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枭王之骁》
枭王之骁

第1章:序章——寇相扫北

寇准闻言,顿时欣慰不已:“太尉高义!有您这样的臣子,国家幸甚!那么,就请太尉随在下同去拜见圣上,晓以利害,保圣上速速渡河!”

“愿随寇相!请!”

二人商议已毕,便立刻动身去见赵恒,复言渡河之事。赵恒仍畏惧辽军,心存忌惮、不敢渡河。这时,一直在寇准身后沉默不语的高琼突然大步上前,手按宝剑、威声奏道:

大宋景德元年,大辽萧太后萧绰与辽帝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兴起大军深入宋境。辽大将萧挞凛亲持将旗、威服三军,一鼓作气攻破遂城,俘获宋将王先知;随后,又力攻定州,并于望都康村俘虏大宋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闻之,无不胆寒。遂不再主动出击,只坚守城寨,并差快马飞入汴京,以向朝廷报此间之危急。

军情一夜五次传至汴京,大宋朝野震动、人心惶惶。宋帝赵恒畏惧辽军之兵锋,有意迁都南逃,恰好朝中亦有所应和者。当朝宰相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大臣陈尧叟则主张迁都益州。二人虽争论不休,但所提议的却俱是“避战”一择。正在宋帝赵恒因此而左右为难之际,堂下突然炸起一道厉喝、硬是将王钦若和陈尧叟的声音全给压了下去:

“何人妄言迁都?可速斩其首!!”

“大胆!”不等赵恒回应,文武群臣中便已抢先跳出一人,指着高琼的鼻子大骂道,“太尉好生无礼!不管怎样,这也是在圣上面前,岂可如此放肆?!速速退下,休要再胡乱咆哮!”

高琼皱眉望去,却见跳梁者非是他人,正是平日里素善挥洒文墨的佥书枢密院事——冯拯。见如此无用文儒也敢在军国大事前指手画脚,高琼顿时怒火中烧、反声怒骂道:“我当是谁,竟是冯大人!冯大人文采斐然,今又官至两府大臣,何不当庭挥洒笔墨,以文章退敌?!眼下已是火烧眉毛,大人却不顾将士百姓、国家安危,只在此间鼓动软舌、咄咄以逼忠良!若说在下无礼……哼!视国运如同儿戏,敢问、可无礼的过冯大人吗?!!”

纵然冯拯有三寸不烂之舌、苏秦张仪之辩,可一旦牵扯到国家大义之上,他的落脚点就已经歪了。一切都是错的,又如何能辩胜高琼呢?当下不敢多言,只得羞愧的以袖掩面而退。寇准见状,连忙趁热打铁,联合高琼再次好言相劝赵恒。最后,赵恒终于被寇准和高琼劝动,当众下旨即日动师、渡河向北。

当大宋天子的黄龙旗飘扬在澶州北城楼上后,城下宋之兵民顿时欢声雷动、气势暴涨!赵恒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一圈后,便急急返回南城行宫,只把寇准等众将留在北城,负责对敌作战。后来,赵恒又不放心战事,多次派人探视北城动静。在得知寇准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安闲的消息后,他那一直悬着的心这才缓缓落地,并逐渐开始期待着寇准可以为自己收复失地、击退辽军了。ぷ99.

果如寇准当初所言,自赵恒御驾亲征之后,大宋官军一扫颓势,士气和战斗力也慢慢回升。为了更好的压制辽军、方便日后决战,寇准又命大将李继隆、石保吉、祖忽各领本部兵马,于北城外另造三座新营。也不与辽军交战,每日只是以盾卒在前、重弩压阵,慢慢向外蚕食土地。辽军骑兵虽然骁勇,但对此也无有办法。不过十余日,辽军在北城外的优势便已失了大半。

得知寇准的战术布局后,萧太后立刻看穿了前者的真正意图。当下不敢怠慢,急命宗族大将萧平弗率军去攻打防守相对薄弱的祖忽的左大营,企图破坏这三营之间的枢纽,再分而破之。可惜,辽军尚未开拔,计划就已被军中细作给提前送了出去。得知了辽军的作战计划后,祖忽立刻联系了李继隆与石保吉,三路大军于半路埋伏,一举全歼了萧平弗所部!并成功俘虏了辽军大将萧平弗。在经过了数月的昏暗之后,大宋,终于迎来了第一缕胜利的曙光。

萧平弗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寇准耳中,寇准大喜过望,当即亲自书写捷报,准备上书南城、以为众将请功。而萧平弗,则就暂时扣押在了祖忽的左大营之中,只等天子禁军前来押解。届时,是杀还是剐,便全凭赵恒决定了。

又过了三五日,祖忽营中部将武皋外出巡营,忽见十余名柴夫打扮的汉子鬼鬼祟祟的躲于路旁的一颗大树之后,行迹甚是可疑。武皋本是沙场宿将,见此情况,立马觉得不对。当即命亲兵包抄左右,毫不费力的就将那十余名可疑的柴夫全给抓了起来。

擒获疑犯之后,武皋便派人将其中一个类似首领的男子押到近前,而他则是坐于马上、横眉问道:“汉子,姓甚名谁?何处人士?速速如实报来!否则,休怪本将手中兵刃无情!”

那被摁住双臂的男子闻言,轻声笑了笑。随即缓缓抬起头来,一双诡异的血眸再配上那张俊朗的面容,映的武皋竟是没来由的心中一寒。

“回禀将军,小人复姓拓跋,单名……一个‘雄’字。”

这一声,好似雷公盖顶!君臣循声望去,但见出言者不是别人,正是任职才一月的集贤殿大学士——寇准、寇平仲!另有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毕士安并立其身旁。虽未有只言片语,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在迁都这件事情上、也一样是抱以否决态度的。

“呃……咳!”见有人公然跳出来反对迁都,而且言语还如此犀利,赵恒的脸色不禁有些尴尬了。当下连忙装模作样的轻咳了一声,然后才沉声问向寇准,“卿何意也?国家危难之际,臣子献策,乃为本分。怎能轻言斩首呢?”

此时,辽军已抵澶州北城附近,正是士气高昂之际,人喊马嘶之声直冲云霄!纵是宋军营中,亦清晰可闻。如此军威之下,宋帝赵恒不敢过河,只想死守南城,再徐徐图之。寇准见营中君臣皆无进取之心,不禁焦急万分,当下唤来殿前都指挥使高琼,招至角落处低言道:“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

高琼自是忠勇之臣,闻寇准所问,心中便已明了。当即正色回道:“战事艰险,大丈夫正思报国,岂有退避之理?!某乃军勇,早已舍生忘死。寇相若有所托,尽管直言!”

朝堂之中也并非全是王钦若、陈尧叟这样的主退之人,血性之臣亦不在少数。但只是都苦于自身官职不够、人微言轻,故先前才不敢随意出头。现在有了寇准和毕士安领头,他们自然不会再继续龟缩下去,当即一拥而上、争相赞同出兵。

(注:本书除历史人物和历史地理、事件外,其它俱为虚构。)

“妄言迁都,不仅动摇国本,更是置圣上于不孝不义之地!怎不该斩?!”寇准虎目一瞪,当即又向前逼了几步,毫不示弱的向上回道,“圣上!圣上既已知此乃国家危难之际,则更应做出表率!微臣斗胆,恳请圣上御驾亲征!以安我大宋天下军民之心!”

“啊?!这……”

“寇相与毕相忠良之言,万望圣上纳之!”

而宋帝赵恒呢,见这么多臣子都恳求自己御驾亲征,又有寇准在旁信誓旦旦、保证一定击退辽军,他这才勉强打消了心中的迁都之意。当日便从其言,尽起王师精锐,以寇准随同,杨嗣、杨延朗等将为先锋,准备御驾亲征。

在寇准的督促下,赵恒安定朝中诸事,又令雍王留守京师,自己则缓缓起驾北上。大军兵至韦城时,赵恒闻辽军在前线又攻克数城,内心复生惧意,几度欲弃军南逃,幸得寇准手拽皇马缰绳,一路苦苦劝阻,才使赵恒稍作安定、不再无脑畏惧辽军。

寇准深知兵贵神速之理,如今前线将士苦战不利,辽军铁骑已攻下祁州,直扑澶州城下。若此时有天子驾临,则必能鼓舞三军、一转颓势。于是,寇准立刻向赵恒进言: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请天子速做决断!赵恒从其言,下旨各军、加速北行,最终提前抵达了澶州。

“圣上,还请纳寇相忠言!”寇准话音刚落,毕士安便及时跟上、拱手奏道,“辽军远来,兵锋虽盛,却丝毫不得民心。只要圣上御驾亲征,则我大宋军民必欢欣鼓舞!齐心抗敌!如此,何愁贼军不退?!”

“是啊圣上,还请御驾亲征,驱除北贼!”

“圣上!大军初至,士气正旺,岂有不战而滞之理?眼下,前线将士无不盼望圣上神姿驾临,今圣上裹足不前,可曾想过后果吗?!”

“再者,若退、又能退到哪里去?江南吗?蜀中吗?好,圣上自是高高在上,想要南迁,随时都有人尽心伺候!但我三军将士、官商士族们该怎么办?他们的家根儿俱在京师,岂肯抛家弃子、随圣上迁都?依末将愚见,现在,只有从寇相所言、渡河击敌,方得江山安泰啊!”

“若将偌大江山拱手相送,何颜以对后人、何颜以对先帝啊!”

……

赵恒一听,大粒大粒的冷汗立刻就顺着额头滚了下来。有一说一,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选择,只是……他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罢了。毕竟沙场之上刀光剑影,万一出什么意外怎么办?但是寇准却非常的“不懂事儿”,根本不管天子那已经难堪至极的脸色,只是一个劲儿的埋头劝道:“圣上!祖宗社稷尽在于此,怎可舍弃?!更何况,天下百姓若知圣上不战便拱手送出半壁江山,必会心如死灰、难思忠君报国!届时,国家只怕永无安宁之日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