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宰相》
大宰相

第五百四十章 老师也出山了

赵和看到刘成满头大汗的跑进二堂,笑道:“刘公公,你这么这副模样?要不是知道你是东厂提督,还以为你在门外被人胖揍一顿呢!”

这时候的刘成可不是以前的样子,因为国丧的原因,刘成的蟒袍外面套了一件白色孝袍,在加上这几天没有休息好头发散乱,还有刚才在宫中被吓的满脸煞白,这副模样真的十分狼狈。

刘成进屋看到赵和,二话没说咕咚一声跪在地上,抱着赵和的大腿哭道:“赵大人,刘成今天能死中得活都要仰赖赵大人啊!”

朱常洛挥手道:“刘成,你去吧,朕今天准你的假!”

刘成死中得活连连跪地磕头,哭道:“请皇爷放心,奴才去去就回!”

刘成连滚带爬的跑出乾清宫,王安看着刘成的背影问道:“皇爷,您忘了当年刘成的嘴脸吗?”

刘成一听赶紧连连掉头,同时保证道:“刘成请赵大人放心,等钱大人来到京师,刘成一定去磕头觐见!”

赵和听刘成这么说,皱眉问道:“钱大人?可是本官的恩师钱谦益?”

“是啊!赵大人没听到消息吗?皇爷已经下了旨意,起复钱大人担任浙江学政!奴才估计这只是个跳板,很快就要提拔钱大人为礼部侍郎了!”

礼部是除翰林院外第二清贵的衙门,礼部侍郎历来都是内阁的后备人选,赵和没想到自己这个老师在家待了这么多年,刚出山就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要知道杨涟左光斗之流哪一个不是在京师奋战多年,到现在才混成了四品官职,可是钱谦益一出山就是从三品学政,将来更是要担任礼部侍郎,看来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皇帝的老师这一身份为钱谦益加分不少。

赵和听刘成说完后心中大感有趣,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情杨涟不可能不知道,但昨天杨涟却半点消息都没有跟自己说,看来杨涟心中对钱谦益提拔这么快也是有些微词的,这么看官场中同年、同乡、好朋友等等关系都是假的,只有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这些关系才管用,可是真挡了自己的前途官路,什么关系都是臭狗屎。现在杨涟对钱谦益心中已经有了芥蒂,可想而知党内其他人怎么看钱谦益,以后这官场中有热闹看了!

赵和当然不关心钱谦益的死活,他害怕钱谦益倒霉牵连到自己,毕竟自己挂着名头是钱谦益的学生,不过赵和想了想应该没什么大事,自己除了是钱谦益的学生还是杨涟的女婿,这一层身份应该能保护自己无事。

钱谦益来京师太多长远,这些事以后再说,还是先办好杨涟交办的任务才是,赵和对刘成说道:“刘公公,今天本官来有重要事情需要你去办!”

刘成现在要依靠赵和,所以毫不犹豫的说道:“请赵大人示下,东厂上下人等必效死力!”

“哈哈,倒不用刘公公效什么死力,只是请刘公公跟着本官去办点小事!去一趟郑养性家!”

刘成这几天在宫中听到过立太后这件事,在听赵和这么说,马上知道了怎么回事。刘成试探的问道:“可是为了太后那件事?”

刘成说完看到赵和点了点头,犹豫的说道:“赵大人,您知道刘成出自郑贵妃门下,现在先帝刚驾崩,刘成就去威胁郑贵妃的家人,实在有些。。”

刘成还没说完,就看到赵和阴沉着看向自己,赶紧改口道:“不过请赵大人放心,刘成一定跟着赵大人办好这件事!”

听到刘成这么说,赵和才转变脸色骂道:“刘成啊刘成!本官这次来是为了你着想,你以为本官去找郑养性是自己妄为吗?没有皇帝的意思本官敢去吗?本官拉上你就是做出来给皇帝看的,你舍弃先主投靠皇帝,这才是你刘成的保命之道!”

刘成听赵和这么说心中长叹,他刚入皇宫时就是郑贵妃身边的随堂太监,这么多年下来早已经与郑贵妃家人有了感情,现在为了保全自己只好舍弃这份感情了。

“请赵大人放心,刘成知道怎么办了!”

听到刘成这么说赵和满意的点点头:“好,刘公公去准备二百人,咱们这就去郑养性家!”

“二百人?赵大人可是要去郑养性家抄家?没有皇爷的旨意刘成可不敢妄为啊!”

郑养性虽然落配了,但也是堂堂国家干部,从一品的左都督、郑皇贵妃的亲侄子,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带人去抄家,如果闹大了他刘成可不好解释。

“刘成啊刘成,你小心过分了!本官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你与郑贵妃家什么关系不用说了吧,你不这么做,怎能让我东林党人看到你与郑贵妃彻底决裂呢?水浒传看过吧,你现在就是林冲,这次相当于上梁山之前纳的投名状!”

刘成现在能怎么说?明知道是个坑也要往下跳,点头答应下去开始准备人手。赵和看着出去的刘成心中冷笑,刘成这家伙真是想多了,你一个半路投靠的家伙还想怎么样?要不是老子想要收拢你手中的东厂,岂能顾你的死活?

赵和来自后世,深知情报机构的重要性,明代两大特务组织,一个锦衣卫一个东厂,锦衣卫的指挥使骆思恭是新君朱常洛的铁杆,这家伙效忠朱常洛二十多年,可不是自己能收买的。这样下来只剩下东厂了,正好刘成这家伙要倒霉,自己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还有自己身后站在老师钱谦益与岳父杨涟,只要刘成不是傻子,必定要依仗自己才能活得下去。

赵和想到这叹了口气,自己手下的暗势力天地会还不成气候,打打杀杀到能胜任,可是这种刺探情报监视百官的精细活儿就不行了,现在只能依靠现有的特务组织。

刘成都准备完后,与赵和带着二百东厂校尉番头张牙舞爪的赶往郑养性家。郑家就在后世的外交部街,这里在明代叫石大人胡同,不远处就是十王府,也就是后世的西单王府井商业区。十王府是嘉靖皇帝下旨建成,作为皇子的府邸,现在万历皇帝的两个未成年儿子住在这里。

郑家就在与十王府一街之隔的石大人胡同,这里住的都是王功勋贵,距离郑家不远处就是安国公李伟的府邸。这个李伟可不是外人,他是万历皇帝的亲外公,也是万历亲娘李太后的老爹,万历当上皇帝后封了自己外公为武清伯,府邸就在石大人胡同。不过这时李伟早已经死了三十多年,连李太后都死了多年,李家继承爵位的是李伟的嫡孙李诚铭。

现在是国丧,百业停歇,大街上没什么人,就算有行人看到这帮东厂的番子也早已经吓跑了。所以等东厂的番子出现在胡同口时,两家府邸都接到了消息。

郑养性这几天过的真是心惊肉跳,现在郑家的靠山没了,谁知道新皇帝对他如何安置?不过隔壁的李诚铭到不怎么担心,要知道新君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就是李太后保下来的,李诚铭作为李太后的侄子,地位那是不动如山的!

以前李家与郑家住在一个胡同,自然舌头碰牙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人家郑家那时候牛逼,在加上李太后已经死了,所以李家历来都忍气吞声忍耐下来。

现在得知东厂的番子来到了胡同口,李诚铭一听大喜,赶紧跑出大门看热闹,希望皇帝将郑养性这家伙抓起来好生收拾,报一报仇当年压迫之仇!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刘成是郑贵妃的心腹,当年争国本的时候,刘成可没起过什么好作用。万历三十五年的冬天,就因为朱常洛没有给刘成送礼,那一年东宫取暖的煤炭就少了五成,冻得刚出生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哇哇大哭。

如果换上其他朱家皇帝,按照朱家刻薄寡恩的传统,朱常洛即位后不弄死刘成都算优待了,岂能还让他平安当这个东厂提督?

郎中就是各清吏司的主官,堂堂的正五品京官,按照京官比地方官大一级的规矩,如果外放的话就是四品府台。赵和一个七品小吏直接提拔到五品郎中,这升官速度不能说是前无古人,但在新朝也算第一人了。

赵和这时还不知道自己就要升官了,还坐在东厂衙门的二堂等着刘成。好在东厂距离皇宫不远,赵和等了半个时辰,终于看到刘成回来了。

好在杨涟等大臣都是人精,都知道皇帝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自然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虽然杨涟等人提出的意见也算合理,毕竟明朝历史上就没有太妃成为太后的先例,可是先皇的遗言摆在那里,这件事就让朱常洛十分为难了。

朱常洛的话让刘成王安都睁大了眼睛,没想到皇帝对赵和的评价这么高。刘成心中大喜,暗想看来自己结交赵和没错。而王安则是心中合计,没想到这个赵和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还挺高,这么看以后自己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个赵和。

可是郑贵妃与刘成十分幸运,他们碰到了明朝有史以来最忠厚的皇帝朱常洛。虽然朱常洛没少受郑贵妃一党的欺负,但在即位后,却对郑贵妃礼敬有加,不止没有对郑贵妃一党进行清算,反而对郑贵妃的侄儿郑养性很优待,除了没有政治地位外,其他一些待遇并没有减少。

朱常洛听王安说完后,笑着回答道:“王公,郑贵妃虽然有些过错,但毕竟服侍先皇多年,刘成他们只是立场不同,现在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不要揪着不放了!”

朱常洛笑了笑,接着问道:“那件事杨涟他们办的怎么样了?”

不过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钻空子,事后杨涟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让郑贵妃自己退步,这样一来皇帝也就有台阶下了,既对得起先皇,也能解决目前的难题。这件事杨涟已经答应找人去办了,这个人就是赵和。

王安知道这件事,听赵和来找刘成,马上知道肯定是为了这件事,所以听皇帝问起后才说道:“皇爷,杨大人说已经将这件事交给赵和去办了,这小子古灵精怪手段很多,一定可以为皇爷解决这件问题!”

朱常洛倒是十分相信赵和,听王安说完后笑道:“这件事办完后,记得给赵和记上一功,朕记得他只是个七品主事,看看户部还有什么职位,给他弄个郎中干干吧!”

当然朱常洛也有留着刘成节制王安的意思,不过王安与朱常洛的关系非同一般,王安也不在乎朱常洛做的这些小手段。

“皇爷,您真是佛心慈悲!”

刘成的哭闹让赵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赵和赶紧搀扶起刘成问道:“刘公公,你这是何故?”

刘成跪在地上如同竹筒倒豆子将刚才乾清宫的遭遇说了一遍,赵和听完后笑道:“刘公公,以前本官说的你相信了吧?皇帝虽然与王公感情深厚,但在司礼监还要有人制约王公,这个人就是刘公公你!不过以后就看你刘公公的态度了,如果没什么用处皇帝也就不会对你上心了!”

朱常洛说的正是郑贵妃立太后的事情,虽然朱常洛可以不下死手收拾郑贵妃,但并不代表就可以放权让郑贵妃成为皇太后。明代皇太后权利极重,甚至在皇帝不能办公的时候可以摄政。所以就算朱常洛在怎么佛心慈悲,也绝对不能让郑贵妃分薄自己的权利。

可是这件事十分棘手,立郑贵妃为太后是先皇万历的意思,朱常洛当时被迫在榻前答应这件事,如果朱常洛不遵守先皇的遗言,他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所以朱常洛才要装出一副群臣不答应自己就要不干的样子。

王安听朱常洛这么说很是欣慰,他与朱常洛的感情情同父子,当年朱常洛孤身一人待在后宫,身边只有王安一个人陪伴,所以朱常洛平常称呼王安都称为王公。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