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之书生乱武》
三国之书生乱武

第九十四章:匠级并学堂

养门客?还三千!我一个靠着俸禄生活的怎么支撑的住,张毅脸色一变,顿时摇头说道:“子平,此匠级不是你想的这般。”

其实,自鲁班发明建筑、机关之术,神农氏尝遍百草,嫘祖开创纺织业,孔子首推教学,杜康制酒,范蠡行商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而张毅所说的匠级就是授予各行业中那些有重大发明,有重大创新突破的人一定的称号、钱财,由此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研发。

旅店爆满、住房租完,形形色色地人开始出现在东平城内。

“先生,屯田、税利两事已经开始进入正道。”张兴拿着这几日底下呈报上来的交易税额,满是笑意地说道。

“子平,你别高兴地太早。”张毅从桌上抽出几分做了标记的文书,无奈道:“这几日偷鸡摸狗、趁机浑水摸鱼的人可是越来越多,牢房都快被他们坐满了。”

“先生,这匠级一出,震动必然不小,是不是延后一段时间。”张兴是穷苦百姓出身,心中当然是希望百姓能越过越好,但一下子将这么多百姓的地位提上来,势必会与士族、官宦冲突。

张毅微微一笑,指了指外面,说道:“子平,你说这东平城内还有多少世家?”

张兴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先生是想趁此时机,一举定下匠级!”

“没错,本来此番破而后立,换做任何一处,怕是都会引进轩然大波,但唯独我东平郡城不会。”张毅昨晚衡量了一夜的利弊得失,如今可是信心满满,“世家几乎没有,剩下的那些官员文士,又能翻出多少浪花!”

张兴低头思虑了片刻,沉声道:“先生可别小觑那些文士、官员。”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爷爷教得东西我怎么会忘呐,张毅双手并托,顶着下巴,笑道:“子平,你说文士中是人生得意的多,还是失落哀伤的多,是世家文士多,还是寒门士子多?”

“当然是寒门....”张兴恍然大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匠级一出,那些身处高位的文士、官员即使不满,也不敢妄动,毕竟那些身处闲职,有气无处出的寒门士子必是极为推崇。”

“没错,士族官员即使震怒,又能怎样?”张毅在这一刻,如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般。

“我东平城内大多数人皆怀才不遇,对着所谓的三教九流很是愤怒,匠级是他们不用为官就能提高地位的一扇大门,子平你说,他们会轻易就让那些站在高位却全然不顾他们死活的人关掉这扇门嘛?”

借力打力!先生这是要借助东平城内的商旅、大夫、衙差等被压抑已久的百姓,迫使城内本就势弱的士族妥协,张兴心头如被雷击一般震撼,以一己之谋,算计世家,先生真乃神人也。

不过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东平城要不是世家死的死,逃的逃,此事怕是难成,再者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朝廷、士族的控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不然要是太平盛世,这等惊天大变,也会不容于世。

跟我等昔日的黄巾一般不容于世?张兴心中暗叹一声,等等,先生莫不是想以东平郡向兖州、向.....

若真是如此,天公,盛世不远矣!

除去匠级一事,张毅还发觉偌大的一个东平郡城居然只有一个学堂,实在是适应不了如此这么多的人口。

学堂必须扩建,并且需要数所,同时不能向以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而且不分年纪的念书。

由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以示成年,所以就学堂的改变不可能同我们现在一样,一学学到二十几岁。

新学堂分为识字明理的小学以及自我发展的大学,小学一般是九岁以下的儿童学习参加,分为三个年级,大学自然是小学毕业以后的人方能参加,什么,还需要毕业?

没错,只有成功毕业的学生才能进入大学,就自己喜欢的方面,例如律法、词赋等深入学习。

凡是只需要识字认文的工作,东平郡城内的商人、旅贩等应优先从小学毕业的人中选取,至于大学毕业的人,可以去四方游学,当然也能留在东平,从小官做起,一步步升官。

一环接一环、农事、商税、匠级、学堂居然全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先生这般作为,真可谓是前无古人,怕也是后无来者,留名于史已是必然,张兴不由得振奋到。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前番匠级一事,不少士族的官员、文士都气闷不已,而这新学堂一事更是将世家的根基伤了大半。

何为世家?就是世代贵显的家族或大家。

何能贵显?无非就是祖辈先人遗留下来的人力资源、书籍典故让他们能早人一步、快人一步。

士族的众人愤愤不平,寻了一老夫子,拥护着去向张毅质问,结果张毅淡然地回了一句,“某可是按照孔圣人之法,兴建学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难道诸位觉得孔圣人错了?”

老夫子张了张嘴,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动摇的,自己若是否定孔圣人,岂不是自毁一生,名誉扫地。

说又说不过张毅,动更是不可能了,但是要强忍下这口窝囊气,士族也是接受不了,于是乎脑子一热,竟是将能发动的官员、老师,全发动开来,罢工示威,想要迫使其妥协。

可惜这点张毅早就料到,早就令张兴选了一些能干的寒门士子,让他们代为工作、教书,至于下面的官员本来就极为拥戴匠级制和学堂,换了个主事的人,竟是对政务的处理没有丝毫影响。

这可是惊呆了那些士族,原来有没有自己都不可能威胁到人家,那么自己何苦放弃手中的权利、俸禄。

于是众人硬着头皮,恭恭敬敬地呈上拜帖,希望能见上张毅一面,复位复职。

奈何门人一句“先生这几日忙的不可开交”,将众人灰溜溜地打发而走。

其实身处高位的官员谁不知道,这东平郡里大小琐事全是张兴一个人在做,而先生生性懒散,往往只定下一个发展的纲领,随后便是个甩手掌柜。

明知如此,却是依旧要想着办法前去拜见,可是送钱、送礼全然无效。

在众人手足无措的时候,那个老夫子却是毅然而然地站了出来,连着几日堵在张毅的府外,本着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张毅无奈地将其请了进去,听了一堆的唠叨,想着这教训也差不多够了,便只应了张兴一句。

众人一听老夫子成功了,正欲兴高采烈地去复位,结果张子平一句,人家做得不错,不好将人家降回原级,直直打了众人一棒。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众人只好无奈地咽下这颗苦果,去给原先的下属做手下,所幸官级也掉的不是很多,还能接受。

张兴顿了顿,随即眼中闪过一道恨厉的光,冷言道:“现在正是要紧时候,可不能被他们坏了大事。”

“那你想怎么做?”

“在某看来,天行有常,万物皆可为道。”张毅抚掌沉声说道:“某欲在官衔、军级外另设一匠级,以招纳各行各业之能人,强军利民。”

张兴闻之惊喜道:“先生欲效法孟尝君养门客三千?”若真是如此,先生必然实力大增。

“真的?”

商人带来的不只是盐矿、马匹、布料、粮食,还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这样一来,可是加剧了东平城的拥挤。

张兴邪然一笑,以手割喉。

杀了?这貌似也太严重了吧,他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贸行杀戮,恐怕会引起商人们的忌惮,再者这些人也是太过空闲,才会如此。”

“等等,心急什么!”他摆了摆手,轻笑道:“我这还有两件大事需要你去办。”

“真的!”反正弄完这两件事孟德也应该回来了,到那时自有文若、公达顶着,自己还不是一般的轻松。

张毅微微一笑,说道:“如今城中会聚四方之士,实是确立匠级之良机。”

“匠级?”张兴挠了挠头不解道。

“最近不是开始打算扩城嘛,正是缺少壮丁,不如就将他们......”

张兴欣喜道:“此法甚妙,某这就去办。”

可别小看这区区的一个称号,按照张毅的打算,匠级分为数级,例如一级大师、二级大师等,凡是入得匠级的人出入城内无需交税、家中男儿也可免于兵役,甚至可以在公堂之上未被定罪之前,都能免于跪拜、受刑......

张兴拿着陈列着条条框框地草书,不由得震惊道,先生这般动作怕是会引起雷霆般的影响,匠级不分行业,只问是否有利于民于军,如此一来,想是会有不少中、下九流的百姓会翻身上来。(三教九流,大致地划分了古代人的地位,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军官、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大夫、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两件?还大事!”张兴惊退了半步,苦着一张脸,哀求道:“先生,你可不能这样对我,这几日某可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你怎能好意思再给我找事做。”

“好了,做完这两件事,我让你休息几天还不成嘛?”他无奈地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