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长生计划》
长生计划

第120章 胡志平(1)

然而就在胡志平转身之时,却发现沙尘暴中,有一个人自其中缓缓走出。

阴沉的天幕之下,狂风呼啸,飞沙走石,黑云与辽阔大地的交界之处,有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慢慢向胡志平走过来。

天地之中,仿佛就只剩下那个缓慢前行的人。

胡志平还年轻,作为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到了内蒙古。

那时候的格尔沁草原真是水草丰美啊,没有去过大草原的人,是不会理解何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胡志平作为知识青年,在草原上的活计倒也不重,只是分了几十近百头羊,终日放牧。

他骑上马离开之前,那人远远的点点头,再次转身,慢慢走入了呼啸移转的沙尘之中。

胡志平骑着马一路狂奔,出奇的竟然没用从马上掉下去,死里逃生之后,他一直没有忘记阴沉天地之间的那道身影。

事后他曾经问过许多草原上的老牧民,他们都说不可能,除非是腾格里(上天)的使者才能够在沙尘暴之间来去自如。

后来,胡志平离开了格尔沁草原,再后来,格尔沁草原就变成了格尔沁沙漠。

那算是胡志平最后一次看见真正的格尔沁,也是他最后一次看到那个人。

很久以后,胡志平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社会学学者,经常和一些朋友说起这个故事,自然,是没有人相信的。

那时候的牧民一个人要管住一大群羊,就需要骑马,胡志平唯一的困难就在于不会骑马,骑在马背上慢慢儿走还成,要是撒蹄子跑两步就不行了。

那是一个下午,他骑着马慢慢赶着一群羊去西坡那边去吃草,草原上气候变化得快,几乎在眨眼之间大风就起来了。

草原上物产丰富,尤其是肉食格外丰富,獭子肉就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只不过再过了一些年,獭子就随着草原以及狼群一起消失不见。

有几个獭子老洞塌了连在一起,刚好足够进一个人,再加上獭子山地势还挺高,躲过风沙不是问题。

他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大的风沙,在南方时连沙漠都不曾见过,哪儿还经历过沙尘暴。

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

格尔沁草原,虽说面上还是水草丰美,但按照胡志平后来借用的一句话就是,“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倒也尽上来了”。

随着人口大迁移,中原人口再一次来到格尔沁草原,中原人的文化有一种包容性,但是很多年之后,胡志平仍旧会愤愤的说,哪里是包容性,分明是侵略性。

下午,他正躺在地上看书,多是偷摸从城里带来的“禁书”。

羊群早已经惊散,原本在一旁吃草的马竟然受了惊向沙尘暴中心撒蹄子跑过去,多半是找不回来了。

胡志平抬起头,天地一片暗沉,没有马,跑一定是来不及的,只能找一个地方躲躲。

西坡有一处獭子山,被草原上的獭子几乎打洞打成蜂窝煤,他还跟着其他几个知青去那边儿逮过獭子。

因此那个时候的格尔沁草原,外部早已经是出现风沙天气。

胡志明放羊的那个地方,就是已经靠近一处沙源了。

他惊住了,并看不清那个人的脸,那人牵着马走了一段路之后,站住了,远远看着胡志平,就这么隔着辽阔大地的遥相对视着。

沙尘在他的身后叫嚣,那人拍了拍马,马儿便向胡志平跑过来,靠近之后他才发现,这正是自己走失的那一匹马。

在抬眼之间,漫天的风沙似乎就已经起来了,暗沉的沙雾黑压压侵蚀而来,所过之处无一被吞噬。

很多年以后,他跟着孙子看了些科幻片儿之后,仍旧会叹着气说,那个下午,真的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啊。

话虽偏颇,但也有一定依据,农耕文明的中原人来到草原之后,大肆开垦,改牧为耕,由于政治原因,基本上没有草原人敢说不。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