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农家科举人生》
农家科举人生

文会

也许是柳俊辉在意文会里别人的夸耀吧,谢晏清想。

毕竟刘子意、谢晏清他们几人都不是感情丰沛的人,能说的鼓励的话也只是好好努力学习之类的,从来不会过分的夸奖别人。但在文会里,柳俊辉却能听到别人的各种夸奖。

古往今来君王都宠爱阿谀奉承的小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有谁会嫌奉承的话多呢?被别人表扬后,心里总是高兴的。

谢晏清他虽然没有对府试感到紧张,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出去走动的人,毕竟古代城市还是没有现代城市一半繁华的,引起不了他多大的兴趣。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兜里没钱,出去乱逛看见了好东西,也买不起啊,既然如此,又何必给自己找虐呢?

至于柳俊辉,他一天到晚可忙着呢,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帖子飞向他,每天不是参加这个文会,就是参加那个诗会。

现在府城各地学子汇聚,每天都有无数的文会和诗会举办。

文会和诗会就是邀请一些学子,找一个山清水秀、灵气钟毓的的好地方,让学子作诗、作词、作文,且会邀请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大儒坐镇,先由学子评出最佳的几件作品,再请大儒他们给这几件作品进行点评。

不过柳俊辉是不缺这个银子的,谢晏清看他每天都是兴高采烈的去,满心高兴的回。

有时候谢晏清真不明白,像个下人一样帮人磨墨裁纸,有什么值得好高兴的,且柳俊辉还是个以前从来没有干过这些事的大少爷呢,他是怎么接受得了的?

而县试最后一名的柳俊辉,听说平时的成绩根本不足以通过县试,这次还是撞了大运才考上的。他的学识哪够在这些文会里一展风采呢?

第二天,谢晏清他们一行人还是先去了府城熟悉情况,但之后他们几个人除了柳俊辉就都各自缩在自己房里看书了,毕竟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如果谁的作品有幸被点评了,那么他自然会名盛一时,他的作品也会在学子之间互相传诵。

所以这是一个扬名的机会,很多学子对这趋之若鹜,毕竟考官大人录取考生,也有一定程度会看这个学子的名声大不大。

但他去了一次后发现那些文会完全没有什么意思,整个文会完全就是学子之间的互相夸耀,虽然那些大儒点评挺有意思的,但是浪费一下午甚至一天的时间听别人的吹嘘后才有几刻钟的时间听名师的指导,谢晏清觉得这样很划不来,所以他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去了。

所以柳俊辉应该是只能干些在别人写作的时候帮人磨墨、铺纸的一类活,当然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付银子让文会能够举办起来。

天下哪能有离开钱的地方呢?那些名人、大儒都是有一定名声的,每天想要请教他问题的一学子不胜其数,再说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他们不可能随便就被请来吧,一般要厚礼相请。

再者要找一个能够举办文会的地方,且还不能让旁人打扰到他们作诗、作文的雅兴,这自然要把找到的那一片地方都暂时租下来了,这可都要花银子的,所以一些想参加文会却没有名望、名声的人,自然要出些份子钱了。

但是想要在文会上出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在文会上出头的人,都必须是要有一定名声有真材实料的人,不然那么多人聚在一起,你如果没有一定的名声,哪里会有人想到给纸笔给你让你写诗写文呢?你自己没有真材实料,只会贻笑大方。

谢晏清这样的帖子也收到过,毕竟他还是有一定的名声的,不到十岁的县试案首可不是随便能有的。

不过这都是别人的事,谢晏清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后就把它放一边去了。

刘青云、刘子意等人也是去过一回之后就再也没打算去了,有那个时间听别人瞎扯,还不如多看一片文章呢。

像柳俊辉,不是谢晏清看不起他,谢晏清去,都是在别人想看笑话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写了一首诗。毕竟参加府试的人中不乏有一些年纪较大且名望较高的人,像谢晏清这样的小虾米,是轮不到到他蹦哒的。

就比如说,在选取案首时,有两个学子的文采都一样,但是一个人在当地极富有名望,另一个人却默默无闻,考官自然会选取那个名声大的人,毕竟相同的文采,名声大的人被选为案首,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