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女尊之科举仕途》
女尊之科举仕途

第 54 章 杨世芳

这事在没有引起孟家注意的前提下,解决掉孟典史,完美结束,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次见到孟典史,她表情淡淡的道:“见本官有什么事?”

孟典史,哦,不,应该是前任典史恨不得上前咬她:“你居然敢搞我?我告诉你姓木的,我不好受你也别想好过!我手里还有你贪污受贿的把柄呢,你以为拉下我了你就能好过了?你想得美!”

一般都是她的副手在处理,这典史衙攒典还挺聪明的,她没有明着跟孟典史对上,但私底下算是非常有人情味的人了。

底下的老百姓都心照不宣的一点是,但凡入了典史衙的案子,如果是孟典史在办案,那必定是不褪掉一层皮回不来。

但如果是高攒典在管事,那基本往她家送点菜啊什么的,就能正常过去了。当然,前提你是无辜的。

木析恐怕都想不到,这古代居然还有□□,要不是沈实来信告诉她此事,她还不知道呢。

前几天她跟孟同知告状的时候就有说这事,当时孟同知都撇了撇嘴,估摸着对自家同族也是无语了。

这么扣的人,给下属的分银真的是银子吗?她好奇去查了一下后才发现,居然真的都是假银,这也是个人才,为了多贪点钱连假金假银都给她造的以假乱真。

也怪不得不肯给孟同知送钱,估计也有这一层原因吧。

孟典史脸色又白又青,显然没想到这事居然被发现了。

她赶紧看向一旁的胥吏,果然看着那些原本聚集在她身边的人都黑着脸看她。

有些估计早就发现了,一脸鄙夷,看都不看她。

木析随意扫了这些不好好当值,前来看热闹的人一眼,随后对孟典史道:“你该返还原籍了,最好是早点回家乡。看在孟同知的面子上,今日你大闹公堂本官就不动你了。但是你要是再大吵大闹,辱骂官员,哪怕看在孟同知的面子上本官也要打你的板子,何况孟同知也说了,本官有权断县内一切事宜。”

孟典史脸色灰败,最后恨恨的看了她一眼,无奈的走了。

木析冷眼看着她离开,回头笑着看了身后的属官,典吏和衙役一眼,笑道:“先散了吧,围在县衙前不太好。”

……

县衙的小官小吏敢不把木析这个最高长官,县一把手不当回事,无非就是两个依靠。

一,赵县丞这么多年在县衙打下的底子,比她这个无根无基,漂泊而来的知县要好多了。

退一万步讲,也是赵县丞能带给她们的利益跟前程要好。毕竟木析作为知县,往上走不可能带她们这些□□品的属官。

而赵县丞往上走一步就是知县,知县加上县丞在本地待的年限,能给她们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但其实赵县丞的背景不深,加上木析是名义上的知县,木析对上赵县丞,这可不只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压制。

木析作为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对上赵县丞这个举人出身的县丞,完全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不为过。

所以木析要撬动赵县丞的权威并不难。

但那些小官小吏真正的依靠,是背景深来头大的孟典史。

她们所有人都知道,连知县的顶头上官都是孟家本族人,依靠着孟家,孟典史有不把知县当回事的底气。

知县忌惮孟同知,不会轻易妄动孟典史。即使真的是个愣头青,就是要动,到时候消息传回孟家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加上她们和孟典史一起贪赃枉法,享受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可以说是利益一致,同一条船上的蚂蚱。种种原因之下,那些县衙的官吏无论是出于什么,都没有真心把木析当回事。

但没想到木析釜底抽薪,真的在孟同知的同意之下,把孟典史处理了。

现在那些官吏,不说诚惶诚恐吧,至少也是胆战心惊的。现在对上木析的态度就不只是把她当成“一家人”了,而是真正有了对上长官的惶恐。

唯一的依靠靠山赵县丞,真的能对付得了这位新来的知县吗?

可能是孟典史的倒台太过突然,很多人现在都没摸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所以震慑之下,心里对于赵县丞能压制住知县这个问题,打上了问号。

……

从知州手里撬走了自己现在急需的人才,木析心情实在是好。

她对杨世芳,也就是那位在种田上颇有天赋的原举人,态度实在是太热情了。

热情的这位杨世芳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

她就匪夷所思了,来之前知州是有把这位知县的情况告知过她,在征得她同意后才让她跟这位木知县走的。

所以杨世芳是很了解木析出身的。

寒门出身,十一岁的小三元秀才,十六岁的举人,十七岁的进士,说是少年得志不为过,今年二十,在旁人都还是举人秀才的年龄,她已经在翰林院三年年满外放,出来当了一方主官。

同为寒门学子的杨世芳,对上这位小知县可以说是再钦佩敬佩不为过。

说实话,读书人都再自傲不过,文人相轻,旁人再好她们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但是对这位大人,起码她是真心的敬佩。她当年二十岁的举人,就已经自视甚高,自以为若不是寒门世家差距太大,她不会比任何人差。

现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相比那些真正的天才,还差的很多。

所以她匪夷所思啊,木知县对上她这个严格来讲“罪人之身”的犯人,有什么好热情的?

木析:放在现代都稀缺的知识型人才,现在被她有幸抓到了一个,还是识字的,你说她要当个宝不?

那必须的!

她可以吃糠咽菜,但杨世芳不行,她绝对不会容许杨世芳有可能因为营养跟不上,影响到她那宝贵的科研思路!

研究人员,就应该给她最好的环境,不需要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也不需要思考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才能让她心无旁骛的研究问题,攻克难关!

反正木析是这样想的。

木析一开始下乡视察,第一是为了查探乡里的百姓生活;第二是为了自己关心的户籍,耕田问题;第三则是为了解决耕田和种粮问题。

前面两个问题,实质上只要真正下乡去了,都能知道,最多是知道多和知道少的区别。

最后一个才是木析真正的在三个月里,除了赶路之外最花费时间的问题。

木析一开始想的是,百姓都是种田的,那在百姓里面找一找喽。后来才发现自己真是想当然了……

种田跟改善土质,提高产量,完全是两回事。

她想要的不是会种田的农民,而是有科研天赋的学者。至少在古代,这比读书人还稀缺。

苦寻了三个月未果,她也没想到在询问属下的时候,居然有衙役知道此事。

说是他在孟西州的衙役朋友,听说过一桩趣事,不是说孟西州知州不喜俗务,就喜欢侍弄花草,喝茶养生吗?

但不幸知州大人种什么死什么,这时底下人心思活络,给她送来一个对耕种奇花异草极其擅长的犯人杨生。

据说那杨生,能在不毛之地中种出非常娇贵,对土质要求很高的名贵花草,而且它们的种子的成活率极高,单是卖都能卖出不少银两,甚得知州的喜爱,于是被收入府中当门客了。

这位典史衙的二把手,唯一一点称得上污点的就是,既没有挡住上官贪赃枉法,也就是沉默的,又没有拒绝上官分下来的脏银,也就是实际上她也享受了好处。

但已经切身感受过内里实况的木析,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连她这个知县在没摸清楚孟典史底细的时候,都不敢直接对上她。

依木析看,是两种都有可能。

为了以防意外,她还刻意避开孟家的耳目,悄悄找人去打听了孟典史跟孟同知的关系,最后才敢肯定的回到孟西州告状。

而不是一个不入流的典史。

孟典史天天就想着怎么搞钱,怎么放高利贷,怎么花天酒地,哪里有时间管理典史衙的事情?

更别说攒典还只是个位卑的小吏,人家典史哪怕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官,那也是官,官和吏的天壤之别,不比官和平民百姓差到多少去。

这位高攒典,一下子从小吏高升到典史,从吏到官,而且还是县三把手,可以说是非常的喜出望外了。

她之所以迟了这么久才动孟典史,还不敢直接伤害她,担心顾虑的可不是别的,而是她背后的孟同知,或者说孟家。

最后让她确认孟同知不重视孟典史的是,孟典史说不需要给孟同知送礼。

这无非两种可能性,第一,孟同知跟孟典史这个旁支关系不好。

第二,孟同知看不上她们一个小小县衙,还是全国知名的全国最穷县,手底下人往百姓头上贪墨的那点银子。

这次见到孟典史,木析的脸色淡淡的,态度非常不耐烦。

她只是撸了孟典史的官,没有直接送她进大牢,不然那就是真的惊动了孟家了。

木析就笑了:“就你送的那个里面掺铜的金头簪和撒了银粉的银子啊?你放心,就算告到三司法巨头那里,本官也不怕你。”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s://www./

说出来都要笑死人了,给上司行贿,送的居然还是□□,你就说有这么扣的人不?

她只是在看清县衙的官吏布置后,心里有了点猜测。

她不觉得孟同知真的很重视文岭县,如果真的重视,就算孟家人不担任知县,也能担任县丞。

……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