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野人开始》
从野人开始

第270章“出征”与“留守”

--------------

“王后,多保重;诸君,多保重。”

林浩身穿一套特制金龙甲胄,向王后和诸位送行的大臣告别。

“望乡亭”原来不过是朝阳城外,进出城池的路边小亭,后来就成为了这里的地名。因为朝阳城日渐繁华,人来送往的需要,大商家就在此修了一座“望乡酒楼”。

大家慢慢习惯,送别朋友时,在酒楼置办上一桌送行酒。“望乡亭”慢慢成为朝阳城送远行友人的代称。正所谓:友客杯酒泪远行,望乡亭前说望乡;青丝离去话暂离,白首再见望乡亭。

往日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望乡亭,此时一片萧萧的肃杀之气。望乡亭前的大路,一望看不到头的军士,正从朝阳城内,通过望乡亭前的大路走向远方。大路两边虽然人山人海的挤满了,前来送行的朝阳城民众,可是四野之内,却没有人马喧闹之声。天地间,仿佛只留下大军默默行军的沙沙之音。

在大明国“王后”边莺的带领下,国务阁总理大臣照固本,军机阁首席大臣胡山,率‘都城’军政留守的大臣,在此送别大明王林浩所率领的出征大军。

望乡亭前一溜简单的木桌。边莺亲自将一碗美酒,端给一身戎装的林浩;无数身穿华丽宫装的侍女,将盛满美酒的瓷碗,一一端给林浩身后,即将出征的数百位将军、统领、万夫长们。

军机阁的诸位大臣,除了“军事学院”和“后勤部”。基本称得上直接搬去战场了。大明建国的首战,此时的军机阁诸位,考虑的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打得好的问题。

一场建国甘露,军中就连最基层的战兵,也有了“炼筋境”的实力。这相当于,大明军队的普通一兵,已经有了蛮人什长的实力。由此精锐在手,郭之和熊国为这些与蛮人大了几十年仗的老军人,那个不是自信心爆棚。

其二,天气渐凉,与蛮人决战时间很紧。大军路途长远,为以防路上变故,所以时间不允许;

大明国,朝阳城外,望乡亭。

“预祝:王上,旗开得胜!祝:大明,万胜无疆!”

边莺率先开口道!

事实上,几十天前,“前军”二十五万大明铁骑,没有等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已经在“熊国为”将军的带领下,开拔前往了“落日荒野”。此时大明国主林浩带领的,是本次和蛮人决战的主力部队,一百余万人马。大军分别用“浮空运输飞舟”,“马车”,“骑兵”等方式,开拔前往决战之地。

其三,大明和人族国度联系越来越紧密。新生大明的民心,本来就被蛮人压迫的有些过于紧张,对于合作伙伴来讲,如果再郑重其事的搞出征仪式,那就是强化了蛮人的压力,对于民心和士气不利。

直到大明建国后。大明国高层对于这次大战的认识,才逐渐统一。大家对于此次出战,越来越有有信心。

此次出战,总兵力一百五十多万的大军。其中,四十多万的骑兵部队,是直接可以和黑狼骑匹敌的劲旅;五十万“神机营”的火枪兵,绝对是杀手锏的存在;六十多万的步兵,那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全套铠甲装备、弓弩、盾牌,行进全是加重版的“运输马车”;再加上一百八十九位的镇国级高手。

所有前来送行的官员,齐声学着王后边莺的祝词,朗声说道。

......

此次前往杀敌,有劳“王后监国”。“胡山”和“赵固本”二位要多担待,请全力辅助。

本来大军出征,应该搞一次隆重的仪式,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是林浩最终否决了,大搞出征仪式的建议,因为三个原因:

其一,建国仪式刚过去不久,又搞大规模的“出征仪式”,耗费颇大;

“预祝:王上,旗开得胜!祝:大明,万胜无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