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天道原来就是我自己》
天道原来就是我自己

第10章纷乱人间下

同时在两人眼中,也见得这宝灯一直涌动着宝光且和旁边的吕少侠一直是牵连着,想来这就是少侠所言的暴怒症的由来了。

等他们移开目光以后,传来的阵阵炙热也减轻了十之八九,没有多大影响了,二人这才把法眼注视到了吕率身上。

这一下,这二人又惊异起来了,这便有了上文的惊诧。

这二人俱是玄门中人,都笃信自己所修是大道真理。

不同的是,凌风道长虽然有些师承,但到底祖上本身就所学浅薄,基本上算是自学自悟。

而圆镜和尚不同,他是有唐一代,曾经大发异彩的唯识宗的嫡传一脉。

一般说来,在法眼之下,所见之人都是被包裹在层层叠叠的光晕之中,你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层,这一秒和下一秒似乎又有变化,也好像没有太大的变化。

并且在这些光晕变动之时,似乎还不时有些碎片脱落,化作云雾散去。

这些光晕似乎就是包裹在每个人,每个事物,但好像又无限延伸着,勾连着整个世界。

反正凌风老道当初第一次入定之后,法眼之下所见如此这般绚烂,顷刻间就被破了心境,退出了胎光之境。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而法眼之下,除了这些光晕之外,他们二人也还看到了一层笼罩着一人全身似云或雾的东西,这也就是被他二人命名为精魄的物什。

在这股云雾之上,能看见很多固定的亮点和一些闪烁不定的点和不时划过云雾的光线。

经过他们的长期摸索之下,二人认为这就是人体的窍穴、经络。

因为那固定的亮点和光线的轮廓,和现今医家探明的人体穴位经络图有很高的相似重合度。由此可知,另外的那些光点、光线应该就是其他那些还未发现的穴位和经络了。

只是不知总结出穴位、经络的前贤们,是否见过这精魄。

如果说见过,为何没有探究出人身所有的窍穴经络?

如果没有见过,那么人身的窍穴经络和这精魄上呈现的是否到底是一回事?为何重合度如此之高了。

不过说来也很是惭愧,在明悟这一点之后,两人也曾有心弄明白那些还未探明的穴位和经络。

且先不说那些时刻变化的穴位和经络,就算是固定的那些,因为这精魄实在不是和人体一一重合的。

故而,它所表达出来的位置和信息,二人还是最终没有摸着头脑,没有精准地确定下来。

最后也只是察觉这股云雾确实承载着人身窍穴、经络,具有辅助推动气血、精神运转变化之功。

而且其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道教的魂魄之说,但确乎又不是魂魄,故而强命为精魄而已。

且说在两人法眼之中,吕率的精魄之中的穴位和经络就比常人格外的显眼,尤其明亮。

除了这精魄之外,吕率的禀赋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这禀赋其实就是对于人身精魄的探究的成果,也就是到了这个地步以后,两人的分歧就已经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为何?

因为如果说前期法眼之下各种天地现象还都趋同,能够解释的话。

那么在深究到了精魄时,除了其上承载的窍穴、经络还算一样以外,精魄上还显现出了另一样二人的所见完全不一的事物。

而到了此时,两人就完全说服不了对方了。

在凌风老道的法眼之下,每个人的精魄之上,还会有那么另外一道或多道大小范围不一的不定形的云雾气状事物在其中到处流转。

凌风老道探究之后,自顾地命名其为根气,意为其显露代表了人体最根本的一些特质,

凡是人身出现了的根气,就代表此人在某方面的性质或者禀赋。

当然了,没有显现出来的根气,只是代表人身可能在这方面的禀赋不太突出,而并不代表就没有。

就像老道自己法眼返观之下,他身体内原本有五道根气,探究之后,根据其所能代表的人体禀赋。

以道家之名,他命名其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肝脏之气。其后更是因其修行道法,还多了一道后天之气,命名为太微小童干景精真气。

不过这真气就不是不定形状了,而是化为了三尊神灵游荡在这精魄云雾之中。

与此同时,在凌风老道看来,圆镜和尚就只有四道根气,分别是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了。

在他的法眼所见的无数人中,每个人都至少有那么一道凸显其人的禀赋的根气,琢磨良久之后,他将这最普遍的根气,称呼为元气。

取得也是仙道本意,意为本源之气。

当然了,老道自己也清楚,这不过是取古词之意,映今日之相。并不是说人体中真的就存有这种气体,而是用来表达法眼之下所见之物。

此气非彼气。

就像虽然他只有五道根气,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的各种脏腑、经络之气。毕竟按照道家之意,人体由气组成,每人都是由无数的气组成的。

至于这些事物到底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还是一种感觉,或者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犹未可知。

而在圆镜和尚的法眼之中,每个人在这股精魄云雾之上,呈现的就是一道至五道之间的圆环同心佛光。

他也从凌风老道那里得到了一些灵感,决定将其命名为根器。在他的灵感之中,似乎这些佛光更多的是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他自己就有最高的五道佛光,他按照佛教经义,将之称为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同样的在圆镜和尚的法眼下,凌风老道就只有三道佛光,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而常人大多都只有一道佛光,即色蕴。

同老道亦然,都是强名而已。

如果按照佛家经义来说,每个人都是由五蕴构成,不存在缺失。或者说一旦存在缺失,那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因此这里的五蕴,在圆镜和尚看来只是代表了人的身心境界能够被其法眼所察觉到的程度罢了。

因此,二人各自因其修行经义、道行境界所限,所见的诸般事物都只是一家之言尔。

无论是根气说,还是根器说,最多代表的,无非就是和自家所学所修的契合度罢了。

但是吕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精魄云雾,浑然如一,似乎没有别的东西,但是似乎又涌动着无数的东西。

即不见根气,也不见根器,神秘莫测。

因此,这才引起了二人的惊诧。

因为以前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啊,也不知道代表的是什么个情况。

两人摸不着头脑,耐心探究一会儿后,还是没有收获,两人这便慢慢退出了禅定。

自刚才两人都发出惊奇之声后,两人自然是明白老友的同样困惑了。两人互相对视了几眼,还是圆镜和尚先开口了。

“吕施主,以贫僧法眼所见,你那暴怒症确为那油灯所致,想来远远离开那油灯,或者干脆就毁坏了那油灯,说不得就能慢慢好转。”

“这…这不行。不知大师可还有其他些什么法子?”

吕率闻言,连忙拒绝道,毕竟此物虽然有所危害,但他到底是仗着此物度过了不少难关,难保说以后没有大用。

圆镜和尚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样的话,老衲到还有一个法子,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师,尽管说来,小可仔细思量便是。”

“既如此,要不吕施主随和尚回寺庙清修一段时间,到时候和尚每日以佛法真言试着隔断这异宝和施主的联系,说不得能够见效。”

吕率这心下不知该如何是好,是否听从这禅师的意见,去走上这么一遭。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凌风老道热忱地开口了:“禅师所言固然有理,但以老道所见,并不保险。

吕少侠本身诚可为是一块璞玉,何不自己修行一番,说不得不仅能解决了这病症,还能凭此异宝有一番仙缘,成就仙道了。”

虽然如今唯识宗已经大为没落,但到底曾是佛教的一大宗派,门中所传经义、记载等俱都十分深厚。

就因如此,圆镜和尚对于如今的世界,才更加感到诡异。

在二人的法眼之中,那层层叠叠的光晕之中,伴随着一抹火红色爆裂、狂怒地一股灵炁、佛光,只照耀得二人是汗流浃背,且内心一阵愤怒涌动,差点就被破了禅定。

好一阵调整后,两人这才能好好探究一二。果不其然,两人眼底闪过一丝不出意料的眼色,这么猛烈的源头就是那吕郎君怀中的宝灯。

如此一来,小小的凤翔府之地,明面上就有了两位真修。这几年一来,两人也算是“老交情”了。

凌风道长兼这圆镜和尚都是这凤翔府周边颇有声名的有道之士,要不然王员外也不会去请他们来处理王家小娘的这么一遭子事情。

这天地应该不是这般啊,祂是怎么就变成如今这模样的呢?

在他以前的认知中,虽然也信奉佛陀,学习佛法经义,但从来没有想过修出什么神通一类。

如果说这些还不算什么,那么他在入禅之中,魂游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在菩萨座下,和祖师玄奘大师一起听菩萨讲经说法的际遇,简直就是上古奇闻了。

不管是为了个人声名,还是为了自己的道统法门,甚或更深一点可以说是佛道之争,这就都容不得二人彼此低头了。

这不,这会儿两人便一前一后都在用自己的法眼,观看着眼前的吕少侠了。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吓了两人一跳。

可是自前些年,一次禅定之中,照见心光以后,简直就像有了一双佛眼,能见诸多异事。

像极了断尽“见惑”,进入圣流的小乘佛教的须陀洹之果位;或者按照大乘佛教之经义,是为初信位菩萨。

只因吕率其人的精魄与众不同,禀赋更是万分难测!

说来,自他二人修行有成以后,也曾谈玄论道。

因此,他结合自己所知所见,判定一定是天地间出现了大机缘,仿佛上古之时人神相通一般,说不得他也能够证得佛果,脱离五浊恶世。

故而从那以后,圆镜和尚便更加有意地传法、行善,虔诚地修行,以备将来如同玄奘祖师的一样,转生于兜率天内。

毕竟佛教弟子求得是解脱、是究竟涅槃。至于神通法术一流,从来也是歪门邪道,至少圆镜和尚从未没信过有什么神通法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