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抗日之超级战神》
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战区发展规划(上)

在兵力上完全不对等!

更为重要的是,就整个攻城战而言,贡献最大的还是马铮所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如果强行要求双方平分战利品,那显然是不地道的。

正如多田骏预料的那样,大本营不是不能接受军事上的失败,但是却绝对无法接受军级作战单位成建制的向敌军投降,这在大本营方面看来,是对大日本皇军威名的亵渎。

当下,大本营决定派军令部的渡边中将亲自带队的工作组到华北调查驻蒙军覆灭的真相。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暂时停止了多田骏方面军司令官的职务,由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暂代。

这些琐事硬生生耗费了马铮等人三天的时间,当傅宜生所部撤离包头城的时候,已经是4月26日了。

送走第八战区的部队之后,马铮便开始着手处理后续的事情。

毕竟眼下不同往日,以前他们就是一群没有固定地盘的部队,只能躲在暗处,打不过可以跑,在日伪军眼里就是流寇马匪。

但是现在部队不但有了稳固的地盘,而且也有了国民政府的承认,总不能像以前那样吧。

所以,马铮决定对部队今后的发展进行一番长期规划,而这个规划将立足于晋绥察现有的地盘。

关于根据地建设以及部队的发展规划,马铮之前就曾详细的考虑过,并写了一些设想。

但是这些设想都是比较凌乱的,并没有完整的计划。

而现在马铮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计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行的计划,并拿到会议上与众将领商讨。

经过几天日夜加班的撰写,终于在4月底的时候,这份日后影响了晋绥察地区几十年的文件新鲜出炉了。

这份被马铮命名为《五省战区发展纲要》的战略性文件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五省战区政治建设纲要,第二篇为五省战区经济发展纲要,第三篇为五省战区军事发展纲要,第四篇为五省战区科教文卫发展纲要,每一篇都对日后根据地建设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可见对于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团体来说,政治是最为重要的。

之前部队都是在打仗,也没有什么稳固的地盘,因此政治这玩意儿根本就谈不上。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部队接下来将会对至少四十多个县区进行管理,就面积而言比两个日本还要多,不说政治能行吗?

更为重要的是,眼下马铮所部占领的地盘大多数是从日本人手里抢过来的,之前多为沦陷区。

这些地区除了个别是有德王的伪蒙古军控制外,剩下的全都由日军直接管理,当地的地方政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毁,很多地方的地方政权不是集体当了汉奸就是被日军灭掉了,因此马铮想要真正接手这些地方的政务,就必须从头开始。

这不仅需要组建一支高效廉洁且精干的政工部队,将二十多个县市的政权重新建立起来,同时还需要确立完善的政治制度。

国民政府的那一套马铮并不想照搬,原因也很简单,事实证明他们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斗争激烈,相互之间为了保存实力,互不支援,指挥不畅,蒋的嫡系和桂系,冯系,晋系斗争尤为激烈。

其次国民政府内部腐/败丛生,失去民心。战争期间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尤其是到了后期,金融系统崩溃,出现了一麻袋纸币只能买一盒火柴的事情,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甚至于就连蒋的经济顾问都说过,纵然我们收回了国土,但是国民之心依然离去。

所以,马铮不打算照搬国民政府的模式,他准备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当然了,马铮就算是想要照搬国民政府的模式也不行,原因也很简单——没人。

众所周知,管理地方不同于打仗,一个县从县长到下面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少说也有大几百号人,而且要求每一个都是精干的政工干部,这对于马铮所部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

马铮现在所有的政工干部加起来都不一定能管理好一个县,更何况是四十多个县区。

所以,马铮决定采用全民皆兵,以军管民的办法管理和发展五省战区。

尽管以军管民会有很多的弊端,但是现在可是战争期间,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

军管民就是将全体老百姓全都按照军队来管理,防区内所有的人员和物资全部优秀服务于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老百姓,更好的抗击日本鬼子。

而由于五省战区已经有四大军分区,所以马铮决定就以各个军分区为核心,由他们分别管理各个县区。

东部军分区负责东部各个县区的防务,司令部驻地为张家口,下辖区域包括兴和、万全、怀安、尚义、张北、康保、沽源、多伦9县区。

北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贝子庙,下辖区域包括商都、化德、镶黄旗、正蓝旗、白旗、太仆寺旗、阿不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旗、西乌旗等12旗县。

西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包头,下辖区域包括土默特右旗、固阳、达茂旗、达拉特旗。

南部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大同,下辖区域包括左云县、右玉县、集宁、凉城、清水河县、阳高县、天镇县、怀仁县、山阴县、丰镇、浑源、应县、朔县、平鲁等14个县区。

而战区总部坐镇归绥,同时负责武川、和林格尔、土默特左旗、卓资县、托克托县以及四子王旗的防务。

经过这样一划分,等于只是将部队的各个军分区的规模扩大了一些,让各个军分区多管了一部分地方事务,而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整编和改革,影响有限。

由于事情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一直久居皇宫御所里的那位陛下也出奇的过问了这事儿,并指示一定要查明真相,给全体国民一个交代。

其实大本营的那些大佬们都知道,陛下所说的交代绝对不是给全体国民的,而是他需要大本营以及华北方面军给他一个交代。

反观马铮所部虽然得到了包头、归绥、集宁等大中城市,但是却也等于将自己彻底的暴露在了华北方面军的枪口之下,随时可能面临日伪军的反扑,并不见得就占了便宜。

划分完地盘之后,便是武器装备以及其他战略物资的分配,这事儿事先虽然没有约定,但是傅宜生还是很讲究的,并没有要求平均分配,毕竟他这次一共才出动了三万多人打包头,而马铮所部却出动了八万余人。

关于地盘的问题,双方之前就已经说好了,就以白彦花为界,以西全部归傅宜生所部,以东则是归马铮所部。

而对于华北战场上灾难性的败局,日军大本营也是相当的愤怒。

接到大本营发来的电报之后,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气氛更加的紧张了。

这说明大本营对于驻蒙军被全歼这件事情要追究到底了!

此次作战,部队战果辉煌,不但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量的地盘,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其他作战物资。

虽然从面积上来说,马铮所部占了大便宜,但是傅宜生所部也不亏,要知道他们控制了整个河套平原。

这里土地肥沃,又有黄河水灌溉,农业生产极其的发达。

再加上马铮所部夹在他们和日军之间,日军向要进攻绥西,那就要先打跨马铮所部,安全性也有了保障。

一时间,整个华北方面军上下再次陷入了恐慌!

不过这些都和马铮等人没有什么关系了,此时的他们正在和傅宜生所部进行“分赃”,不,应该是分配战利品。

因此,傅宜生最终提出按部队的兵力进行等比例分配。

对此马铮自然没有意见,随后双方最终决定按照三比一的比例进行分配。

由于这是双方共同的战果,不管是马铮所部还是傅宜生所部,都不能独吞,而是应该重新分配。

随后,双方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

所谓查明真相不过是为了划分责任范围,最好才会根据这个来追究众人的责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