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桃源小渔夫》
桃源小渔夫

第601章 重建学校

“嘿,你这话说的,孩子幼儿园不是关门了吗?咱不就在说建学校的事吗?我要知道我还问你?大教育家,你来说说,现在的小学生到底跟咱那时候有啥不一样的?”许长山不服道。

王君竹抿了口酒润润嗓子说道:“现在的孩子学习知识虽然很重要,但素质教育更重要,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更丰富了,学校除了应对现代社会需要的信息科学等知识学习之外,还增设了很多艺术类的兴趣培养,我们的学校如果想跟外面好一些的学校看齐的话,多媒体教室、配有音乐器材的音乐室,满足多种训练要求的体育馆,还有各种如绘画、书法等兴趣教室都要有。”

“我的天,那得多大的地方啊?这不得盖楼啊?”许长山一听就惊了。

“天辉,以后咱们村又有学校了,这可真是个大好事,我家朵朵这不赶上了吗?不用像村里其他孩子那样跑来跑去的折腾了。”许长山成了最大受益者了。

“先暂时这样应一下急,下一步我打算重建学校。”王天辉说道。

“啊?重建!”

“我看得起来六层。”王天辉说道。

“我靠,一下又加了两层,哪有那么多学生啊?不至于吧天辉。”许长山直接惊了。

“是啊,天辉,多加两层,造价可不小啊。”王君竹也瞪大了眼睛。

王天辉则说道:“要建就一步到位,至少十年二十年内都够用了,你们觉得以现在渔家村的发展速度,六层楼的小学算大吗?多出来的两层,现在可以做备用教室和师生宿舍。”

“你说在学校里建宿舍,这个主意倒不错啊,这样老师上班可就方便了。”王君竹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你这么一说倒还行,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工啊?”许长山问道。

“最好马上就动工,原来的教舍先不动,把学校围墙先拆了,在教舍后面开始建新学校,以成队长他们的效率,用不了两三个月就建成了。”王天辉打算道。

“那肯定啊,只要钱到位,这帮伙计干活效率那是没得说,学校规模可比村里宾馆小多了,也不用那么复杂的装修,应该会很快的。”许长山笑道。

听二人的打算,王君竹长舒一口气,有些感慨,“太好了,如果每个村里都有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在,那咱们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乡村落寞了,来,我敬你们二位一杯。”

三人端起酒,王天辉也说道:“这事还要感谢小胖你,要不是有你的支持,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快的动作,这么大的打算,学校建成了,你功不可没。”

“没错没错!你们两个都是咱们渔家村的大功臣,我做为孩子家长的代表,替他们敬你们两人一杯!”

许长山一饮而尽,十分豪爽。

“长山,这事也有你一份,你可不能退缩啊,这事你帮我张罗起来,帮我找设计师,联系工程队,然后监工之类的事就拜托你了。”王天辉直接把重任交给了许长山。

“没问题!这事交给我你就放心吧,吃完饭我就跟胡天联系,他们家设计师水平高,经验足,主要是给咱们的价格亲民,肯定差不了,等开工之后我收拾收拾铺盖卷直接住到工地来,天天盯着他们干活,咱们孩子的事可马虎不得,我家朵朵还要在这上学呢。”

许长山说完,三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可把许长山和王君竹给惊到了。

“不用吧?我觉得够用了,把教舍翻修一下就可以了,刷刷墙啊,打一下水泥地面之类的,顶多换换新桌椅就可以了。”王君竹建议道。

许长山脸一红,“你……你咋知道啊?”

王君竹哼了一声,“幼儿园跟小学可不一样,花样少多了,不过就是少,也比你想得多,有机会你去参观一下孩子的幼儿园,看看现在的孩子都学什么,玩什么,肯定吓到你。”

“这么多校舍不够用吗?”许长山问王君竹道。

三人在学校转了一圈,然后去饭馆吃了顿饭,又聊了些对学校改造的看法。

“就是啊天辉,咱们村里哪有那么多孩子,几十个凑活一下就得了,建学校太夸张了。”许长山笑道。

“长山,小胖,这学校是我们小时候的学校,那个时候条件不允许,还觉得挺好,可是时代不同了,现在村里发展得这么好,大家的日子过得这么好,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还过以前我们的日子呢?”

“可是要花好多钱啊。”许长山给王天辉倒酒说道。

王君竹笑了,“我说长山,你对教育行业也太不了解了吧?现在的学校跟咱们那个时候可太不一样了。”

“切,能有啥不一样的?不就数学语文课吗?顶多多点什么科学啊,教教小孩生活技能啥的,玩的比我们那时候多一点,我接送过朵朵几次,还是了解一些的。”许长山不服道。

“哈哈哈哈,接孩子的大多是嫂子的事吧?”王君竹笑着反问。

老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现在村里家家盖了小洋楼,就连风情民宿也是崭新的,学校一对比确实显得太过寒酸了。

王天辉点点头,“必须要盖楼,这才能做到一个正规小学的样子,现在咱们只能是过渡阶段,孩子的课程不能耽误。”

“我估计了一下,这些如果全配备的话,学校操场不但要扩张一倍大,教学楼至少也要四层,一层是办公和体育类教室,二层幼儿班、低年级教室、多媒体教室、兴趣班等等,上面两层做为中高年级教授,差不多就够用了。”王君竹建议道。

王天辉点头,“我知道,但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值,咱们渔家村发展得这么好,你看现在已经跟一年前大不一样了,乡亲们陆续回村,还有不少外来迁户的,以后人只会越来越多,孩子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的。”

“天辉这话说的对,盖学校这事早晚都要盖,晚盖不如早盖,早盖早受益。”王君竹说道。

王天辉一句话把二人说沉默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