来找自己,林羽记得交代了任务给他。

“您要我们调查的那家援建集团还是没有什么消息。共和政府的官员差不多都跑完了,负责接洽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和外交部也找不到人。”安保队长说道。

林羽听到这个消息,眉头皱了起来。

没想到反叛军带来的压力这么大,政府机关的官员都跑到外省或者国外去了。

那知道援建集团消息的人也越来越少。

“没有其他有用的线索吗?”林羽还是不死心的问道。

他可不想白跑一趟,让悲剧重演。

“消息倒是有一条,但我们队里的人员也不清楚靠不靠谱。一个内城区外围的菜农说有亚洲面孔的外国人在采购食物,还是急需的那种。”安保队长道。

“有继续问那个人其他问题吗?”林羽问道。

“没有,那个菜农只知道这么点消息,他那天也是匆匆一瞥。”安保队长道。

“走,带上两组队员,现在就去那个地方看看。”林羽不打算放弃这点线索。

从沙发上起身,林羽离开了休息大厅,在战术教室找到了正在忙碌的莱昂德罗中将,提出了自己要外出的想法。

“我让副官给你一幅标注图,现在外城被反叛军占领,许多条路都被封锁,只剩下部分公路能够通行。”莱昂德罗中将说道。

“那就多谢将军了。”林羽感谢道。

“虽说那几条公路没有被反叛军封锁,但也不能说绝对安全,你们必须保持小心谨慎。”莱昂德罗中将提醒道。

“好的,我会注意的。”

副官拿了一份密封的文件袋交给林羽,打开牛皮袋,里面是用红色标识标注出来的路线,剩下的几条则是无法通行的被封锁路线。

“戴维,你挑三组成员出行,步枪机枪全带上,务必要做到全副武装,武装到牙齿那种。”林羽说道。

“明白了,boss。”戴维点点头,小跑着朝安保公司驻扎的营地跑去。

半小时后,

林羽坐在一辆吉普车内,身旁是戴维和另一名安保队长。车身和车玻璃全做了防弹处理,轮胎也是防弹的,林羽对美军出品的装备还是有点自信的。

“出发!”

戴维戴着迷彩头盔,手里抓着对讲机发出命令,吉普车们咆哮着引擎发动,卷起滚滚沙尘驶离基地。

和大部分东非北非地区相同,蒙罗维亚虽然是沿海港口,但外城区仍存在大片的沙漠地带。

美军驻利比里亚陆军基地距离蒙罗维亚城区有不短的距离,车队需要穿过外城的封锁区才能抵达内城。

好在反叛军的人手有限,做不到全方位封锁内城区域,莱昂德罗中将所给的地图就是漏掉的那几条通道。

吉普车在沙漠中疾行,大风刮起的沙粒如雨点般砸在车窗上。

林羽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沙尘暴,但眼前的漫天黄沙仍旧带来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不知过了多久,沙地的面积逐渐减少,眼前也出现了大型部落的集聚,草地绿洲分散的坐落四周。

木质结构的低矮平房林立,与其说是平房,不如说是几根圆木堆积起来的简陋木屋。

木材甚至无法做到整齐的搭建,大量面积出现的缝隙就用茅草树叶等遮蔽,毫无美观可言。

除了简陋的木屋,破旧的帐篷也是这处集聚地最为常见的居所。

黑色皮肤的女性围坐在居所前的空地上,手中去编织着衣物,大概是在进行简单的劳作。

见安保公司的车队经过,集聚区的人群面色惊恐,有的慌忙朝远处逃去,有的钻进木屋内,有的则是抱紧孩子匍匐在地。

林羽好奇的望着窗外的景象,没想到这些居住地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似乎是见出林羽的不解,戴维在一旁解释道:“boss,他们是从蒙罗维亚城区掏出来的难民,大部分都是被反叛军驱赶出来的。”

“那他们都是流民咯?”林羽问道。

“有部分是,许多外城区的成年男性居民都被杀害,而他们会留下年纪尚小的孩子统一送到反叛军的大本营。

剩下一些运气好的居民逃了出来,就跟着流浪汉一起四处东躲西藏,这批流民只是一部分,继续往前走,通往外城区的路上还会见到不少这样的聚落。”戴维说道。

“轰突突突突…..!”

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在外头响起,接着便如同拉闸般突兀的断了声,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走进集团中心的大院内。

“不想这些了,走一步看一步,不还有主任在前面顶着嘛,他是肯定要想办法回去的,咱们跟着他就好。”男人说道。

“对了,米不够的事别和其他人说,待会儿我找主任想办法,如果大家都知道那就要乱套了。”林海军提醒男人。

“利比里亚政府估计要完蛋,咱们也别留这儿了,早点回国去吧,不然要出事。”

蒙罗维亚远郊,

“老林,今天的伙食搞来了!”

随着中年男子一声吆喝,第一排的某顶帐篷内走出个穿着黄色工程服的男人。

“唉。”

中年男人走进平房,对着林海军道。

“我倒是想回去,可现在政府方面都没有人联络我们,飞机汽车啥都没有,我们怎么离开这破地方。”林海军蹲在地上愁眉苦脸。

“米也要吃完了,你跑出去买吃的也不是个办法,城区那么危险……..”

林海军皱着眉头问道,“以前运送物资都是准时送达,现在一天比一天晚。”

“别提了,外面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政府输送物资的部门早就和我们断了联系,现在这些食物都是我用经费在外头买的。”中年男人无奈道。

倚靠在门框边,男人边抽着烟边说:“我家里男孩已经十七岁了,明年让他去集团下面的中专上学,掌握门技术也是好的。”

听同事絮叨家事,林海军也忍不住想起儿子来。

林海军叹了口气,走到老旧的卡车后箱,里面放着好几袋土豆和蔬菜。

拎着几袋子菜走进平房,林海军揭开摆在地上的大土罐,罐子里装的是所有援建成员吃的大米,但如今却所剩无几。

“怎么这么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