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抗日之超级战神》
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全歼日军坦克部队

随后,随着军号声响起,大批的国军战士出现在了驴蛋山战场。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不得不说,在反坦克导弹出现之前,火箭筒确实是对付坦克最好的单兵武器,没有之一。

驴蛋山的战斗正酣,日军突然遭到袭击,损失极为惨重。

但是他们也看出来了,两侧的国军部队似乎不多,炮火虽猛,但是却没有枪声响起。

所以,日军指挥官当即组织跳下车的鬼子兵组织反击。

他们也算是老行伍了,和日军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对于日军,他们都是非常的了解的。

小鬼子的战斗勇气很强,素养也不错,但这些中国军队都不缺,唯独缺的是精良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坦克和大炮。

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所部最怕的便是和成建制的日军装甲部队相遇。

不管哪支部队,一旦遇到了日军的坦克部队,这意味着大量的伤亡和牺牲。

尤其是对于骑兵而言,遇上坦克部队,那真的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即便是再垃圾的坦克,也可以撕裂骑兵的防线,挡住骑兵的进攻。

想想两年前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当时波兰国内有数十万纵横欧洲的强大骑兵。

结果呢,面对强大的德国战车军团,波兰这个东欧强国仅仅只是支撑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崩溃了。

所以,当得知日军以坦克部队开道,增援井陉县的时候,刘秀林便决定放弃骑兵的速度优势和强大的机动性,选择在驴蛋山阻击日军。

但是却没有想到,在这些扛着粗管子一样的神秘武器部队面前,日军的坦克就像是一个个铁皮棺材一样,一个接一个被锤爆。

这支小部队仅仅只是用了区区百余人,就将这样一支强大的坦克部队打的七零八落的,实在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说实话,这样的结果是刘秀林等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对于战场上的孙峰等人而言,这样的结果却是正常操作。

关于火箭筒的威力他们那是经过多次试验的,不管是小鬼子的九四式还是九五式,再或者是厚度高达五十公分的混凝土碉堡,在火箭弹面前都是渣渣。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事,所部使用的火箭筒要比眼下各国装备的坦克等武器先进好几代。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筒是美国制造的巴祖卡,但是马铮所部使用的火箭筒就性能而言,完全可以完爆巴祖卡火箭筒。

打小鬼子的九四式、九五式轻坦克那还就和玩儿似的,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只要碰到了,坦克必然会变成废铁。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将小鬼子眼下体积最大、装甲最厚的九七式重型坦克弄过来,同样经不起马铮所部仿70式火箭筒的打击。

要知道,马铮所部眼下使用的这款火箭筒,其从一开始就不是用来打轻型坦克的,而是为了对付苏联的t—62主战坦克的。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军队就装备了火箭筒,但是当时使用的火箭筒有两种,分别是56式/56-1式40mm火箭筒以及69式40mm火箭筒。

这两种武器均是仿苏产品,就是从苏联老大哥哪里学过来的。

这两种火箭筒都采用无后坐力炮的发射原理,发射筒需要承受住一定的火药燃气压力,因而对筒身的强度要求较高,筒身质量难以减下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两款火箭筒都需要双兵(射手与副射手)操作使用,属占用兵员编制的武器。

但是70式火箭筒却不一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其采用火箭发射原理,火药燃气压力完全由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承受,因而其发射筒的质量得以大幅度减轻,便于步兵携带,是一种不占兵员编制的优秀武器。

之所以研制这款武器装备,和当时强大的苏联有极大地关系。

事实上,70式火箭筒的研制工作是在1967年开始的,但真正使这一项目得到充分重视,并在短短3年内研制成功,却是因为后来发生的珍宝岛保卫战。

1969年初,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长期纷争最终演化成为武力冲突。

3月2日,中国边防军被迫对入侵珍宝岛的苏军开展自卫反击行动。

根据首战的经验,我军为遏制对方装甲车辆的优势,在岛上重要地段布设了反坦克地雷。而苏军在首次步兵进攻被击退后,由坦克和装甲车引导步兵发起第二次进攻。

中国边防军某部侦察排排长于洪东见状,命令战士周锡金开火,设法将苏军出动的4辆t-62坦克引进预设雷场,打算下将对方的装甲力量干掉。

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战士周锡金用56式40mm火箭筒发射超口径的80mm破甲弹,击中了为首坦克的腰部,但这辆近40吨的庞然大物只是一震,又继续向中国军对的阵地碾压过来,也就是说,当时人民军队装备的火箭筒根本无法破防苏军的坦克装甲。

最终还是苏军坦克连续触发地雷,左侧履带被彻底炸坏,无法动弹,这次战斗才算是结束。

经过调查之后,中国军队才发现,苏军使用的是t-62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苏联军队的主力坦克,于1965年5月首次在世界上公开亮相,属于二战后苏制的第二代坦克。

这种坦克被认为是当时防弹外形最好的坦克,炮塔前部装甲最厚处达220mm,是美国m60坦克前部装甲厚度的两倍,车体前装甲与地平面夹角为30°,即使炮弹射中坦克也极易发生跳飞。

根据实战检验,中军步兵当时装备的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和各种反坦克手榴弹都难以对它构成实质性威胁,虽然周锡金打出的那发40mm火箭弹击穿了其左侧2、3负重轮上方较为薄弱的车体侧装甲,但未对坦克及其乘员造成致命损伤。

56式40mm火箭筒无法有效打击苏军的t-62主战坦克,这可急坏了前线部队,也让高层大为恼火。

要知道苏联当时的国力强盛,尤其是军工生产能力,人家生产主战坦克就和我们生产汽车一样简单,如果无法遏制这种坦克的话,那后果可真的不堪设想。

一旦苏联军队再先二战结束前那样,给中国来一次新版的“八月风暴”行动,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于是乎上级部门强力要求军工部门,务必要尽快研制出可以对付苏军t62坦克的火箭筒,而恰巧69式40mm火箭筒尚未定型,且该火箭筒也存在质量较大、操作复杂等问题。

所以,珍宝岛事件促使中国开始加快研制质量轻、口径小但威力不减、便于操作的新式火箭筒,以解决反坦克能力不足的问题。

之后中国的军工部门采取工厂、研究所、院校“三结合”的方式,很快就研制出新式火箭筒,于1970年12月设计定型,命名为70式62mm火箭筒。

这种火箭筒威力很大,在实验中可以轻松摧毁t62坦克。

相比于二战后研制成功的t62,眼下日军使用的九四式、九五式完全是个渣渣,连孙子都算不上。

当仿70式火箭筒对上九五式坦克,那就像是苍蝇拍打苍蝇一样,一发炮弹下去就能直接连车带人全部干掉。

这也是驴蛋山这一仗能打赢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火箭筒的列装,马铮所部终于有一款可以完爆日军的新式武器了,而这也必将对整个战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的。

很快,日军的反击开始了,两百多个鬼子兵在几辆还能动的坦克的掩护下,向着左侧的缓坡冲了上来。

驴蛋山并不高,缓坡距离下面的山道不足两百米,一旦被日军冲上来,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日军的36两坦克就尽数被摧毁,50辆汽车也被摧毁了三十多辆,一千多人此时活着的不到一半。

而此时,一旁观战的刘秀林等人也感觉时机成熟了,当即下令所部进入战场扫尾。

孙峰丝毫不敢停息,立即向前转移到一个土堆后面,只见敌军第二辆坦克正从前面被击毁的坦克侧面绕弯前来。

“轰轰轰!!!”

孙峰扛着火箭筒,同装填手、弹药手一起,迅速选择了一个发射位置。

日军坦克迅速逼近,200米,进入射程了!

不能再等了,孙峰迅速扣动扳机!

孙峰从侧面连发两弹,第二辆坦克履带炸断了,瘫痪在第一辆坦克旁,道路被堵塞了。

敌人恼羞成怒,数辆坦克集中火力猛烈开火,进行报复性射击,坦克群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

其他反坦克小组也没有闲着,他们打一辆坦克换一个位置,沿山坡隐蔽,转移阵地。

150米......坦克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

100米,再往前敌人发现了他们,炮口转过来瞄准了他们。

此次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这支日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就被全歼,无一幸免。

看着漫山遍野的汽车坦克的残骸以及堆积如山的鬼子尸体,包括刘秀林在内的所有军官都惊呆了。

“轰”地一声,准确命中目标,九五式坦克车体前部装甲仅仅只有12毫米,根本扛不住100米外发射的火箭弹.

坦克立即燃起熊熊大火,浓烟冲天。

火箭弹要确保命中率,那坦克离得越近越好,所以孙峰不为所动,继续紧张而耐心的等待着。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