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梦千年话汴梁》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39章 蜂窝煤 缝纫机

短短几天的时间,棚子里的材料便变成了各种型号的煤火炉。另外几个大工棚围成一个开放的院子,院子里堆满了石炭和黄泥,这里的厢军也被分成了很多小组,筛煤的负责筛煤,搅拌的负责搅拌,打煤球的负责打煤球……总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空地上堆满了各种大小的蜂窝煤。

七八天后,新修的码头来了七八条槽船,他们卸下了粮食和盐,又运走了煤炉和蜂窝煤。一个中型煤炉两贯足陌,一百块蜂窝煤六十文,这就是煤炉和蜂窝煤的出厂价,这些东西运到江南后价格翻倍,而且还供不应求。

煤炉的利润很高,但买一个就可以用上很多年,没有白铁皮可以用普通的铁皮代替,很多小作坊也能够生产。蜂窝煤球的利润看上去虽然不高,但是因为量大,收益其实是非常惊人的。

顿了顿,见下面没有反对的声音。施平再次开口说道:“从今天起,本官希望你们把全部的信任交给我,无条件的服从我的命令。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本官已经提前预支了一年的钱粮,除了这个月的饷钱会发给你们,其他的全部用来帮你们修建住所,清一色的砖瓦房。当然,朝廷拨付下来的那点钱粮是不够的。不足的部分本官会提前垫付,今后从你们的工钱里扣出。”

下面顿时议论纷纷,许多人的脸上还有忧虑的表情。见此情形,施平笑道:“呵呵,刚刚还说要你们把信任交给我,怎么,想反悔了?有本官在,你们不用担心将来的生计。当然,这里面不包括那些懒鬼!”

下面顿时又发出几声笑声。施平笑了笑,一只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圈,把所有人都包括了进去,“你们,不错,你们所有人,只要你有手有脚,哪怕你的年纪再大,或者再小,只要你还能干活,还愿意付出汗水,本官就有办法让你们自己养活自己。给我七天的时间,本官保证你们所有人都会得到一份每天至少三十文的工作,是的,我指的是所有人!”

这些厢军们对施平这个将主也很满意,除了去工坊做事能够赚钱,军营里开了大食堂,凭借着饭票去食堂吃饭。只有上工才能领到饭票,且并不影响军饷发放。等于是施平变相给他们加了饷钱。说实话,施平认为两百文一个月的军饷,实在有些坑爹。

制煤作坊的规模目前只有这么大,不可能让所有的厢军都去作坊干活。而且还有军营需要修建。大家都轮着来,三个都每天分一个出来,轮流去煤厂做工,轮不到去作坊做事的两个都,就负责砌房子,扩建军营。

将主没有哄骗大家,的确是为大家盖青砖大瓦房。施平爱惜本地的环境,不想把仙云山庄搞得乌烟瘴气,有一个冶炼厂就够了,砖瓦厂就懒得搞了。因此,砖瓦等材料都是从邓州和襄阳等地买来的,这两个地方很近,水路也很方便。

于是每天河面上川流不息,码头上停满了大大小小船只。厢军们喊着号子,一船一船把砖瓦卸载码头上。然后又一车一车送到军营里。还真是人多力量大,军营里的房子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由于事前施平对军营进行了规划,还绘制了蓝图,所有的施工都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等到了一定的规模,参与建设的人们突然发现,这座军营越来越不像军营,而更加像一个江南的特色乡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整个小镇被湍河支流包围着,家家户户都连在一起,这里有很多的木桥,岸上的军营都是高宅大院,一个院子里可以住三十户人家,都打了公用的水井。青砖瓦房的外面被统一刷成了白墙墨顶,每逢丝丝烟雨,好似一幅水墨画,独具色彩。完完全全诠释了什么叫“小桥流水人家”,一派古朴幽静。

这里的一切都来自施平的规划,他仿佛还是那个扶贫干部,惯性的思维让他喜欢在白纸上作画,也许是某种情节作怪,他一不小心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后世的旅游景点。其实只要看一看天云山庄的布局就知道,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与自然相和谐。正因为这样,来到仙云山庄的人很快就会喜欢这里。寇珠儿、阿娜儿、狄青和焦用是这样,张横和他的五个骑兵虽然来自京城也不能例外,他们很快喜欢上了这里。

如今,焦用、张横这几个骑兵也没有别的事情,主要教授狄青等一帮半大小子骑术,山庄里有三十几匹马和骡子,养的膘肥体壮。施平便从厢军里挑了六十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让狄青带着他们,跟随焦用和张横等进行骑术训练。施平是翊卫郎,按照军中的规矩,可以配备四五十个亲卫,优胜劣汰,他的亲卫肯定会在这帮人中挑选出来。

狄青和这些少年的新军服比正规的军服要厚实很多,因为采用的布料都是细帆布。仙云山庄生产的棉布有两种,一种是细棉布,很薄,但织得很密实,是做内衣的好材料。另外一种是粗棉布,其实是一种帆布。

刚开始生产出来的都是粗帆布,主要用来制作防水蓬布和船帆,通过张茂实的关系,禁军已经把这些防水蓬布当成了军用物资,专门制作帐篷,因此根本不愁销路。这种帆布采用平纹组织,经纬纱均用多股线。

随着工艺的改进,帆布也分成了粗帆布和细帆布两大类,粗帆布供不应求自不必说。山庄里的有心人无意中发现细帆布更适合做工作服和橡胶鞋的鞋面,于是,仙云山庄又增加了两个新的产品。

不过帆布毕竟很厚,用手缝纫非常困难,因此效率并不高。施平听说以后,二话不说,立马搞出了缝纫机。施平的缝纫机非常的简陋,如果有哪位看官见了,您肯定会笑出声来。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像后世路边修鞋匠的修鞋子缝纫机了,基本上一模一样。施平不过是稍微改了一下传动形式,把手摇的把手改成了用脚踩的踏板而已。

这种金属制的脚踏式缝纫机,采用了弯形带孔的机针,底线藏在梭子里。下面通过橡胶皮带传动,并配置了木制的机架。您还别小看这玩意儿简陋,它确实好用!它的缝纫速度达到了每分钟600针,制作成衣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自打有了这种缝纫机,施平就打算开成衣作坊,毕竟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嘛,正好可以安置那些厢军的家属。他始终相信,随着自家产业链的延伸,将来这样赚钱的买卖会层出不穷。

不过棉花的产量始终是个问题,现在的棉花产量只够纺织作坊开工半年的,等那些厢军的家眷来了,肯定会要扩大规模,棉花就更加不够用了。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自己的承诺就成了笑话。

思来想去,施平只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再敝帚自珍,把新棉种推广出去,让新野县所有农户都帮他种棉花。不过此前必须去县衙,找陈县令商量一下。毕竟种棉花是大事,多少会影响新野的粮食生产。只有取得了本地政府的支持,才能够将棉种顺利推广下去。

天圣三年正月十五刚过,新野县又开始飘起了鹅毛大雪。中午时分,一艘十来米长的小火轮冒着黑烟,迎着凛冽的朔风,在漫天大雪中缓慢地驶入新野城外码头。

刚刚靠岸,一个船工浑身是雪,掀开厚重的棉帘进舱禀告施平,县城到了!船舱里黑咕隆咚的,仅靠着一盏油灯照明。施平一直想生产玻璃,但玻璃的生产施平没有接触过,仅仅只懂得点基础的知识。这段时间他试验了好几次,虽也制作出了玻璃,但显然不太成功,纯净度不够,有些浑浊。虽然可以生产一些玻璃器皿,但是还达不到制作马灯的要求。

这船上共四名乘客,除了施平,还有焦用、狄青和萧管家三人。今天施平是专程来拜访陈县令的,拜帖昨天已经送到,今天算是正式登门。没法子,如今他也是官身了,比如登门拜访之前先要送拜帖,虽然觉得忒麻烦,有些礼节也不得不去遵守。施平深知一个道理:穿越者要避免成为时代的异类,否则你就会死得很快。只要入乡随俗守规矩,才能彻彻底底融入这个时代,只有这样,也许能够长命百岁。

新野本不是商业城市,城内原来只有五百多户三五千居民,但它紧挨着淮河,处在漕运的中途,虽然不是必经的地方,但这两年随着仙云山庄对外贸易的扩展,施平在新野码头附近开了几个店铺,专门销售仙云山庄的产品。通过这里的漕船越来越多,也替新野吸引来大批商贾和军民,使新野逐渐成为南阳发展得最快的城市。

如今的新野城内城外房屋栉比,店铺林立,有几处街坊市井几乎可以与汴京比美。房屋多了,街道反而扩宽了,由于城中人口呈几何式的增长,县衙不得不筹备资金,对城市设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缮。两年前,城里到处是空地,不少地方还有人种了菜,甚至还养了鸡鸭猪羊。

如今哪里还看得到这样的情形!满眼看去都是新修的房屋,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往来的行人川流不息。城市发展了,陈县令这两年考核年年都上评,新野也从一个下县升格成了中县,县令陈肃自然也水涨船高,年前从一个从八品的县令变成了从七品的知县,一下子升了两级。

今日巳时刚过,门子便来通报,陈肃的恩师贾同来访,陈肃大喜过望,立刻迎进门来。

一问才知,原来老师已经调任棣州(山东阳信南)知府,途中他想起自己的学生在新野,又听说这位弟子目前干得不错,便特意绕道来看他,还打算在新野小住一段时间。师生近十年未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

午饭过后,师生两人在书房里正聊得开心,门子又来报告:仙云山庄施小郎君特来拜访!陈肃闻言一拍额头,笑道:“老师来了,学生一高兴,竟然把施伯原要来这事给忘了!”

“仙云山庄,姓施?”贾同觉得名字有些耳熟,忽然灵光一闪,忙问,“子符,来的可是王相学生,号称天下第一楷书的施伯原?”

“正是此人!“陈肃笑着答道,”老师,这小子还被京城花魁们尊为天下第一嵇琴圣手,年纪不大,书法和琴技已经誉满天下了。”

贾同捋着长髯笑道:“呵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夫一时兴起来新野看你,能见到这样的少年俊杰。倒也是一件快事。”

陈肃立即吩咐门子:“快快有请!”

(未完待续)

现场再一次沸腾了,许多人欢呼起来。眼前的这副场景有些熟悉。施平仿佛又回到了扶贫工作的宣传现场,不过这些宋朝人可比后世的农民更容易动员起来,他们更加渴望脱贫,过上好日子。

等人群再次安静下来,施平收回了思绪,用玩笑的口吻说道:“当然,你们每天马上获得三十文的报酬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的一半,你们需要用来偿还盖房子的钱。朝廷有规定,我这个将主不能用自己的钱养军,呵呵,看看你们这群人,老的老,少的少。你觉得你们像是军队吗?”

只用了六天,军营外河岸高处边就矗立起几个大工棚,这些工棚非常简陋,每个工棚只是十几根柱子用木条搭建起来,屋顶都是用防水蓬布遮盖,里面堆满了白铁皮、模具、炉膛和炉盖等各种材料。

棚子外面,一群厢军士卒正分成若干小组,围着十几个工匠学习用白铁皮加工各种型号的煤炉。一个班组只需要学习一道工序,这样上手很容易。做外壳的负责做外壳,制炉膛的负责做炉膛,生产烟囱的负责生产烟囱,所有的配件都汇总到组装车间,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组装。

前不久,“复丰祥”下了一个大订单,需要大量的煤炉子和蜂窝煤球。新野虽然没有现成的煤矿,但离邓州不远,水运也很方便。邓州可是个好地方,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有优质的煤炭,还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包括方解石、冰洲石、水晶石、重晶石、墨玉大理石等)、高岭土、耐火土及黄铁、镜铁等,多产于西部山区。

施平双手下压,等人群安静下来,施平继续说道:“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好日子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出来的!”

此言一出,下面顿时哄堂大笑。施平最后宣布:“好话丑话,本官都说在了明面上。修建房屋的事情由刘县尉具体安排,我只要求你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对了,在此之前,所有人到梁书吏那里登记一下特长,就是说你能够做些什么,比如泥瓦匠,会烧窑,哪怕是力气大,也可以登记一下。以方便本官调派人手。听明白了吗?”

“谨遵将主令!”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工匠们见了这些银灿灿的铁板,个个啧啧称奇,一时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用。施平一时兴起,就用几块白铁板做了一个有烟囱的蜂窝煤炉,并且安装在自家厨房里,又用炼焦前选煤筛选出来的煤灰,拌上黄泥做了一大堆蜂窝煤,这可比烧柴火方便多了。

宋以后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不过主要是用来炼铁和烧瓷。一般的老百姓家里还很少使用煤炭,主要是这玩意儿容易中毒。古人并不知道这是一氧化碳中毒,使用的煤炉没有烟囱,跟柴火炉差不多,这样哪能不出事?所以北宋时很少有家庭使用煤炉。

不过,宋代的煤矿开采水平倒是发展的很快,已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已出现了排除瓦斯和防止矿井塌陷的措施。

拿到这份订单后,施平让萧管家去了一趟邓州。萧懿很能干,没多久就在当地找了一家信誉很好的商号,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出资买下了当地的一个煤矿。虽然煤矿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煤层浅,很容易开采。双方约定好一个折中的价格,邓州商号只负责煤矿开采,萧懿承诺对方,不管邓州生产多少煤炭,仙云山庄全部收购。

自从单缸蒸汽机成功后,施平逐步将山洞里的机床、钻床等一些机加工的设备搬了出来,这些设备虽然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机床,属于早就淘汰的设备。但在这个时代那绝对是神器。进行简单的改造以后,改用蒸汽机来驱动,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有了这些工业母机,仙云山庄的机加工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冶炼车间因为有了冷轧机,已经可以生产出质量很不错的薄铁板,虽然每块只有一个平方大,但是厚薄非常均匀,铁板经过酸洗后,将铁板浸没在电镀池里。施平用机床上拆下来的两台电机,改造成两台水力发电机,搞了个电镀池,专门用来各种金属的电镀处理试验,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很快,施平就得到了几块银灿灿的镀锌板,从此,本时空第一块白铁皮就在宋朝诞生了。

别看煤球只是多了简单的几个窟窿,还真不容易仿制,勉强做出来成本又很高。目前又只有仙云山庄有专业的工具生产煤球,因此,还特么的成了独门的生意,别人想抢这生意都抢不去。屯田营的军士自从看到这个独门生意后,人心已经安定了下来。将主说话算话,只要进入作坊做工,每天真的能够拿到三十文工钱。因为作坊里采用的是计件工资,年轻力壮的人赚得更多,有的人一天甚至能够赚到五六十文。

施平还真是小看了这个时代劳动人民的韧劲!尤其是那些青壮,刚开始见他们一个个瘦得像麻杆一样,以为顶不了多大的用。没想到他们干起活来其实一点都不差,还非常有力气。施平为此感慨了半天。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很纯朴啊!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看到希望,一个个就会下死力气,根本不需要人督促。

于是各个庄户家里也开始效仿。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很快就在仙云山庄普及开了。在仙云山庄,哪个庄户家里要是没有蜂窝煤炉,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有一回,杨州“复丰祥”的陈掌柜亲自送货来山庄,无意中见到这种蜂窝炉,顿时大感兴趣。他在山庄订制了一批炉子和煤球去江南贩卖,没想到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尤其受到饮食行业的欢迎。

施平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施施然离开了现场。后面的工作有刘县尉接手,他很放心。这时候他需要做的事更加重要。那就是赶快筹备新的作坊,至于生产什么呢?这个新的作坊早就已经在筹备了,现在需要做的是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而已。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