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我带队搞生产》
大唐:我带队搞生产

第35章拜会师父

他才推开庙门,便看到自己的孽徒,吓得滋溜一声又钻了回去,还低声咒骂一句。

“他娘!”

李浩眼尖,早看到自己敬爱的师父,领着弃娘,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如同拎小鸡一般,揪住了师父的衣领。

说白了,就是位置太偏,根本没什么香客,乃是个彻头彻尾的穷庙。

庙里七八个穷和尚,饿急眼了,也曾上山打猎,下水抓鱼,到草地里摸鸟蛋。

只可惜,干这种事他们不专业,以至于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啊!徒儿!你今日怎么有功夫来拜会为师?”

李浩狠狠给了他一个脑瓜崩儿,骂道。

“师父,可别尼玛跟徒儿扯淡了!”

“你上回偷的那些药呢?哪去了?拿出来!”

道士一脸无辜,装的比失忆症患者都健忘。

“什么药?为师出家之人,自有天尊护佑,用药做什么?”

李浩见庙里人来人往,于是拎着他出了庙门,找一个偏僻地方,凶神恶煞的说。

“师父!少尼玛废话!”

“药的事儿,咱们等会儿再说。徒儿先问你,这庙里是不是有个叫李根发的?”

“无量天尊!”道士单掌打个问询,一副超然世外模样。

“为师是出家之人,不问凡尘之事,更不与凡尘之人打交……你要干什么!?”

李浩见他嘴硬,于是将他交给弃娘。

弃娘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小娘,嗖的拔出腰间剔骨尖刀,就要割道士的鼻子。

“你这牛鼻子老道,装模作样,真是让人看着就生厌!”

两害相权取其轻也,道士觉得比起弃娘,李浩更仁慈一些,吓得钻到他背后,可怜兮兮说。

“徒儿,为师确实不认得什么李根发。”

李浩想了一想,阿耶乃是逃兵,怎么敢用真名?

“这样吧,你带我去庙里,陪我四处找找。”

“若果然没有,我们走人,再不难为你。”

弃娘手中,尖刀寒光闪烁,道士哪敢不从命。

他领着两人,进入三皇庙,为两人做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此乃大雄宝殿!”

“大者,包含万相也;雄者,摄伏群魔也……”

李浩对准他的屁股就是一脚。

“我特么让你给我当导游来了!?”

“我要找人!”

道士敢怒不敢言,将庙里的和尚、火工、头陀,共计十二人,全都叫了出来,让李浩一一辨认。

瞧他架势,无疑是这里的老大,所有人都对他言听计从。

李浩打量这些人,无奈他根本不认得他阿耶,只得问一声。

“你们有认识我的?我是清溪村李二郎李浩!”

没人应声。

李浩失望,挥挥手,让这些人走了。

道士也要走。

“徒儿,没什么事的话,为师……”

李浩将他拎住,心里暗想。

陈县令的情报绝不会错,阿耶就躲在这里。

只是此时人多眼杂,他不便露面而已。

而且,他绝不会藏身于禅房、客舍之类显而易见的地方,一定是躲在地窖或者暗室之中。

“师父,你这里可有什么地窖、暗室之类?”

道士目光飘忽、眼神闪烁,摇了摇头,他脆声答道。

“没有!”

李浩和这位突如其来的师父已经打过数次交道,对他算是比较了解。

这位师父说话如同放屁,一句都信不得。

他一手拎着师父,领着弃娘,开始搜索三皇庙。

三皇庙本就不大,虽然穷和尚们在佛光出现之后,为了增加收入,匆匆盖了几间供香客借宿的客舍,但也仍不过是八九间房而已。

李浩很快将三皇庙里里外外搜了一遍,一无所获。

正当他要放弃的时候,却见一个火工捧着一盆饭走过来,巴结的问他师父。

“道长,我还是将斋饭放到地窖口。您记得趁热吃,莫要放凉了。”

任道士怎么使眼色,那火工却倔强的非要把话说完。

李浩扭头,瞪着他师父,笑骂道。

“他妈的,师父!您老人家不是说没地窖吗!?”

“您究竟在地窖里藏着什么,不敢让我看!?”

道士还要狡辩,李浩在他肚子上偷偷打了两拳。

“少废话!带我去地窖!”

道士捂着肚子,带他们绕过大雄宝殿,朝殿后的经堂走去。

经堂是念经的地方,但穷和尚们根本不念经,所以此地无论何时,都是人迹罕至。

三人来到经堂,道士拿开佛前拜垫,赫然露出一块木板。

揭开木板,露出下面地窖。

但自从庙里来了个挂单的疯道士之后,这种情况终于得到改观。

那道士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样样在行、样样精通。其中尤以“蒙”、“骗”两术最为高明。

最后,谁也没见过疯道士打坐修行,一有机会,他就往杜陵县或者清溪村跑。

李浩领着跟屁虫小娘来到三皇庙时,恰赶上疯道士要出门。

说起这疯道士的疯癫行为,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大多人间仙境,往往都人烟稀少。

他来到第一天,便说三皇山上有佛祖显灵。

穷和尚们在山下远望,见山顶真的金光辉然。

所以一时之间,三皇庙人声鼎沸、香客不绝,从一个即将倒闭破产的三流小庙,一跃成为杜陵县首屈一指的神圣名庙。

首先,疯道士常年穿一件破道袍。就算给他新道袍,他也要撕碎了才穿。

其次,疯道士瘦的如同小鸡,但饭量奇大,一顿能吃七八人的分量。

第三,疯道士有禅房不住,却非要住在地窖里。他自称修的是地仙之术,所以必须得住地下,要不然就破功了。

穷和尚们食不饱力不足,三皇山又三面陡峭,唯有北面平缓。让他们绕几百里路从北面上山?估计没等走到已经饿死。

不管怎样,那山上金光闪耀了整整三天三夜,吸引整个杜陵县百姓都来观瞧。就连大名鼎鼎的杜府三郎杜楚客,都带着妻儿到三皇庙拜那金光。

“啊!我擦!师父,别来无恙啊!”

道士仿佛这时才看见他似的,摆出一副惊喜表情。

穷和尚们再也不愁吃穿了。

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视那疯道士为上宾,整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疯道士建议他们搬到山上去住,可以亲近佛祖。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