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永乐大帝:开局和朱元璋硬刚!》
永乐大帝:开局和朱元璋硬刚!

第十一章:贫僧要送一顶白帽子给殿下!

朱棣闻言,当即眉头一扬,嘴里喃喃道。

“疯和尚?”

“给他点钱,让他滚蛋!”

此时的朱棣正在撷芳殿的后院内来回踱步。

此时的他正为修缮文华殿那坨豆腐渣工程,急得晕头转向。

虽然说御史中丞刘伯温给他提了两个点:

不过那宦官出去之后没多久,又重新折返回来。

“四殿下,那疯和尚非要见您不可,打都打不走,还说什么要送一件大礼给您……”

在撷芳殿内转悠的朱棣本来就没有思绪。

被这宦官一来二去的嚷嚷,脑袋都吵得晕乎乎的。

反正也想不出来,干脆就不想了!

“把他带进来!”

“喏!”

朱棣就在撷芳殿内等着。

一会儿,见发现一个穿着破烂袈裟的僧人,一脸慈眉善目的走进大殿。

看上去破破烂烂,脏兮兮的。

但是唯独那右手上挂着的一串佛珠,被摩挲得黝黑发亮。

那衣着破烂的和尚见着朱棣,双手合十。

对着眼前的少年朱棣,微微一拜,嘴里恭敬地说道。

“贫僧道衍见过四殿下!”

朱棣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中年和尚,一脸疑惑不解的问道。

“听人说,你非要来见我,打都打不走,为何?”

那名为道衍的和尚双手合十,又对着朱棣恭敬地拜了一拜,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

“因为殿下乃是天选之人!”

朱棣听闻这话,当即浑身打了个激灵。

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疯和尚,厉声呵斥道。

“大胆!来人把这个胡言乱语的疯和尚拉出去!”

朱棣话音刚落,撷芳殿内的两名宦官便踩着信步。

眼看就要上前来摁住这位名叫道衍的疯和尚。

但这和尚却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说道。

“贫僧还有一件大礼,还未送给四殿下!”

已经抓住道衍和尚一只手臂的一名宦官高声喝道。

“你一个穷僧人,能送什么给四殿下!”

只见那道衍和尚依旧气定神闲的冲着四殿下朱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的说道。

“贫僧要送给殿下一顶白帽子,不过不是现在。”

朱棣看着那看似疯癫的道衍和尚一脸严肃的表情,认真地观察着眼前此人。

迟疑了一会儿,便挥了挥手,示意周围的人都退下去。

待周围宦官、宫女下去,朱棣才两眼圆鼓鼓的看着眼前这疯和尚。

嘴里不屑的说道。

“本殿下身为皇子,要什么没有?”

“用得着你这疯和尚送帽子给我吗?”

那道衍和尚依旧是满目堆笑地望着朱棣,一本正经地说道。

“贫僧要送一顶白帽子给殿下,不过不是现在。”

朱棣听到这里,眉头一扬,一脸好奇的问道。

“哦,那你说的是什么时候?”

那和尚说到这里,双手又捧起了佛珠。

转过头去,看着撷芳殿的殿外,望着那远方的天空,怅然的说道。

“等到皇帝陛下给四殿下册封王位之后,贫僧会亲自将这顶白帽子送给四殿下。”

朱棣在嘴里喃喃自语道。

“称王之后送顶白帽子,王字上面一个白字,不就是皇吗?”

朱棣想到这里,当即变了脸色,伸出食指指着道衍和尚破口大骂道。

“好你个贼秃驴,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里妖言惑众!”

面对四殿下朱棣的喝骂,那道衍和尚仿佛并不放在心上。

只是满脸堆笑地摇摇头,不紧不慢的说道。

“阿弥陀佛,佛祖只度有缘之人,贫僧只寻有心之主。”

朱棣看着眼前的疯和尚,刚想张口呵斥,但又话到嘴边说不出口,纠结了好一会儿。

“你说你叫什么?”

那衣着破烂的疯和尚双手合十,对着朱棣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

“贫僧法号道衍。”

道衍……

朱棣点点头,在嘴里喃喃自语地念到这个名字。

当即又话锋一转,继续追问道。

“你说要在我被封王之后,再送我一顶白帽子。”

“可是如今天下初定,我又未曾被封王,你现在来找我做甚?”

那道衍和尚听到这里,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贫僧之所以此番前来,主要是因为四殿下锋芒毕露。”

“四殿下一刀斩贪官的威名,早已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贫僧自然是慕名而来,追随四殿下!”

听到这里的朱棣将双手插在腰间的蟒带上,两眼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道衍和尚。

“你这和尚,难不成还赖上我了?”

道衍和尚笑着点点头。

“殿下也可以这样理解。”

朱棣看着眼前这个死皮不要脸的和尚,也没好气的说道。

“好你个和尚,你到是半分不客气,我凭啥让你在这儿白吃白喝?”

道衍和尚神情自若,一脸认真的说道。

“就凭殿下用得到贫僧!”

朱棣不由得唏嘘一声。

“就你这个疯和尚,本殿下有啥用得到你的?”

朱棣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

就在那一瞬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你要真的想跟在我身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得看看你有没有本事!”

道衍和尚依旧是双手合十,笑眯眯地看着朱棣,认真地说道。

“贫僧自然是靠本事吃饭,四殿下请出题。”

朱棣也不含糊,当即便将自己眼下遇到的难题——文华殿修缮。

一五一十地给眼前的道衍和尚说了一遍。

没想到这看似疯癫的道衍和尚刚刚将话听完。

便对着朱棣双手合十,鞠了一躬,嘴里喃喃道。

“这有何难?”

第一,从“人”出发;

第二,从“物”出发。

就在朱棣一筹莫展之际,门外的宦官进来通报。

“启禀四殿下,门外有个疯和尚吵嚷着要见您。”

找到他们,自然就能最高效率地找出偷工减料的地方进行修补。

撷芳殿——

朱棣也不傻,自然明白这两个出发点是什么意思。

从“人”出发,那豆腐渣工程需要修缮的就是那些偷工减料的部分。

不过偷工减料的位置,朱棣虽然不知道,但当时修建的工人一定知道。

可是,至于御史中丞刘伯温说的另一个方向。

从“物”上面入手,这一点朱棣硬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

就为了这个问题,朱棣愣是在撷芳殿内转转去,晃了好几圈。

不可能真的让朱棣拿着锤子,一块一块的去锤去敲。

要是真那样,就是没问题的地方也得被敲坏!

“喏!”

宦官听命之后,连忙出了撷芳殿。

虽然主要负责人马南三被砍了脑袋。

但是具体的施工人员都还在!

可是到底哪里偷工减料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