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宰相》
大宰相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产难题

赵和想得简单,那知道刘成摇头道:“枪管问题还好解决,无非就是多制造钻床即可!但这个鲁密铳内部的弹片产量极低!”

刘成说完从边上拿出一个食指长短的铁片,赵和接过一看这铁片竟然是精钢制成,同时极具弹性。

“公子,别看这个铁片很小,但产量极低,一个合格的铁匠耗时半月能打出来一片就不错了!这种带弹力的铁片是鲁密铳中必备之物,没有它鲁密铳的扳机就不能击发!”

李永贞说完从边上拿起一个半成品枪管,交给赵和观看。

赵和接过这个足有一米五长的枪管,发现都是生铁制成,口径大概在十五毫米之间,但是厚度很厚,足有十毫米。这样的一支枪管足有五六斤重,十分压手。

钻床边上一个工头模样的人发现李永贞来了,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面前给李永贞请安:“李公公,刘成给李公公请安!”

赵和皱眉问道:“那你们没有什么替代办法吗?”中国人是最聪明的,赵和不相信没有替代方案。

刘成点头说道:“有啊,那就是用以前的扳机!”

老式扳机赵和见过,就是迅雷铳用的那种,十分简陋,战斗中很不好控制,很容易造成提早击发。

赵和看了看这杆鲁密铳,除了扳机替换成老式扳机外,击发装置还是火绳。虽然火绳枪比鸟铳的火门先进了一大步,但赵和心中完美火枪应该是燧发枪。

赵和指着火绳问道:“这里不能替换成火石吗?”

刘成是技术人员,一听就懂,问道:“公子是不是说那种红毛国的火铳?”

红毛国就是佛郎机,也就是后世的葡萄牙,赵和一听连连点头:“对,就是那种用火石击发的火枪,你们这里有吗?”

刘成摇了摇头说道:“小人只是听说过,但是并没有见过实物!”

赵和一听十分沮丧,不过刘成接着说道:“不过小人听说有一个叫毕懋康的人研制过这种火铳,并且起名叫自生火铳!”

赵和一听大喜,赶紧问道:“这个毕懋康在这里吗?”

刘成一听赶紧摇头说道:“毕大人是山东巡盐御史,小人可不敢留毕大人在这里干活!以前毕大人来南都是也来参观过兵仗局,问过小人自生火铳的问题,所以小人还记得!”

山东巡盐御史毕懋康,赵和将这个人名牢牢记在心中,准备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找到这个人请教火枪问题。

接下来赵和在刘成的带领下开始参观兵仗局,随着赵和的深入观察,发现明朝不亏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不要说别的,就是兵仗局现在生产的这些迅雷铳、鸟铳等等火器,就够武装起四五千人的纯火器部队,更不用说明朝二百多年来的积累了。

兵仗局各种车间工坊分工明确,所有工匠各司其职,工匠的工作也不是电影小说中那样一人负责到底,而是与后世生产线差不多,几个人专门生产一种部件,这种分工协作极大增加了部件的成品率。

不过这种简陋的生产线在赵和眼中还有改进空间,这些工匠的分工还不具体,最好要细到一人只负责一步工艺,这样才能最大化压榨工人的劳动力。

赵和跟着刘成转了一圈,基本上对明代火器生产了解清楚,虽然赵和心中已经有了改进建议,但赵和并没有与其他人谈起。因为赵和现在并不想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去,将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万一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落到满清手中怎么办?

或者经过赵和改进的生产工艺传到了欧洲,加快了欧洲社会变动进程,这可不是赵和希望见到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李永贞点点头说道:“刘头,我的这位兄弟对火器生产感兴趣,你领着他转转!”李永贞是内书房出身,学问那是没的说,但这种纯技术活就不知道了,所以将赵和推给刘成,自己则是回到边上屋中喝茶等候。

赵和现在完全被钻床惊呆了,他没想到明代就能出现这么先进的机床。赵和指着钻床问道:“刘头,这个钻床是谁发明的?”

赵和皱眉问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可是这个钻床?”

赵和还以为是钻床产能不够,这个问题十分好解决,利用水力就可以替代人力。

赵和翻看几遍爱不释手,这种火枪如果多加生产,还怕什么满清骑兵?

李永贞看到赵和目瞪口呆的样子,上前解释道:“贤弟,这个是钻床,主要是用来钻透枪管!”

刘成恭敬的回答道:“这是赵士祯赵大人在万历三十年,为了制造鲁密铳才发明的钻床!当时咱们枪管生产主要是卷制,所以根本承受不住新式火药,所以赵大人才发明了钻床,用一根实心铁条钻出枪管。这样生产出来的鲁密铳结实耐用,发射数百铳而不裂!”

赵士祯?没听过,大概又是哪个埋没在历史中的技术大神。

“你们这里有成品鲁密铳吗?拿来一个我看看!”

“刘头,这种鲁密铳你们产量几何啊?”

提到产量刘成满脸沮丧:“公子,这种鲁密铳对枪管要求极高,每半月才能产出十杆!”

一个月才二十杆?那么说要组建上万人的火枪队岂不要五十年?

当然明代武器大神并不止赵士祯一人,还有发明新式火药李槐,改进红夷大炮、编撰中国第一部炮兵操典的徐光启等等。

赵和翻看这个半成品枪管,已经有了后世火枪的基本样子。

赵和一听知道为什么了,不要说明代,就是后世,合格的弹簧钢也不容易生产。弹簧钢对碳素含量极为敏感,高了易脆,使用时限很短。碳素低了弹力达不到标准,蓄力不能击发火药。

这可是个大问题,赵和不是学冶金的,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这里当然有生产好的鲁密铳,当赵和从刘成手中接过鲁密铳后,发现这完全与后世英军使用的褐贝斯火枪差不多。

这柄鲁密铳长一米五左右,枪管长一米二,后面是木质枪托,扳机已经与西方扳机样式一样,比迅雷铳那种握把扳机强了很多。

赵和没听过赵士祯,但赵士祯在历史上可是威名赫赫,除了仿效土耳其重火枪生产出来的鲁密铳,还研制改进了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鹰扬炮等等新式火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