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宰相》
大宰相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东厂

除了内阁首辅换人,朝廷六部堂官、九卿科道各级首领官员统统换上东林党人,皇帝除了启用德高望重的叶向高外,将致仕二十多年何宗彦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同时将因为以前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官复原职。同时召回在一批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纷纷获得了重要职务。

当然新皇帝登基要重用东林党人不假,但东林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空出的这几个职位内部互相倾轧,杨涟这两天过得可不舒坦,为了对付党内的政敌,杨涟与几个好友结盟,就差没动手互殴了,才为自己一方争取了好职位。

赵和当然不想听杨涟你们当什么官职,他想听的是自己如何安排。赵和等杨涟说完后,才斯斯艾艾的问道:“岳父大人,那小婿如何安排?”

赵和一听有门,问道:“这么说肯定能升官了?岳父大人居功甚伟,有没有什么小道消息?还有请岳父大人不要忘了小婿,千万在太子面前提上几句!”

看到赵和这样子,杨涟骂道:“知道了,你在家好生待着,这个时候不要闹出什么事情来,要不就算老夫也救不了你!”

皇帝死了可是国丧,赵和如果搞出什么唱歌跳舞、喝酒狎妓这种丑事来,就算太子在欣赏他也不行。赵和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赶紧点头答应下来。

就在赵和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杨涟接着说道:“正好你没走,老夫有件事要你去办!”

要当官了赵和感觉身上都轻了二两,赶紧问道:“请岳父大人示下,小婿一定万死不辞!”

“倒不是什么大事,听说你与郑贵妃的侄子交情不错?”

赵和听完后心中犯了糊涂,自己这一年多没什么事情,每日里就是吃吃喝喝,郑贵妃的侄子郑养性也知道大势已去,所以通过东厂刘成找自己吃过几次饭。

赵和搞不懂杨涟为什么问这件事,难道皇帝要收拾郑贵妃一家?看来自己还是要撇清为好,避免受了池鱼之灾。

“回岳父大人,小婿与郑养性关系一般,只是这半年多来郑养性刻意结交小婿,我们二人吃过几次饭而已!”

杨涟点头道:“这样就行了!你找个机会去见见他,让他劝说郑贵妃打消皇太后的念头!都什么时候了,郑家难道不知死吗?”

原来万历老皇帝临死前胁迫自己儿子尊郑贵妃为皇太后,朱常洛没办法只好在老爹面前答应下来。可是郑贵妃与朱常洛的过节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不是万历几句话就能化解了的。

所以在昨天的小朝会上,朱常洛第一时间提出来准备下旨尊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朱常洛手下这些人都是人精,那里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所以杨涟等人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道理也很充分,按照祖制,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嫡母与生母都要尊封为皇太后,可是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可没有尊封贵妃为皇太后的例子。

新皇帝朱常洛这时候特意装出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说什么这是先皇遗命,如果大臣不答应,自己这皇帝也不当了!

朝会搞成这样子自然也开不下去了,大家都明白皇帝什么意思,那就是先皇遗命不能不遵守,但新皇帝根本不想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所以这件事只能让郑贵妃主动退步。

经过杨涟几人商量后,决定派一个无关紧要之人去威胁郑养性,让他劝说自己姑姑主动放弃这个念头,这样一来即可保全新皇的颜面,也对得起死去的万历老皇帝。

东林党中搞阴谋诡计的人一大把,但能干这种脏活的人不多,所以杨涟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这个毛脚女婿赵和。

赵和一听是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这种事自己最爱干,以前郑贵妃一家仗着皇帝的势力拿五做六,现在皇帝死了靠山没了,你们的家产是不是也要给老子一些?所以赵和听杨涟这么说连忙答应下来:“请岳父大人放心,这种小事小婿一定办好!”

有了升官发财的双重动力,赵和离开杨涟的家,第二天一早就起来赶往东厂,赵和自己去见郑养性虽然也能将事情办成,但那有带着一帮东厂番子威风?

来到东厂门口,因为皇帝大丧的关系,东厂大门紧闭,赵和现在不同往日,上前拍门大叫:“人呢?东厂的人都死光了不成?”

东厂在明代就是地狱的代名词,东厂胡同更是周围鬼都没有一只,现在赵和竟敢上门辱骂这些番子,周围的老百姓看到后赶紧迅速离开这里,害怕被这个倒霉鬼牵连,被抓进东厂可就完了。

东厂里面的番子还是第一次碰到竟然有人上门叫骂,一个番子打开角门,看到是一个青年书生站在门口,气得番子骂道:“你娘的,你疯病犯了吗?竟敢跑到东厂撒野,不想活了吗?”

赵和看到出来个活人,笑道:“原来东厂还有活人,快快让你们的厂公刘成出来,惹得老子不高兴一把火点了你们的太监窝!”

东厂可不都是太监,那个番子听赵和这么说,气得怒极反笑,骂道:“好,小子你不要跑!”说完打开角门,拿着绳子出来就将赵和捆个结实。

赵和并没有反抗,很顺从的被这个番子捆上,然后跟着番子走进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厂衙门。

东厂的全称是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东厂胡同之内。

东厂当然不是像赵和说的那样是太监窝,东厂中真正的太监只有高层的五六人而已,其他掌刑千户、理刑百户等贴刑官,还有掌班、领班、司房等中级军官都是普通人。这些军官编制归锦衣卫掌管,但后期东厂权利超过锦衣卫,这些军官的身份也在锦衣卫之上。

这些中级军官按照十二时辰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科,科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除了这些还有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科,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称干事,这些人身份各不相同,有没有编制的白身,也有从五城兵马司抽调来的士兵,还有雇佣本地的流氓混混,成分很杂。

走进东厂大堂即可见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听说是当年永乐皇帝的手书。

赵和站在大堂上看着岳飞画像,笑道:“你们这帮家伙还想百世流芳?”

那个番子将赵和当成了疯子,看到他又要发疯,骂道:“废他娘的什么话,一会儿进去就让你小子体验一下东厂十三套刑具!”

那番子说完推着赵和就要进入后面诏狱,哪知道赵和站在大堂不走了,直接高声叫道:“陆延年,陆千户在吗?”

赵和喊得陆延年是东厂掌刑千户,这可是东厂的三号人物,仅次于厂督刘成副厂督崔文升。那个番子看赵和在这里胡言乱语,赶紧上前捂住赵和的嘴骂道:“小子,你活腻了老子还没活够呢!”

就在二人挣扎的时候,后面二堂走出来一个人,正是东厂掌刑千户陆延年。

“谁在前面大呼小叫?不知道这里是军机重地吗?”

那番子没想到真的引出了陆延年,吓的赶紧跪地连连磕头,叫道:“小人没想到惊扰了陆爷,这小子不知道犯了什么疯病,跑到咱们门口胡言乱语,小人这就将他押下去严加审讯!”

赵和看到陆延年出来,笑着说道:“陆兄,不认得小弟了吗?”

陆延年看到赵和心中一惊,赶紧笑道:“原来是赵老弟,真是稀客啊!”同时快步走了过去,等看到赵和被绳子捆住,陆延年气的一脚将那个番子踢个跟头,骂道:“你他娘的疯了,这是厂公的朋友赵公子,都察院佥都御史杨大人的娇客,还不快解开绳子!”

现在杨涟的大名传遍京师,只要在官场有些耳目的都知道杨涟必受重用,现在新皇登基就得了四品佥都御史的差事,过几年岂不要入阁吗?现在听到面前这小子是杨涟的女婿,那番子好悬没吓的拉裤子里,赶紧站起来连连赔罪,同时将赵和的绳子解开。

赵和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未来的东林新星、国家栋梁,岂能与一个不入流的番子计较?所以赵和挥挥手让那番子出去,这才与陆延年互相见礼。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杨涟上轿离家后,赵和也不回家了,就在杨涟的书房住下,等候宫内传来的消息。

万历皇帝七月二十一日清晨驾崩,赵和从二十一日等到了二十二日深夜,就在赵和以为是不是发生什么变故的时候,杨涟终于回来了。

赵和心中暗骂: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位这些狗头狗脑的家伙都升官了。

其实真实情况远比赵和想得复杂,新皇登基,东林党大获全胜,皇帝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起复致仕首辅叶向高,现任首辅方从哲也知道自己应该挪地方了,所以这几天都留在家中请病假。

赵和对杨涟的回答很不满意,他对朝政如何根本不关心,杨涟与自己当了多大的官才是关键。

杨涟听赵和来了就问自己这件事,笑骂道:“你小子想什么呢?殿下召见老夫是为了稳定朝局,升不升官以后在说!”

赵和得到消息后赶紧出门迎接,看到满脸疲惫的杨涟下了轿,赵和迎上前说道:“岳父大人回来了!”

杨涟没想到赵和在家等了他两天,皱眉问道:“赵和,你一直在家中等我吗?”

赵和没办法只好陪同杨涟吃了饭,杨涟这种读书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赵和就算心中急成什么样子,也只能等杨涟吃完饭后才敢问。

“岳父大人,朝中官职空缺很多,新君可有安排?”

杨涟听赵和问起这个,笑道:“老夫知道你想的什么!如你所愿,老夫被新君简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明卿兄去了吏部当左侍郎,遗直兄去了大理寺当了寺丞!”

赵和一听来了精神,都察院最高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一级是左右副都御史,在下面就是左右佥都御史,这可是正四品的高官啊!至于周嘉谟成了组织部副部长,左光斗成了最高法院的法官,看来杨涟的好朋友都升了官。

赵和边说边搀扶杨涟进了书房,等杨涟坐下后才问道:“岳父大人,为什么两天才回来,可是宫内出了什么变故?”

杨涟摇摇头,先让家人送来宽松的衣服,然后又准备晚饭,毕竟在宫内连续工作两天,这滋味可不好受。

杨涟听赵和这么说哈哈一笑:“赵和,你一个七品主事,提拔你还要朝堂上诸位大人同意吗?你稍等一下,等八月初一新君登基,自然不会忘了你!老夫已经在新君面前提到你了,新君对你印象不错!不过老夫告诫你,万万不可在出什么风头,现在虽然我东林占了大势,但老夫也有很多敌人,不要让人抓住把柄!”

赵和听杨涟说完心中大喜,没想到皇帝还能记得自己的功劳,既然如此看来自己官位低不了,最起码五品起步!京官五品就是各部清吏司郎中,想到自己也能混成梁经礼那种威风八面的郎中,赵和心中开始浮想联翩。

好不容易杨涟吃完了,家人撤下碗筷,同时奉上茶水,赵和这时才问道:“岳父大人,出了什么事情吗?”

杨涟喝了口茶水说道:“倒没什么大事,只是先皇病重日久,朝中积攒了很多事情,太子。。不!新君要与臣工商量才能一一处理!”

“是啊,岳父大人不回来小婿不能安心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