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女尊之科举仕途》
女尊之科举仕途

第 52 章 孟典史

官和胥吏不同,书吏为吏,衙役为胥,世人和官场中人,皆以胥吏为卑贱。

吏还好点,胥,也就是衙役很多都是贱籍,和“奴仆、娼优,丐户”同列,木析后面还了解过,发现不少衙役居然是官奴,也就是罪犯出身……

“居无廪禄,进无荣望”。说的就是胥吏不食朝廷俸禄,上升的渠道在吏这个层次就已经封顶了。

六房可以比照朝廷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三班则为电视剧里常见的皂班,快班,壮班1。

此外还有县丞衙、主簿衙,典史衙,巡检司,儒学署,医学署等县衙的下属机构。

县衙的机构设置和官员配置,可以说完全是比照朝廷来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芳姐苦笑道:“那两位,兵房的兵书是涯山周家的人,她们是世代世袭兵书之位。上上一位县令,就是想把兵房的总书换下,最后被周家全族带着人围在县衙前三天没走,说是知县想把她们一大家子全部逼死。”

后面的结果不用说了,木析想想都知道后面是怎么回事。

木析无奈道:“那礼书呢?”

六房各房的办事小吏,通称为典吏,总目则称为“某书”,比如户房的典吏可称为户书,兵房的典吏可称为兵书。

芳姐:“礼书姓李,是个老实人,在县衙没什么话语权。能力平庸,性格也很温吞,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她没什么恶迹,这里的人对礼书的印象很好,说她是个好典吏。”

木析无奈,生活不易啊。

……

六房的总书是县衙的主要办事机构,有的背景深,有的背靠宗族,有的有县丞撑腰,加上权力大,能把一个没背景孤身一人的知县不当回事。

但这可不代表其他的县衙机构,以及衙役也能不把知县放在眼里啊。

起码三班,既皂班,壮班跟快班的衙役,他们还没有那个底气忽视知县。

等后面得知知县到来,三班的头头最后陆陆续续前来见了她。

木析唯一庆幸的是,由于衙役的地位太低微,孟家连吏都瞧不上,更别说衙役了,真正跟孟家有直接联系的,貌似没有,但帮着孟家为虎作伥的,真不少。

至少据木析所知,快班的刘捕头,跟在孟典史的手下,没少干欺压百姓,敲诈富户的事情,光是摆在县衙的宗卷里头那些不明不白的案子就不知几何。

那些案卷写的,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别人“这是一桩冤假错案”,“犯人唯一的错误就是没钱没势”。

现在关在大牢的,还有原来是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呢,那案卷写的半点都经不起推敲。连考上了秀才功名的人,孟家都敢搞,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但刘捕头对上她这个文岭县知县,态度还是极尽献媚讨好的,毕竟在她看来,这官哪里有不贪的嘛?

虽然不知道前面几次朝廷派来的知县脑子有什么毛病,就是不贪,但那种不怕死的稀罕物朝廷上哪里有几个?不可能她们文岭县就这么倒霉,每次都是不贪的清官吧?

看到木析收下了金发簪,她笑得更开心了,那态度一下子就变成了“自家人”一样,无话不谈,推心置腹。

随后无意间看到木析的孟典史,在后头跟刘捕头聊过后,也做了个局邀请她。

算是因为前头赶她出客栈的事请她吃饭赔罪,两人从今以后冰释前嫌,往后“分赃”她知县拿三成,赵县丞拿两成,剩下的给下头办事的典吏分一分,剩下的归她孟家。

孟典史还表示,像她这么为属下着想的好官不多了,她读过书,特别讲义气,不然为什么那些官吏都听她的呢?那必须是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的啊!

然后一旁陪客的刘捕头,户书,吏书,刑书,工书纷纷应和,表示她们就是喜欢跟在孟典史手里做事,她大方大气,谁不喜欢这样的上司。

孟典史就客气的表示,哪里哪里,然后还佯怒的道她们真不会说话,什么叫喜欢跟在她手里做事,以前那都是没有知县,现在知县大人来了,那必须是跟在知县大人手底下做事。

那些典吏衙役就纷纷自打嘴巴,说自己不会说话,希望知县大人不要生气。

木析自然能看得出来她们是在暗悄悄的观察自己,在孟典史说别人都喜欢为属下着想的好官时,她就一副若有所思,隐约间恍然大悟的表情。

等到大家都等着她表示的时候,就笑呵呵道这个她哪里会生气,她是这么小气的人吗?

而且表示她也是第一次被下到地方,主治一方,没有经验,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她。

然后就发现孟典史暗藏着的满意的表情。

她就很上道的问:“那拿份子钱,就不用给孟同知送吗?”

孟典史无所谓的挥挥手道:“族姨不会在乎这么点小钱的。”

木析秒懂,露出一副很羡慕的眼神,很快又收敛了起来。

几人喝酒喝到大半夜,回府邸的时候木析头都有点晕。

毕竟想要从这几人口里套话,这是必须要做的,所幸这些人虽然清楚自己干的不是什么好事,很有警惕心,但还是可以旁敲侧击出一些事。

她揉着太阳穴,感到疲惫极了,手里拿着金头簪跟后面几人“孝敬”给她的银子,数额还真不小。

不过木析虽然缺钱,但还真不差这个钱,她真差钱可以厚着脸皮跟老师,师姐们借,没必要拿这个烫手山芋。

一些整个宁朝官场都心照不宣的银子,她会拿,虽然不差这点钱。但鹤立鸡群什么下场她知道。

不过这种银子,哪怕只是因为爱惜自己的羽翼,她也不想拿。

孟典史,刘捕头之所以会在她拿了银子后态度大变,理由很好理解,因为这个银子她收了,她们手里就有了她的把柄,也就是说,不用怕她了。

她们是一路人,会是很好的搭档。

木析揉着太阳穴,穿着亵衣中衣,想着事情,结果一推开房门被吓的差点尖叫。

仔细看了好几眼,才在昏暗的烛光里看清那是谁。

“沈大人,你怎么会在这?”

沈实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半晌才道:“木同知,好歹是许老的弟子,你不差这点银子吧?”

木析这才反应过来,好家伙,她这就是传说中的被锦衣卫半夜找上门来?

不,她应该思考的是一个堂堂锦衣卫千户,为什么会到这么个偏远的县来,别跟她说是为了盯着知县,看看她有没有贪赃枉法,这还劳动不了锦衣卫千户的大驾。

沈实慢悠悠的道:“当然不是了,不过不巧,本官要查的人里,有部分跟你文岭县离不开关系,正巧听闻文岭县的知县前来,便过来看看这一次的知县是何人。”

他似笑非笑道:“没想到正巧看到木大人贪墨脏银的场面啊。”

木析回过神,淡定道:“正不巧,本官还想着该怎么避过孟家的耳目,把信传到京城我老师那里呢,没想到你就来了。”

沈实愣神了片刻,才问:“那信呢?”

木析慢悠悠,不慌不忙的取出纸笔道:“不急,马上写好。”

都说七品芝麻小官,其实一个七品知县的权力真的不小,作为地方主官,主抓全面,领导一切。

当然了,也很历练人,但凡能把一县的权力完全抓在手里,处理好地方关系,并且将一个县治理好,那么可以说在吏部的评价绝对不会低。

芳姐接着道:“六房里,户房,吏房,刑房,工房的总书,都跟孟家多少有点关系,其中户房和吏房的总书是孟家旁系的儿媳妇的姐妹或者娘家人,刑书和工书则是依附于孟典史,跟孟家沆瀣一气的。”

这个木析在官场这几年,稍稍能理解。

木析自然是从善如流地把人放走了。

县衙的三班六房,是县衙的下属机构。

有了主政一方的履历,对于以后的仕途而言,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前提是能把权力拿在手里,而不是说像木析这样,刚刚一来就不幸的发现自己被架空了。

来人讪笑道:“这怎么会呢?大人请放心,您可是朝廷命官,她孟典史不过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她怎么敢动您的?”

等回到卧房后,木析皱着眉细细思考。

一旁的芳姐找了个流放至此,会说官话的罪犯,给她翻译探子口里的消息,然后转述给木析:“这孟典史是孟同知的同族,所以那孟典史才能大字不识几个,还能被朝廷任命为典史。”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别看典史不入流,但也是吏部亲点,皇帝亲批才能担任的官员,所以典史也是朝廷命官。

木析大方散钱,找人查那些当地百姓都知道的事,果然很快就得到消息。

听着派遣来的人告诉她的事,木析在心里都气笑了,不过面上还是装作很担忧的道:“原来是这样啊,这孟家这么狠,不会本官来了,她们心狠手辣到连本官都想搞死吧?”

所以孟家的人不会亲自担任吏员,哪怕实质上吏作为基层直接的办事人员,权力不小也一样。

木析问:“那剩下的两房的总书呢?”

木析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那不行,我得跟我的老师和之前的上司说道说道,我再在这里待下去,怕是哪天命都没了。”

那人眼底闪过一丝鄙夷,但很快掩饰下去了,找了个借口要退下。

……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